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第96章 衣锦还乡
第96章 衣锦还乡
约莫一个小时后。
车辆开进一条宽敞平整的农村水泥道路。
苏信看了看一侧明显是新加宽的路面,问道:“爸,这个就是你出钱加宽的那条路吗?”
苏正明指了指前方,说道:
“从这里,一直到我们村里面,整条路都加宽成了双车道,不仅方便了大家通行,也能让一些比较大的农用车进出。”
“还有村东头的那条道,也是整条路都全部加宽成了双车道,过年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
苏信点点头:“挺好的。”
“对了,爸,我也算是第一次衣锦还乡,所以这次带了些钱回来,待会你帮我给村里每家每户都发下去吧,毕竟我现在事业稳定下来了,资金也不算紧张,就当是我回馈家乡的一点小小心意。”
苏正明笑得双眼微眯了起来,也没有拒绝,点头道:
“这样也好,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功成名就之后,确实应该适当地大方一些。”
“不过这钱你打算怎么发?按户发还是按人头发?”
“这个我也拿不定主意,爸,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苏信连连摆手,推脱道。
随着他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若是回到家里还要事事做决定,表现出一副有权威的模样,会让父母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越来越失落。
哪怕是父母子女间,在这样的长期相处中也会慢慢生出隔阂。
所以。
苏信很清楚,和父母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无形中的尊重,这些生活中的事情,都交由父母做主,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价值。
听到儿子的话,苏正明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开始认真思索起来。
过了一会,他才试探着说道:
“小信,要不,我按照各家各户的人头数来发吧。”
“对了,你带了多少钱?”
苏信指了指副驾王昭怀里的手提保险箱,说到:“都在那呢,有五百万。”
苏信的家乡叫做苏家寨,总共有五十户左右,人数只有两百多,算是一个小型村庄。
苏正明喃喃道:“五百万,我们湾里大概有两百多人,每个人两万,应该还能剩下一些。”
他看向苏信,试探着问道:“儿子,你觉得怎么样?”
苏信笑道:“爸,你自己决定就行,反正这钱就交给你支配了,想怎么就怎么。”
两人交谈间,车辆来到了村口道路拐角处,一栋豪华宽敞的大别墅出现在苏信的面前。
苏信之前还从来没有住过别墅,最多也只是在网上看到过,如今亲眼看到家里老旧的楼房变成一栋崭新的大别墅,心中倒是颇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此时。
张春和几位邻居正一起坐在别墅门口附近闲聊。
当苏正明的白色轿车缓缓接近过来的时候,几人纷纷看了过去。
“那应该就是正明的车吧?”
“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小信总算是舍得回来一趟了,之前考了那么好的成绩,都上京大了,也没回来办个酒席。”
“而且,这几个月,他的公司开得越来越大了,听我家小芳说,小信的公司起码赚了几十亿。”
“也别说,小信肯定是一直忙工作去了,所以才没时间回来,如果不是那么努力,他的公司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春有福气啊!小信这么成器,不仅给家里买房买车,还能给村里修路,大家都得承他的情。”
“这小子,我打小就看出他和一般孩子不一样,乖巧听话,又很机灵,学习成绩也好。”
几人议论着的时候。
车辆缓缓开到别墅大院门口旁边的路上,平稳地停下来。
苏信率先走下车,笑着和众人一个个打着招呼。
苏正明则留在车上给项连云指路,从侧门将车开进了车库里。
“小信,几个月不见,我看你好像长高了不少啊!”
“当上大老板了就是不一样,气质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人也比以前精神很多,也俊了很多。”
众人纷纷热情地招呼着。
苏信也笑着和几人寒暄。
苏正明三人很快也走了过来。
“芸嫂,听说你家小伟前些天在外面出了车祸,小信一直寻思着去看望一下,但工作实在太忙,走不开,最后还是决定封个红包意思一下,就当是买点水果。”
苏正明说着,从王昭的手中接过两摞钱,递给一位中年妇女。
这些钱都是刚从银行取出来的还没拆封的崭新票子,众人一看就知道这两摞钱就是两万块。
中年妇女连忙推脱。
最后在苏正明和苏信的劝说下,满脸笑容地接了过去。
其他几人眼中满是藏不住的羡慕。
“对了,还有大志哥,他在外面做装修,一年都很难回来一趟,小信寻思着,他作为晚辈,也很少有机会去看望,所以也准备了一个小红包,算是一点小小心意。”
苏正明说着,又拿过两摞钱向芸嫂递了过去。
旁边几人更是双眼放光。
芸嫂手里拿着两摞钱,一时也有些不知所错了,最后在苏信和苏正明的劝说下,愣愣地接了过去。
这时。
苏正明又拿过两摞钱……
这下,所有人终于明白了,苏正明显然只是随便找个理由给村里人发钱,而且是每个人两万块。
这让他们满脸羡慕的同时,心中也万分期待起来。
既然苏正明当众给芸嫂送钱,又怎么可能少了他们的份?
更何况,苏正明身后的保镖还双手抱着黑色的密码箱,有人已经看到了里面的红色钞票边角。
这显然是给村里人准备的。
此时,芸嫂已经彻底傻了。
苏正明却只是笑着,又将两万块钱塞到她的手里,然后走到其他人面前,一个个地发钱。
有了芸嫂的例子,大家自然也不会太过推辞,纷纷接过了钱。
几分钟后。
众人抱着一摞摞的崭新钞票,全都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
留守在村里的中老年人,大多都是靠种地为生,一年的收入通常也就两三万块钱,再刨除化肥农药之类的开支,基本剩不了多少。
如今,苏正明发给他们的钱,少则四万,多则十来万,相当于他们好几年的收入了。
对他们之中的多数家庭来说,这都是极大的一笔收入。
(本章完)
约莫一个小时后。
车辆开进一条宽敞平整的农村水泥道路。
苏信看了看一侧明显是新加宽的路面,问道:“爸,这个就是你出钱加宽的那条路吗?”
苏正明指了指前方,说道:
“从这里,一直到我们村里面,整条路都加宽成了双车道,不仅方便了大家通行,也能让一些比较大的农用车进出。”
“还有村东头的那条道,也是整条路都全部加宽成了双车道,过年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
苏信点点头:“挺好的。”
“对了,爸,我也算是第一次衣锦还乡,所以这次带了些钱回来,待会你帮我给村里每家每户都发下去吧,毕竟我现在事业稳定下来了,资金也不算紧张,就当是我回馈家乡的一点小小心意。”
苏正明笑得双眼微眯了起来,也没有拒绝,点头道:
“这样也好,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功成名就之后,确实应该适当地大方一些。”
“不过这钱你打算怎么发?按户发还是按人头发?”
“这个我也拿不定主意,爸,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苏信连连摆手,推脱道。
随着他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若是回到家里还要事事做决定,表现出一副有权威的模样,会让父母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越来越失落。
哪怕是父母子女间,在这样的长期相处中也会慢慢生出隔阂。
所以。
苏信很清楚,和父母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无形中的尊重,这些生活中的事情,都交由父母做主,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价值。
听到儿子的话,苏正明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开始认真思索起来。
过了一会,他才试探着说道:
“小信,要不,我按照各家各户的人头数来发吧。”
“对了,你带了多少钱?”
苏信指了指副驾王昭怀里的手提保险箱,说到:“都在那呢,有五百万。”
苏信的家乡叫做苏家寨,总共有五十户左右,人数只有两百多,算是一个小型村庄。
苏正明喃喃道:“五百万,我们湾里大概有两百多人,每个人两万,应该还能剩下一些。”
他看向苏信,试探着问道:“儿子,你觉得怎么样?”
苏信笑道:“爸,你自己决定就行,反正这钱就交给你支配了,想怎么就怎么。”
两人交谈间,车辆来到了村口道路拐角处,一栋豪华宽敞的大别墅出现在苏信的面前。
苏信之前还从来没有住过别墅,最多也只是在网上看到过,如今亲眼看到家里老旧的楼房变成一栋崭新的大别墅,心中倒是颇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此时。
张春和几位邻居正一起坐在别墅门口附近闲聊。
当苏正明的白色轿车缓缓接近过来的时候,几人纷纷看了过去。
“那应该就是正明的车吧?”
“算算时间,差不多该到了。”
“小信总算是舍得回来一趟了,之前考了那么好的成绩,都上京大了,也没回来办个酒席。”
“而且,这几个月,他的公司开得越来越大了,听我家小芳说,小信的公司起码赚了几十亿。”
“也别说,小信肯定是一直忙工作去了,所以才没时间回来,如果不是那么努力,他的公司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春有福气啊!小信这么成器,不仅给家里买房买车,还能给村里修路,大家都得承他的情。”
“这小子,我打小就看出他和一般孩子不一样,乖巧听话,又很机灵,学习成绩也好。”
几人议论着的时候。
车辆缓缓开到别墅大院门口旁边的路上,平稳地停下来。
苏信率先走下车,笑着和众人一个个打着招呼。
苏正明则留在车上给项连云指路,从侧门将车开进了车库里。
“小信,几个月不见,我看你好像长高了不少啊!”
“当上大老板了就是不一样,气质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人也比以前精神很多,也俊了很多。”
众人纷纷热情地招呼着。
苏信也笑着和几人寒暄。
苏正明三人很快也走了过来。
“芸嫂,听说你家小伟前些天在外面出了车祸,小信一直寻思着去看望一下,但工作实在太忙,走不开,最后还是决定封个红包意思一下,就当是买点水果。”
苏正明说着,从王昭的手中接过两摞钱,递给一位中年妇女。
这些钱都是刚从银行取出来的还没拆封的崭新票子,众人一看就知道这两摞钱就是两万块。
中年妇女连忙推脱。
最后在苏正明和苏信的劝说下,满脸笑容地接了过去。
其他几人眼中满是藏不住的羡慕。
“对了,还有大志哥,他在外面做装修,一年都很难回来一趟,小信寻思着,他作为晚辈,也很少有机会去看望,所以也准备了一个小红包,算是一点小小心意。”
苏正明说着,又拿过两摞钱向芸嫂递了过去。
旁边几人更是双眼放光。
芸嫂手里拿着两摞钱,一时也有些不知所错了,最后在苏信和苏正明的劝说下,愣愣地接了过去。
这时。
苏正明又拿过两摞钱……
这下,所有人终于明白了,苏正明显然只是随便找个理由给村里人发钱,而且是每个人两万块。
这让他们满脸羡慕的同时,心中也万分期待起来。
既然苏正明当众给芸嫂送钱,又怎么可能少了他们的份?
更何况,苏正明身后的保镖还双手抱着黑色的密码箱,有人已经看到了里面的红色钞票边角。
这显然是给村里人准备的。
此时,芸嫂已经彻底傻了。
苏正明却只是笑着,又将两万块钱塞到她的手里,然后走到其他人面前,一个个地发钱。
有了芸嫂的例子,大家自然也不会太过推辞,纷纷接过了钱。
几分钟后。
众人抱着一摞摞的崭新钞票,全都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
留守在村里的中老年人,大多都是靠种地为生,一年的收入通常也就两三万块钱,再刨除化肥农药之类的开支,基本剩不了多少。
如今,苏正明发给他们的钱,少则四万,多则十来万,相当于他们好几年的收入了。
对他们之中的多数家庭来说,这都是极大的一笔收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