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已经有了五个健康的皇子,康熙都快忘记子嗣诅咒这件事。现在六七阿哥一同出事,气得康熙想去刨了多尔衮和多铎的坟!
    忧心忡忡地想着“什么操蛋历史惯性”的胤礽被暴怒的康熙吓了一跳,想了许久才想明白康熙的逻辑。
    呃,胤礽之前胡扯多尔衮和多铎打断了顺治的民族融合政策,导致大清龙脉没办法与中原龙脉融合,所以女真人才能用金国龙脉诅咒大清子嗣。
    康熙信以为真,以为诅咒又来了。
    多尔衮已经被顺治毁墓掘尸。胤礽抱着康熙的大腿劝了好久,终于让康熙打消了把多铎的坟墓也掘了的心。
    胤礽以为,自家阿玛百忍成钢,这次气头过去了,肯定也能忍下来。
    哪知道几日之后,康熙下旨痛斥多尔衮和多铎在入关时不顾大清皇太极和顺治制定的安抚前明百姓的国策,因个人残暴导致南方生灵涂炭,以致于如今三藩之乱如沉疴难愈。
    康熙下旨在扬州为史可法建庙立碑,追谥为“忠正”;他又传告天下,推翻顺治《罪己诏》,肯定顺治推行汉俗、重用汉官的举措。
    一时间,大清上下哗然,许多勋贵和宗亲联合起来冲击乾清宫门扉,让康熙收回成命。
    康熙不但没有收回旨意,反而再次下旨,说“剃发令”也是多尔衮一意孤行。大清既然国本已定,理应对“剃发令”进行商议更改,以汇聚天下民心。
    胤礽被康熙突然的莽撞吓得小脸煞白。
    他立刻禀报太皇太后,让太皇太后将所有公主集中到慈宁宫养育,自己抱着所有哥哥弟弟在乾清宫偏殿瑟瑟发抖。
    汗阿玛!您疯了吗!那些勋贵和宗亲要提着大砍刀入宫清君侧了啊!!
    曾经在满朝都是鳌拜党羽的时候亲自领人以游戏之名擒拿鳌拜,在三藩手握重兵并没有反意的时候力主撤藩逼反三藩的年轻康熙,如今再次显示出他莽撞头铁的一面。
    胤礽欲哭无泪。
    他想,自己该不会要提前卒了吧?
    第60章 (霸王票加更)
    康熙不认为自己莽撞。
    他认为自己已经过了莽撞的年龄,所有做的事都是胸有成竹,看到了后果。
    康熙在几年前得知诅咒前因后果之后,就想废除剃发令。
    剃发令是现在大清四处仍旧有反抗起义的原因。百姓越反抗,满洲人就越害怕,越想将剃发令推行出去。康熙原本也是如此想的。但得知了顺治的理想,看清了世界形势之后,康熙的思想发生了改变。
    既然满洲人也是炎黄人,他将要推行炎黄大一统,那么头发什么已经无所谓了。
    他的国土中将会迎来世界各国的人朝贺,不同肤色不同瞳孔不同服饰的人都会成为他的臣民。如果强迫世界各国融入大清的人全部都剃发易服,他镇压的兵够吗?那些人又会不会因为讨厌这些麻烦事而反对大清?
    于公于私,康熙都有足够的理由动剃发令。
    正好剃发令出现的时候,正好是多尔衮摄政的时候。
    下命令的是多尔衮,执行命令的是多铎,顺治亲政的时候,已经入关了。所以康熙可以把他们父子俩从这件事中摘得干干净净,在朝臣和百姓面前装成一朵无辜的白莲花。
    要做一个合格的皇帝就要脸皮厚,该甩锅就要甩锅。只要甩锅,康熙动“剃发令”就不算违背祖制。
    这样,问题又解决了一个。
    接下来便是八旗勋贵和宗亲的反对。
    康熙需要等候一个好时机,让那群八旗勋贵和宗亲即使反对也没用,不会危及他的皇位。
    看似三藩之乱让朝廷军队都在外面奋战,康熙中央兵力空虚,实际上这反而是康熙动手的好时机。
    朝中有兵权的宗亲和勋贵都在战场上,他们的家属都在京城中,他们谋反会有顾忌;
    平定三藩的军队中除了八旗,还有明朝降将,这群人绝对会支持康熙改革“剃发令”,帮康熙牵制住八旗军队。
    再者,如果八旗军队露出破绽,那么三藩肯定会卷土重来,将八旗军队拖在战场上。
    在外征战的八旗军队大概率不会哗变,那么京中呢?
    剩下京城的防卫军队已经在康熙信任的人手中。康熙做出这个决定前,京中军务内外军务被佟家和赫舍里家掌握;骨裂未痊愈的常泰出任九门提督,带伤上任,拱卫京师。
    康熙又早就借着给八旗纨绔子弟们分摊任务、一同反抗家中长辈的事,在年轻八旗子弟中声望颇高。
    对这群在关内长大的年轻八旗子弟而言,他们对老一辈满洲人所担心的事嗤之以鼻,认为我大清已经立国,那些自卑和抵抗实属没事找事。
    而且年轻八旗子弟们认为自己发型很丑,而且时时刻刻需要剃头很不方便,剃刀经常在头皮上划出口子,特别麻烦。如果可以不剃就好了。
    鄂伦岱此刻被康熙委以重任,咧着一口大白牙把保守勋贵的子弟和宗亲子弟集中起来:“你们不会背叛皇上吧?”
    周围一群纨绔子弟摩拳擦掌。
    同僚们纷纷摇头。不敢不敢,不会不会,你们别胡说!
    宫中的形势,康熙也认为很稳固。
    紧接着是民间。
    康熙本就因为预言地震和推广牛痘,在民间声望节节攀升。民众们几乎把康熙当做神仙转世,有不少人都偷偷给他立了长生牌。
    剃发之事,老百姓们其实心里仍旧有些膈应。
    比起什么文化什么传统,不读书的老百姓们没那种想法。他们想的是,这真的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放到后世,男人们每天剃胡子都会觉得麻烦,剃刀稍稍钝一点就会把脸划伤。
    在这个时代,你能找到多锋利的刀?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家里一把刀可能用一辈子,上面还有锈迹。割破头,或许就是破伤风死人。
    清初还是辫子必须能穿过铜钱的金钱鼠尾辫,老百姓们手一哆嗦,全体出家当和尚,只能拿泥土浆糊粘两根头发上去。
    所以大清的“剃发令”,所剃的部分逐年减少,留出的鞭子逐年增加。最后光秃秃的头皮已经不是满人的象征,粗亮的大辫子才是。清末许多人就把鬓角和脑门一小圈剃一剃,把头发一辫了事。
    康熙要改“剃发令”,不知道省了老百姓们多少事多少时间,他们当然举起双手欢迎。
    看,康熙是不是一切都考虑得很周到?是不是一切尽在掌握中?
    那么问题来了,康熙为什么现在才突然颁布旨意?
    胤礽抱着哥哥弟弟们嚎哭:“那当然是因为风险小也是有风险啊!汗阿玛明明可以等官学培养了新式人才,夺走老一代军权之后,再徐徐图之啊!他们那群宗亲和八旗勋贵都老了,活不了几年了!”
    康熙抱着手臂看着儿子大哭,眼神有点飘。
    嗯,是这样没错。脾气突然上来了,热血突然上头了,再一思索现在办了这件事问题也不是很大,他就下旨了。
    除了诅咒之外,有件事也让康熙如鲠在喉,成为他颁布旨意的导火引线。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已死,三藩叛军土崩瓦解,大清本该势如破竹一举取得平定三藩的胜利。
    但现在都康熙十九年,八旗军队仍旧在云南边缘徘徊,两军居然进入了相持阶段。
    康熙原本以为是三藩残部抵抗太强烈。后来他接连得到汉将秘奏,满洲将领在三藩没有威胁之后便徘徊不前,空吃粮饷,观望战局,根本不与三藩残部积极作战。
    康熙悄悄询问被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目前驻兵福建的康亲王杰书。姚启圣来京自辩的时候,带来了杰书的书信。
    杰书告诉康熙确有此事,系八旗的老毛病。
    八旗旗主和将领将八旗当做自己的私兵。当三藩之乱已经基本结束之后,满洲八旗将领就不肯再努力打仗,增加自身旗下伤亡。
    再者,如果三藩之乱结束,之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可以大规模吃饷的战争,他们和旗下将士自然要拖延时间,多骗些粮饷;如果战局徘徊不前,康熙也会加重赏赐。
    年轻的帝王在三藩之乱时才第一次接触战争,第一次派出八旗军队。
    他拿着书信,在书房沉默地坐了许久,久到他儿子都钻进他怀里打起了小呼噜,才抱着儿子去睡觉。
    若不是胤礽非要钻他怀里睡觉,康熙怀疑自己会静静地坐一整夜。
    这一封书信,让顺治附身胤礽时告诉康熙的“八旗弊端”,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了康熙面前。
    入关前,大清的八旗制度其实相当于部落制度。八旗旗主各自为政,旗民是八旗旗主的私产。皇帝只是八旗旗主的“盟主”。
    从皇太极起,大清的皇帝就在削弱八旗势力,比如扩充自己所掌握旗民和兵力,比如让自己的子嗣去接管八旗。
    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八旗在儿子手中,皇帝就能完全信任儿子吗?后面继位的皇帝又能完全信任兄弟吗?
    大清之前的皇位更替被宗亲掌控,不就是因为八旗军队在他们手中吗?
    军队必须改革,八旗必须废除。
    皇帝才是所有军队和百姓唯一的君王。天无二主,“旗主”什么的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康熙在三藩之乱中,已经感到了八旗制度给他带来的深深无力。
    可现在他不能废除八旗。因为废除八旗,八旗军队可能是真的会哗变了。
    他只能削弱。
    康亲王杰书给他书信中解决“满洲将领迁延观望,旷日糜饷”的办法,给了康熙启发。
    杰书让康熙启用“河西四汉将”为大将,让“河西四汉将”当先锋,可快速破昆明。
    不过杰书也告诉康熙,最好等明年再让“河西四汉将”为大将,否则八旗旗主没有吃够响,可能会为了继续吃饷,惹出更大的麻烦,让战局变差。
    康熙二十年这条线,算是康熙和八旗旗主各退一步。
    康熙决定采用杰书的策略。
    这个策略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后续削弱八旗中?
    他能拉满洲八旗打压汉臣,那么拉汉臣打压满洲八旗也差不多吧?
    只要自己心中没有满汉偏见,不要认为自己是满人的皇帝,而只是“唯我独尊的皇帝”,这种选择不难做。
    所谓满汉之争,和前朝的地域南北党争、文武党争、新旧党争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拉帮结派争权夺利,那么也都可以成为皇帝手中平衡朝堂、集中君权的棋子。
    改变“剃发令”就是康熙争取汉将的试探。
    胤礽听完康熙解释,继续嚎啕大哭:“可阿玛,这些事你都可以等三藩之乱结束,顺理成章治他们的战机贻误之罪,将八旗军权收拢之后再做啊!”
    康熙放下抱着的手臂,背着手望天。
    是的,他心中有再多考量,现在做这件事的原因只是诅咒加战机贻误,他怒火烧灼热血,铸成了铁头。
    “没想到你胆子这么小。”康熙安慰哭得打嗝的宝贝儿子,“朕都不怕,你怕什么?他们还敢打进来不成?”
    康熙话音刚落,身着铁甲的纳兰性德气势凌冽走进来禀报:“皇上!京郊大营生乱!”
    康熙:“……”
    胤礽:“……”
    不一会儿,今天气场非常强的鄂伦岱也匆匆走来:“皇上!安亲王岳乐带宗亲前来求见。他们不肯卸甲卸武器!”

章节目录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木兰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兰竹并收藏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