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童贯带兵讨梁山
山东没了,河北没了,现在山西也没了。
一个庞大的势力已经形成。
这不是方腊、田虎、王庆之流所能比的。
大宋风雨飘摇,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当西军再度要求增加粮饷的消息抵达东京城,这年就真的不好过了。
宣和二年的第一场大朝会,暮气沉沉,眼见赵官家、蔡太师、高太尉已是六神无主,从宋夏战场返回朝堂的“媪相”童贯不愧久临战阵,倒是临危不乱,双眉一提,喝道:
“官家不必担心,我大宋依旧有数十万将士,老臣亲自领兵去取那梁山,贼寇才多少人马。围梁山,以逸待劳,围点打援,必败那曹贼。”
眼见童贯正气凛然,意气风发,赵佶、蔡京、高俅顿时神魂一定,感觉有了主心骨,均是连连点头。
被后人称之为北宋六贼之一的童贯,在早年的时候,其实还是拥有很多惊人战绩的。
他明明是一个太监,却能够带兵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师,被封为楚国公,可谓是风光一时。
要是单纯从童贯的那些丰功伟绩来看,也许我们会认为童贯其实就是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一员猛将,可是为何这样一员猛将,最终会沦为后人口中的奸臣,还成为北宋六贼之一遗臭万年呢?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加剧了北宋的灭亡,导致金人南下,一半山河沦陷。
“诸将,说说梁山的兵马。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各位畅所欲言。”童贯朝着武将呵斥道。
很快,一武将站出来苦着脸道:“回禀陛下,梁山叛军,其一便是水泊梁山上训练的士卒,其二便是青州、沂州的贼寇,其三便是朝廷的兵马。”
“梁山泊乃是大湖,所以他们有精良的水兵,甚至能造大船,航行于大海之上,远来倭国、南洋,不愁粮饷。”
“青州、沂州都是久叛之地,民不畏死。”
“农户之流,有何惧哉?”童贯呵斥道:“我看那曹贼都是在用叛将来攻城略地,这其三你细细说来。”
“叛将武松,本是宣毅军正将,统领三千重装步兵,沧州、大名府沦陷,便是此人出力。”
“宣毅军三千步卒,为何大名府数万人马都不能破?”
“这……”
“呼延灼叛后,有三千连环马,也归了曹贼。”
“那曹贼麾下,还有数员叛将,一个是当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一个是当年殿帅府制使杨志,一个是青州统制秦明,一个是青州知寨荣……”
童贯决定了要亲自领兵去剿梁山,自不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当即冷笑道:“三千重装步兵、三千连环马,外加关胜之流大败被笼络的禁军。便当他有十万人马,分散在山东、河北、山西之地,梁山必已经空虚。”
用力一抱拳,童贯道:“陛下,京城内外,禁军数十万,招手可至。至于那些草寇兵马,休听这些武将多言,依老臣之见,可直捣山东。待臣亲引一军,去杀他个片甲不留,为官家分忧。”
赵佶见童贯雄赳赳忠肝义胆,愈发振奋,连连点头:“太傅真乃国之柱石也!西夏贼骁勇,尚畏太傅之名,何况草寇乎?”
童贯跪下一拜:“古人有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臣愿效犬马之劳,以除心腹之患。”
蔡京、高俅亦皆保举。
天子随即降下圣旨,赐予金印、兵符,拜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任从各处选调军马,前去剿灭梁山贼寇,拣日出师起行。童贯引大军来,朝廷一动,很快梁山便得到了动静,有分教:
千千铁骑,布满山川;万万战船,平铺绿水。
山东作为老本营,且会空虚。
话说枢密使童贯,受了天子统军大元帅之职,径到枢密院中,便发调兵符验,要拨东京管下八路军州,各起军一万,就差本处兵马都监统率。
又于京师御林军内选点二万,守护中军。
枢密院下一应事务,尽委副枢密使掌管。御营中选两员良将为左羽、右翼。号令已定,不旬日之间诸事完备。一应接续军粮,并是高太尉差人趱运。
那八路军马:
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郑州兵马都监陈翥、陈州兵马都监吴秉彝、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许州兵马都监李明、邓州兵马都监王义、洳州兵马都监马万里、嵩州兵马都监周信。
御营中选拔左羽、右翼良将二员为中军。
那二人:御前飞龙大将酆美、御前飞虎大将毕胜。
童贯掌握中军为主帅,号令大小三军齐备,武库拨降军器,选定吉日出师。
当日童贯离了东京,军马上路,正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
兵行五十里屯住,次日又起行,迤逦前进。
不一二日已到濮阳城下,那太守出城迎接,大军屯住城外。
作为抵御山东叛贼的前沿阵地,濮阳城多囤精兵。
只见童贯引轻骑入城,至州衙前下马。
那太守邀请至堂上,拜罢,起居已了,侍立在面前。
童枢密道:“山东曹贼,领兵在山西作恶。吾今统率大军十万,战将百员,刻日要扫清梁山水泊,围点打援擒拿众贼,以安兆民。”
那太守答道:“枢相在上:梁山水泊虽然只有大湖一道天险,可那些贼寇潜伏水泊,虽然是山林狂寇,中间多有智谋勇烈之士。枢相勿以怒气自激,引军长驱;必用良谋,可成功绩。”
童贯听了大怒,骂道:“都似你这等畏惧懦弱匹夫,畏刀避箭,贪生怕死,误了国家大事,以致养成贼势。吾今到此,有何惧哉!”
那太守哪里敢再言语,且备酒食供送。
童枢密随即出城,次日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攻入山东,近梁山泊下寨。
且说守在梁山上的黄文炳、李应等已有细作人探知多日了。已自铁桶般商量下计策,只等朝廷大军到来。
便告示诸将,各要遵依,毋得差错。
更有镇守徐州、大名府的好汉引兵昼伏夜行,只待给童贯致命一击。
(本章完)
山东没了,河北没了,现在山西也没了。
一个庞大的势力已经形成。
这不是方腊、田虎、王庆之流所能比的。
大宋风雨飘摇,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当西军再度要求增加粮饷的消息抵达东京城,这年就真的不好过了。
宣和二年的第一场大朝会,暮气沉沉,眼见赵官家、蔡太师、高太尉已是六神无主,从宋夏战场返回朝堂的“媪相”童贯不愧久临战阵,倒是临危不乱,双眉一提,喝道:
“官家不必担心,我大宋依旧有数十万将士,老臣亲自领兵去取那梁山,贼寇才多少人马。围梁山,以逸待劳,围点打援,必败那曹贼。”
眼见童贯正气凛然,意气风发,赵佶、蔡京、高俅顿时神魂一定,感觉有了主心骨,均是连连点头。
被后人称之为北宋六贼之一的童贯,在早年的时候,其实还是拥有很多惊人战绩的。
他明明是一个太监,却能够带兵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师,被封为楚国公,可谓是风光一时。
要是单纯从童贯的那些丰功伟绩来看,也许我们会认为童贯其实就是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一员猛将,可是为何这样一员猛将,最终会沦为后人口中的奸臣,还成为北宋六贼之一遗臭万年呢?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加剧了北宋的灭亡,导致金人南下,一半山河沦陷。
“诸将,说说梁山的兵马。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各位畅所欲言。”童贯朝着武将呵斥道。
很快,一武将站出来苦着脸道:“回禀陛下,梁山叛军,其一便是水泊梁山上训练的士卒,其二便是青州、沂州的贼寇,其三便是朝廷的兵马。”
“梁山泊乃是大湖,所以他们有精良的水兵,甚至能造大船,航行于大海之上,远来倭国、南洋,不愁粮饷。”
“青州、沂州都是久叛之地,民不畏死。”
“农户之流,有何惧哉?”童贯呵斥道:“我看那曹贼都是在用叛将来攻城略地,这其三你细细说来。”
“叛将武松,本是宣毅军正将,统领三千重装步兵,沧州、大名府沦陷,便是此人出力。”
“宣毅军三千步卒,为何大名府数万人马都不能破?”
“这……”
“呼延灼叛后,有三千连环马,也归了曹贼。”
“那曹贼麾下,还有数员叛将,一个是当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一个是当年殿帅府制使杨志,一个是青州统制秦明,一个是青州知寨荣……”
童贯决定了要亲自领兵去剿梁山,自不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当即冷笑道:“三千重装步兵、三千连环马,外加关胜之流大败被笼络的禁军。便当他有十万人马,分散在山东、河北、山西之地,梁山必已经空虚。”
用力一抱拳,童贯道:“陛下,京城内外,禁军数十万,招手可至。至于那些草寇兵马,休听这些武将多言,依老臣之见,可直捣山东。待臣亲引一军,去杀他个片甲不留,为官家分忧。”
赵佶见童贯雄赳赳忠肝义胆,愈发振奋,连连点头:“太傅真乃国之柱石也!西夏贼骁勇,尚畏太傅之名,何况草寇乎?”
童贯跪下一拜:“古人有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臣愿效犬马之劳,以除心腹之患。”
蔡京、高俅亦皆保举。
天子随即降下圣旨,赐予金印、兵符,拜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任从各处选调军马,前去剿灭梁山贼寇,拣日出师起行。童贯引大军来,朝廷一动,很快梁山便得到了动静,有分教:
千千铁骑,布满山川;万万战船,平铺绿水。
山东作为老本营,且会空虚。
话说枢密使童贯,受了天子统军大元帅之职,径到枢密院中,便发调兵符验,要拨东京管下八路军州,各起军一万,就差本处兵马都监统率。
又于京师御林军内选点二万,守护中军。
枢密院下一应事务,尽委副枢密使掌管。御营中选两员良将为左羽、右翼。号令已定,不旬日之间诸事完备。一应接续军粮,并是高太尉差人趱运。
那八路军马:
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郑州兵马都监陈翥、陈州兵马都监吴秉彝、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许州兵马都监李明、邓州兵马都监王义、洳州兵马都监马万里、嵩州兵马都监周信。
御营中选拔左羽、右翼良将二员为中军。
那二人:御前飞龙大将酆美、御前飞虎大将毕胜。
童贯掌握中军为主帅,号令大小三军齐备,武库拨降军器,选定吉日出师。
当日童贯离了东京,军马上路,正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
兵行五十里屯住,次日又起行,迤逦前进。
不一二日已到濮阳城下,那太守出城迎接,大军屯住城外。
作为抵御山东叛贼的前沿阵地,濮阳城多囤精兵。
只见童贯引轻骑入城,至州衙前下马。
那太守邀请至堂上,拜罢,起居已了,侍立在面前。
童枢密道:“山东曹贼,领兵在山西作恶。吾今统率大军十万,战将百员,刻日要扫清梁山水泊,围点打援擒拿众贼,以安兆民。”
那太守答道:“枢相在上:梁山水泊虽然只有大湖一道天险,可那些贼寇潜伏水泊,虽然是山林狂寇,中间多有智谋勇烈之士。枢相勿以怒气自激,引军长驱;必用良谋,可成功绩。”
童贯听了大怒,骂道:“都似你这等畏惧懦弱匹夫,畏刀避箭,贪生怕死,误了国家大事,以致养成贼势。吾今到此,有何惧哉!”
那太守哪里敢再言语,且备酒食供送。
童枢密随即出城,次日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攻入山东,近梁山泊下寨。
且说守在梁山上的黄文炳、李应等已有细作人探知多日了。已自铁桶般商量下计策,只等朝廷大军到来。
便告示诸将,各要遵依,毋得差错。
更有镇守徐州、大名府的好汉引兵昼伏夜行,只待给童贯致命一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