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公孙氏尚未走远,魏帝身边的内侍监刘炳便来传话,让我往宣室殿去一趟。我知今日风波皆因我而起,魏帝诏我前去,无非是想让事情有个了断——正值乱世,东朝与前朝,保太后与魏帝,再容不得罅隙了。
宣室殿灯火通明,魏帝一身朝服,卧坐于几案前,一盏青铜素绢泥金宫灯映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他见我来了,只招呼我坐在他对面,遣散了众人。第一次,我与魏帝倒真如一家子一般。
“你知道保太后为什么宠爱元洸么?”魏帝问的开门见山。
我试探性地回答:“浮阳王由保太后亲自抚养,想来格外亲近些。”
“或许。”魏帝目光灼灼,“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元洸没有母亲,而且他的乳母在他十二岁的那年就死于连坐,但太子的乳母颇有出身,尚且健在。”
倏尔,我明白了。若太子即位,姑母为正宫皇后,理应立为太后,而太子的乳母健在,则应立为保太后。如此一来,原来的保太后将立足于何处呢?眼看保太后的位子就要落入旁人之手,且自己在新帝眼中的地位日益变弱,老太太身子骨尚且硬朗,怎能不为自己日后打算?
我道:“保太后如此做,不过是如昔年汉朝的窦太后欲立梁王刘武一般,宠爱倒是其次,为的只是让自己和贺家有所依傍。但细论起来,保太后若立浮阳王为储君,那要比当年窦太后立梁王难的多。”
魏帝沉默片刻,道:“何以见得?”
“原因有二,昔年梁王刘武据睢阳为都,七国之乱时,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此为其一。梁国兵强马壮,拥有四十余城,且多是大县,刘武手下不仅有精兵强将,更有韩安国等一众谋士,更重要的是,刘武用大量金银贿赂朝中官员,其羽翼遍布长安。就算景帝不立他,他也有实力自立,此为其二。
优势如此,刘武得窦太后深爱,尚且没有被立为储君,更何况身居渤海,封地不过一城的浮阳王。”说到此处,我却猛然想起那位浮阳王太傅,那位年轻的太傅风望端雅,言谈之中大有鸿鹄之志,若为浮阳王所用,倒是很值得留意。
魏帝道:“那依你所言,保太后要立浮阳王这件事不足为虑了?”
“非也。”我谨慎道,“不过,陛下所担心的不该是浮阳王是否会被立为储君,而是前朝是否有人藉此谋求私利,抑或其他势力是否会利用这件事意图对大魏不利。”
朝中大臣隔岸观火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然而长公主的态度似乎亦处观望之中。舞阳侯的势力不容小觑,他是一支足以让天平倾斜的力量。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借此机会大胆的向皇帝和保太后任何一方要兵要权,作为拥护新帝的条件。而魏国周边的楚国、百越和匈奴,可以暗地与任何一位皇子达成盟约,再由借兵、拥立,轻易动摇大魏国本。
我原本不必向魏帝说这么多话,父亲的死因尚未查明,若真是魏帝所为,我只要闭上嘴,静待时机便是。只是这件事到底关系到了元澈的利益,我无法坐视不管,不为他,也算是为陆家的好荫庇。而且魏帝也绝非庸碌之辈,许多事情我想他都心知肚明。就好比今日的宴席,长公主素来爱热闹,怎么就缺席了呢。
魏帝沉默不语,只凝神望着手中一串和田青白玉双面阴刻寿字玉佩。白玉轻盈温润,昏暗的灯光之下,似乎映着宣室殿外那些阴阴幢幢的人影。末了,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波縠轻荡,道:“许多东西说到底都是家事,朕总要留些余地。朕知道,你兄长在太子手底下做事,如今又身为他麾下将领,你难免要为太子说几句话。你很聪明,也能帮太子成就一番事业。只是你现在呆在长安,朕与保太后的关系总是不好。”
我愕然,今日冲突虽是与我有关,但矛盾的中心显然是浮阳王之事。
魏帝拍拍我的肩,道:“上次隆虑公主周岁宴上,刘劭说你抓周的事情,想必保太后在意了。秉国权衡,称量天下。她觉得你若成为元洸的王妃,元洸或许就能登上帝位。”
“陛下原来在意的是这个?”我见魏帝似乎心意已定,大概知道等待陆家的将是什么样的结果,却也不得不分辨道,“昔日蜀汉昭烈皇帝的甘夫人曾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刘禅,故命刘禅乳名为阿斗,北斗乃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若果真人命依此寓意,刘禅又怎会将那五十四州王图霸业一笑拱手他人,而甘为安乐公呢?”
“既然人命非天命所左右,朕就更不能把帝业江山赌在一个比上天还不牢靠的东西上。就算预言不是真的,朕也不能赌它不是真的。”魏帝神色凝重,“贺氏一族势力太大,朕决不可在这个时候与保太后再起争执。帝业不能倾覆在内讧上,你也不能再留在长安。朕已决定以诳言御前之罪褫夺你东陵亭主的封号,并发配汉中。”
我缓缓抬头,目视魏帝,此时的他怀剑而坐,一如往日那般帝王意气。其实若只是因为避开保太后之故,他本不必走出这步棋。兄长领兵在外,魏帝将我发配汉中,未免会动摇军心。他如此做,想来还另有一个缘故。
“朕……”魏帝豫豫道,“你兄长封侯,其实本已逾制,如今你姑母怀有身孕,更会有人揪着凉王反叛的事让朕为难,为平众议,朕不得不出此下策。等你兄长旗开得胜,卸甲归来,朕会调他任散骑常侍兼丞相参军之职。”
散骑常侍是个富贵闲官,将兄长从军中调任辞职,不过是明升暗降而已。弃掉一枚枭子,而活一片棋,是我的话或许我也会这么做吧。
我知晓其中的利害,魏帝做此决策,必然是无法更改的了,于是平和道:“陆昭知罪,惟愿陛下、皇后长乐无极。”总会有人沦为牺牲品,这是长安阙门之内最寻常不过的事情,还好这次牺牲的仅仅是我。
魏帝点了点头:“难得你能顾全大局,今日朕就派人护送你前往汉中,你可先回府料理家事。汉中气候潮湿,你母亲不宜去陪你,就留在京中。”
母亲留京是意料之中的事,虽然我知道魏帝不过是以母亲作为人质来挟持陆家,但我却觉得母亲留在京中对陆家是颇有助益的。兄长一向有复吴国之心,除了用兵,行事向来不稳。若母亲与我一起去汉中,只怕他手握兵权,又要起了反叛之心。魏帝的心智与能力不必多说,兄长如今只为元澈麾下副将,兵力必然不多,魏国国力对付他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母亲在京中,最起码可以保证兄长在大是非上不出差错。
“那姑母……”我欲言又止,不知此时提到她是否妥当。
魏帝只肃然道:“皇后很好,你不必去椒房殿了。”
从宣室殿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几个闷雷下来,原本晴好的天又下起了雨。宣旨的常侍早已离去,恐怕阖宫上下都已知东陵亭主陆昭如今不过是一介流放之人。
未央宫的黎明伴随着如血朝霞静静而来。
我不再是亭主,又无大内谕令,因此出了未央宫,就不能乘马车,也不能从正门出城沿着朱雀街回府。
此时,长安城的第一次晨钟应该已经敲过了,届时会有牛车停在皇城西门,专门等着接宫中采办们的生意。若运气好,便可叫上一辆早点回去。但若到了中午,西门就几乎没有什么牛车了,因此我不由得紧快了步子。
为了避雨,我只沿着御园的复廊往北门走。都说入夏的雨温热氤氲,但值此时,那薄薄的水汽浸在蜜合色的云雁细锦上,即便隔着一层中衣,亦是寒冷刺骨的。
到达北门的时候还未到中午,然而与往日不同,西门外的宫中采办们只是三五成群的聚在街道两侧,偶尔侧目于我。不经意间,几句闲话传入耳中:“亡国之女,不过是以色事人而已。”我顿然回首,不过看了那名说话的宫妇一眼,她便即刻低头,随后将目光转向他处。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对着北门正中的街道上,停着一辆羽盖金华爪的四骏乘舆。(未完待续)
宣室殿灯火通明,魏帝一身朝服,卧坐于几案前,一盏青铜素绢泥金宫灯映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他见我来了,只招呼我坐在他对面,遣散了众人。第一次,我与魏帝倒真如一家子一般。
“你知道保太后为什么宠爱元洸么?”魏帝问的开门见山。
我试探性地回答:“浮阳王由保太后亲自抚养,想来格外亲近些。”
“或许。”魏帝目光灼灼,“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元洸没有母亲,而且他的乳母在他十二岁的那年就死于连坐,但太子的乳母颇有出身,尚且健在。”
倏尔,我明白了。若太子即位,姑母为正宫皇后,理应立为太后,而太子的乳母健在,则应立为保太后。如此一来,原来的保太后将立足于何处呢?眼看保太后的位子就要落入旁人之手,且自己在新帝眼中的地位日益变弱,老太太身子骨尚且硬朗,怎能不为自己日后打算?
我道:“保太后如此做,不过是如昔年汉朝的窦太后欲立梁王刘武一般,宠爱倒是其次,为的只是让自己和贺家有所依傍。但细论起来,保太后若立浮阳王为储君,那要比当年窦太后立梁王难的多。”
魏帝沉默片刻,道:“何以见得?”
“原因有二,昔年梁王刘武据睢阳为都,七国之乱时,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此为其一。梁国兵强马壮,拥有四十余城,且多是大县,刘武手下不仅有精兵强将,更有韩安国等一众谋士,更重要的是,刘武用大量金银贿赂朝中官员,其羽翼遍布长安。就算景帝不立他,他也有实力自立,此为其二。
优势如此,刘武得窦太后深爱,尚且没有被立为储君,更何况身居渤海,封地不过一城的浮阳王。”说到此处,我却猛然想起那位浮阳王太傅,那位年轻的太傅风望端雅,言谈之中大有鸿鹄之志,若为浮阳王所用,倒是很值得留意。
魏帝道:“那依你所言,保太后要立浮阳王这件事不足为虑了?”
“非也。”我谨慎道,“不过,陛下所担心的不该是浮阳王是否会被立为储君,而是前朝是否有人藉此谋求私利,抑或其他势力是否会利用这件事意图对大魏不利。”
朝中大臣隔岸观火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然而长公主的态度似乎亦处观望之中。舞阳侯的势力不容小觑,他是一支足以让天平倾斜的力量。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借此机会大胆的向皇帝和保太后任何一方要兵要权,作为拥护新帝的条件。而魏国周边的楚国、百越和匈奴,可以暗地与任何一位皇子达成盟约,再由借兵、拥立,轻易动摇大魏国本。
我原本不必向魏帝说这么多话,父亲的死因尚未查明,若真是魏帝所为,我只要闭上嘴,静待时机便是。只是这件事到底关系到了元澈的利益,我无法坐视不管,不为他,也算是为陆家的好荫庇。而且魏帝也绝非庸碌之辈,许多事情我想他都心知肚明。就好比今日的宴席,长公主素来爱热闹,怎么就缺席了呢。
魏帝沉默不语,只凝神望着手中一串和田青白玉双面阴刻寿字玉佩。白玉轻盈温润,昏暗的灯光之下,似乎映着宣室殿外那些阴阴幢幢的人影。末了,他深吸一口气,眼中波縠轻荡,道:“许多东西说到底都是家事,朕总要留些余地。朕知道,你兄长在太子手底下做事,如今又身为他麾下将领,你难免要为太子说几句话。你很聪明,也能帮太子成就一番事业。只是你现在呆在长安,朕与保太后的关系总是不好。”
我愕然,今日冲突虽是与我有关,但矛盾的中心显然是浮阳王之事。
魏帝拍拍我的肩,道:“上次隆虑公主周岁宴上,刘劭说你抓周的事情,想必保太后在意了。秉国权衡,称量天下。她觉得你若成为元洸的王妃,元洸或许就能登上帝位。”
“陛下原来在意的是这个?”我见魏帝似乎心意已定,大概知道等待陆家的将是什么样的结果,却也不得不分辨道,“昔日蜀汉昭烈皇帝的甘夫人曾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刘禅,故命刘禅乳名为阿斗,北斗乃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若果真人命依此寓意,刘禅又怎会将那五十四州王图霸业一笑拱手他人,而甘为安乐公呢?”
“既然人命非天命所左右,朕就更不能把帝业江山赌在一个比上天还不牢靠的东西上。就算预言不是真的,朕也不能赌它不是真的。”魏帝神色凝重,“贺氏一族势力太大,朕决不可在这个时候与保太后再起争执。帝业不能倾覆在内讧上,你也不能再留在长安。朕已决定以诳言御前之罪褫夺你东陵亭主的封号,并发配汉中。”
我缓缓抬头,目视魏帝,此时的他怀剑而坐,一如往日那般帝王意气。其实若只是因为避开保太后之故,他本不必走出这步棋。兄长领兵在外,魏帝将我发配汉中,未免会动摇军心。他如此做,想来还另有一个缘故。
“朕……”魏帝豫豫道,“你兄长封侯,其实本已逾制,如今你姑母怀有身孕,更会有人揪着凉王反叛的事让朕为难,为平众议,朕不得不出此下策。等你兄长旗开得胜,卸甲归来,朕会调他任散骑常侍兼丞相参军之职。”
散骑常侍是个富贵闲官,将兄长从军中调任辞职,不过是明升暗降而已。弃掉一枚枭子,而活一片棋,是我的话或许我也会这么做吧。
我知晓其中的利害,魏帝做此决策,必然是无法更改的了,于是平和道:“陆昭知罪,惟愿陛下、皇后长乐无极。”总会有人沦为牺牲品,这是长安阙门之内最寻常不过的事情,还好这次牺牲的仅仅是我。
魏帝点了点头:“难得你能顾全大局,今日朕就派人护送你前往汉中,你可先回府料理家事。汉中气候潮湿,你母亲不宜去陪你,就留在京中。”
母亲留京是意料之中的事,虽然我知道魏帝不过是以母亲作为人质来挟持陆家,但我却觉得母亲留在京中对陆家是颇有助益的。兄长一向有复吴国之心,除了用兵,行事向来不稳。若母亲与我一起去汉中,只怕他手握兵权,又要起了反叛之心。魏帝的心智与能力不必多说,兄长如今只为元澈麾下副将,兵力必然不多,魏国国力对付他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母亲在京中,最起码可以保证兄长在大是非上不出差错。
“那姑母……”我欲言又止,不知此时提到她是否妥当。
魏帝只肃然道:“皇后很好,你不必去椒房殿了。”
从宣室殿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几个闷雷下来,原本晴好的天又下起了雨。宣旨的常侍早已离去,恐怕阖宫上下都已知东陵亭主陆昭如今不过是一介流放之人。
未央宫的黎明伴随着如血朝霞静静而来。
我不再是亭主,又无大内谕令,因此出了未央宫,就不能乘马车,也不能从正门出城沿着朱雀街回府。
此时,长安城的第一次晨钟应该已经敲过了,届时会有牛车停在皇城西门,专门等着接宫中采办们的生意。若运气好,便可叫上一辆早点回去。但若到了中午,西门就几乎没有什么牛车了,因此我不由得紧快了步子。
为了避雨,我只沿着御园的复廊往北门走。都说入夏的雨温热氤氲,但值此时,那薄薄的水汽浸在蜜合色的云雁细锦上,即便隔着一层中衣,亦是寒冷刺骨的。
到达北门的时候还未到中午,然而与往日不同,西门外的宫中采办们只是三五成群的聚在街道两侧,偶尔侧目于我。不经意间,几句闲话传入耳中:“亡国之女,不过是以色事人而已。”我顿然回首,不过看了那名说话的宫妇一眼,她便即刻低头,随后将目光转向他处。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对着北门正中的街道上,停着一辆羽盖金华爪的四骏乘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