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胆大包天的异类
    李建昆深深看了眼赖中民:
    “赖同志刚提到的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你担心这两个项目的科研成果将来不受控。”
    赖中民点头:“不错。”
    他凝视着李建昆问:
    “难道不应该担心吗?”
    “人有远虑,这是好事,只是,赖同志未免防得太过了,完全忽略了特区华电公司已经在这两个项目上打下的基础,以及借这个基础,来完成863计划中的这两个主题项目的巨大优势。”
    李建昆也不管赖中民爱不爱听。
    他下定决心,要全力争取成为芯片相关项目的负责人,那么有人打心眼里排斥他,使绊子,就别怪他大刀砍过去:
    “我再回应下你的担忧。
    “首先,无论是芯片设计还是芯片材料,放眼全世界,都是尖端科技,任何公司得到这两方面的科研成果,必然会视作机密。
    “正常来讲,技术流通只会在公司内部。
    “卖也只是卖产品,而非技术。
    “你说的流落到外面——”
    “懂了。”赖中民打断他,“也就是说,在特区华电公司主导下研发出的科研成果,你们华电公司随便用对吧?
    “那不是外面?!”
    李建昆挑眉望向他:“那是外面?!
    “赖同志,需要我提醒你一下吗,华电集团总部在港城,九七年港城是要回归的!”
    赖中民:“!!”
    李建昆继续说道:
    “想必赖同志应该知道,特区有一座华电芯片产业园,建筑工程投资就超过一亿港币,再加上设备、人才引进等,拢共已斥资数亿港币,这些全是来自华电集团的投资。”
    他话虽然没说完,但意思,赖中民以及他身旁的二位,显然都明白——
    华电集团投入这么多资金。
    难道特区华电芯片产业园内诞生的科研成果,华电集团还不能染指?
    道理都说不通。
    赖中民脸上青一块白一块的,似乎想要怼点什么出来。
    李建昆率先怼过去:
    “哦,忘了告诉赖同志,其实863计划的主题项目之一——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华电集团已经有技术,华电集团在港城有一座ic设计中心,干的就是这個活儿,技术水平排进亚洲前十不成问题,这类机构凤角鳞毛。”
    他顿了顿,道:
    “如果我成为863计划中该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落地到特区华电公司,港城华电ic设计中心的现有技术基础,就是该项目的研发起点。”
    听闻这话,另两人眼神大亮。
    至于赖中民脸色则愈发难看。
    搞得他好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似的:
    “那这方面的技术,包括以后的科研成果,你们能无条件地共享给国内其他单位吗?”
    “不能。”
    “我就说嘛!”赖中民望向身旁二人。
    面对二人投来的视线,李建昆缓缓说道:
    “‘无条件’这个词,用得实在不可理喻。”
    赖中民:“???”
    李建昆望向赖中民:“科院的研究成果,其他单位要用,全都无条件?
    “健力宝汽水的配方,多少其他汽水厂眼馋,听说北冰洋食品公司也有兴趣,反正一南一北嘛,给了吗?
    “如果任何单位机构,过来要项目科研成果,都无条件给,赖同志确定这样很好,不会搞出乱子?”
    “……”
    赖中民被李建昆的三连问,怼得哑口无言。
    李建昆望向另外二人:
    “两位,能合理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材料,这两个科研项目下催生的科研成果的单位机构,屈指可数。
    “说白了,一般单位甭管多有志向,它玩不转。”
    “而往往高新技术总让人惦记,所以必要的把控肯定要有,否则就乱套了。”
    “我可以在此做个承诺:
    “这两个项目如果交给我负责,项目下面诞生的科研成果,只要是国家级重点工程需要,绝无二话。”
    见两人相视而望后,都露出古怪表情。
    “哦对啦。”
    李建昆大腿一拍:“我们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一切费用,公司自理。”
    两人脸上的古怪瞬间消散。
    “由特区华电公司来承担费用?建昆同志,有件事我可能要跟你强调一下,863计划是务必要搞出成果的!计划目前还在筹备阶段,后续应该还有具体目标!”
    李建昆点点头:“明白,无论是三年、五年,还是十年,不达到预期目标,华电会一直投资。”
    另一人确认道:“你是说一切费用?”
    李建昆再次点头:“是的,一切费用。实不相瞒,特区华电公司在研发上,现在最缺的是人才,后续人才调派过去,他们的薪资待遇、餐食住宿,我们同样全包。”
    这件事必须考虑。
    目前华电研究院里的科研人员,待遇参照的是国际标准。
    调一拨新人过去,同在一个工作环境中,他们要是仍拿着百来块月薪……
    到时或许还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会上升到个人价值的体现。
    不把待遇拉平,容易滋生不良情绪,影响大局。
    两人睁大眼睛,皆是暗吸凉气。
    真是财大气粗啊!
    这时,赖中民盯着李建昆,突然质问:“这些事伱能做主?”
    “不然我说什么,当然。”
    赖中民:“……”
    ……
    ……
    “他不就是特区华电公司的一名管理者吗?用资本社会的话说,叫职业经理人,他怎么敢做那些承诺,如此大放厥词?你们信吗?”
    863计划统筹部里。
    赖中民深吸着香烟,在木艺沙发旁踱来踱去。
    “这样的事,谁敢拿来开玩笑?现在看来,正如老郑所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两个主题项目,还真绕不开这个李建昆。”
    “是啊,华电拥有的基础摆在那儿。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这个项目,人家能拿出现成的技术。让李建昆来主导这两个项目,应该会是整个863计划中最先出成绩的,意义重大呀。”“而且人家还不要钱,自行承担所有费用,这能节省下来两个项目的资金,能极大缓解财政压力啊!”
    被称呼为老郑的人,望向赖中民:
    “我早说过,此人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赖中民喷出一口浓浓的白雾:“你倒是说说啊,怎么个不简单法?”
    “我知之不详,只是大概了解到两个情况。”
    老郑说:
    “1、在确定863计划包含的系列项目后,上面有人调查过李建昆。”
    “2、此人虽然在国内名声不显,但在港城,李建昆这个名字好像非同寻常。”
    赖中民:“非同寻常?”
    老郑:“多的我不清楚,我也是道听途说。”
    赖中民深吸一口特供的华子,目露沉思,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
    微风送来了首都的第一缕春意。
    府邸内部的池塘畔,几棵也不知道哪年种下的柳树,枯败许久的柳条上,悄然抽出了嫩芽。
    可惜这样久违的新绿,却没什么人欣赏。
    外人进不来。
    《创业家》杂志社的职工们,随着杂志销量的不断攀升,忙得昏天暗地,周末仍然在加班。
    当然,大伙儿忙并快乐着。
    一手打造出全国销量第一的杂志,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班也不白加。
    他们的待遇都不好对外讲,否则容易招人妒。
    唯有李建昆和沈红衣,既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这儿,又有这份闲情雅致。
    沈红衣礼拜天休息。
    李建昆在等863计划统筹部的通知。
    左右周围没人,两人牵着小手,漫步在池塘的岸边,有说有笑。
    这座府邸沈红衣是常客,一来她的好闺蜜周岚任《创业家》杂志社的社长,二来,某人说,这地方是送给她的,包括杂志社。
    所以沈红衣每次过来,都会感到浓浓的浪漫,以至于心情极好。
    “现在我们报,也有点模仿《创业家》的意思,专门弄出一块版面,发布创业致富的信息。”
    李建昆打趣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沈红衣拍了他一下,被这俏皮话逗得咯咯笑,遂想起手头有篇稿子:
    “嘿,你知道联营吗?”
    “我可太知道了。”
    “什么呀,明明才刚出来。”
    “你上大栅栏那边问问,五十年代就玩过的,当时叫公私联营,和现在搞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当时是顺应时代,大家一起搞;如今想搞没那么简单。”
    李建昆顿了顿,收敛笑容,正色道:“不过,对于有创业志向的人,或者想把乡镇企业做大的人来说,这至少是个机会。
    “你要是做这方面的报道,得从正面引导宣传。”
    沈姑娘鼓鼓腮帮子,嘀咕了一句“你的消息可真灵通”。
    一九八六年,我国正式出现“与国企联营”这种商业形式。
    在此之前,即使是有路子有胆量的人,想干企业,往往也只能找个集体挂靠。
    搞乡镇和私人企业,难度非常大。
    设备都是国企淘汰下来的,技术是周末请城里师傅偷偷教的,市场是国企不屑于要的。
    比如苏泊尔,就是乘这波东风、搞联营的典型。
    苏泊尔起先利用沈阳双喜的技术和品牌,后来由于品牌使用费太高,甩开双喜自己干,倒是干得风生水起。
    沈姑娘在想稿子的时候。
    李建昆戳在池塘边,深嗅一口迎面扑来的春风,惬意地眯起眼睛。
    他嗅到一股躁动、蓬勃,和烈火烹油的气息。
    “啊却!”
    似乎,有人在惦记他。
    ……
    ……
    东城,某条胡同,某座四合院里。
    赖中民握着黑色话筒,双眼瞪得滚圆:
    “你说什么?
    “李建昆是港城首富?!”
    电话那头传来确定的声音。
    赖中民喃喃自语:“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然后,又握紧话筒,对电话那头问:
    “那个港城首富李建昆,多大年纪?”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很年轻,此人十分神秘,关于他的信息即使是媒体上都披露不多,不过我曾在报纸上见过一次他的照片,大概……还不到三十岁。”
    赖中民:“!!!”
    他呆滞半晌后,不知是对电话那头说,还是对自己讲:
    “可是我让你查的李建昆,他是内地人啊,怎么能做港城首富?”
    电话那头解释道:
    “赖叔,您有所不知,港城这边鱼龙混杂,很多大富豪都未必是本地人,东南亚的一抓一大把,查户口查的只是普通民众,富豪圈里可没人在乎这个。
    “在这里,财富几乎是衡量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
    “有钱,就能拥有一切。”
    啪!
    赖中民一拳砸在五屉桌上:
    “如果这两个李建昆真是一个人。
    “事情可就大了!”
    ps:还有。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重生:我的80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刀9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刀9并收藏重生:我的80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