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溪和心下泛起一抹怜意,冲她微微点了点头,转向季婆子道:“阿婶儿,您有头风之症,头两剂药刚有和缓,切勿再焦虑动怒。我给你送药草来了,叫儿媳妇给煎上吧。”
这溪和先生是这乡间值得尊敬的大人物,季婆子不好再闹,已然收了声。桑榆暗暗地长出了一口气,搬了一个草蒲团过来给孙溪和,又道了谢接过药草。孙溪和叮嘱道:“三碗水熬做一碗即可。”桑榆点点头,自去了火塘那边忙活。
枣树下季婆子已拉开话匣子,向孙溪和诉苦:“溪和先生,老季家造孽,摊上这么个败家媳妇。你看了没?”她从地上捡起一些碎线头道,“拆被褥这样拆!线都绞断了,怎么再用?还有这被面,居然是用皂角团洗的,糟践不糟践!上灶弄餐饭,用去半指油4啊,这么个败家娘们,叫我这穷家怎么养活哦~”
孙溪和含笑听着,未置可否。但他眉眼温和,神色宁静,摆出凝神静听的意思,叫人不由自主地就散了怒气。一向唠叨的季婆子,数落了几句后,也渐渐平复下来。
孙溪和这才开口劝道:“季阿婶,实不相瞒,溪和是循着香味儿来的,可见弟妹灶上手艺不错。这少油则无香,也是没奈何之事。且要溪和来说,你病了一大阵子,久无胃口,如今好转,正该吃些好的。弟妹这也是有孝心。”
桑榆起身将苜蓿馅饼切条,装到一个小竹箅子里,端去枣树下道:“娘,溪和先生,请尝尝。”放下吃食后,又将洗手盆里打了些清水,端过来让他们净手。
孙溪和洗了手道了谢,先捏起一条馅饼吃了起来,咬了一口缓缓咀嚼咽下,眼睛一亮夸道:“好味道!咸淡适宜,鲜嫩清香。”然后扭头对季婆子道,“季阿婶,快尝尝!”季婆子也不好在端着样子,洗了手也吃了起来。败家娘们的话题,总算就此揭过。
孙溪和吃了两条馅饼,就告辞回去了。季婆子开始动手缝被褥,桑榆洗了把脸,凑过来打下手,一边用心学着。
季婆子看她今日还算乖觉,虽语带不快,到底开口提点起来:“乡下人洗衣裳,哪里用得起皂角团?都是草灰水泡一泡,端去河边,不很脏的洗衣捶敲几遍,投净就好了;实在脏得很的,再用皂角水揉搓揉搓。”
桑榆这才了悟,原来洗衣裳要去河边,不能用缸里存水,想想的确应该。只是她一个现代人,哪里还有那个河边洗衣的概念。怪不得头晌季南山有些不快。
季婆子继续唠叨着:“缝被用大针,线是粗棉线,结实得很,拆个十遍八遍都不用换!你可倒好,全给绞碎乎了,这不是功夫不是银钱么?”
桑榆虚心受教。季婆子咂巴咂巴嘴又道:“好饭食谁都愿意吃,多放油自然香得很,可咱们家用紧巴,平日用度都要算计着、节省着,万一年节无油用,来客菜不香,岂不难办?”
正数落间,季南山下地回来了。桑榆起身,给他拧了个凉帕子,季南山接过来擦了擦脖子和脸。摘下草帽挂到墙上,一扭头又看到桑榆给他端来一碗水,他正口干,接过来几口牛饮便喝干了。
放下碗,季南山才觉察出,桑榆似乎比往日殷勤许多,便眼含诧异瞧了过去。桑榆接过茶碗,坦然认错:“我对农活不太熟悉,头晌是我做的不好,请多担待。”
季南山一时还真没反应过来,他愣怔了半晌,见桑榆拿眼一直瞧着他,忽然有些结巴:“那个……饭、好了没?”
桑榆噗嗤一乐,转身就放饭桌。临近夜里这餐,因为不用下地干活,农人们都吃的少。季南山默默吃完一条馅饼后,又伸手拿了一条,吃完后见桑榆瞅着他,想了想评价道:“挺香的……没少放油吧?”季婆子哼了一声,桑榆低下头默默吃起饭来。
饭后桑榆收拾碗筷去灶间,季婆子将南山拉进了草屋,桑榆脚步不受控制地走到了窗边,听到里面油纸包响,季婆子道:“山娃,吃鸡,二丫偷塞给我的。”桑榆默默走开,将季婆子煎药的砂锅拨到一边,垫着沾了水的厚麻布片,将药汁子倒进了黑瓷药碗里。
桑榆扬声喊了一句:“娘,药煎好了,给你放窗台上晾着了啊,你记得喝。”走到窗边的时候,又听到里面油纸包沙拉沙拉的响,知道季婆子忙着在藏烤鸡,眼也没抬,转过了身。
桑榆回屋拿了把大蒲扇,走出了院门。正是傍晚时分,西面山头上升腾着半天空的火烧云,很是壮观。
院门外是一道坡度很缓的青石板路,路旁开满了细碎的野花,路左侧有一大片较平坦的草皮,长着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海棠树。
桑榆坐在树下乘凉,时而有丝丝的山风吹过。这里地势较高,可以俯视大半个村庄,村西有一大片的荷花塘,已经长满了翠绿的叶子,碧色连片铺向远方。远处有牧童吹着竹笛,赶着牛儿回庄。村落里有三三两两的人家,烟囱里还冒着稀薄的炊烟,不知名的鸟儿扑棱着翅膀,向着不远处的树林飞去。
宁静祥和而美好的一个傍晚,桑榆的心里却泛着微微的酸楚。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可是她的家,可是她的归处?
。
。
4
第三章:陶家三丫
。
桑榆在海棠树下,一直从傍晚待到天色黑透,坡下的村庄里亮起了橘黄色的灯火。估摸着就算有两只烤鸡,婆婆和相公也该分吃完了,才起身回了家。
一进院子就见到大灶上又生起了火,季婆子没好气儿地从里屋探头出来道:“死哪儿去了?不知道备点儿热水,给男人烫烫脚么!”然后自顾自地开始嘟囔,“成天炕头上躺着的人物,怎么知道下地干活儿的辛苦?哪家的婆娘是娶回来专门做饭的?哪处是自家的田都不识得,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桑榆心里有些难受,不想再听她唠叨,就拿话堵她道:“后晌吃多了,出去溜达溜达,消消食儿。”
季婆子闻言稍顿了一下,抬起眼皮飞快地撩了她一眼,见她说的认真,才哼哼了两声,转回了身子。
桑榆去了灶上看火,肚里已有些空了。后晌他们饭早了些,苜蓿馅饼是很香,她却没敢多吃,挺着个双身子饿的快。季婆子见她回来了,就不再管火了,此时她倒有些庆幸,去厦子顶上吊着的竹篮里,摸出了一个菜窝窝,又在黑陶瓮里捞出一块咸菜,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
灶里跳跃着温暖的火光,桑榆侧着身子,怕被人发现她偷吃,一面吃一面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是粗粮,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在现代食品安全堪虞,根本吃不着这种放心粮。
这溪和先生是这乡间值得尊敬的大人物,季婆子不好再闹,已然收了声。桑榆暗暗地长出了一口气,搬了一个草蒲团过来给孙溪和,又道了谢接过药草。孙溪和叮嘱道:“三碗水熬做一碗即可。”桑榆点点头,自去了火塘那边忙活。
枣树下季婆子已拉开话匣子,向孙溪和诉苦:“溪和先生,老季家造孽,摊上这么个败家媳妇。你看了没?”她从地上捡起一些碎线头道,“拆被褥这样拆!线都绞断了,怎么再用?还有这被面,居然是用皂角团洗的,糟践不糟践!上灶弄餐饭,用去半指油4啊,这么个败家娘们,叫我这穷家怎么养活哦~”
孙溪和含笑听着,未置可否。但他眉眼温和,神色宁静,摆出凝神静听的意思,叫人不由自主地就散了怒气。一向唠叨的季婆子,数落了几句后,也渐渐平复下来。
孙溪和这才开口劝道:“季阿婶,实不相瞒,溪和是循着香味儿来的,可见弟妹灶上手艺不错。这少油则无香,也是没奈何之事。且要溪和来说,你病了一大阵子,久无胃口,如今好转,正该吃些好的。弟妹这也是有孝心。”
桑榆起身将苜蓿馅饼切条,装到一个小竹箅子里,端去枣树下道:“娘,溪和先生,请尝尝。”放下吃食后,又将洗手盆里打了些清水,端过来让他们净手。
孙溪和洗了手道了谢,先捏起一条馅饼吃了起来,咬了一口缓缓咀嚼咽下,眼睛一亮夸道:“好味道!咸淡适宜,鲜嫩清香。”然后扭头对季婆子道,“季阿婶,快尝尝!”季婆子也不好在端着样子,洗了手也吃了起来。败家娘们的话题,总算就此揭过。
孙溪和吃了两条馅饼,就告辞回去了。季婆子开始动手缝被褥,桑榆洗了把脸,凑过来打下手,一边用心学着。
季婆子看她今日还算乖觉,虽语带不快,到底开口提点起来:“乡下人洗衣裳,哪里用得起皂角团?都是草灰水泡一泡,端去河边,不很脏的洗衣捶敲几遍,投净就好了;实在脏得很的,再用皂角水揉搓揉搓。”
桑榆这才了悟,原来洗衣裳要去河边,不能用缸里存水,想想的确应该。只是她一个现代人,哪里还有那个河边洗衣的概念。怪不得头晌季南山有些不快。
季婆子继续唠叨着:“缝被用大针,线是粗棉线,结实得很,拆个十遍八遍都不用换!你可倒好,全给绞碎乎了,这不是功夫不是银钱么?”
桑榆虚心受教。季婆子咂巴咂巴嘴又道:“好饭食谁都愿意吃,多放油自然香得很,可咱们家用紧巴,平日用度都要算计着、节省着,万一年节无油用,来客菜不香,岂不难办?”
正数落间,季南山下地回来了。桑榆起身,给他拧了个凉帕子,季南山接过来擦了擦脖子和脸。摘下草帽挂到墙上,一扭头又看到桑榆给他端来一碗水,他正口干,接过来几口牛饮便喝干了。
放下碗,季南山才觉察出,桑榆似乎比往日殷勤许多,便眼含诧异瞧了过去。桑榆接过茶碗,坦然认错:“我对农活不太熟悉,头晌是我做的不好,请多担待。”
季南山一时还真没反应过来,他愣怔了半晌,见桑榆拿眼一直瞧着他,忽然有些结巴:“那个……饭、好了没?”
桑榆噗嗤一乐,转身就放饭桌。临近夜里这餐,因为不用下地干活,农人们都吃的少。季南山默默吃完一条馅饼后,又伸手拿了一条,吃完后见桑榆瞅着他,想了想评价道:“挺香的……没少放油吧?”季婆子哼了一声,桑榆低下头默默吃起饭来。
饭后桑榆收拾碗筷去灶间,季婆子将南山拉进了草屋,桑榆脚步不受控制地走到了窗边,听到里面油纸包响,季婆子道:“山娃,吃鸡,二丫偷塞给我的。”桑榆默默走开,将季婆子煎药的砂锅拨到一边,垫着沾了水的厚麻布片,将药汁子倒进了黑瓷药碗里。
桑榆扬声喊了一句:“娘,药煎好了,给你放窗台上晾着了啊,你记得喝。”走到窗边的时候,又听到里面油纸包沙拉沙拉的响,知道季婆子忙着在藏烤鸡,眼也没抬,转过了身。
桑榆回屋拿了把大蒲扇,走出了院门。正是傍晚时分,西面山头上升腾着半天空的火烧云,很是壮观。
院门外是一道坡度很缓的青石板路,路旁开满了细碎的野花,路左侧有一大片较平坦的草皮,长着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海棠树。
桑榆坐在树下乘凉,时而有丝丝的山风吹过。这里地势较高,可以俯视大半个村庄,村西有一大片的荷花塘,已经长满了翠绿的叶子,碧色连片铺向远方。远处有牧童吹着竹笛,赶着牛儿回庄。村落里有三三两两的人家,烟囱里还冒着稀薄的炊烟,不知名的鸟儿扑棱着翅膀,向着不远处的树林飞去。
宁静祥和而美好的一个傍晚,桑榆的心里却泛着微微的酸楚。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可是她的家,可是她的归处?
。
。
4
第三章:陶家三丫
。
桑榆在海棠树下,一直从傍晚待到天色黑透,坡下的村庄里亮起了橘黄色的灯火。估摸着就算有两只烤鸡,婆婆和相公也该分吃完了,才起身回了家。
一进院子就见到大灶上又生起了火,季婆子没好气儿地从里屋探头出来道:“死哪儿去了?不知道备点儿热水,给男人烫烫脚么!”然后自顾自地开始嘟囔,“成天炕头上躺着的人物,怎么知道下地干活儿的辛苦?哪家的婆娘是娶回来专门做饭的?哪处是自家的田都不识得,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桑榆心里有些难受,不想再听她唠叨,就拿话堵她道:“后晌吃多了,出去溜达溜达,消消食儿。”
季婆子闻言稍顿了一下,抬起眼皮飞快地撩了她一眼,见她说的认真,才哼哼了两声,转回了身子。
桑榆去了灶上看火,肚里已有些空了。后晌他们饭早了些,苜蓿馅饼是很香,她却没敢多吃,挺着个双身子饿的快。季婆子见她回来了,就不再管火了,此时她倒有些庆幸,去厦子顶上吊着的竹篮里,摸出了一个菜窝窝,又在黑陶瓮里捞出一块咸菜,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
灶里跳跃着温暖的火光,桑榆侧着身子,怕被人发现她偷吃,一面吃一面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是粗粮,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在现代食品安全堪虞,根本吃不着这种放心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