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襄王:你可别假戏真做,再弄个孩子出来
第140章 襄王:你可别假戏真做,再弄个孩子出来
入夜,红娘子看着祝永淦,“我怎么感觉你和白天的时候,有着极大的不同呢?”
“不同?哪里不同?”
红娘子怔了一会儿,“白天的祝夫子,好似我曾见过的私塾先生,刻板,淡泊,我听那些孩子和家长说了,你教授的书还是不错的,还是以往那一套忠君爱国的”
红娘子这几日有意无意的经过学堂,她可以看到祝夫子在学堂里面教书,学生们在里面摇头晃脑。
可到了晚上的时候,却好似变成了博学多才的造反分子。
这种感觉不是一次、两次感受出来的,而是这些天越加积累变得深刻的感觉。
朱常淦沉默了一下,“白日里我是夫子,教书育人,自然要教授他们圣人之言。”
红娘子咬着嘴唇,“其实我也一直想问,为何你要教这些孩子忠君爱国?”
虽然红娘子一直维持着他,给他撑着。
但山寨里面的风言风语还是越来越多,要说压,定然是可以压下去的,但她总觉得对方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所以她想问个明白。
朱常淦想了想,“他们毕竟还小,先学明辨,再学思辨。”
“他们与大人不同,伱们虽然没有上过几天私塾,但在这世上摸爬滚打近二十年,早已形成自己的固有观念,比如造反”
“所以,我可以和你们讲造反,讲诗句,讲这些敏感的东西。”
“但小孩子不行,如果一开始就讲造反,他们便再也不可能接受仁义礼智信的这套东西。“
“将来,即便你们造反成功了,这些人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必然还会继续杀伐,内讧,争权夺利.我这样说,你理解吗?”
红娘子听着,终于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明日我会和他们解释的。”
然后背过身休息。
这么多天,两人就这么保持着现状。
两人倒也自然了许多,红娘子本就是江湖儿女,所以也不矫情,除了结婚当天两人有过短暂的接触,随后两人都在一米开外。
白天红娘子忙自己的,晚上的时候,偶尔会问朱常淦几句。
山寨里面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着一些变化。
比如议事大厅之中,悬挂上了四个字,“公平、民主”。
红娘子也是一切以这四个字为标准来处理山寨里面的事情,再次处理违反法纪的山寨人员的时候,也开始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在山寨重大方向的时候,她也会让山寨里面的人发表意见,然后举手表决。
当然,如果事情违反了红娘子的本意,她还是会掀桌子,以铁枪镇压全场。
但总体的脉络,却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桌子上摆放着的是红娘子又送给他一些东西。
书籍、笔墨纸砚,笔洗,官军剿杀农民军,农民军又反过来抢掠城镇。
这也是为何山寨里面经常出现一个大户人家的东西,而红娘子则会从中挑出一些品相不错的给他送来。
过了一会儿红娘子又开口问道:
“说来也是奇怪了,这些日子,我们的人出去外面总是遇到那些地主老财激烈的反抗,他们从哪儿弄的这么多人?”
朱常淦眼神闪烁了一下,“突然多了许多人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前这些地主老财家里几乎没有抵抗,如今,却是有大队的人马保护。昨日老三他们差点被对方给围住,好悬我没有死在杞县。”
“联合起来了?乡勇?”
朱常淦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团练终于开始起效果了。
上个月任职了五十多个团练大臣,陕西、河南最多。
“祝夫子?祝夫子?”红娘子叫了两遍,朱常淦猛然反应过来,叹了一口气,“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什么意思?”
“明廷皇帝施行了一项政策,即“团练”.”
朱常淦将所谓的团练给红娘子解释了一番,其实这团练,估计过段时间,对方也会明白。
任谁在对方手里吃几次亏,也会明白对手长什么样子。
红娘子听完,脸色难看不已,“这岂不是说,我们以后所有的物资将面临短缺的情况?”
“从道理上说,是这样的。”朱常淦点头,“就像我之前和你说过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你在想团结更多的人的同时,明廷也在想拉拢更多的人。”
“官僚、乡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愿意拿出来一部分钱粮来抵御农民军。”
红娘子眉头愈加紧蹙,“如此说来,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那这就看谁的统一战线更广泛,谁的理念更先进了。”
“怎么叫更广泛?更先进?”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看谁提出来的口号能吸引更多的人,谁就更广泛,更先进。”朱常淦说完,不再吱声。
红娘子也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
是啊,什么样的口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
官僚、地主老财他们用钱粮来拉拢一些人为他们卖命,我们起义军可以给他们什么?
红娘子想着山寨里面的人,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有一口吃的?有一件穿的?
给钱?还是给粮?
这些她都没有这一瞬间,好像所有的一切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绝望和恐慌之中。
“祝夫子”她抬起头想问对方,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却发现对方已经睡着了。
朱常淦没有睡,他只是笔直眼睛,尽量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
许多东西,自己只能提出来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的想法还得是从红娘子自己脑子里面冒出来才行,得让她觉得。
这一切都是我想出来的,你祝夫子都没有想通的事情,我却想明白了。
所有的根源,都在于我想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第二日一早,当崇祯再次醒来的时候,红娘子早已经从外面习武回来了。
崇祯瞥了对方一眼,自顾自的出门,他从不在这边吃饭,而是去襄王那边。
红娘子看着他背影,眉头微蹙,这种感觉又来了。
片刻之后,崇祯到了学堂外面。
襄王看到他,“你和那个.没有假戏真做吧?可别弄出个孩子出来。”
现在和反贼成亲就已经不知道如何收场了,再整出个孩子出来,彻底完蛋。
“老样子,井水不犯河水。”崇祯扒拉了两口糟米饭,“父父亲,你一路走来,看到这大明,失望吗?”
这是他一直想问,却不敢问的问题。如今被困在山寨之中,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如今的襄王吃的喝的自然不比在襄王府时候,原本富态的他,如今也变成了农家老翁的样子。
“失望.要说不失望,肯定是有的。”
崇祯的眼神顿时一黯,可襄王接下来的话,却让崇祯的目光怔了一下。
“若大明的皇帝看到这一切,或许许多政令便不再这样了吧?”
崇祯喃喃地叹道:“亲眼看看?又能如何?”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何不食肉糜?”襄王朱翊铭吐出来嘴里的沙子,“老朱家刚得江山的时候,大明江山何其稳固,究其原因,太祖从底层一点点的走过来的,所以他最是知道百姓们想要的是什么。”
“如今的皇帝,又是摊派辽饷,又是摊派剿饷,我想大概是他为何如司马衷那样,被人蒙蔽,才昏聩痴顽吧。”
朱翊铭看着山寨里面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民,忍不住摇头。
此时的崇祯面红耳赤。
是啊,司马中的典故他从小就学过,如今竟然在自己身上真实上演,是何其的讽刺。
唯一的不同,司马衷说的是“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
而自己说的则是,“那就再苦百姓一年。”
崇祯端着手里的饭,环顾四周,然后凑到襄王朱翊铭身边,轻声说道:“父王,我改变主意了,想在这山寨里面多待几天”
“嗯?”襄王拧眉看着他,“怎么又改变主意了?”
前几天和自己说要跑,过了几天又不想跑,昨天晚上和自己说,找机会跑,今天又说不想跑了?
你遛狗呢?
其实崇祯也很无辜,最先开始朱常淦是想让两人赶紧跑的,但后来改变主意,想改变一下这些人,可他终究还是想将襄王送走。
而崇祯最先是想逃的,但如今想见识真正的大明。
可这两人的思维纠结在一起,却是让襄王有些懵逼了。
“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前是不知道,可如今才走了百里路,便发现这世间的道理,原来比书本上的要深刻一百倍,一万倍。”崇祯目光灼灼地盯着襄王,“所以,我想留下来。”
“可秋闱的时间是固定的,过了这时间,就只能再等三年了。”
“这个应该误不了,到时候.”崇祯刚想回答,就听着外面有人叫他。
“祝夫子,大当家叫你去议事厅。”
是山寨里面的一个年轻人,红娘子的一个小师弟,王威。
自从发生上次的事情之后,便被派过来保护他,当然也不排除是在监视他。
“哦,我知道了。”
“这是最新的《大明时报》,大当家的让我给你看看。”王威将报纸交给崇祯。
襄王本来已经要走了,看到这一幕,脚步顿了下来。
作为大明的宗藩,之前跟着崇祯看过几次《大明时报》之后,也喜欢上了看这玩意。
人家家中坐,便知天下事。
襄王朱翊铭眼神瞥了过去,眼睛猛然瞪大,“嗯?”
只见后面的一个版面上写着,“因国事和军事上的考量,科举考试向后顺延一个月,即在秋收之后的农历九月二十开考。”
襄王抬起头看向崇祯,然后又看向《大明时报》。
这么巧?
“爹,我去一趟议事厅。”崇祯不敢看襄王的眼睛,因为此事就是他下的旨意。
只要不影响国策,这种小事他是可以决定的。
就如当初他让襄王入京,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轻车熟路了。
至于大明祖制,让它见鬼去吧。
进了屋子,崇祯直接挨着李岩坐了下来,一旦接受了自己的定位,崇祯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从容。
红娘子还是坐在上垂手的位置,左侧是李岩,接着便是崇祯,而右侧则是二当家,三当家,颇有左侧文臣,右侧武将的意味。
李岩先站起来说道:“据闯王那边的人说,左良玉,陈永福,曹变蛟,做大弼马等人率领数万兵马准备合力围剿中原。
“按照明廷的说法,欲下三个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誓要三月而平贼。”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更难”
崇祯脸色有些发红,这个所谓的“三月平贼”是杨嗣昌上奏疏,他朱由检批准的,想凭借庞大的军事机器来屠杀农民军。
可惜北面的后金入关,让农民军星火再燃。
红娘子站起来说道:“今天,叫大家来的意思,面对明廷的加紧剿杀,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依我之见,还是尽快与闯王合并,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有了闯王这个靠山,我们的队伍壮大起来,眼下的困境子解。”李岩的目光坚定而凌冽。
自己想将红娘子让给这个祝永淦,但不代表自己原因将权利让给他。
自己舍弃了大明的功名、造反的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自己的满腔抱负,为的是建功立业,为的是封王拜相,在李岩看来红娘子一个女流之辈绝非可造之才,唯有闯王、张献忠那样的人,才是正途。
自己如何一步踏入闯王的中枢?
那便是将红娘子这支队伍当做自己的筹码,带着一支能打的队伍过去,自然而然的就入了闯王的眼。
所有人一阵沉默。
谁也没有说话,不少人却是看向崇祯。
崇祯正挺直腰板,豁然发现众人都看着自己,不由脸红。
“祝夫子,您给分析分析,咱们该怎么做?这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是啊,祝夫子,您给指条路。”
“祝夫子,我们都信你。”
“祝夫子,上次你说我老婆生儿子,后来也真的生了带把的”
几次事情之后,祝夫子在山寨里面的名号比之前反而更大了,“智多星”,“祝半仙”的各种称号在山寨里面广为流传。
上寨里面红白事儿,也都找他写字,而不再找李岩。
(本章完)
入夜,红娘子看着祝永淦,“我怎么感觉你和白天的时候,有着极大的不同呢?”
“不同?哪里不同?”
红娘子怔了一会儿,“白天的祝夫子,好似我曾见过的私塾先生,刻板,淡泊,我听那些孩子和家长说了,你教授的书还是不错的,还是以往那一套忠君爱国的”
红娘子这几日有意无意的经过学堂,她可以看到祝夫子在学堂里面教书,学生们在里面摇头晃脑。
可到了晚上的时候,却好似变成了博学多才的造反分子。
这种感觉不是一次、两次感受出来的,而是这些天越加积累变得深刻的感觉。
朱常淦沉默了一下,“白日里我是夫子,教书育人,自然要教授他们圣人之言。”
红娘子咬着嘴唇,“其实我也一直想问,为何你要教这些孩子忠君爱国?”
虽然红娘子一直维持着他,给他撑着。
但山寨里面的风言风语还是越来越多,要说压,定然是可以压下去的,但她总觉得对方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所以她想问个明白。
朱常淦想了想,“他们毕竟还小,先学明辨,再学思辨。”
“他们与大人不同,伱们虽然没有上过几天私塾,但在这世上摸爬滚打近二十年,早已形成自己的固有观念,比如造反”
“所以,我可以和你们讲造反,讲诗句,讲这些敏感的东西。”
“但小孩子不行,如果一开始就讲造反,他们便再也不可能接受仁义礼智信的这套东西。“
“将来,即便你们造反成功了,这些人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必然还会继续杀伐,内讧,争权夺利.我这样说,你理解吗?”
红娘子听着,终于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明日我会和他们解释的。”
然后背过身休息。
这么多天,两人就这么保持着现状。
两人倒也自然了许多,红娘子本就是江湖儿女,所以也不矫情,除了结婚当天两人有过短暂的接触,随后两人都在一米开外。
白天红娘子忙自己的,晚上的时候,偶尔会问朱常淦几句。
山寨里面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着一些变化。
比如议事大厅之中,悬挂上了四个字,“公平、民主”。
红娘子也是一切以这四个字为标准来处理山寨里面的事情,再次处理违反法纪的山寨人员的时候,也开始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在山寨重大方向的时候,她也会让山寨里面的人发表意见,然后举手表决。
当然,如果事情违反了红娘子的本意,她还是会掀桌子,以铁枪镇压全场。
但总体的脉络,却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桌子上摆放着的是红娘子又送给他一些东西。
书籍、笔墨纸砚,笔洗,官军剿杀农民军,农民军又反过来抢掠城镇。
这也是为何山寨里面经常出现一个大户人家的东西,而红娘子则会从中挑出一些品相不错的给他送来。
过了一会儿红娘子又开口问道:
“说来也是奇怪了,这些日子,我们的人出去外面总是遇到那些地主老财激烈的反抗,他们从哪儿弄的这么多人?”
朱常淦眼神闪烁了一下,“突然多了许多人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前这些地主老财家里几乎没有抵抗,如今,却是有大队的人马保护。昨日老三他们差点被对方给围住,好悬我没有死在杞县。”
“联合起来了?乡勇?”
朱常淦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团练终于开始起效果了。
上个月任职了五十多个团练大臣,陕西、河南最多。
“祝夫子?祝夫子?”红娘子叫了两遍,朱常淦猛然反应过来,叹了一口气,“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什么意思?”
“明廷皇帝施行了一项政策,即“团练”.”
朱常淦将所谓的团练给红娘子解释了一番,其实这团练,估计过段时间,对方也会明白。
任谁在对方手里吃几次亏,也会明白对手长什么样子。
红娘子听完,脸色难看不已,“这岂不是说,我们以后所有的物资将面临短缺的情况?”
“从道理上说,是这样的。”朱常淦点头,“就像我之前和你说过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你在想团结更多的人的同时,明廷也在想拉拢更多的人。”
“官僚、乡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愿意拿出来一部分钱粮来抵御农民军。”
红娘子眉头愈加紧蹙,“如此说来,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那这就看谁的统一战线更广泛,谁的理念更先进了。”
“怎么叫更广泛?更先进?”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看谁提出来的口号能吸引更多的人,谁就更广泛,更先进。”朱常淦说完,不再吱声。
红娘子也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
是啊,什么样的口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
官僚、地主老财他们用钱粮来拉拢一些人为他们卖命,我们起义军可以给他们什么?
红娘子想着山寨里面的人,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有一口吃的?有一件穿的?
给钱?还是给粮?
这些她都没有这一瞬间,好像所有的一切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绝望和恐慌之中。
“祝夫子”她抬起头想问对方,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却发现对方已经睡着了。
朱常淦没有睡,他只是笔直眼睛,尽量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
许多东西,自己只能提出来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的想法还得是从红娘子自己脑子里面冒出来才行,得让她觉得。
这一切都是我想出来的,你祝夫子都没有想通的事情,我却想明白了。
所有的根源,都在于我想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第二日一早,当崇祯再次醒来的时候,红娘子早已经从外面习武回来了。
崇祯瞥了对方一眼,自顾自的出门,他从不在这边吃饭,而是去襄王那边。
红娘子看着他背影,眉头微蹙,这种感觉又来了。
片刻之后,崇祯到了学堂外面。
襄王看到他,“你和那个.没有假戏真做吧?可别弄出个孩子出来。”
现在和反贼成亲就已经不知道如何收场了,再整出个孩子出来,彻底完蛋。
“老样子,井水不犯河水。”崇祯扒拉了两口糟米饭,“父父亲,你一路走来,看到这大明,失望吗?”
这是他一直想问,却不敢问的问题。如今被困在山寨之中,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如今的襄王吃的喝的自然不比在襄王府时候,原本富态的他,如今也变成了农家老翁的样子。
“失望.要说不失望,肯定是有的。”
崇祯的眼神顿时一黯,可襄王接下来的话,却让崇祯的目光怔了一下。
“若大明的皇帝看到这一切,或许许多政令便不再这样了吧?”
崇祯喃喃地叹道:“亲眼看看?又能如何?”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何不食肉糜?”襄王朱翊铭吐出来嘴里的沙子,“老朱家刚得江山的时候,大明江山何其稳固,究其原因,太祖从底层一点点的走过来的,所以他最是知道百姓们想要的是什么。”
“如今的皇帝,又是摊派辽饷,又是摊派剿饷,我想大概是他为何如司马衷那样,被人蒙蔽,才昏聩痴顽吧。”
朱翊铭看着山寨里面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民,忍不住摇头。
此时的崇祯面红耳赤。
是啊,司马中的典故他从小就学过,如今竟然在自己身上真实上演,是何其的讽刺。
唯一的不同,司马衷说的是“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
而自己说的则是,“那就再苦百姓一年。”
崇祯端着手里的饭,环顾四周,然后凑到襄王朱翊铭身边,轻声说道:“父王,我改变主意了,想在这山寨里面多待几天”
“嗯?”襄王拧眉看着他,“怎么又改变主意了?”
前几天和自己说要跑,过了几天又不想跑,昨天晚上和自己说,找机会跑,今天又说不想跑了?
你遛狗呢?
其实崇祯也很无辜,最先开始朱常淦是想让两人赶紧跑的,但后来改变主意,想改变一下这些人,可他终究还是想将襄王送走。
而崇祯最先是想逃的,但如今想见识真正的大明。
可这两人的思维纠结在一起,却是让襄王有些懵逼了。
“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前是不知道,可如今才走了百里路,便发现这世间的道理,原来比书本上的要深刻一百倍,一万倍。”崇祯目光灼灼地盯着襄王,“所以,我想留下来。”
“可秋闱的时间是固定的,过了这时间,就只能再等三年了。”
“这个应该误不了,到时候.”崇祯刚想回答,就听着外面有人叫他。
“祝夫子,大当家叫你去议事厅。”
是山寨里面的一个年轻人,红娘子的一个小师弟,王威。
自从发生上次的事情之后,便被派过来保护他,当然也不排除是在监视他。
“哦,我知道了。”
“这是最新的《大明时报》,大当家的让我给你看看。”王威将报纸交给崇祯。
襄王本来已经要走了,看到这一幕,脚步顿了下来。
作为大明的宗藩,之前跟着崇祯看过几次《大明时报》之后,也喜欢上了看这玩意。
人家家中坐,便知天下事。
襄王朱翊铭眼神瞥了过去,眼睛猛然瞪大,“嗯?”
只见后面的一个版面上写着,“因国事和军事上的考量,科举考试向后顺延一个月,即在秋收之后的农历九月二十开考。”
襄王抬起头看向崇祯,然后又看向《大明时报》。
这么巧?
“爹,我去一趟议事厅。”崇祯不敢看襄王的眼睛,因为此事就是他下的旨意。
只要不影响国策,这种小事他是可以决定的。
就如当初他让襄王入京,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轻车熟路了。
至于大明祖制,让它见鬼去吧。
进了屋子,崇祯直接挨着李岩坐了下来,一旦接受了自己的定位,崇祯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从容。
红娘子还是坐在上垂手的位置,左侧是李岩,接着便是崇祯,而右侧则是二当家,三当家,颇有左侧文臣,右侧武将的意味。
李岩先站起来说道:“据闯王那边的人说,左良玉,陈永福,曹变蛟,做大弼马等人率领数万兵马准备合力围剿中原。
“按照明廷的说法,欲下三个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誓要三月而平贼。”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更难”
崇祯脸色有些发红,这个所谓的“三月平贼”是杨嗣昌上奏疏,他朱由检批准的,想凭借庞大的军事机器来屠杀农民军。
可惜北面的后金入关,让农民军星火再燃。
红娘子站起来说道:“今天,叫大家来的意思,面对明廷的加紧剿杀,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依我之见,还是尽快与闯王合并,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有了闯王这个靠山,我们的队伍壮大起来,眼下的困境子解。”李岩的目光坚定而凌冽。
自己想将红娘子让给这个祝永淦,但不代表自己原因将权利让给他。
自己舍弃了大明的功名、造反的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自己的满腔抱负,为的是建功立业,为的是封王拜相,在李岩看来红娘子一个女流之辈绝非可造之才,唯有闯王、张献忠那样的人,才是正途。
自己如何一步踏入闯王的中枢?
那便是将红娘子这支队伍当做自己的筹码,带着一支能打的队伍过去,自然而然的就入了闯王的眼。
所有人一阵沉默。
谁也没有说话,不少人却是看向崇祯。
崇祯正挺直腰板,豁然发现众人都看着自己,不由脸红。
“祝夫子,您给分析分析,咱们该怎么做?这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是啊,祝夫子,您给指条路。”
“祝夫子,我们都信你。”
“祝夫子,上次你说我老婆生儿子,后来也真的生了带把的”
几次事情之后,祝夫子在山寨里面的名号比之前反而更大了,“智多星”,“祝半仙”的各种称号在山寨里面广为流传。
上寨里面红白事儿,也都找他写字,而不再找李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