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京城也并没有她的家啊!
    “我还是不一样的。”刘琰突然开口。
    许京华:“啊?”
    “我们虽然也男女有别,但我们是亲人,是会一直在一条路上的。”刘琰说得肯定无比。
    作者有话要说:
    不久之后,
    刘琰:是亲人【没有血缘关系的那种。】
    第34章 变了
    “不敢高攀。”
    心里憋着的事,终于能说出来,许京华觉得轻松不少,而且刘琰没拿异样眼光看她,没把这事当成多么了不得的大事,这让许京华更加放松,便玩笑道:“顶多是拐弯的远亲。”
    “多走动就不远了。”刘琰看一眼东山,“要不,我们回去吧?”
    听他语气犹豫,许京华明知故问:“回哪?”
    刘琰转回头看她,问:“你想回哪?”
    “我哪也不想回。”
    真是奇怪,越往北走,她心里的怀戎却离她越远,好像怎么也回不去了似的。
    而京城,仍是那么不远不近的,无法让她向往想念。
    “我也不是很想回去,但有点……”刘琰顿了顿,略微低头,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刚刚听你吹那曲子,我有点想娘娘了。”
    “呸呸呸!胡说什么,这是思念亡人的曲子。”
    “我那时不知道么。”刘琰解释,“只听出思念,就想起了娘娘。你说我们一直不回去,娘娘会不会气得亲自来抓我们?”
    许京华扑哧一笑:“我发现你出门以后,变了很多嘛。”
    “我变了么?”
    “嗯,以前跟个小大人似的,怎么稳重老成怎么来,恨不得在脑门写上‘我最懂事’四个字。现在好多啦。”
    刘琰:“……长辈面前,谁都少不得装一装吧?你还不是一样?以前你嘴可没有这么毒。”
    许京华嘻嘻笑:“我不敢嘛,你可是……”她笑着给了刘琰一个“你应该明白”的眼神。
    刘琰苦笑:“这么说来,我们的原因是一样的。我总想着,我是长子,又是在先帝教导下长大的,自然要比旁人都老成持重,才合乎身份、能当大任。”
    “嗯,你们家那任是挺大的。”许京华说到这儿,想起齐王说过的话,“背负天下万民,我只是想想,都觉得累。”
    “也不过是我自己瞎想吧,也许……根本就不是我来担。”
    这事儿许京华心里也没底,不知该怎么劝,就说:“那也没什么,到时候你去怀戎找我,我教你牧马放羊,过最自由自在的日子。”
    “听起来很不错,那就这么定了。”刘琰捧场。
    “不过日子可能没有京里那么舒服哦,你也看到了,天灾说来就来,可不打招呼。”
    “我真没想到天灾如此频繁,在京时没听说哪里遭灾,而且……”刘琰压低声音,“这里的乡民,所受田地多不足数,有一多半被这院子的主人,以各种手段侵占了。”
    “也不稀奇,这里山高皇帝远,县官都很难管到。”
    刘琰皱眉:“不止如此,朝廷改革赋役之制,已经两年了,但我问了几句,他们连听都没听过,这里离京城才多远,已是这般,再远一些的地方,更不可想象。”
    “改革赋役?我也没听过啊,我们幽州什么都没改。”
    刘琰听见这句,眉头放平,淡淡一笑:“幽州如今还是段家的幽州,动不得。”
    许京华吃惊:“什么意思?段家不是对朝廷很忠心吗?”
    “忠心应当是有的,但私心也不少。两年前,朝廷将各要地大州升格为府,分刺史之权,都督掌武备,知府掌文治,段文振便由幽州刺史改封幽州都督,朝廷另派文官任知府,你猜结果如何?”
    许京华根本没听说过这事,便猜道:“八成不行吧?”
    “何止是不行,幽州知府如今已经换了三任了。第一任去了,手下属官都是幽州的官员,当他面什么都答应,回头大小事宜还去报都督府。他去找段文振,段文振就说是下面人一时忘了,把人叫来骂一顿,过后一如原样。他亲自出去体察民情,派亲信看卷宗、勘核人口,说要实行新赋役法,消息刚放出去,就有人聚众闹事,冲进府衙将知府打成重伤。”
    “……这事我好像听过,那位知府是不是肋骨都给打断了?”
    “是啊。”刘琰一叹,“先帝只得另派一位圆滑些的大臣去接任。段文振还喊冤呢,说第一任知府太心急,赋役改革何等大事,幽州又多牧民胡人,民风剽悍,必得徐徐图之才行。”
    “那第二任又为啥换了?”
    “因为段文振忍不了卧榻之侧、他人鼾睡。第二任知府圆滑,与幽州城仕绅权贵多有往来,难免涉及财物,没几个月,段文振就捉到把柄,告知府索贿受贿——就是贪财要钱。”
    许京华大开眼界:“我都不知道大单于还这么有手段。”
    刘琰:“……”
    被他一瞪,许京华醒悟过来,嘿嘿笑道:“习惯了。幽州人都觉得是因为段氏保一方太平,大伙才能在乱世中活下来,所以遇事都更向着段氏。”
    刘琰叹口气:“段氏确实有功,但如今段文振明显把幽州当成自己属地,不许朝廷插手半分,如此,与自立何异?且朝廷得按时给他封赏,加以安抚,他却不向朝廷交多少赋税,一味养下去,恐怕养虎遗患。”
    “怪不得那时候白大叔对我们要交多少税、服不服役,每丁分多少田、许不许买卖,都问得很细呢。”原来朝廷和段家已经闹不和了。
    刘琰道:“能顺便打听一些,总是好的。不过幽州情形倒也还好,毕竟段文振已经快五十岁了,又好酒好色,听说身体大不如前。”
    “所以你们就想等着他死是吗?”
    刘琰笑了笑,没否认。
    许京华也笑:“这个法子还挺省力。但你们不怕大单于的儿子,更不是东西吗?我听说,他儿子当初还鼓动他称王呢。”
    “他那么多儿子,总有听话的。”刘琰说完,回头看了一眼堂屋方向,“下去喝茶吧,钱永芳不知烧了几壶水了。”
    两人东一句西一句,不知不觉聊了半日,许京华心事没了,被他一提醒,顿觉又饿又渴,“我希望饭也烧好了,好饿。”
    刘琰失笑,攀着梯子下去,先问饭好了没有。
    赶过来搀扶的钱永芳道:“已得了,正想请公子和姑娘下来用膳呢。”
    许京华很满意。
    她在孝期,不能吃荤腥,厨下就给她做了碗菠菜素面。刘琰陪她吃了两天素,钱永芳等随从就不肯由着他了,说旅途辛苦,力劝大殿下吃点肉,不然万一体力跟不上,累病了,可不得了。
    刘琰没让他们为难,于是他那半边餐桌上,就有荤有素地摆了鲜菇炖鸡、煎河鱼、炒鸡蛋、麻油拌菠菜四样,主食也是面,却是鸡汤的。
    饶是如此,钱永芳还说:“此地偏僻,置办不来别的,委屈公子、姑娘了。”
    “不委屈!”许京华先答,“就这一碗白面条,外面那些乡邻,都不知多久才能吃上一顿。哎,面还有吧?”
    钱永芳忙点头:“有有有,姑娘放心吃,吃完了小的们给您添。”
    刘琰听了许京华的话,心中触动,默默吃了一碗面,吃完本待放筷,却见许京华第二碗面都快见底,还吃得格外香,彷佛那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素面,而是什么珍馐美味一样。
    他突然又有了胃口,对钱永芳说:“给我添半碗素面。”又说许京华,“你吃点鸡蛋吧,守孝大面不错就行,熬坏了身体,反而不孝。”
    许京华把碗中最后一口面吃下去,瞪大眼问:“真的可以吗?”
    刘琰见她馋得眼睛发光,忍住笑意,把炒蛋推去她面前,“可以,少吃一点没事的。”
    许京华扛不住这诱惑,但克制地只吃了两筷子鸡蛋,和又两碗面。
    好在天晴了,就算吃撑,也能出去溜达消食,倒也不碍事。他们就这么在神农乡逗留两天半,到第四日早上,道路干爽许多,行得车马了,才又启程往北去。
    出发前一天傍晚,刘琰和许京华谈了谈,问她是否确定继续北上回怀戎,许京华一时没有答案,刘琰就说:“要不我们先去潞州,如果你还是不想回京城,我们就从那里折向东,继续北上,就算不回怀戎,也可以去迎一迎令堂骸骨。”
    “好,就这么办!”
    再次启程,因天不下雨了,两人便都骑上马,路好可以跑一跑,路不好,慢慢走,也比在车上颠簸舒服。
    他们一路向北,从羊头山脚下经过时,刘琰道:“顺利的话,我们半日即可到达上党县,晚上就到潞州城。不顺利的话,我们过了上党,稍微偏东北走一段,在五龙山歇宿如何?”
    “五龙山是什么山?也是哪位古人呆过的吗?”
    “算是吧。你知道段部曾经与鲜卑慕容部世代联姻吧?传说东晋十六国时,西燕慕容永率军经过五龙山,看见山上笼罩着五色祥云,认为有帝王之气,便建都长子,在五龙山立五龙祠。”
    许京华对这些寺庙祠堂都没什么兴趣,很现实地问:“五龙祠可以住下我们这些人吗?”
    刘琰失笑,干脆说了实话:“其实我是想去五龙山拜访一位隐士。五龙祠能不能让我们投宿,我还不知道,等到上党,再打发人去探吧。”
    “隐士?谁呀?”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五点多应该能更的,但为了赶去一家要排队的餐馆吃饭,差个尾巴没写完就狂奔去了,吃完饭又接着写的嘿嘿
    我晚饭吃了毛血旺、卤排骨、宫保茄汁虾球,还有红糖锅盔、玉米粑,满足~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红梅小铺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5章 隐士
    隐士叫宋怀信,是个很有名望的读书人,朝廷正在推行的新赋役法,就出自他的手笔。
    “那他怎么没有做大官?”许京华不懂,“还躲在山里做隐士?”
    “先帝和父皇都想征召他入朝,但宋先生决意回归故里,为死于太和之乱的父母守满六年孝期,到如今才守了三年。”刘琰解释道。
    “过了二十多年才守孝也行吗?”
    “为赴国难,没能服丧,过后再补是可以的。太和之乱时,宋先生正在蜀中游学,因而躲过一劫,后来北上至襄阳,投于刺史梁建幕中效力,在兵法、民生等方面都有建树。新赋役法在襄阳等地就曾实行过,但此法于权贵有损,梁建迫于权贵压力,不久就取缔新法,宋先生也被排挤出襄阳。”
    许京华有点奇怪:“新法会损害权贵吗?那先帝为什么还要施行?”皇家不就是最大的权贵吗?
    “因为不损害权贵,就损害国家。以前的税法是按户按丁收取,就同你们在怀戎一样,按丁口数分得田地,不许随意买卖,再按丁口数交赋税,大面上还是公平的,也交得起。但如果同神农乡那些人似的,田地被侵占,税却仍旧按丁口收……”
    “那就穷的穷死,富的富死了。”
    “不止如此,多侵占土地的,并没有多交赋税,被侵占土地的,早晚过不下去要流亡,如此国家税收一年少于一年,流民却一年多于一年,难免成乱……”刘琰摇头叹息,“前朝兴亡,多少都由此而起。”
    许京华明白了:“原来皇家和我们老百姓才是一边的。”

章节目录

京华郡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岚月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岚月夜并收藏京华郡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