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6章二凤孔明在天上飞,张飞在地下转。
    黄月英在惊呼,庞统在艳羡,刘备和关羽在相视而笑。
    马良觉得理所当然,蒋琬则是有些神往。
    对几人来说,这个消息是实实在在的意外之喜!
    汉亡一千七百年矣,然这些南中遗民的后代,依然认为自己是汉朝子民!
    这群被后世称为佤族的汉民们,不知高祖不闻汉武,唯知诸葛亮一人矣。
    孔明使劲拍了张飞胳臂两下才得以被放回地面上,头昏目眩间也只能交代一声:
    “后切莫为之。”
    庞统忍不住道:
    “孔明究竟做了什么能收这些南夷汉民之心?”
    从如今捋下来的历史中,孔明出发十二月返回,灭不臣,定南中,梳理古身毒道,置各地太守。
    而且次年就要开始轰轰烈烈的北伐,直到最后一次病死在战场上。
    那么这些佤族汉民所说的约定,只能是在平定南中的这一年所做的。
    可孔明究竟做了什么?这也是其他人所好奇的。
    【丞相对于南中的文治并没有留下太多文字,但胜在有口口相传。
    即使现在去到当地,佤族人也会跟你讲述他们的祖先与诸葛亮的故事。
    一代代的老人传下来了当初的故事:丞相平定南中以后,面对佤族祖先尽其所能。
    选育良种,保存种子,农耕技术,造房之法,驭牛之法,植桑养蚕,纺纱织布。
    这片奉行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不毛之地,就此被丞相引入了文明之火,生生不息,堪称是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扶贫下乡。
    同时丞相也懂得因地制宜,比如普洱这个地方,光照不强温度恒定,多雨且土质松散,很适合茶叶的推广种植。
    丞相教授他们的种茶之法,让普洱茶闻名世界,直到今天现在,普洱茶依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也由此,云南当地奉诸葛亮为茶祖祭祀。丞相也真正的做到了他隆中对中的“南抚夷越”这个策略。
    后来罗贯中在演义中对丞相的南中之策总结的很好: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
    “服其心而不灭其类。”刘备叹服。
    “武帝御十万甲士亦未竟之事,成于诸葛孔明也!”关羽双目中赞扬之色甚显。
    虽然这些讲的都是治理,但是在关羽看来,这便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如此前武侯祠的那副攻心联。”关羽是真的来了兴致,当场吟诵道: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孔明定是兵法大家也!”
    关二爷下了自己的定论。
    “哐啷!”
    张飞扭头看去,只见庞统不小心将几案上的茶杯给打落到了地上。
    张飞哈哈一笑,过去帮庞统捡起茶杯,然后拍拍庞统的肩膀:
    “庞军师,你跟丞相可是齐名呢,勉哉勉哉。”
    这差不多就是让庞统努力的意思,但只能招致庞统的大白眼:
    你一个被亲兵谋害的统帅劝我勉哉?
    看着茶杯中的茶叶,庞统又想起来身旁这个卧龙的茶祖称号,顿时喝茶的心思都没了。
    耕种、筑房、种茶这些技艺算不得高明,庞统也算粗通。
    但从没想过有一天这些东西也能用来“服其心同其类”,能用来平一地之乱。
    庞统心乱如麻。
    马良则是双眼放光的认真抄写。
    光幕中丞相的经验,他之后安抚的五溪蛮的时候是不是也能用上?
    而且,如今有了光幕庇护,定然没有了夷陵之败,他马季常也能做更多事情。
    既然在荆州已经有了安抚五溪蛮的经历,马良猜到时候自然也免不了去南中走一遭。
    这些俱是能够直接拿来便用的对策,对他来说是真有大用!
    如此说不定千百年后此地在赞颂丞相修祠建庙的时候,白眉之像也能在丞相身侧从祀?
    马良一边抄写一边嘿嘿直乐。
    【正是因为丞相对南中的这些策略,一千七百年后班老王和班洪王的抗英才能那么坚决。
    对他们来说,千年前的约定丞相在当时便已经做到了,他们的生活被改善,走出了蛮荒。
    抗击英国侵略者,也不过是遵守祖先与丞相的约定罢了。
    但咱们也都知道,英国佬向来是癞蛤蟆愣装小青蛙—长得丑来玩儿的花。
    41年时候,佤族人一觉醒来发现,他们成英属缅甸人了!
    英属缅甸与果党签订了“41年线”,将班老班洪两块地给卖了!
    此后佤族人坚持斗争,全国各地人士也都持续的声援支持佤族人的抗争。
    直到咱们建国后60年代才终于和缅甸重新划定边界,让班老班洪两地重新回到中国。
    “班洪抗英纪念碑”如今便矗立在班洪,见证着这一段被丞相亲手开启的可歌可泣的抗争历史。】
    众人没法评价,就只是觉得……
    “后世的后辈们,真不容易,竟被欺侮至此。”刘备摇头。
    张飞想不明白:“此地有孔明传说,有汉民,说汉话,如此竟能被送与邻国?”
    “当时的君臣,俱是卖国之辈?”
    关羽则是摸着胡子,看着光幕中比周围房子都要高的,名为纪念碑的东西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
    “此非勒石记功乎?”
    关羽越想越明白:
    “勒石记功,立碑作传,不就与这纪念碑别无二致?”
    “以后百姓观此碑石长大,能铭记此段历史,亦能不忘父辈拼杀,好!”
    张飞不解:“那这碑是铭记的班老王还是班洪王?”
    “都不是。”关羽摇头,指着光幕道:“三弟,此地能重归汉地,有班洪王之功,然最大功劳莫过于班洪百姓。”
    “此地世代皆记孔明恩惠,故而是为汉民这个身份而……抗争!”
    关羽眼神明亮,只觉得后世这个朝代颇为大手笔:
    “立碑而夸功,其功所夸者,乃此地百姓耳。”
    众人一时间俱是镇住了,但光幕上出现的纪念碑详细图却让他们由不得不信。
    这座碑上书“班洪抗英遗址碑”,底座四四方方,其中一侧有一碑面,密密麻麻全是人名。
    班老王的名字并没有特意标注,淹没在同样大小繁多的名字中。
    厅内沉默不语,一时间都有点想不明白。
    沉默中唯有孔明一直面带笑意,且在看到纪念碑时,笑意更盛。
    【南中地区,有武力威慑,有南人治南的保证,有我古身毒道的利益捆绑,对于弱势的南夷还有丞相的扶贫。
    可以说丞相在南中基本就是靠着60分的资源打出来了95分的效果,实在是尽力了。
    钱粮就位,南中既平,那么内政就需要好好理一下了。
    一般来说丞相治蜀的功劳也会从《蜀科》说起,因为丞相的治蜀方针俱是从此处开始。
    《蜀科》施行后,益州大族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咱们以前的主君刘璋多好啊,威刑不肃之下,咱们有钱有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结果他们荆州这群臭要饭的来了之后居然要保护小民?这日子没法过辣!
    史书记载,丞相治蜀时候是严而不酷,赏罚分明,公正公平,百姓无怨。
    由此可见丞相歪打正着的领悟了法律的核心作用之一: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孔明品味着光幕说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名词。
    先秦时便有法家严刑峻法,围绕律法究竟应该宽容还是严峻,吵吵了几百年。
    但如今光幕带来了属于后世的知识,对于律法的作用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世家豪族大姓需要律法吗?不,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厌恶律法的。
    他们有私兵有奴隶有家仆,可以依此横行乡里,百姓小民如何去伤害他们?
    大族弄权,大姓握钱,壮者靠力气,百姓小民能仰仗者,唯有律法。
    孔明刚把脑海里的想法梳理完毕,一抬头便看到庞统热切的眼神:
    “孔明,那蜀律应该还未修?”
    得到孔明的确认之后庞统眼神也愈发热切:
    “那不如,等战事平定之后,伱我同修蜀律?”
    “卧龙凤雏修律法,想来也是一段佳话。”
    孔明呵呵一笑,选择了拒绝。
    【丞相律法的成功已经是公认,不多赘述,值得一说的是大赦令这个玩意儿。
    刘璋父子治蜀时“岁岁赦宥”,在丞相这里是妥妥的反面教材。
    到了丞相自己治蜀时候,仅在刘禅登基时候发过一次赦令,随后再也没发过。
    而在丞相死后,季汉剩下的近三十年国祚里,大赦令达到了十二次。
    丞相苦心维护的依法治国也成了笑话,算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后来到了唐时,千古一帝,太宗李二凤经常和群臣聊治国。
    当时二凤就很赞赏丞相对于大赦令的态度,认为大赦令并不能帮助国家安定,反而往往是祸乱之始。
    但可惜二凤虽然看的明白但做不到,贞观年间依然发过几次大赦令,虽然额外强调了贪赃枉法不赦,但本质上依然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李世民:????
    李世民:朕从未有过李二凤这个诨号!!!!〗
    厅内众人刚觉得这个千古一帝的名字有点奇怪,然后便看到了光幕上异常显眼的文字。
    马良琢磨了一下:
    “这李世民,便是李二凤?”
    3k字先发。
    晚上还有一章3k。

章节目录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冷泡茶加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冷泡茶加冰并收藏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