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72章 恒德时代的绝望!
第72章 恒德时代的绝望!
这时,曾大群又补充了一句:
“对了,天启能源还有一个优势,它的股东只有天启科技,而天启科技的股东只有苏信一人。”
“也就是说,苏信一个人全资控股天启能源,没有其他股东,自己想增资就增资,不用考虑他人意见,所以,只要他自己愿意,就完全可以用低价抢占市场,并不断投入资金迅速扩张。”
对于其他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要大量增资扩股,就要稀释其他股东的股份,或者让每个大股东都增资,这要经过董事会的协商,不是哪一个人能做出的决定。
而以天启能源的股份结构,只要苏信愿意,随时可以继续投钱扩张,只要资金足够,公司规模想怎么扩张就怎么扩张。
这种效率,也是其他公司完全没法相比的。
闻言,几位高管越发绝望了。
技术和成本,在新能源电池行业中,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素,可他们一样都不占优势。
哪怕他们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是全球第一,公司规模体量也远比天启能源更大,但没有核心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再加上。
天启能源背后有天启科技这个强大的现金奶牛源源不断地供血助其扩张,产能定会迅速提升,这更会让他们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等天启科技的发布会结束,恒德时代的股价必定会大跌。
无论是资本还是散户,都必定会第一时间抛弃恒德时代。
事实上,就连他们几位高管,如果不是因为合同的限制,此时也想着待会要赶紧抛售手中的恒德时代股票,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更何况是那些外人。
……
雷神电池的横空出世,影响最大的就是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动力电池厂商,和各大传统车企。
因为除了雷神电池之外,其他所有动力电池都将毫无竞争力,传统燃油车也注定要被淘汰。
所以。
除了恒德时代之外,同样陷入绝望的还有包括高科,鑫旺,富能等等在内的所有动力电池厂商。
以及国内不少车企。
尤其是那些合资传统车企。
至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或者那些合资车企的新能源部门。
由于自身并不生产动力电池,或者走的是新能源汽车路线,对于雷神电池的发布,倒是不惊反喜。
因为,随着雷神电池的发布,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将大行其道,正是他们抢占市场最好的时机!
当然。
前提是抢到雷神电池的订单。
于是,在发布会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有不少车企尝试联络天启能源,想要第一时间下订单。
毕竟,大家都能看出来,天启能源最初的产量肯定不高,谁能抢先拿下天启能源的订单,说不定就能在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抢占先机,从此一炮而红。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甚至有些公司的高层联想到,如果能将天启能源有限的产能全部包下来,那就意味着短期内市面上只有他们一家搭载固态电池。
那时,他们将备受无数人瞩目,资本和客户都将蜂拥而至。
说不定他们能借着这个机会迅速崛起,融资扩张,抢占市场,一举翻身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的顶尖车企之一。
未来汽车,梦想汽车,大鹏汽车,领跑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高管甚至亲自打电话尝试和苏信联络。
只可惜根本联系不上。
……
另一边,天启能源工厂内。
苏信的发布会还没结束,业务部门的电话就被各大汽车厂商打爆了,就连厂长李永贤本人,也接到了不少汽车厂商的电话。
“不好意思,王总,我们现在产能有限,订单已经排满了,你要下单恐怕得等到几个月之后。”
“具体几个月我也不确定,反正最迟六个月,这是老板规定的,按照当前产能,最多接六个月订单,如果后续产能提升,应该能提前生产完,到时才能接新订单。”
“加价也不行,老板特别叮嘱过,没有他的允许,雷神电池的价格不准有任何变动。”
“排队?不好意思,老板只允许我们在有多余产能的时候接单,排队也没用,下次来晚了还是没有。”
“产能一旦有所提升,我们都会对外公布,王总到时记得关注。”
“就这样吧,我还有事要忙,王总,咱们下次再聊。”
连续接了十几通电话,李永贤嘴巴都快说干了,趁着挂断电话后的短暂间隙,赶紧将手机设置白名单模式,这才舒了一口气。
“呼,这些人真是太疯狂了!”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那可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也是独一无二的全固态电池。”
李永贤咧嘴笑了起来。
他想到一周前,第一条生产线改造完成后,初次试生产固态电池成功的时候,自己的表现甚至比那些汽车厂商更加激动。
此前,他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固态电池的工厂厂长。
虽然这项技术不是他研发出来的,工厂也不属于他,但他还是感到莫大的荣耀。
“只可惜,现在只有一条生产线能勉强生产固态电池,良品率也不高,产能实在太低了。”
“第二条生产线的改造,起码还得一周以上才能完成,再加上调试准备,起码得十天才能正式投产。”
这时,手机铃声再次响起。
李永贤拿起手机一看,见到备注的老板二字,连忙接了起来。
“老板!”
“订单怎么样了?”苏信问道。
“按老板的要求,总共只接了3gwh的订单,也就是相当于目前六个月的产能,并且每一家的订单都限制在1gwh以内,没有让某一家独占产能。”
“好,第二条生产线的改造要抓紧了,另外,之前不是让你招了一些工程师吗?抓紧培训,工厂马上就要扩张,这些工程师都要派上大用场,千万别耽误了大事。”
“好的,老板。”
电话挂断后,李永贤召集工厂的管理层和资深工程师召开紧急会议,将苏信的要求传达下去。
在苏信的发布会召开前,由于试生产的缘故,固态电池技术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
所以,包括李永贤在内的几位工厂管理层,其实早就知道了固态电池的机密,只是在苏信的要求下没有对外宣扬而已。
当然。
以他们这些小角色的身份,就算对外宣扬,甚至主动找媒体曝光都不会有人相信,所以,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乖乖遵守苏信的命令严格保密。
但也正因为保密的问题,工厂招到数十位工程师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相关培训,而是一直在等待时机。
直到今天,时机终于到了!
(本章完)
这时,曾大群又补充了一句:
“对了,天启能源还有一个优势,它的股东只有天启科技,而天启科技的股东只有苏信一人。”
“也就是说,苏信一个人全资控股天启能源,没有其他股东,自己想增资就增资,不用考虑他人意见,所以,只要他自己愿意,就完全可以用低价抢占市场,并不断投入资金迅速扩张。”
对于其他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要大量增资扩股,就要稀释其他股东的股份,或者让每个大股东都增资,这要经过董事会的协商,不是哪一个人能做出的决定。
而以天启能源的股份结构,只要苏信愿意,随时可以继续投钱扩张,只要资金足够,公司规模想怎么扩张就怎么扩张。
这种效率,也是其他公司完全没法相比的。
闻言,几位高管越发绝望了。
技术和成本,在新能源电池行业中,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素,可他们一样都不占优势。
哪怕他们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是全球第一,公司规模体量也远比天启能源更大,但没有核心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再加上。
天启能源背后有天启科技这个强大的现金奶牛源源不断地供血助其扩张,产能定会迅速提升,这更会让他们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等天启科技的发布会结束,恒德时代的股价必定会大跌。
无论是资本还是散户,都必定会第一时间抛弃恒德时代。
事实上,就连他们几位高管,如果不是因为合同的限制,此时也想着待会要赶紧抛售手中的恒德时代股票,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更何况是那些外人。
……
雷神电池的横空出世,影响最大的就是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动力电池厂商,和各大传统车企。
因为除了雷神电池之外,其他所有动力电池都将毫无竞争力,传统燃油车也注定要被淘汰。
所以。
除了恒德时代之外,同样陷入绝望的还有包括高科,鑫旺,富能等等在内的所有动力电池厂商。
以及国内不少车企。
尤其是那些合资传统车企。
至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或者那些合资车企的新能源部门。
由于自身并不生产动力电池,或者走的是新能源汽车路线,对于雷神电池的发布,倒是不惊反喜。
因为,随着雷神电池的发布,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将大行其道,正是他们抢占市场最好的时机!
当然。
前提是抢到雷神电池的订单。
于是,在发布会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有不少车企尝试联络天启能源,想要第一时间下订单。
毕竟,大家都能看出来,天启能源最初的产量肯定不高,谁能抢先拿下天启能源的订单,说不定就能在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抢占先机,从此一炮而红。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甚至有些公司的高层联想到,如果能将天启能源有限的产能全部包下来,那就意味着短期内市面上只有他们一家搭载固态电池。
那时,他们将备受无数人瞩目,资本和客户都将蜂拥而至。
说不定他们能借着这个机会迅速崛起,融资扩张,抢占市场,一举翻身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的顶尖车企之一。
未来汽车,梦想汽车,大鹏汽车,领跑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高管甚至亲自打电话尝试和苏信联络。
只可惜根本联系不上。
……
另一边,天启能源工厂内。
苏信的发布会还没结束,业务部门的电话就被各大汽车厂商打爆了,就连厂长李永贤本人,也接到了不少汽车厂商的电话。
“不好意思,王总,我们现在产能有限,订单已经排满了,你要下单恐怕得等到几个月之后。”
“具体几个月我也不确定,反正最迟六个月,这是老板规定的,按照当前产能,最多接六个月订单,如果后续产能提升,应该能提前生产完,到时才能接新订单。”
“加价也不行,老板特别叮嘱过,没有他的允许,雷神电池的价格不准有任何变动。”
“排队?不好意思,老板只允许我们在有多余产能的时候接单,排队也没用,下次来晚了还是没有。”
“产能一旦有所提升,我们都会对外公布,王总到时记得关注。”
“就这样吧,我还有事要忙,王总,咱们下次再聊。”
连续接了十几通电话,李永贤嘴巴都快说干了,趁着挂断电话后的短暂间隙,赶紧将手机设置白名单模式,这才舒了一口气。
“呼,这些人真是太疯狂了!”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那可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也是独一无二的全固态电池。”
李永贤咧嘴笑了起来。
他想到一周前,第一条生产线改造完成后,初次试生产固态电池成功的时候,自己的表现甚至比那些汽车厂商更加激动。
此前,他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固态电池的工厂厂长。
虽然这项技术不是他研发出来的,工厂也不属于他,但他还是感到莫大的荣耀。
“只可惜,现在只有一条生产线能勉强生产固态电池,良品率也不高,产能实在太低了。”
“第二条生产线的改造,起码还得一周以上才能完成,再加上调试准备,起码得十天才能正式投产。”
这时,手机铃声再次响起。
李永贤拿起手机一看,见到备注的老板二字,连忙接了起来。
“老板!”
“订单怎么样了?”苏信问道。
“按老板的要求,总共只接了3gwh的订单,也就是相当于目前六个月的产能,并且每一家的订单都限制在1gwh以内,没有让某一家独占产能。”
“好,第二条生产线的改造要抓紧了,另外,之前不是让你招了一些工程师吗?抓紧培训,工厂马上就要扩张,这些工程师都要派上大用场,千万别耽误了大事。”
“好的,老板。”
电话挂断后,李永贤召集工厂的管理层和资深工程师召开紧急会议,将苏信的要求传达下去。
在苏信的发布会召开前,由于试生产的缘故,固态电池技术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
所以,包括李永贤在内的几位工厂管理层,其实早就知道了固态电池的机密,只是在苏信的要求下没有对外宣扬而已。
当然。
以他们这些小角色的身份,就算对外宣扬,甚至主动找媒体曝光都不会有人相信,所以,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乖乖遵守苏信的命令严格保密。
但也正因为保密的问题,工厂招到数十位工程师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相关培训,而是一直在等待时机。
直到今天,时机终于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