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遗光手边放着一本旧书, 他就那样静静地看着贺道元,即便方才说出那么多惊人之语,他也平静得好像不过说了句今日天气不错这样的客套话。
反而贺道元……他注视着那册书的目光再也隐藏不住,那是混合着恐惧、担忧、后怕, 却又被某种巨大期待裹挟着不得不逼着自己往前走的紧迫。
姜遗光更确定, 他一定知道了些什么。
夫子留给他的书……这话当然是假的。
他从夫子墓中取出的那本书早就藏在了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这一本不过是他凭着记忆仿造出来的, 就连字迹都模仿得一模一样。
以及……京城中的流言,是他散布的。
当然,他也没做什么, 他只是在发觉京中态势隐隐动乱时,通过赵瑛试探了朝阳公主那边口风。
而后,他通过姬钺的人手和与凌烛交谈中,知道了京中目前哪些书生最为激进且很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他乔装打扮后,装作同样入京的学子出现在那几人面前, 三言两语就挑拨他们动了心。
这件事中最想出头的不是那些去年恩科中考中的书生,相反,名落孙山者才希望找其他方法替自己扬名。只要能和白大儒、和陛下扯上一丁点关系,他们都能立刻青史留名。即便不在京中, 这笔履历回到家乡也能说上数年, 这让他们怎么不动心?
为了名……这些人可以不顾一切。
况且,他也不过是在和那些人交谈时提了两句似是而非的话。恐怕就算现在让那些人回想, 他们为了名,也只会拼命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
如果按照普通入镜人的方法,他恐怕也要再等好几年、再渡过数重死劫才能“顺理成章”地出现在皇室人眼中。
如果不制造出契机, 他也不能有这样的理由来探望贺道元。
贺道元跟被定身了一样坐在那里不动, 姜遗光就自己翻开了书,像闲聊一样轻声和他说起话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 夫子就去世了,他和我提过贺韫……”
“我那时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卷入舞弊案中,我很相信以夫子的才华和傲骨,他根本不屑做这些事,但世上最让人害怕的罪就是牵连和莫须有。”
“我那时年纪小不懂事,以为夫子恨着他。后来才明白,那不过是无可奈何和执念……”
贺道元忍不住问了一句:“他和你说了什么?”
姜遗光把书推过去,扬扬下巴,示意他自己看。
贺道元迟疑许久,咬咬牙,还是拿起了书。
书中内容,和他从族中得知的又有些不同,可就像一只花瓶的两面,一幅画的正反那般,看过后,许多疑惑之处慢慢都在脑海中穿成了线,隐约拼凑出模糊的当年真相。
“其实……我也不清楚他是我什么人,可能是我大伯,或是祖父,或者舅舅……”
他从小没有父母,是个早慧大孩子,从小他就觉得自己家中和别人比起来有些奇怪。等他懂事后,自小喊娘长大的女人就告诉他,自己不是他亲娘,他的亲爹也不是出远门了,他们都死了,只有自己努力读书上进,才能让贺家重新光耀门楣。
那个女人自称是贺家婢女,在外都让人称呼她贺夫人,可现在回想起来,哪家的婢女能有她那样的气度?只不过她不说,贺道元就不打听,不想伤她的心。
当年不光是科举舞弊,也不光是徽省水灾……
当初太子(也就是如今陛下)一系的东宫官赴徽省协同管理水患赈灾一事,不知为什么东宫官都死了,只剩贺韫一个还染上了时疫。他被一个小官的女儿救下悉心照顾,那小官的女儿送出一盘棋,才酿成后来那桩受贿舞弊案。
但更深一层真相却比揭露出的更神秘诡异。
太子一系的东宫官在洪水来临之时仓皇跑上了一座山头,在那座山上,他们碰见了一个小官,众人一起避难。
洪水,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又引发了山火,塌方……一片近乎末日的情形中,他们见到了此生都无法理解的狞厉可怖的场面。
那也是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生前最后见到的画面。
只有贺韫一个人命大,活了下来,却也几如活尸一般濒临死亡,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回到了山顶。
那小官的女儿一直藏在山顶的宅子里没有离开,她什么也没看见,一无所知。所以她也活了下来。
贺韫只说那些人都被洪水冲走了,包括带他们上山的小官,小官的女儿哭了一场,看他病重,就没自己下山,而是留在山上照顾他。
当初对外传出贺韫因救命之恩求娶那小官的女儿,可只有熟知之人才知这并非真相。事发时贺韫不过弱冠之年,女子却已年过三十,早已嫁人,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贺韫怎么可能会求娶她为妻?
姜遗光问:“他在山上看见了什么?”
贺道元摇摇头:“不知道。”
他是真的不知道,从那个被他称作娘的女人口中只能模糊探出一点,那不是人能够涉及的领域,对活人而言,那属于绝对的、真真正正的禁忌。
什么是绝对的禁忌?不能接触,不能目视,即便说出去也将遭受灭顶之灾,没有人能够阻止。
贺韫不能、也不敢对外吐露一个字。
“……但他兴许……还是对当时的太子说了。”
这也是贺道元无法理解的地方,既然说出去会害人,他又是太子的心腹忠臣,不该烂在肚子里吗?他就不怕说出去会害了太子吗?
虽然后来太子没事,还平平安安登基,但贺道元不论怎么推算都想不明白当初贺韫为什么要将这件事告知太子。
姜遗光却明白。
贺道元疑惑也是因为他不知山海镜的存在。当时太子身边一定有入镜人随同,贺韫能把这个秘密留下来,却绝不会把山海镜一事透露出去。
“照你所说,当年贺大人身死,不是因为舞弊案,而是因为他在徽省赈灾时看见了不该看到的东西……”姜遗光沉吟片刻,“是哪座山?”
贺道元十分干脆:“不知道,我上京赶考时特地经过,一路问哪里曾发过洪水塌过山头,可仅凭我自己很难问出来。”
一条淮河穿徽省,徽地本就频发洪水,人的记性本就是模糊的,一件事发生在十年前和十五年前、二十年前,人很难分清。更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经历过的人老的老死的死,他一无所获。
他当时想只要自己中举,就想办法外放调到徽省,到时就可查过往卷宗及地方志。但就在他距离山顶只有一步之遥时,却被命运毫不留情地砸落下来。
至于姜怀尧和宋钰的名字……他隐约听说过。
和白家有关。
对,就是和白慎远有关,当世大儒所在的白家。
具体有什么关系他却不清楚,只知道他们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当年错综复杂的隐秘关系延续至今,姜怀尧和宋钰的儿子找到了他,真不知该说是冥冥中注定还是巧合。
听到这儿,姜遗光亦有种似乎被人安排了一切的预感。
姜怀尧和宋钰的相识可能是被安排的,生下他可能也是计划好的。
南夫子受人所托收他为徒……
那老姜头呢?他的祖父……恐怕也是因为某种原因收养他吧?
柳平城离京城近,小富人家不少,虽然自己当时有一些克亲名声,可也不过三四岁大,又没病没残,很多没有儿子的人家会很乐意收养。
为什么……偏偏是老姜头这样一个无亲无故没有任何拖累的人收养他?他是衙门里的仵作,干着世人眼里的晦气活儿,又为什么会找到南夫子请求收他为徒?
“总之,今天的事你不用担心,恐怕我来这里也是那个人算好的。有人问你,你该怎么答就怎么答。”姜遗光道。
贺道元是聪明人,他相信对方知道怎么说。
幕后的那个人看似在阻止他,却又没真正阻止。否则他为什么不直接遣送贺道元回江西老家或者干脆让人病逝?这样一来自己想找也找不到,线索就彻底断了。
“这本书你要留着也行,你如果不要,就把它烧了。”姜遗光继续道,“我会去查当初徽省一事,若有消息,我会再来找你。”
贺道元愿意告诉他,就是想让姜遗光去查。他还有点惧怕,问:“你不怕那里的忌讳吗?”
姜遗光看他一眼,像个正常人一样微微笑起来:“我当然怕,可要是因为怕就不去做,我到死都会被蒙在鼓里。”
没有什么比无知更可怕了。姜遗光宁愿清楚地知道一切后死去,也不想自己一直受人摆布,蒙昧无知地活着。
他不愿一直做一枚棋子。
“好,我这边如果有什么消息,会让点墨去找你。”点墨是贺道元的书童,算是信得过的自家人。“你有消息也可让他代传。”
两人说话很快,又低又轻。凌烛在外面竖着耳朵听也只听到徽省、水灾等字眼,等了约莫两刻钟,里面门打开了,若无其事的姜遗光请他再进去。
姜遗光自己则是出去把那几个被自己打晕的人晃醒了。
他十分坦然,一副我就是怕你们偷听所以打晕你们的样子,反而让那些人揉着脖子指着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姜遗光又坦然地回去了,门也敞开着,俨然一副“我们已经把重要事说完了接下来聊闲天随便你们偷听”的模样,令那几人气结。
白家……徽省……
姜遗光心道,看来,得先去白家一趟。
听说白慎远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膝下又有一大堆孙子孙女,有几个成婚早,所以已经连重孙都有了。除了白慎远自己,他弟弟白冠文同样有一堆儿子女儿孙子孙女。
反而贺道元……他注视着那册书的目光再也隐藏不住,那是混合着恐惧、担忧、后怕, 却又被某种巨大期待裹挟着不得不逼着自己往前走的紧迫。
姜遗光更确定, 他一定知道了些什么。
夫子留给他的书……这话当然是假的。
他从夫子墓中取出的那本书早就藏在了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这一本不过是他凭着记忆仿造出来的, 就连字迹都模仿得一模一样。
以及……京城中的流言,是他散布的。
当然,他也没做什么, 他只是在发觉京中态势隐隐动乱时,通过赵瑛试探了朝阳公主那边口风。
而后,他通过姬钺的人手和与凌烛交谈中,知道了京中目前哪些书生最为激进且很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他乔装打扮后,装作同样入京的学子出现在那几人面前, 三言两语就挑拨他们动了心。
这件事中最想出头的不是那些去年恩科中考中的书生,相反,名落孙山者才希望找其他方法替自己扬名。只要能和白大儒、和陛下扯上一丁点关系,他们都能立刻青史留名。即便不在京中, 这笔履历回到家乡也能说上数年, 这让他们怎么不动心?
为了名……这些人可以不顾一切。
况且,他也不过是在和那些人交谈时提了两句似是而非的话。恐怕就算现在让那些人回想, 他们为了名,也只会拼命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
如果按照普通入镜人的方法,他恐怕也要再等好几年、再渡过数重死劫才能“顺理成章”地出现在皇室人眼中。
如果不制造出契机, 他也不能有这样的理由来探望贺道元。
贺道元跟被定身了一样坐在那里不动, 姜遗光就自己翻开了书,像闲聊一样轻声和他说起话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 夫子就去世了,他和我提过贺韫……”
“我那时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卷入舞弊案中,我很相信以夫子的才华和傲骨,他根本不屑做这些事,但世上最让人害怕的罪就是牵连和莫须有。”
“我那时年纪小不懂事,以为夫子恨着他。后来才明白,那不过是无可奈何和执念……”
贺道元忍不住问了一句:“他和你说了什么?”
姜遗光把书推过去,扬扬下巴,示意他自己看。
贺道元迟疑许久,咬咬牙,还是拿起了书。
书中内容,和他从族中得知的又有些不同,可就像一只花瓶的两面,一幅画的正反那般,看过后,许多疑惑之处慢慢都在脑海中穿成了线,隐约拼凑出模糊的当年真相。
“其实……我也不清楚他是我什么人,可能是我大伯,或是祖父,或者舅舅……”
他从小没有父母,是个早慧大孩子,从小他就觉得自己家中和别人比起来有些奇怪。等他懂事后,自小喊娘长大的女人就告诉他,自己不是他亲娘,他的亲爹也不是出远门了,他们都死了,只有自己努力读书上进,才能让贺家重新光耀门楣。
那个女人自称是贺家婢女,在外都让人称呼她贺夫人,可现在回想起来,哪家的婢女能有她那样的气度?只不过她不说,贺道元就不打听,不想伤她的心。
当年不光是科举舞弊,也不光是徽省水灾……
当初太子(也就是如今陛下)一系的东宫官赴徽省协同管理水患赈灾一事,不知为什么东宫官都死了,只剩贺韫一个还染上了时疫。他被一个小官的女儿救下悉心照顾,那小官的女儿送出一盘棋,才酿成后来那桩受贿舞弊案。
但更深一层真相却比揭露出的更神秘诡异。
太子一系的东宫官在洪水来临之时仓皇跑上了一座山头,在那座山上,他们碰见了一个小官,众人一起避难。
洪水,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又引发了山火,塌方……一片近乎末日的情形中,他们见到了此生都无法理解的狞厉可怖的场面。
那也是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生前最后见到的画面。
只有贺韫一个人命大,活了下来,却也几如活尸一般濒临死亡,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回到了山顶。
那小官的女儿一直藏在山顶的宅子里没有离开,她什么也没看见,一无所知。所以她也活了下来。
贺韫只说那些人都被洪水冲走了,包括带他们上山的小官,小官的女儿哭了一场,看他病重,就没自己下山,而是留在山上照顾他。
当初对外传出贺韫因救命之恩求娶那小官的女儿,可只有熟知之人才知这并非真相。事发时贺韫不过弱冠之年,女子却已年过三十,早已嫁人,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贺韫怎么可能会求娶她为妻?
姜遗光问:“他在山上看见了什么?”
贺道元摇摇头:“不知道。”
他是真的不知道,从那个被他称作娘的女人口中只能模糊探出一点,那不是人能够涉及的领域,对活人而言,那属于绝对的、真真正正的禁忌。
什么是绝对的禁忌?不能接触,不能目视,即便说出去也将遭受灭顶之灾,没有人能够阻止。
贺韫不能、也不敢对外吐露一个字。
“……但他兴许……还是对当时的太子说了。”
这也是贺道元无法理解的地方,既然说出去会害人,他又是太子的心腹忠臣,不该烂在肚子里吗?他就不怕说出去会害了太子吗?
虽然后来太子没事,还平平安安登基,但贺道元不论怎么推算都想不明白当初贺韫为什么要将这件事告知太子。
姜遗光却明白。
贺道元疑惑也是因为他不知山海镜的存在。当时太子身边一定有入镜人随同,贺韫能把这个秘密留下来,却绝不会把山海镜一事透露出去。
“照你所说,当年贺大人身死,不是因为舞弊案,而是因为他在徽省赈灾时看见了不该看到的东西……”姜遗光沉吟片刻,“是哪座山?”
贺道元十分干脆:“不知道,我上京赶考时特地经过,一路问哪里曾发过洪水塌过山头,可仅凭我自己很难问出来。”
一条淮河穿徽省,徽地本就频发洪水,人的记性本就是模糊的,一件事发生在十年前和十五年前、二十年前,人很难分清。更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经历过的人老的老死的死,他一无所获。
他当时想只要自己中举,就想办法外放调到徽省,到时就可查过往卷宗及地方志。但就在他距离山顶只有一步之遥时,却被命运毫不留情地砸落下来。
至于姜怀尧和宋钰的名字……他隐约听说过。
和白家有关。
对,就是和白慎远有关,当世大儒所在的白家。
具体有什么关系他却不清楚,只知道他们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当年错综复杂的隐秘关系延续至今,姜怀尧和宋钰的儿子找到了他,真不知该说是冥冥中注定还是巧合。
听到这儿,姜遗光亦有种似乎被人安排了一切的预感。
姜怀尧和宋钰的相识可能是被安排的,生下他可能也是计划好的。
南夫子受人所托收他为徒……
那老姜头呢?他的祖父……恐怕也是因为某种原因收养他吧?
柳平城离京城近,小富人家不少,虽然自己当时有一些克亲名声,可也不过三四岁大,又没病没残,很多没有儿子的人家会很乐意收养。
为什么……偏偏是老姜头这样一个无亲无故没有任何拖累的人收养他?他是衙门里的仵作,干着世人眼里的晦气活儿,又为什么会找到南夫子请求收他为徒?
“总之,今天的事你不用担心,恐怕我来这里也是那个人算好的。有人问你,你该怎么答就怎么答。”姜遗光道。
贺道元是聪明人,他相信对方知道怎么说。
幕后的那个人看似在阻止他,却又没真正阻止。否则他为什么不直接遣送贺道元回江西老家或者干脆让人病逝?这样一来自己想找也找不到,线索就彻底断了。
“这本书你要留着也行,你如果不要,就把它烧了。”姜遗光继续道,“我会去查当初徽省一事,若有消息,我会再来找你。”
贺道元愿意告诉他,就是想让姜遗光去查。他还有点惧怕,问:“你不怕那里的忌讳吗?”
姜遗光看他一眼,像个正常人一样微微笑起来:“我当然怕,可要是因为怕就不去做,我到死都会被蒙在鼓里。”
没有什么比无知更可怕了。姜遗光宁愿清楚地知道一切后死去,也不想自己一直受人摆布,蒙昧无知地活着。
他不愿一直做一枚棋子。
“好,我这边如果有什么消息,会让点墨去找你。”点墨是贺道元的书童,算是信得过的自家人。“你有消息也可让他代传。”
两人说话很快,又低又轻。凌烛在外面竖着耳朵听也只听到徽省、水灾等字眼,等了约莫两刻钟,里面门打开了,若无其事的姜遗光请他再进去。
姜遗光自己则是出去把那几个被自己打晕的人晃醒了。
他十分坦然,一副我就是怕你们偷听所以打晕你们的样子,反而让那些人揉着脖子指着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姜遗光又坦然地回去了,门也敞开着,俨然一副“我们已经把重要事说完了接下来聊闲天随便你们偷听”的模样,令那几人气结。
白家……徽省……
姜遗光心道,看来,得先去白家一趟。
听说白慎远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膝下又有一大堆孙子孙女,有几个成婚早,所以已经连重孙都有了。除了白慎远自己,他弟弟白冠文同样有一堆儿子女儿孙子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