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果、因、破案过程
陶知县看这面具妇女,实在是太美丽。
他脑袋抽筋一般,说出一句话:“你是我的臣民,嫁给我,你应该感激涕零。”
言外之意,就是被他选中了,那都是祖上有德。
说百姓是自己的臣民,那不是自诩为当今皇帝嘛。
为啥陶知县能说出这杀千刀,掉脑袋的话,也是有原因的。
他当上林苑令的时候,平日里空虚寂寞,面对着满园的动物们,就玩心大起,自诩为皇帝,满园的动物也确实对他言听计从。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原来是管动物的上林苑令,现在是管人的涌泉知县。
这是他自大,又没心机的表现。
这还不算狂,他对着那女子威胁道:
“你嫁还是不嫁?我先烧你了这屋子。”
“噗。”
火折子打开,往房盖上一扔,那时候的房盖都是用干草苫盖的。
有点火星子都能着起来。
“哗啦就着了。”
陶知县也不是纯坏,他是直肠子:“你都嫁给我了,还住这破房子,我一把火给你点了,以后你就能住衙门大院了。”
他也是保准了,这女子能嫁给他。
也不怪他有这个自信心。
“我老陶咋地,条件多好。”
“要模样有模样,七尺一八的大个,说实话挺帅。”
“要体格有体格,六十来岁的身体比年轻小伙还壮实。”
“要说权势,那更不用说,七品在京城里啥也不是,但是在涌泉县那是头把。”
“钱财也不必提,养他三五十个老婆,也没问题。”
火势一起。
那女子吓坏了。
陶大人这是杀人放火,根本没把老百姓当人看啊,这时候要是不答应,后果相当严重。
没办法他就嫁过去了。
陶知县也就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娶了一个美娇娘,壮了门面,但他也不是那种沉迷于女色的人。
所以隔三差五的接触那么一次,女子戴的是面具他也没发现。
但是这面具毕竟是猪皮的,戴久了会变黄、变干。
为了维护面具,女子把她的大哥,也就是那一位做猪皮面具的傩师,招进了陶府中,从一个木匠做起,快速的提拔为师爷。
后来,又把自己做小摊贩的丈夫,也带到了陶府,做了一个管家。
这一家子,房子被烧了,干脆在陶府重新团聚。
陶知县心大,也就没在意。
但是后来孩子大了,有人就说悄悄话:“陶大人,你这孩子,恕我直言,长得像师爷。”
这时候陶知县才注意这事。
刚好有一天晚上,赶上陶夫人到哥哥屋里去换新面具,被陶知县给瞄着影子,他先入为主,就以为师爷和陶夫人有关系。
这才有了后面他杀孩儿,杀陶夫人,又杀了师爷的事情。
……
陶知县自述的是后果,管家把前因也说出来了。
这两下一对,前因后果,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陶知县听的不是滋味,唉声叹气吧嗒嘴。
“说实话,这媳妇娶到家,我压根没碰过几回。长得是漂亮,但是不爱洗澡,身上一股怪味,闻着作呕,再加上说话粗俗改不过来,把两个孩子培养的也不像个人样。”
“我早有休妻之意,但是碍于我老陶的名声,只想着坚持到从一而终。”
“哎,真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一个结果。”
管家哼道:“陶大人你可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我那妻子虽然不爱洗澡,但是我爱得很,我觉得她身上是香味。你们这些当官的,见老百姓的好,就要抢过来,不管喜不喜欢,都要自己霸占着不肯放手。”
陶知县道:“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好在我们都知道了真相,我知道我的妻子是一个假面女子,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我也知道错在我自己。”
管家道:“这你得感谢楚兄弟,如果没有他,你永远都不会厘清这混乱之后的事实。”
陶知县道:“是啊,如果没有楚兄的勾连编串,每个人都只能知道片面的事实。”
周伶道:“既然如此,兄弟便把如何勘破此案的过程说一说吧。”
楚河道了声好。
这件事情,是楚河捡了一捆柴禾,来到集市上卖,便遇到了管家来到集市买柴,买纸人、草马,他让楚河送他到涌泉县,答应给楚河三百文。
路上他简略的讲了府上闹鬼之事,还表现的十分害怕。
常言道:“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楚河就对他特别注意。
到了陶府,楚河注意到陶知县死去了老婆孩子,却没有很伤悲,反倒是表现出来十分气愤。
但是察言观色,难免掺杂主观判断,不能够作为证据。
楚河又观察了孩子和夫人。
发现孩子长得既不像陶知县,也不像夫人。
“这两个孩子能不能并非陶知县所生呢?”
楚河有了这个疑问后,便故意在陶知县面前提及血脉传承的问题。
这果然是陶知县忌讳的问题,他是一个直性子,所以表现出来不耐烦和讨厌。
“如果孩子并非陶知县所生,那么这个孩子能是谁的呢?”
楚河想打开最后一口棺材,却被陶知县拦阻。
如果当时楚河看了师爷的尸体,大概会和陶知县的想法一样:“孩子是师爷和陶夫人私下所生的。”
如果那样,楚河也不会怀疑到管家的身上。
就在楚河想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的时候,楚河注意到管家鬼鬼祟祟的偷看,而且眼圈红肿,似乎眼中有泪。
“难道是管家吗?”
楚河有了疑问,便假装出门小解,一边和周伶探讨陶知县的过去。
而且故意编撰了一条假信息,说陶知县曾经被马踢伤过下面,所以不能生育。
果然这条假信息,引起了管家的注意,他跟着悄悄躲在马棚里面偷听。
楚河感觉管家有鬼,于是出言相激,果然管家动了杀心,拿起铡刀,想要杀人灭口。
这是心虚的表现,更印证了楚河的想法,但是问题还没彻底弄清,所以楚河借故要那卖柴禾的三百文钱,果然把管家骗过。
没想到去管家的住处取钱,还有额外的收获。
他脑袋抽筋一般,说出一句话:“你是我的臣民,嫁给我,你应该感激涕零。”
言外之意,就是被他选中了,那都是祖上有德。
说百姓是自己的臣民,那不是自诩为当今皇帝嘛。
为啥陶知县能说出这杀千刀,掉脑袋的话,也是有原因的。
他当上林苑令的时候,平日里空虚寂寞,面对着满园的动物们,就玩心大起,自诩为皇帝,满园的动物也确实对他言听计从。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原来是管动物的上林苑令,现在是管人的涌泉知县。
这是他自大,又没心机的表现。
这还不算狂,他对着那女子威胁道:
“你嫁还是不嫁?我先烧你了这屋子。”
“噗。”
火折子打开,往房盖上一扔,那时候的房盖都是用干草苫盖的。
有点火星子都能着起来。
“哗啦就着了。”
陶知县也不是纯坏,他是直肠子:“你都嫁给我了,还住这破房子,我一把火给你点了,以后你就能住衙门大院了。”
他也是保准了,这女子能嫁给他。
也不怪他有这个自信心。
“我老陶咋地,条件多好。”
“要模样有模样,七尺一八的大个,说实话挺帅。”
“要体格有体格,六十来岁的身体比年轻小伙还壮实。”
“要说权势,那更不用说,七品在京城里啥也不是,但是在涌泉县那是头把。”
“钱财也不必提,养他三五十个老婆,也没问题。”
火势一起。
那女子吓坏了。
陶大人这是杀人放火,根本没把老百姓当人看啊,这时候要是不答应,后果相当严重。
没办法他就嫁过去了。
陶知县也就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娶了一个美娇娘,壮了门面,但他也不是那种沉迷于女色的人。
所以隔三差五的接触那么一次,女子戴的是面具他也没发现。
但是这面具毕竟是猪皮的,戴久了会变黄、变干。
为了维护面具,女子把她的大哥,也就是那一位做猪皮面具的傩师,招进了陶府中,从一个木匠做起,快速的提拔为师爷。
后来,又把自己做小摊贩的丈夫,也带到了陶府,做了一个管家。
这一家子,房子被烧了,干脆在陶府重新团聚。
陶知县心大,也就没在意。
但是后来孩子大了,有人就说悄悄话:“陶大人,你这孩子,恕我直言,长得像师爷。”
这时候陶知县才注意这事。
刚好有一天晚上,赶上陶夫人到哥哥屋里去换新面具,被陶知县给瞄着影子,他先入为主,就以为师爷和陶夫人有关系。
这才有了后面他杀孩儿,杀陶夫人,又杀了师爷的事情。
……
陶知县自述的是后果,管家把前因也说出来了。
这两下一对,前因后果,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陶知县听的不是滋味,唉声叹气吧嗒嘴。
“说实话,这媳妇娶到家,我压根没碰过几回。长得是漂亮,但是不爱洗澡,身上一股怪味,闻着作呕,再加上说话粗俗改不过来,把两个孩子培养的也不像个人样。”
“我早有休妻之意,但是碍于我老陶的名声,只想着坚持到从一而终。”
“哎,真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一个结果。”
管家哼道:“陶大人你可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我那妻子虽然不爱洗澡,但是我爱得很,我觉得她身上是香味。你们这些当官的,见老百姓的好,就要抢过来,不管喜不喜欢,都要自己霸占着不肯放手。”
陶知县道:“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好在我们都知道了真相,我知道我的妻子是一个假面女子,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我也知道错在我自己。”
管家道:“这你得感谢楚兄弟,如果没有他,你永远都不会厘清这混乱之后的事实。”
陶知县道:“是啊,如果没有楚兄的勾连编串,每个人都只能知道片面的事实。”
周伶道:“既然如此,兄弟便把如何勘破此案的过程说一说吧。”
楚河道了声好。
这件事情,是楚河捡了一捆柴禾,来到集市上卖,便遇到了管家来到集市买柴,买纸人、草马,他让楚河送他到涌泉县,答应给楚河三百文。
路上他简略的讲了府上闹鬼之事,还表现的十分害怕。
常言道:“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楚河就对他特别注意。
到了陶府,楚河注意到陶知县死去了老婆孩子,却没有很伤悲,反倒是表现出来十分气愤。
但是察言观色,难免掺杂主观判断,不能够作为证据。
楚河又观察了孩子和夫人。
发现孩子长得既不像陶知县,也不像夫人。
“这两个孩子能不能并非陶知县所生呢?”
楚河有了这个疑问后,便故意在陶知县面前提及血脉传承的问题。
这果然是陶知县忌讳的问题,他是一个直性子,所以表现出来不耐烦和讨厌。
“如果孩子并非陶知县所生,那么这个孩子能是谁的呢?”
楚河想打开最后一口棺材,却被陶知县拦阻。
如果当时楚河看了师爷的尸体,大概会和陶知县的想法一样:“孩子是师爷和陶夫人私下所生的。”
如果那样,楚河也不会怀疑到管家的身上。
就在楚河想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的时候,楚河注意到管家鬼鬼祟祟的偷看,而且眼圈红肿,似乎眼中有泪。
“难道是管家吗?”
楚河有了疑问,便假装出门小解,一边和周伶探讨陶知县的过去。
而且故意编撰了一条假信息,说陶知县曾经被马踢伤过下面,所以不能生育。
果然这条假信息,引起了管家的注意,他跟着悄悄躲在马棚里面偷听。
楚河感觉管家有鬼,于是出言相激,果然管家动了杀心,拿起铡刀,想要杀人灭口。
这是心虚的表现,更印证了楚河的想法,但是问题还没彻底弄清,所以楚河借故要那卖柴禾的三百文钱,果然把管家骗过。
没想到去管家的住处取钱,还有额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