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难道我们看错了?
    京师承天门南边到大明门左右两边,是官署集中的地方。
    右边以前是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搬去了此前的太仆寺,就在西苑西安门外。
    大明门右边现在是戎政府、五军都督府、宣徽院,以及戎政府直属的参谋局、宣赞局和测绘局。
    此前在照明坊的戎政府旧址就给了京营总督衙门。
    这个衙门不仅管着京营诸军,还管着顺天府、直隶武备防务,以及直隶近海的海巡营,类似于直隶总督。
    但京师五城城防不归它管。
    紫禁城归御马监管,皇城归锦衣卫奉宸司管,东西南北中城归翊卫司管,他们三都归御马监太监节制。
    御马太监还管着一支直属的,不归京营总督管的勇卫营。
    大明门左边是兵、吏、礼、户、工五部,以及鸿胪寺、太医院、翰林院、銮驾库等机构。其中占地最广,足足四分之一面积的是銮驾库。
    銮驾库,顾名思义就是放置皇帝、皇后出巡时卤薄仪仗的各种家伙什。
    朱翊钧把它挪到了皇城合适的地方,腾出一大片地方来。
    太医院搬去了柏林寺,跟京师医院和京师医学院搭伙过日子去了。翰林院、国史馆等机构搬到皇史宬里去了。
    再往周边扩建了一部分,于是大明门左边挤下了兵、吏、礼、户、工五部,以及光禄、鸿胪、太仆、太府、太常、司农、都水七寺。
    刑部和都察院还有大理寺,这三法司依然在阜财坊那里。
    朱翊钧把皇城里太庙后面那一大块地方全部拨给内阁。
    内阁总理张居正把那里改造了一番,直属于内阁的条例局、办公厅、国策研究局、总理承宣局等机构逐渐搭建起来。
    张居正坐在内阁位置最好,最宽敞的办公室里,心情还不错。
    内阁的架子终于搭建起来了,用起来也挺顺手的。
    条例局,负责初审六部诸寺的“部议”,在自己批准后上报资政局秘书处和司礼监报备,下发六部诸寺执行。
    在张居正看来,类似于内阁的票拟,但比那个权力还要大。
    按照流程,只要司礼监没有奉圣意否决,那么审批的部议就成了部令,可下发各司和地方布政司遵行。
    条例局也可奉自己和左右议政合议后的意思,制定阁议,上呈资政局秘书处和司礼监报备,只要在规定时日里不被否决,就可形成政令,下发六部诸寺和各布政司执行。
    张居正现在是踌躇满志,拿起一叠抄件说道。
    “水濂、鉴川、疏庵、金湖,这是皇上御笔拟定的《内阁治政条目草案》,规定了内阁职权。以后要归在《国律》名下,成为正式律法。”
    他的盟友潘晟、王崇古、王国光,好友兼亲信方逢时坐在对面。
    四人对视一眼,接过抄件细看起来。
    开篇第一条写道,内阁在皇帝授权下,行使大明最高行政权,坚决执行圣谕。
    后面的条目依次为。
    第二条,根据钦定律法,规定行政举措,制定行政规章,发布决定和命令。而决定和命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下级请示的裁定性审批,后者是指导下级官署的强制性指示;
    第三条,规定各部诸寺,以及内阁其它下属官署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官署的工作,且领导不属于各部诸寺以及其它官署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第四条,统一领导地方各级行政官署的工作,规定中枢和布政司、府、县各级行政官署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第五条,编制和执行国计民生的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林林总总,总共十六条。
    四人看完朱翊钧亲笔拟定的草案,沉默许久。
    “四位,如何?”
    潘晟顾盼左右地说道:“此条目文字并不华藻,完全是皇上直白、简单和准确文风。要是让翰林院那些翰林看了,肯定痛心疾首,大呼石麓和太岳等师傅,没有教育好皇上,是大明罪人。”
    坐在旁边的王崇古笑了:“但是在我等看来,这草案的条目过于震撼。短短十六条,把内阁的职权以及责任说得直白无误。
    听说皇上还御笔拟定了《资政局决策条目》,总理是资政之一,定有过目,不知能给我等看看?”
    王国光和方逢时会心地笑了笑。
    张居正知道四人都非常谨慎,想着转移话题,暂时还不愿发表意见。
    “皇上拟定这些条目,就是给诸臣工商议的,然后删增修改,正式为律法。”
    张居正说完又拿出三份抄件,递给四人。
    四人接到手一看,名字不是《资政局决策条目》,而是《资政局及朝议会评议决策条目》。
    朝议?
    第一页第一条居然是资政局在皇帝指导下,召开和主持朝议。
    四人“虎躯一震”,居然提到朝议了!
    皇上居然还记得有朝议,实在难得啊。
    朝议是指皇帝召集朝臣公议重大事宜,太祖皇帝就开始的一种群臣议政方式,分廷议和集议。
    廷议就是早朝时文武百官在皇极门或皇极殿前公开评议,提出解决方案。
    集议是召集一定范围的官员,比如九卿会议、尚书会议等,关门评议,提出方案。
    但大部分官员,尤其是清流只认廷议,不认集议。
    因为他们特别热爱那份参与感。
    廷议他们能够参与,集议就不一定。
    没我参加的朝议,不完整,不是朝议!
    但不管是廷议还是集议,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
    但是从正德皇帝后,朝议就变得很不正常。
    武宗皇帝不是在豹房玩乐,就是去宣府大同嫖妓玩打仗游戏,政务全甩给司礼监和内阁。不要说朝议,连正常的朝会都没有几次。
    嘉靖朝时,世宗皇帝早年还勤政,朝议经常有,大礼仪就是在朝议上展开的。
    中后期就几乎没有了,只是小范围的集议,在大部分朝臣京官看来,属于不正常的乱政。
    到了隆庆朝,太子秉政,十分勤政,但由于身份限定,无法举行天子才能有的早朝,改为在西苑太极殿朝议。
    半廷议半集议。
    太极殿朝议让许多大臣犯了难。
    这是廷议还是集议?
    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朝议手段跟诸位先皇大不相同。
    每次朝议,他会让司礼监先确定太极殿朝议的议题和议程,都是六部诸寺以及地方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条款清晰,朝议前两三天就发给内阁和各有司,大家做好准备。同时司礼监会通知参加太极殿朝议的人员,内阁、六部尚书侍郎、诸寺正卿少卿,都察院左右御史,还有六部诸寺相关各司。
    涉及地方的,有地方代表,还包括新近在该地任职过的京官。
    凡是跟议题相关的重要人员,基本上都会被召集到太极殿。
    有时候人员太多,相关人员就在南华门值房里候着,议程到了再带进去。
    朝议上皇上会详细询问相关人员,把该问题的来龙去脉问得清清楚楚,然后大家再各自提出意见
    有时候议着议着就争吵起来,只要不拔拳相向,或者问候对方亲人,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朝议一般由经验老道的首辅,先是徐阶,后是李春芳主持控场,不至于失控。
    有时候太子会亲自下场,给争论不休的话题一锤定音,把大家的议论收回到议题上来。
    皇上即位后,恢复了每月两次的朔望早朝。
    随着二月初一的事件发生,皇上干脆规定,每月两次的朔望早朝,改为黎明时分开始。
    以前的早朝太早了,天都还没亮,黑灯瞎火的,感觉满朝君臣像是去集体偷鸡。
    点灯点蜡烛?
    你这知道这些油灯蜡烛多贵吗?
    你开一次早朝,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败家子!
    大明王朝,行的就是光明正大之事,就在黎明时分,大明皇帝在朝阳初升时,举行早朝。
    早朝时间推迟了,但朝会时间要缩短。
    皇上规定,文武百官朝拜皇帝后,朝会只进行以下几件事。
    一是接见外藩使节,接受外藩国书。
    二是宣布开战和停战、封爵授勋、公布新历法和新律法、任命从三品高级文武官员等重要事宜。
    三是各省三司正使、巡抚、总督,以及驻外宣慰使、经略使、观国政使等文武官员,赴任前正式辞陛。
    有简旨着立即赴任者不在此列。
    四是皇上特旨在早朝上进行朝议的其它事宜。
    除此之外,其余军国大事在朝议上评议决定。
    王崇古捋着胡须说道:“皇上迟迟未定朝议章程,有时还援太极殿旧例。朝中许多人坐立难安啊。
    老夫记得王凤洲上了一份奏章,有写到。
    ‘窃惟我祖宗功德莫盛于太祖高皇帝,德莫盛于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简素恬穆,后宫无偏私声艳之宠。
    节俭敦谨御极十八年,贡献裁损殆尽,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以故圣聪日启、万几益练。’”
    方逢时嘴巴撇了撇,没有出声。
    王国光眉头一皱,“凤洲老夫子还是老调重弹啊。孝宗皇帝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呵呵,在他们眼里,孝宗皇帝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仁君。
    可是而今的大明,不需要无为而治的仁君,需要的是革旧鼎新的雄主明君。”
    跑题了!
    张居正轻轻咳嗽一声,“四位,请继续看皇上拟定的《资政局及朝议会评议决策条目》,下面就是相关朝议之事。”
    潘晟四人低头继续看。
    第二条是资政局研究和决定提请朝议的议题和议程。
    第三条是资政局讨论关乎大明全局的军国大事,并作出初步决策。
    第四条在紧急情况下,如来不及召集朝议大会时,资政局讨论和决定本应朝议大会评议和决定之事,及时提交朝议大会以予确认。
    第五条资政局按《国律》、上谕和相关流程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以及审定都察院、中军都督府给予文武官员的惩戒处罚。
    人事即政治。
    提到重要的官员任命流程了。
    哗哗,室内响起潘晟四人翻页的声音。
    他们快速翻到后面,找到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的流程。
    以文官为例。
    任免官吏分推荐、提名和任免。
    正九品以下官吏,不需要以上三个流程,直接招录和任命就是。
    正七品以下官吏的推荐、提名和任免,全部下放给各省布政司和六部诸寺,但需要报备给吏部。
    中枢和地方各衙门根据光禄寺核准的官吏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需要增补编制,按照流程上报,光禄寺最后核准。
    考试的终点是编制!
    编制非常重要,没有编制,户部不会给你放俸禄和津贴的。
    从六品以上官吏,由各布政司、各部诸寺铨政厅推荐,由吏部初步审查资格,通过后正式提名。
    一般推荐和提名人选比缺额多一到两人。
    吏部尚书主持召开部务会议,评议被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任命人选。
    以部议形式上报内阁和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任命。
    从五品以上官员,由吏部推荐、初审和提名,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评议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人选。
    报备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让吏部任命。
    从二品以上官员,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推荐和提名人选,报资政局,提请朝议。
    一般情况下,正从三品官员由资政局合议,呈请皇帝御准,即可决定。
    从二品以上官员需经过朝议大会评议决定人选,呈请皇帝御准,即可正式任命。
    免职流程差不多,各级提请免职,或者都察院通过弹劾案,按照类似的流程通过免职。
    这只是行政系统的官吏任免流程,武官和御史司法官归戎政府和都察院管,是另外一套,类似又有所不同。
    但最后高级文官和将领的任免,全部归到资政局和朝议大会上。
    如此说来,资政、内阁总理和左右议政、尚书和正卿、地方巡抚;总戎政和五军都督;御史中丞和左右都御史、大理正卿,都需要朝议大会评议决定。
    那朝议大会的权柄非同一般。
    皇上这么精明又爱揽权的人,居然舍得放权了?
    四人面面相觑。
    我们是不是看错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朕就是万历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破贼校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破贼校尉并收藏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