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灭倭
【刘仁愿和孙仁师的钓鱼行动颇有成效。
因为担心周留城告破,四万倭军来的又快又急。
先头部队非常勇敢,在见到唐军的那一刻就驾船发动了冲锋,然后就把自己撞碎了。
江面上飘荡的尸体和船只碎片让倭军瞬间泄气后撤。
唐军也不追击,只是继续封锁白江口。
刘仁轨想得明白,此战就是最简单的围点打援战术,不怕倭军不进攻。
而且倭军足有四万,百济的唐军还不到两万,并且如今做了分兵,白江口的唐军还不足万人,人数上并不占优。
等到次日倭军主力到达之后,大军合于一处的倭军再度自信心爆棚:
论人数,咱们有四万人,唐军不足万。
论战船,咱们有千余艘,唐军一百七。
倭军将领更是豪言,我等齐冲,唐军必怯逃!
优势在倭!
于是倭军丝毫不惧再次发送了冲锋,但是这波冲锋很快就被不动如山的唐军所斩断。
倭军奋力划着小船接近之后才发现,这唐军战船竟然如此之大,即使撞上去也不能伤及分毫。
而且这唐军的战船上还有许多他们闻所未闻的武器,轻轻松松就能击碎倭国的战船。
落水的倭军也很绝望,唐军战船太过高大,想要攀援跳帮都做不到。
等到倭军冲锋的态势被斩断之后,一百七十余艘唐军战船分兵从两侧迂回包抄,反而将千艘倭船给包围了。
唐军大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围网,迫得倭军战船挤在了一起,然后处于上风口的唐军开始发射火箭火油弹等。
倭军统帅朴市田来津恨得咬牙切齿,冲到第一线与唐军的小型战船接舷战打算鼓舞士气,但被大唐武士连人带刀一起斩成两段。
船只着火,统帅战死,倭军惶然间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战船相连互相挤压,难以撤出战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相继蔓延焚船。
浓烟冲云霄,炽火映波涛,有四百多艘战船化作海上的燃料,仅此一战倭军的远征军彻底报销。
眼见援军也化为泡影,周留城走投无路的百济复国军只能选择投降,至此百济国才彻底除名
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这是旧唐书对此战的所有记录,仅二十一字,言简意赅,也一直都是华夏史册的风格:
不过是又一场平平无奇的大胜罢了。
但如果将视角拔高,此战意义极其深远。
从短期来看,此战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了东亚到底谁说了算,奠定了以唐朝为绝对核心的东亚政治格局。
从长期来看,此战是以极其暴力的姿态扭转了倭国的发展方向,从而决定了千年内东亚历史的走向。
刘仁轨也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灭倭第一人。】
眨眨眼睛,孔明反倒是感觉品出来的一些门道:
“海战不比陆战。”
孔明斟酌着道:
“相较于人数多寡,更能决定海战走向的乃是船只战力……不,应该说是工学差距。”
“就如胜荆襄所用的巨舟,若在江水上决战,千艘走舸奈何不得巨舟一艘,都不须巨弩,直来直去便可碾碎小船。”
愈是推演,孔明也愈是兴奋:
“而若是舟上巨弩所射非弩箭,而是借助火药的铁炮……”
孔明能够想象,若是真有,恐怕仅需一艘船,就能尽灭江东所有水师!
可望可及的未来已经展现在了孔明的面前,这一刻孔明整个身体也由内到外兴奋了起来。
这一辈子,只要能帮后辈在工学上趟出来一条路就足矣!
而这条路要走得通,算学必不可少,但……这注定会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过程。
就算学上来说,孔明与刘巴研究探讨过多次,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如今的算学颇为散乱,很难称为“学”,反倒更像是“术”,离“道”颇远。
就像是一颗种子从落土到发芽到结果,先贤所著的无论是九章还是周髀,都更像是对这种子所结之果的描述。
他与刘巴就如同盲人一般,顺着这个果子往回摸,也就只能摸到叶子而已。
但通过后世对其和科学的联系,以及从属地位来看,算学应当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根茎”的,如今问题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摸到这个根茎。
有这种困扰的并非孔明和刘巴两人,比如张松为他们寻来了蜀中遗落的一套名为《算数书》的竹简,据说是武帝前后从关中传过来的,被大姓收藏保留至今。
孔明和刘巴合力将其誊写并纠正其中错误后,便看出此物是脱胎于《九章》,不留名的著书者试图将这些“果”归纳出一个共同的根,自成一算书,但可惜不得其法。
后来更是得到了两部残本,分别名为《许商算术》和《杜忠算术》,其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出来这些精于算学的著书者同样的困扰,但……
看着孔明在那边唉声叹气,庞统倒是有点心焦了。
他看得出来,孔明这厮似乎在研究那后世学问上又有精进了一点,但他如今反倒是连孔明的想法都跟不上了。
于是庞统一时间有点发狠,不就是算学?这次走时便借上一套,先熟读几遍,不信搞不掂!
他要为凤雏之名而战!
……
甘露殿中。
李世勣在看到这刘仁轨的战绩就暗道不好:
我那海师总管的位置……而果然。
李世民的反应相当直接,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
“正则可想入海师一试?”
这类问题李世民堪称轻车熟路,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手拿把钱,上手就是一套组合拳:
“高句丽有豺狐之心,屡屡犯边而不臣,百济新罗蛇鼠两端,对高句丽谦恭,对我唐称臣,又暗中勾结倭国。”
先是显色沉重的晓以利害,然后便是挑选一个最坏的猜测出来:
“若是放任,高句丽恐吞灭新罗百济,等其一统朝鲜半岛,定然贪猥无厌,欲图中原。”
“其若获百济之旧地,只需舢板便可北袭河北南袭江浙,海寇之患渐起,士卒唯有疲于奔命。”
刘仁轨的面色也沉重了起来,此时他也大概能看明白地图,按捺住心中对于后世的惊讶和好奇之后,看着地图他也不得不承认,陛下所说的这个推测确实很有可能发生。
“然!”说着李世民态势昂扬了起来:
“如今已有海师正于夷州练兵,只待海师有成便可威远靖海,唯惜我唐如今不缺马背上的将军。”
“独少海舰上的国公。”
话语当中的意思实在是太过明显,于是刘仁轨被撩拨的热血上头,几乎是当场请命:
“臣请入夷州平患开疆,愿入海师平寇靖海!”
毕竟不管怎么想,若是这光幕所说为真的话,蹉跎半生不过给事中,结果还是得罪了奸相被发配朝鲜半岛才有一战成名,但其中又有太多偶然,一个弄不好真的就是埋骨异乡了。
既然如此,那便干脆主动入海师,说不定他真有这方面天分呢!
李世民欣慰点点头,打完收工!
于是当下笑着拉起来刘仁轨:
“正则忠嘉之心朕甚是知晓。”
若是忽视旁边脸色哀怨的李世勣的话,这倒是一幅君臣相得的美好画面。
【如果再次回头来看的话,唐初时唐朝对四方的压制,很大程度的也是与周边小国拉开了技术代差。
明光甲和唐刀已经属于其中佼佼者了,而在战舰上也是一样,首先是在船只规模和安全性上拉开了差距。
根据如今出土的唐朝船只残骸来看,长度普遍在接近二十米,宽度基本保持在五六米左右,而且普遍都有水密隔舱。
即使倭国战船板载玉碎,最多也就撞开一两个水密隔舱,对船只整体安全威胁不到一点。
另外就是火力上的悬殊差距了,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唐代楼船的至高杰作:
五牙楼船战舰。】
(本章完)
因为担心周留城告破,四万倭军来的又快又急。
先头部队非常勇敢,在见到唐军的那一刻就驾船发动了冲锋,然后就把自己撞碎了。
江面上飘荡的尸体和船只碎片让倭军瞬间泄气后撤。
唐军也不追击,只是继续封锁白江口。
刘仁轨想得明白,此战就是最简单的围点打援战术,不怕倭军不进攻。
而且倭军足有四万,百济的唐军还不到两万,并且如今做了分兵,白江口的唐军还不足万人,人数上并不占优。
等到次日倭军主力到达之后,大军合于一处的倭军再度自信心爆棚:
论人数,咱们有四万人,唐军不足万。
论战船,咱们有千余艘,唐军一百七。
倭军将领更是豪言,我等齐冲,唐军必怯逃!
优势在倭!
于是倭军丝毫不惧再次发送了冲锋,但是这波冲锋很快就被不动如山的唐军所斩断。
倭军奋力划着小船接近之后才发现,这唐军战船竟然如此之大,即使撞上去也不能伤及分毫。
而且这唐军的战船上还有许多他们闻所未闻的武器,轻轻松松就能击碎倭国的战船。
落水的倭军也很绝望,唐军战船太过高大,想要攀援跳帮都做不到。
等到倭军冲锋的态势被斩断之后,一百七十余艘唐军战船分兵从两侧迂回包抄,反而将千艘倭船给包围了。
唐军大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围网,迫得倭军战船挤在了一起,然后处于上风口的唐军开始发射火箭火油弹等。
倭军统帅朴市田来津恨得咬牙切齿,冲到第一线与唐军的小型战船接舷战打算鼓舞士气,但被大唐武士连人带刀一起斩成两段。
船只着火,统帅战死,倭军惶然间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战船相连互相挤压,难以撤出战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相继蔓延焚船。
浓烟冲云霄,炽火映波涛,有四百多艘战船化作海上的燃料,仅此一战倭军的远征军彻底报销。
眼见援军也化为泡影,周留城走投无路的百济复国军只能选择投降,至此百济国才彻底除名
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这是旧唐书对此战的所有记录,仅二十一字,言简意赅,也一直都是华夏史册的风格:
不过是又一场平平无奇的大胜罢了。
但如果将视角拔高,此战意义极其深远。
从短期来看,此战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了东亚到底谁说了算,奠定了以唐朝为绝对核心的东亚政治格局。
从长期来看,此战是以极其暴力的姿态扭转了倭国的发展方向,从而决定了千年内东亚历史的走向。
刘仁轨也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灭倭第一人。】
眨眨眼睛,孔明反倒是感觉品出来的一些门道:
“海战不比陆战。”
孔明斟酌着道:
“相较于人数多寡,更能决定海战走向的乃是船只战力……不,应该说是工学差距。”
“就如胜荆襄所用的巨舟,若在江水上决战,千艘走舸奈何不得巨舟一艘,都不须巨弩,直来直去便可碾碎小船。”
愈是推演,孔明也愈是兴奋:
“而若是舟上巨弩所射非弩箭,而是借助火药的铁炮……”
孔明能够想象,若是真有,恐怕仅需一艘船,就能尽灭江东所有水师!
可望可及的未来已经展现在了孔明的面前,这一刻孔明整个身体也由内到外兴奋了起来。
这一辈子,只要能帮后辈在工学上趟出来一条路就足矣!
而这条路要走得通,算学必不可少,但……这注定会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过程。
就算学上来说,孔明与刘巴研究探讨过多次,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如今的算学颇为散乱,很难称为“学”,反倒更像是“术”,离“道”颇远。
就像是一颗种子从落土到发芽到结果,先贤所著的无论是九章还是周髀,都更像是对这种子所结之果的描述。
他与刘巴就如同盲人一般,顺着这个果子往回摸,也就只能摸到叶子而已。
但通过后世对其和科学的联系,以及从属地位来看,算学应当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根茎”的,如今问题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摸到这个根茎。
有这种困扰的并非孔明和刘巴两人,比如张松为他们寻来了蜀中遗落的一套名为《算数书》的竹简,据说是武帝前后从关中传过来的,被大姓收藏保留至今。
孔明和刘巴合力将其誊写并纠正其中错误后,便看出此物是脱胎于《九章》,不留名的著书者试图将这些“果”归纳出一个共同的根,自成一算书,但可惜不得其法。
后来更是得到了两部残本,分别名为《许商算术》和《杜忠算术》,其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出来这些精于算学的著书者同样的困扰,但……
看着孔明在那边唉声叹气,庞统倒是有点心焦了。
他看得出来,孔明这厮似乎在研究那后世学问上又有精进了一点,但他如今反倒是连孔明的想法都跟不上了。
于是庞统一时间有点发狠,不就是算学?这次走时便借上一套,先熟读几遍,不信搞不掂!
他要为凤雏之名而战!
……
甘露殿中。
李世勣在看到这刘仁轨的战绩就暗道不好:
我那海师总管的位置……而果然。
李世民的反应相当直接,拍了拍刘仁轨的肩膀:
“正则可想入海师一试?”
这类问题李世民堪称轻车熟路,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手拿把钱,上手就是一套组合拳:
“高句丽有豺狐之心,屡屡犯边而不臣,百济新罗蛇鼠两端,对高句丽谦恭,对我唐称臣,又暗中勾结倭国。”
先是显色沉重的晓以利害,然后便是挑选一个最坏的猜测出来:
“若是放任,高句丽恐吞灭新罗百济,等其一统朝鲜半岛,定然贪猥无厌,欲图中原。”
“其若获百济之旧地,只需舢板便可北袭河北南袭江浙,海寇之患渐起,士卒唯有疲于奔命。”
刘仁轨的面色也沉重了起来,此时他也大概能看明白地图,按捺住心中对于后世的惊讶和好奇之后,看着地图他也不得不承认,陛下所说的这个推测确实很有可能发生。
“然!”说着李世民态势昂扬了起来:
“如今已有海师正于夷州练兵,只待海师有成便可威远靖海,唯惜我唐如今不缺马背上的将军。”
“独少海舰上的国公。”
话语当中的意思实在是太过明显,于是刘仁轨被撩拨的热血上头,几乎是当场请命:
“臣请入夷州平患开疆,愿入海师平寇靖海!”
毕竟不管怎么想,若是这光幕所说为真的话,蹉跎半生不过给事中,结果还是得罪了奸相被发配朝鲜半岛才有一战成名,但其中又有太多偶然,一个弄不好真的就是埋骨异乡了。
既然如此,那便干脆主动入海师,说不定他真有这方面天分呢!
李世民欣慰点点头,打完收工!
于是当下笑着拉起来刘仁轨:
“正则忠嘉之心朕甚是知晓。”
若是忽视旁边脸色哀怨的李世勣的话,这倒是一幅君臣相得的美好画面。
【如果再次回头来看的话,唐初时唐朝对四方的压制,很大程度的也是与周边小国拉开了技术代差。
明光甲和唐刀已经属于其中佼佼者了,而在战舰上也是一样,首先是在船只规模和安全性上拉开了差距。
根据如今出土的唐朝船只残骸来看,长度普遍在接近二十米,宽度基本保持在五六米左右,而且普遍都有水密隔舱。
即使倭国战船板载玉碎,最多也就撞开一两个水密隔舱,对船只整体安全威胁不到一点。
另外就是火力上的悬殊差距了,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唐代楼船的至高杰作:
五牙楼船战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