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早说呀!(求订阅)
第83章 早说呀!(求订阅)
在他们采访的时候,院里的妇女们再次热议起来。
看样子,益民又要上报纸。
祖坟哪是冒青烟?都着火了。
“你们说,老周要是知道,会不会后悔呀?”其中一位大妈忍不住问道。
“肯定后悔,老周都不知道怎么想的。”
“为了个寡妇,老周糊涂呀!”
“早知道,我给老周介绍个女人好了。我那表妹,虽然也是寡妇,但没生过孩子,长得标致。”
“死了三任丈夫那位?还是算了吧!我怕老周的命不够硬。”
……
采访结束,周益民问:“方哥,你们要粮食吗?”
“谁不要粮食呀?”方记者苦笑。
他们今天过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跟周益民买点粮食。
此话一出,另外两个哥们也打起精神来,他们家也有点缺粮,每天的饭量越来越少。
其他人不了解,他们做媒体的难道还不知道点内情?全国粮食都在减产呀!这种缺粮的情况,还会继续维持下去。
所以,他们也有粮食的危机感,想要往家里多弄点粮食应对未知的未来。
“那正好,我最近采购到一些,你们按照采购价给我就好。”
“益民,多谢了。”另外两人也跟着感谢。
周益民从另外的房间取出来一麻袋高粱,半袋大米,以及30斤生。
今天的1元购,有100斤高粱,100斤大鹅。
高粱周益民也不吃,干脆处理给方记者他们。
“豁!这么多?”
他们原以为,能买二三十斤就差不多了。
“这袋是高粱,不介意吧?”周益民问。
介意?
他们赶紧摇头。
开什么玩笑?现在这时势,轮得到他们介意吗?一些村子连野菜都没得吃,更别说高粱了。
“方哥,高粱让给我们吧!”另外两人请求道。
方记者郁闷了两三秒钟,只好点头:“行吧!”
他其实也更想要高粱,一是便宜,二是没那么抢眼,可以大大方方吃。大米饭,伱就得关上门吃了,免得有人眼红。
周益民没想到,高粱反而更加抢手。
最后,另外两人分了那袋100斤的高粱,方记者独吞半袋50斤的大米,生每人10斤。
虽然周益民开出的价比鸽子市还要高一点,但他们都很乐意接受。要知道,即便黑市的价格飙到天价,只要是粮食,就会被疯抢,手慢还抢不到。
相比黑市的价格,这已经非常良心了。
“益民,那我们先走啦!”方记者等人很满意。
“方哥,你们慢走!”
周益民将他们送到四合院外面,自己没有回家,而是到隔壁55号院,看看周大忠的情况。
走进去后,就看到李主任正在跟55号院的人说话,话里话外就是让大家不要欺负周大忠是新住户,颇有点给周大忠撑腰的意思。
李主任能看不出来?
那空房子,这些人盯了好久了吧?忽然被外来人抢走,心里多少会不舒服,甚至有可能会排挤。
“李主任,您放心好了,小周住进来,以后就是我们55号院的一份子。”55号院的一大爷今天正好在家,这时候,不得不出来表态了。
周益民走过来,跟大家说道:“牛大爷,各位大妈、大婶,大忠是我的侄子,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众人惊讶,没想到周大忠还有这层关系。
周益民,他们院怎么可能不认识?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这条街道的骄傲,作为隔壁院子的人,他们也倍感有面子。
“原来是益民的亲戚,那好说呀!”大妈们纷纷说道。
“就是,早说呀!”
“小周,等会大妈帮你打扫、打扫,都是一个院子的人,以后有困难找我们。”
……
周大忠本有点紧张,但看到十六叔的时候,立即放松下来。
看得出来,这个院子也很给十六叔面子。刚才虽然有李主任压着,大家不敢有意见,但周大忠明白,等李主任走后,说不定会有“故事”发生。
而十六叔出现,并且跟大家透露关系后,大家的态度明显友善了许多。
“各位大妈、大婶,客气了。等过几天稳定下来,我让大忠摆两桌,请大家吃饭。”
听到这句话,院子里的住户更加热情了。
既然房子已经有主,改变不了,能蹭一顿饭也不错。
李主任哭笑不得,也不得不夸周益民会做人。
别看她刚才有意无意地施压,给周大忠撑腰,但她走后,这些人还真不一定会给周大忠好脸色。
“你的采访结束了?”李主任问周益民。
周益民点头:“嗯!就那么几句话,能要多长时间?”
“啊!益民,你又要上报纸?”这院子的一大爷,也就是刚才周益民口中的牛大爷瞪大眼睛问道。
院子的其他人面面相觑。
我的乖乖!
才过去多久呀?这又上报纸?
李主任干脆趁机给周益民宣传:“你们不知道吗?益民又发明了太阳灶,钢铁厂扩招,就是为了生产太阳灶。
你们院如果有人被招进去,多少也有益民的功劳。”
轰的一下,院子的居民彻底议论起来。
益民太有出息了,要是他们院子的人,那该多好?
这下,又要让隔壁院子嘚瑟起来了。
他们想到各自的孩子,顿时很无语,同样是一个脑子的人,怎么就差那么远呢?
“大忠,赶紧收拾好,晚点我带你去吃饭。”周益民吩咐。
周大忠连忙应道:“好。”
他以为是去厂里吃。
殊不知,周益民就没去厂里吃过几次,有点嫌弃食堂的饭菜。
他的房子只有一间,但有三十平方左右,不算小。周大忠心想着,等自己工资高了,将老娘和弟弟妹妹接进城里来生活。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工作。
“李姨,到我家去坐坐?”周益民问。
李姨?
这院子的人一听,麻了。
好吧!惹不起!
“嗯!行,过去喝口水。”李主任点头,然后跟周益民去了隔壁院子。
等他们两人离开,院子里的大妈、大婶纷纷上前帮周大忠,拉拢拉拢关系。有周益民帮衬,以后这小伙子恐怕也有前途,提前拉拢好关系,有益无害。
(本章完)
在他们采访的时候,院里的妇女们再次热议起来。
看样子,益民又要上报纸。
祖坟哪是冒青烟?都着火了。
“你们说,老周要是知道,会不会后悔呀?”其中一位大妈忍不住问道。
“肯定后悔,老周都不知道怎么想的。”
“为了个寡妇,老周糊涂呀!”
“早知道,我给老周介绍个女人好了。我那表妹,虽然也是寡妇,但没生过孩子,长得标致。”
“死了三任丈夫那位?还是算了吧!我怕老周的命不够硬。”
……
采访结束,周益民问:“方哥,你们要粮食吗?”
“谁不要粮食呀?”方记者苦笑。
他们今天过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跟周益民买点粮食。
此话一出,另外两个哥们也打起精神来,他们家也有点缺粮,每天的饭量越来越少。
其他人不了解,他们做媒体的难道还不知道点内情?全国粮食都在减产呀!这种缺粮的情况,还会继续维持下去。
所以,他们也有粮食的危机感,想要往家里多弄点粮食应对未知的未来。
“那正好,我最近采购到一些,你们按照采购价给我就好。”
“益民,多谢了。”另外两人也跟着感谢。
周益民从另外的房间取出来一麻袋高粱,半袋大米,以及30斤生。
今天的1元购,有100斤高粱,100斤大鹅。
高粱周益民也不吃,干脆处理给方记者他们。
“豁!这么多?”
他们原以为,能买二三十斤就差不多了。
“这袋是高粱,不介意吧?”周益民问。
介意?
他们赶紧摇头。
开什么玩笑?现在这时势,轮得到他们介意吗?一些村子连野菜都没得吃,更别说高粱了。
“方哥,高粱让给我们吧!”另外两人请求道。
方记者郁闷了两三秒钟,只好点头:“行吧!”
他其实也更想要高粱,一是便宜,二是没那么抢眼,可以大大方方吃。大米饭,伱就得关上门吃了,免得有人眼红。
周益民没想到,高粱反而更加抢手。
最后,另外两人分了那袋100斤的高粱,方记者独吞半袋50斤的大米,生每人10斤。
虽然周益民开出的价比鸽子市还要高一点,但他们都很乐意接受。要知道,即便黑市的价格飙到天价,只要是粮食,就会被疯抢,手慢还抢不到。
相比黑市的价格,这已经非常良心了。
“益民,那我们先走啦!”方记者等人很满意。
“方哥,你们慢走!”
周益民将他们送到四合院外面,自己没有回家,而是到隔壁55号院,看看周大忠的情况。
走进去后,就看到李主任正在跟55号院的人说话,话里话外就是让大家不要欺负周大忠是新住户,颇有点给周大忠撑腰的意思。
李主任能看不出来?
那空房子,这些人盯了好久了吧?忽然被外来人抢走,心里多少会不舒服,甚至有可能会排挤。
“李主任,您放心好了,小周住进来,以后就是我们55号院的一份子。”55号院的一大爷今天正好在家,这时候,不得不出来表态了。
周益民走过来,跟大家说道:“牛大爷,各位大妈、大婶,大忠是我的侄子,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众人惊讶,没想到周大忠还有这层关系。
周益民,他们院怎么可能不认识?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这条街道的骄傲,作为隔壁院子的人,他们也倍感有面子。
“原来是益民的亲戚,那好说呀!”大妈们纷纷说道。
“就是,早说呀!”
“小周,等会大妈帮你打扫、打扫,都是一个院子的人,以后有困难找我们。”
……
周大忠本有点紧张,但看到十六叔的时候,立即放松下来。
看得出来,这个院子也很给十六叔面子。刚才虽然有李主任压着,大家不敢有意见,但周大忠明白,等李主任走后,说不定会有“故事”发生。
而十六叔出现,并且跟大家透露关系后,大家的态度明显友善了许多。
“各位大妈、大婶,客气了。等过几天稳定下来,我让大忠摆两桌,请大家吃饭。”
听到这句话,院子里的住户更加热情了。
既然房子已经有主,改变不了,能蹭一顿饭也不错。
李主任哭笑不得,也不得不夸周益民会做人。
别看她刚才有意无意地施压,给周大忠撑腰,但她走后,这些人还真不一定会给周大忠好脸色。
“你的采访结束了?”李主任问周益民。
周益民点头:“嗯!就那么几句话,能要多长时间?”
“啊!益民,你又要上报纸?”这院子的一大爷,也就是刚才周益民口中的牛大爷瞪大眼睛问道。
院子的其他人面面相觑。
我的乖乖!
才过去多久呀?这又上报纸?
李主任干脆趁机给周益民宣传:“你们不知道吗?益民又发明了太阳灶,钢铁厂扩招,就是为了生产太阳灶。
你们院如果有人被招进去,多少也有益民的功劳。”
轰的一下,院子的居民彻底议论起来。
益民太有出息了,要是他们院子的人,那该多好?
这下,又要让隔壁院子嘚瑟起来了。
他们想到各自的孩子,顿时很无语,同样是一个脑子的人,怎么就差那么远呢?
“大忠,赶紧收拾好,晚点我带你去吃饭。”周益民吩咐。
周大忠连忙应道:“好。”
他以为是去厂里吃。
殊不知,周益民就没去厂里吃过几次,有点嫌弃食堂的饭菜。
他的房子只有一间,但有三十平方左右,不算小。周大忠心想着,等自己工资高了,将老娘和弟弟妹妹接进城里来生活。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工作。
“李姨,到我家去坐坐?”周益民问。
李姨?
这院子的人一听,麻了。
好吧!惹不起!
“嗯!行,过去喝口水。”李主任点头,然后跟周益民去了隔壁院子。
等他们两人离开,院子里的大妈、大婶纷纷上前帮周大忠,拉拢拉拢关系。有周益民帮衬,以后这小伙子恐怕也有前途,提前拉拢好关系,有益无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