第298章 刘焉 刘表联合董卓
第298章 刘焉 刘表联合董卓
刘焉从益州逃出,来到长安城,就被拜为太尉,名义上统领全国的武将。
实际上,也就统领其麾下两万出头的军队,还参差不齐,精锐甚少,徒有其表。
张鲁、张修等将领有封为中郎将的,也有成为校尉的。
反倒是刘焉的四个儿子,刘诞、刘范、刘瑁、刘璋,得了大便宜。
老大刘范原为左中郎将,现封为荡寇将军。
老二刘诞原为治书侍御史,现封为御史。
老三刘瑁封为平寇将军。
老四刘璋拜为议郎。
别看议郎只是个言官,实际上这是晋升光禄大夫或者外放郡守的必经之路,算是个跳板。
光禄大夫就是九卿预备役。
刘焉四个儿子中,刘瑁类父,颇有刘焉的风范,刘范继承了刘焉的武勇,刘诞继承了刘焉的智慧,刘璋啥也没继承。
但是刘焉最疼爱的却是小儿子刘璋,因为刘璋孝顺。
早先,刘焉入蜀时,只带走了老三刘瑁,这就是刘焉作为父亲的另一面。
望子成龙!
可惜,时间短暂,刘瑁没能完成历练发生蜕变,不然,刘焉岂会败得这么惨。
好在盘踞长安的董卓元气大伤,给了刘焉可乘之机。
不过,刘焉并未像前任忠臣王允那般,傻乎乎对董卓发起自杀式进攻。
得到太尉之职后,刘焉又玩起了益州时的那套,听调不听宣。
这可把皇帝刘协给气得够呛。
然后,刘表来了就倒大霉,不仅没有捞到一官半职,还被刘协怀疑其跟金茂是一伙的。
到最后,刘表靠着惊人的人脉关系,捞了个九卿,大鸿胪。
原大鸿胪杨彪再度成为三公之一的司徒,也就是原王允的官职。
说实话,杨彪接到任命的时候,腿都在打颤,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吗?
前任司徒王允死了还没一周年呢,这么快就换他来了?
这天。
刘焉在太尉府大摆宴席,宴请刘表,与会人员还有司徒杨彪,司空朱儁。
酒也喝了,肉也吃了,美女也看了,刘焉说:“今日主要商议一下如何稳固长安,并联合各地诸侯,共同对抗董卓的残部了。”
“杨司徒、朱司空,你二人皆为朝中重臣,更应发挥表率作用,共同为朝廷的安定与繁荣尽一份力。”
“我等当齐心协力,共扶汉室,驱逐奸邪,恢复中原之繁荣。”
言罢,四座皆默然,各自心怀鬼胎,但面上均表现出赞同之色。
杨彪本是汉室忠臣,此刻却身处险境,他深知这太尉府的宴席并非简单聚会,而是暗流涌动。
他瞥了一眼刘表,只见其面色凝重,显然也意识到了局势的复杂。
他暗自思忖,这长安城的安宁,究竟能否如刘焉所言,靠他们这些老臣来维护?
朱儁愚忠,他虽知刘焉野心勃勃,但心中仍存一丝侥幸,希望能通过众人的努力,共同抵御董卓的威胁。
然而,酒宴上的气氛让他深感不安,他知道这场宴席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谋与算计。
刘表深知刘焉的脾性,两人都是想要割据的军阀,只不过被金茂打得差点生活不能自理罢了。
刘焉还想试探,他举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今日我们聚首,皆为朝廷大事而来。但各位心中所想,刘焉亦能略知一二。杨司徒、朱司空,刘太常,我们当坦诚相待,共商大计,为朝廷的长治久安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场众人哪个不是老狐狸,刘焉此言一出,众人皆心照不宣,知他意在试探。
杨彪神色凝重,朱儁面露忧色,刘表则微微一笑,表示愿闻其详。
席间气氛顿时紧张,各怀心思,却都默契地保持着表面的和谐,等待刘焉的下一步动作。
刘焉作为东道主,不能让气氛沉凝,暗骂一声狡猾,便继续说道:“我们需从各地招募勇士,扩充军力,加强长安的防御。
同时,还需派遣使者,联络各地诸侯,共商大计,形成合力,方能彻底铲除董卓余孽。
望各位鼎力相助,为朝廷的稳定与繁荣共同努力。”
这话说给小孩子听还差不多,董卓也就是对他们有威胁,对于金茂、袁绍等诸侯来说,算个屁啊。
董卓不被这些人吊起来打就好了,前两次董卓在洛阳的败战说明一切。
而且在座众人没一个消息不灵通的,都知道董卓在极力拉拢金茂。
因此,刘焉这些话还是表面之词,真实目的依然没有说出来。
朱儁、杨彪、刘表三人耐性十足,就等着刘焉说实话。
眼看这些人油盐不进,刘焉无奈叹息道:“诸位既然不相信在下,便请回吧。”
“我对汉室的忠诚日月可鉴!”
杨彪听了想笑,当初是谁派张鲁劫杀使者的,当没发生过是吧?
可刘焉有两万兵马,不用担心董卓第一个清算,但杨彪等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没办法,杨彪跟朱儁一齐看向刘表。
同为宗室,刘表跟刘焉的关系跟亲近一些,有些话也由刘表说出来比较好。
刘表叹息,起身拜道:“太尉何必说些虚言,今日召我等在此,若是只为此事,那我就告辞了。”
“慢!”刘焉喝问道:“刘景升!难道你不想匡扶汉室?”
刘表叠手作揖,就是不发一言。
看刘表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刘焉很是恼火,却没什么办法,都是千年的狐狸,演什么聊斋?
“站住!”
刘焉再次大喝一声,又让刘璋带下人、舞女、侍女离开,刘瑁、刘范、刘诞带人把院子围起来,隔绝有人偷听。
刘表见状也不离开了,知道这是正戏要开场了,缓缓回到座位坐下。
刘焉深呼吸道:“这里没了外人,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
“天下纷乱至此,金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欲联董灭金!”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杨彪、朱儁、刘表三只老狐狸,再也没法保持淡定,大惊失色。
“刘君朗!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刘表跳脚般喝问道:“你还是汉臣吗?”
刘焉目光坚定,继续道:“董卓虽为祸乱之源,但金茂的野心更为可怕。
若放任其壮大,必将危及汉室根本。
因此,我提议我们联合董卓的残余势力,共同对抗金茂,方能有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但无人敢轻易反驳刘焉的决心。
刘焉继续道:“董卓虽残暴,但金茂之野心更为昭然若揭。
为保汉室江山,我们必须联手一切可用之力,包括董卓的残部。此乃权宜之计,望各位深思。”
杨彪、朱儁、刘表面面相觑,刘焉的决心令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倒行逆施!
刘焉言辞坚定,令众人震惊。他竟欲与董卓残部联手,共抗金茂,这无疑是逆潮流而动。
然而,杨彪、朱儁、刘表三人明白,这将是一场关乎汉室存亡的抉择。
杨彪很是意动,但五室四公的杨家没脸面说出同意的话来。
杨彪猛地站起身颤声道:“刘君朗,你此计虽大胆,但恐引发天下大乱。金茂虽强,我等亦可徐徐图之,何必与虎谋皮,自陷险境?”
刘焉冷笑:“乱世之中,何谈徐徐图之?若不早做决断,汉室危矣!”
杨彪神色冷峻道:“竖子不足与谋!”
说罢,便要起身离去,却遭到刘瑁的阻拦。
“刘焉!”杨彪咬牙切齿问道:“你这是何意?”
直呼他人姓名,说明杨彪非常愤怒。
不等刘焉说话,朱儁出来打圆场:“杨司徒,且慢。我等当以大局为重,刘太尉之言虽惊人,但亦有其道理。此刻非是争执之时,应深思其意,再做定夺。”
朱儁的平和态度暂时缓和了紧张的氛围,但众人的心中都明白,这场宴席肯定开不下去了。
杨彪决然道:“某与汉室共存亡!”
这场景颇有当初刘焉胡说八道的风范。
朱儁羞愧道:“我不如杨司徒也!”
朱儁不再劝阻,反而跟杨彪站一起,朝刘焉拜道:“太尉放心,我与杨司徒必定守口如瓶,绝不透露一言半句!”
而后,朱儁、杨彪二人对天发毒誓。
刘焉这才摆手,让二人离去。
席间就剩刘表一人,刘焉看过来问道:“景升,你意下如何?”
刘表沉吟片刻,道:“太尉之议,虽为汉室计,但风险极大。金茂势力强盛,非轻易可图。而董卓虽败,其残部亦非善类。此计若成,或可暂保汉室安宁,但一旦失策,恐天下大乱。容我再三思量。”
刘焉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刘表的顾虑。他深知此计风险极大,但亦是当下能想到的唯一出路。
他拍了拍刘表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景升,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汉室危在旦夕,我们必须果断行事。望你深思熟虑,早日作出决断。”
两人都是被金茂迫害的受害者,更加能引起共鸣。
只不过,刘表没有兵马相助,顾虑更多一些。
刘焉自然也想得到这些,否则也没那么好说话。
“这样吧。”刘焉说道:“待我去联络董卓,景升只需在事成之时,为我摇旗呐喊,如何?”
刘表听后,微微点头,道:“太尉深思熟虑,既已决定,我便在长安静候佳音。若事有可为,定当全力以赴。”
说罢,刘表亦告辞而去。
刘焉目送其离开,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长安城的暗流,正逐渐涌动。
之后几日,刘焉又面见了郭嘉。
郭嘉这个小滑头,什么话也没答应,就扯着曹操的大旗做事。
刘焉也没明说计划,试探一番郭嘉的态度后,便知道曹操威胁不到长安。
对长安唯一有威胁的人还是金茂。
此时此刻,刘焉已将司隶地区当做自己的后园,想再次凭借此地起飞。
这天。
刘焉在朝会后拦下董卓车架。
“太尉何事?”
董卓正准备提议拜金茂为大将军一事,如今朝堂再次回归到他的掌控之中,完全不怕刘焉等人练手。
只不过,有王允的前车之鉴,董卓也不想轻易重启战端,太伤了。
因此,面对刘焉,董卓尽量保持心平气和。
刘焉看了眼身后不断从未央宫里走出来的百官,低声说道:“太师借一步说话。”
董卓会意,邀请道:“太尉便与我同乘一车如何?”
这是试探,刘焉接受,说明接下来的事情不会太差,反之就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刘焉也知道这一点,虽然不想被人戳脊梁骨,但事已至此,没有后路,咬咬牙,上了董卓的车架。
“太师。”刘焉开门见山说道“天下大乱,金茂崛起,我等皆为汉室臣子,当以国事为重。
太师虽败,余威犹在,我愿与您联手,共抗金茂,保汉室江山。望太师深思,共商大计。”
董卓瞳孔震动,万万没想到刘焉竟然是来联合的。
“哈哈哈!”董卓放声大笑,大声道:“刘焉!我岂会容你!”
在刘焉愤怒的眼神中,董卓又小声道:“今夜我会登门拜访。”
而后,董卓再次大声道:“滚吧!”
随后,百官便看到刘焉狼狈地跳下董卓车架,惹来一阵哄笑。
刘焉暗恼:“董卓脑子不好使啊!”
两人只要联手,这件事就瞒不住,还掩盖个什么劲啊?
多此一举!
刘焉总感觉,董卓有借机报复的意思,可一想到能联手,他只能忍了。
当晚。
董卓悄悄上门来找刘焉时,半个长安都知道了。
实在是阵仗太大,董卓怕被行刺,带的人特别多。
吓得刘焉还以为董卓要屠城了。
幸好是虚惊一场。
但越是这样,刘焉就越是觉得白天董卓让他当众出丑的事,肯定是在报复。
太尉府。
满脸不开心的刘焉和偷摸着来的刘表一起等董卓到来。
四周早已戒严,没人知道刘表也来赴宴。
“哈哈!”董卓还是人未到声先到:“太尉何在?”
随着刘瑁领着董卓来到宴会地,看到刘表的那一刻,董卓没有丝毫意外。
这个时候,刘焉才明白为什么董卓要那么干了。
合着刘表这个老银币早就接触了董卓。
至少比刘焉早,很可能那天宴会后就去找了董卓。
而董卓要掩护的对象并不是刘焉,而是刘表!
“好个刘表!”
刘焉没想到还有被人阴的一天。
(本章完)
刘焉从益州逃出,来到长安城,就被拜为太尉,名义上统领全国的武将。
实际上,也就统领其麾下两万出头的军队,还参差不齐,精锐甚少,徒有其表。
张鲁、张修等将领有封为中郎将的,也有成为校尉的。
反倒是刘焉的四个儿子,刘诞、刘范、刘瑁、刘璋,得了大便宜。
老大刘范原为左中郎将,现封为荡寇将军。
老二刘诞原为治书侍御史,现封为御史。
老三刘瑁封为平寇将军。
老四刘璋拜为议郎。
别看议郎只是个言官,实际上这是晋升光禄大夫或者外放郡守的必经之路,算是个跳板。
光禄大夫就是九卿预备役。
刘焉四个儿子中,刘瑁类父,颇有刘焉的风范,刘范继承了刘焉的武勇,刘诞继承了刘焉的智慧,刘璋啥也没继承。
但是刘焉最疼爱的却是小儿子刘璋,因为刘璋孝顺。
早先,刘焉入蜀时,只带走了老三刘瑁,这就是刘焉作为父亲的另一面。
望子成龙!
可惜,时间短暂,刘瑁没能完成历练发生蜕变,不然,刘焉岂会败得这么惨。
好在盘踞长安的董卓元气大伤,给了刘焉可乘之机。
不过,刘焉并未像前任忠臣王允那般,傻乎乎对董卓发起自杀式进攻。
得到太尉之职后,刘焉又玩起了益州时的那套,听调不听宣。
这可把皇帝刘协给气得够呛。
然后,刘表来了就倒大霉,不仅没有捞到一官半职,还被刘协怀疑其跟金茂是一伙的。
到最后,刘表靠着惊人的人脉关系,捞了个九卿,大鸿胪。
原大鸿胪杨彪再度成为三公之一的司徒,也就是原王允的官职。
说实话,杨彪接到任命的时候,腿都在打颤,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吗?
前任司徒王允死了还没一周年呢,这么快就换他来了?
这天。
刘焉在太尉府大摆宴席,宴请刘表,与会人员还有司徒杨彪,司空朱儁。
酒也喝了,肉也吃了,美女也看了,刘焉说:“今日主要商议一下如何稳固长安,并联合各地诸侯,共同对抗董卓的残部了。”
“杨司徒、朱司空,你二人皆为朝中重臣,更应发挥表率作用,共同为朝廷的安定与繁荣尽一份力。”
“我等当齐心协力,共扶汉室,驱逐奸邪,恢复中原之繁荣。”
言罢,四座皆默然,各自心怀鬼胎,但面上均表现出赞同之色。
杨彪本是汉室忠臣,此刻却身处险境,他深知这太尉府的宴席并非简单聚会,而是暗流涌动。
他瞥了一眼刘表,只见其面色凝重,显然也意识到了局势的复杂。
他暗自思忖,这长安城的安宁,究竟能否如刘焉所言,靠他们这些老臣来维护?
朱儁愚忠,他虽知刘焉野心勃勃,但心中仍存一丝侥幸,希望能通过众人的努力,共同抵御董卓的威胁。
然而,酒宴上的气氛让他深感不安,他知道这场宴席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谋与算计。
刘表深知刘焉的脾性,两人都是想要割据的军阀,只不过被金茂打得差点生活不能自理罢了。
刘焉还想试探,他举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今日我们聚首,皆为朝廷大事而来。但各位心中所想,刘焉亦能略知一二。杨司徒、朱司空,刘太常,我们当坦诚相待,共商大计,为朝廷的长治久安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场众人哪个不是老狐狸,刘焉此言一出,众人皆心照不宣,知他意在试探。
杨彪神色凝重,朱儁面露忧色,刘表则微微一笑,表示愿闻其详。
席间气氛顿时紧张,各怀心思,却都默契地保持着表面的和谐,等待刘焉的下一步动作。
刘焉作为东道主,不能让气氛沉凝,暗骂一声狡猾,便继续说道:“我们需从各地招募勇士,扩充军力,加强长安的防御。
同时,还需派遣使者,联络各地诸侯,共商大计,形成合力,方能彻底铲除董卓余孽。
望各位鼎力相助,为朝廷的稳定与繁荣共同努力。”
这话说给小孩子听还差不多,董卓也就是对他们有威胁,对于金茂、袁绍等诸侯来说,算个屁啊。
董卓不被这些人吊起来打就好了,前两次董卓在洛阳的败战说明一切。
而且在座众人没一个消息不灵通的,都知道董卓在极力拉拢金茂。
因此,刘焉这些话还是表面之词,真实目的依然没有说出来。
朱儁、杨彪、刘表三人耐性十足,就等着刘焉说实话。
眼看这些人油盐不进,刘焉无奈叹息道:“诸位既然不相信在下,便请回吧。”
“我对汉室的忠诚日月可鉴!”
杨彪听了想笑,当初是谁派张鲁劫杀使者的,当没发生过是吧?
可刘焉有两万兵马,不用担心董卓第一个清算,但杨彪等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没办法,杨彪跟朱儁一齐看向刘表。
同为宗室,刘表跟刘焉的关系跟亲近一些,有些话也由刘表说出来比较好。
刘表叹息,起身拜道:“太尉何必说些虚言,今日召我等在此,若是只为此事,那我就告辞了。”
“慢!”刘焉喝问道:“刘景升!难道你不想匡扶汉室?”
刘表叠手作揖,就是不发一言。
看刘表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刘焉很是恼火,却没什么办法,都是千年的狐狸,演什么聊斋?
“站住!”
刘焉再次大喝一声,又让刘璋带下人、舞女、侍女离开,刘瑁、刘范、刘诞带人把院子围起来,隔绝有人偷听。
刘表见状也不离开了,知道这是正戏要开场了,缓缓回到座位坐下。
刘焉深呼吸道:“这里没了外人,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
“天下纷乱至此,金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欲联董灭金!”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杨彪、朱儁、刘表三只老狐狸,再也没法保持淡定,大惊失色。
“刘君朗!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刘表跳脚般喝问道:“你还是汉臣吗?”
刘焉目光坚定,继续道:“董卓虽为祸乱之源,但金茂的野心更为可怕。
若放任其壮大,必将危及汉室根本。
因此,我提议我们联合董卓的残余势力,共同对抗金茂,方能有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但无人敢轻易反驳刘焉的决心。
刘焉继续道:“董卓虽残暴,但金茂之野心更为昭然若揭。
为保汉室江山,我们必须联手一切可用之力,包括董卓的残部。此乃权宜之计,望各位深思。”
杨彪、朱儁、刘表面面相觑,刘焉的决心令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倒行逆施!
刘焉言辞坚定,令众人震惊。他竟欲与董卓残部联手,共抗金茂,这无疑是逆潮流而动。
然而,杨彪、朱儁、刘表三人明白,这将是一场关乎汉室存亡的抉择。
杨彪很是意动,但五室四公的杨家没脸面说出同意的话来。
杨彪猛地站起身颤声道:“刘君朗,你此计虽大胆,但恐引发天下大乱。金茂虽强,我等亦可徐徐图之,何必与虎谋皮,自陷险境?”
刘焉冷笑:“乱世之中,何谈徐徐图之?若不早做决断,汉室危矣!”
杨彪神色冷峻道:“竖子不足与谋!”
说罢,便要起身离去,却遭到刘瑁的阻拦。
“刘焉!”杨彪咬牙切齿问道:“你这是何意?”
直呼他人姓名,说明杨彪非常愤怒。
不等刘焉说话,朱儁出来打圆场:“杨司徒,且慢。我等当以大局为重,刘太尉之言虽惊人,但亦有其道理。此刻非是争执之时,应深思其意,再做定夺。”
朱儁的平和态度暂时缓和了紧张的氛围,但众人的心中都明白,这场宴席肯定开不下去了。
杨彪决然道:“某与汉室共存亡!”
这场景颇有当初刘焉胡说八道的风范。
朱儁羞愧道:“我不如杨司徒也!”
朱儁不再劝阻,反而跟杨彪站一起,朝刘焉拜道:“太尉放心,我与杨司徒必定守口如瓶,绝不透露一言半句!”
而后,朱儁、杨彪二人对天发毒誓。
刘焉这才摆手,让二人离去。
席间就剩刘表一人,刘焉看过来问道:“景升,你意下如何?”
刘表沉吟片刻,道:“太尉之议,虽为汉室计,但风险极大。金茂势力强盛,非轻易可图。而董卓虽败,其残部亦非善类。此计若成,或可暂保汉室安宁,但一旦失策,恐天下大乱。容我再三思量。”
刘焉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刘表的顾虑。他深知此计风险极大,但亦是当下能想到的唯一出路。
他拍了拍刘表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景升,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汉室危在旦夕,我们必须果断行事。望你深思熟虑,早日作出决断。”
两人都是被金茂迫害的受害者,更加能引起共鸣。
只不过,刘表没有兵马相助,顾虑更多一些。
刘焉自然也想得到这些,否则也没那么好说话。
“这样吧。”刘焉说道:“待我去联络董卓,景升只需在事成之时,为我摇旗呐喊,如何?”
刘表听后,微微点头,道:“太尉深思熟虑,既已决定,我便在长安静候佳音。若事有可为,定当全力以赴。”
说罢,刘表亦告辞而去。
刘焉目送其离开,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长安城的暗流,正逐渐涌动。
之后几日,刘焉又面见了郭嘉。
郭嘉这个小滑头,什么话也没答应,就扯着曹操的大旗做事。
刘焉也没明说计划,试探一番郭嘉的态度后,便知道曹操威胁不到长安。
对长安唯一有威胁的人还是金茂。
此时此刻,刘焉已将司隶地区当做自己的后园,想再次凭借此地起飞。
这天。
刘焉在朝会后拦下董卓车架。
“太尉何事?”
董卓正准备提议拜金茂为大将军一事,如今朝堂再次回归到他的掌控之中,完全不怕刘焉等人练手。
只不过,有王允的前车之鉴,董卓也不想轻易重启战端,太伤了。
因此,面对刘焉,董卓尽量保持心平气和。
刘焉看了眼身后不断从未央宫里走出来的百官,低声说道:“太师借一步说话。”
董卓会意,邀请道:“太尉便与我同乘一车如何?”
这是试探,刘焉接受,说明接下来的事情不会太差,反之就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刘焉也知道这一点,虽然不想被人戳脊梁骨,但事已至此,没有后路,咬咬牙,上了董卓的车架。
“太师。”刘焉开门见山说道“天下大乱,金茂崛起,我等皆为汉室臣子,当以国事为重。
太师虽败,余威犹在,我愿与您联手,共抗金茂,保汉室江山。望太师深思,共商大计。”
董卓瞳孔震动,万万没想到刘焉竟然是来联合的。
“哈哈哈!”董卓放声大笑,大声道:“刘焉!我岂会容你!”
在刘焉愤怒的眼神中,董卓又小声道:“今夜我会登门拜访。”
而后,董卓再次大声道:“滚吧!”
随后,百官便看到刘焉狼狈地跳下董卓车架,惹来一阵哄笑。
刘焉暗恼:“董卓脑子不好使啊!”
两人只要联手,这件事就瞒不住,还掩盖个什么劲啊?
多此一举!
刘焉总感觉,董卓有借机报复的意思,可一想到能联手,他只能忍了。
当晚。
董卓悄悄上门来找刘焉时,半个长安都知道了。
实在是阵仗太大,董卓怕被行刺,带的人特别多。
吓得刘焉还以为董卓要屠城了。
幸好是虚惊一场。
但越是这样,刘焉就越是觉得白天董卓让他当众出丑的事,肯定是在报复。
太尉府。
满脸不开心的刘焉和偷摸着来的刘表一起等董卓到来。
四周早已戒严,没人知道刘表也来赴宴。
“哈哈!”董卓还是人未到声先到:“太尉何在?”
随着刘瑁领着董卓来到宴会地,看到刘表的那一刻,董卓没有丝毫意外。
这个时候,刘焉才明白为什么董卓要那么干了。
合着刘表这个老银币早就接触了董卓。
至少比刘焉早,很可能那天宴会后就去找了董卓。
而董卓要掩护的对象并不是刘焉,而是刘表!
“好个刘表!”
刘焉没想到还有被人阴的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