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经过这些事儿,和锦衣卫、士绅们接触多了,也开始思考,也有了“问”出来的意识和勇气。
    这场风波,给大明人造成的影响太大。
    小部分知情人,再看不起穷人也是胆寒——张家监牢里挖出来的尸骨,那可都刚刚下葬——有那家人被害的,跪在那里找几天几夜,都找不清哪个尸骨是谁,一百六十八具尸骨一起下葬。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热的人喘不开气。老百姓只要一想起太~祖皇帝魂飞魄散,他们的皇上还不能下床,那就更是对恶人恨得咬牙切齿。
    再看看地里的秧苗,那真是恨得要杀人。
    有人因为良心不安去自首,有人因为被揭发去蹲大牢……但都是不大的事儿。
    六月十八日,有苏家奴仆告状,苏州李家的大老爷,被人蛊惑,用一百个童男的那啥啥炼丹。
    天下哗然。
    李家大老爷的事情是一个开始,后面爆出来的事情,年轻人吓得夜夜噩梦,经年的老人都不敢听。
    有人用一百个少女的“初丸”炼丹,更有人专门抓女娃娃养起来,养猪一样。甚至有大夫说,那就是药物——你怎么不用你母亲妹妹女儿入药?
    有人犯下十起命案,奸yin女子无数,却因为一个师爷贪财,找死囚代替掉脑袋活下来,娶妻生子。师爷退休,在老家备受尊重,天理何在?国法何在?
    大明人愤怒,苦主们恨不得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北京南京的太医院也受到波及,因为华夏的大夫用女子“初丸”炼丹入药,其传统源远流长。
    大明乱,又不乱。有识之士都提出,女子“初丸”,男童那啥啥,不能入药,没有任何药效。老百姓也议论纷纷,跟着人笨笨地学习思考。
    老百姓看得明白,那样恐怖的人,只是极少数的极少数,全大明就那么几个。皇上登基以来,尤其这几年,这段时间,身边有很多好人义士,地方上的军队士绅商人读书人等等出钱出力,他们都知道。
    而且这些乱方子,他们有时为了求子治病啥的,也用。如今明白,这都是骗人的——否则那苏家大老爷,怎么没成仙,反而引起天怒?
    太~祖皇帝魂飞魄散,皇上病倒,大部分的官员门,锦衣卫东西厂,都很好,每天都很累,却还是坚持快速处理所有事件,他们都挂在心里。
    可是,大明人如此诚心,如此这般折腾,老天爷还是不下雨。
    老百姓疑惑,还有哪家还有事儿?
    大明所有中上层的人,都苦笑。
    还有哪一家?孔家啊。
    这都已经进入七月了,干涸的田地、即将枯死的庄稼,整个大明都一片肃杀——老百姓在愤怒质问,到底还有哪一家!
    各地方的官员,累瘫在地上呼呼大睡,那一家,我们管不来,可算能休息了。
    大明的世家大族们,剥去三层皮,消去十斤大肥肉,可算能睡一个安稳觉——就等着看你们怎么处理孔家!
    两京锦衣卫、东西厂太监们、都累得要站不住,只告诉自己,马上结束,马上结束,一面处理一些尾巴,一面抓住时间休息。
    所有人都在等大明的内阁六部九卿表态。
    杨廷和这半年老了十年。刘健刘阁老吊着一口气,等大灾过去,等皇上去祭拜先皇。其他的阁老们,六部九卿,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包括养散人的南京六部,都忙得去掉半条命。
    可他们宁可更忙!
    孔家,到底该怎么办?
    王守仁困得眼睛睁不开,打算和皇上妥协:“……山西商人的银子,都用来修路。扬州盐商、徽商,都出力很多。目前各地方的商人们,都反弹很大。”
    谢迁面色蜡黄,也要撑不住:“我们错估计老百姓的能量和能力,错估计天下人正义行善的心……”
    费宏抬手按按太阳穴,人瘦的一把骨头,忧心忡忡:“大都是普通人,叫皇上吓唬一顿,立马跟着皇上走……”
    “我担心的是,道家主要在中上层传播,对老百姓影响不大。可中上层,更是大明的关键。张家的事情……不能要他们天天无事可做,胡思乱想。”
    杨一清灌一口茶,因为嘴里的口疮疼的龇牙咧嘴:“这个不用担心,保证他们信的更虔诚。”
    杨廷和苦笑连连:“我这一辈子不信佛道,不信天地,如今可算信了。他们,还不知道怎么追着皇上要修仙。”
    费宏一愣,随即想明白了,拿出来一包药茶泡下,也是苦笑:“我这脑袋,上锈了。我们主动说动张家,皇上还去祭祀太~祖皇帝……”
    五位阁老一起苦笑。
    皇上是要老百姓尝试站起来,不要那么愚昧无知……他们以为皇上要天下大乱,好吧,这也是一种天下大乱。
    皇上去祭天,老天爷给一个“冤”字儿。皇上去祭祀太~祖皇帝,太~祖皇帝魂飞魄散……他们不敢去猜测其中的事儿。
    太~祖皇帝提到“圣人之后”,他们暂时用张家糊弄过去。可是,天下人不是傻子——“圣人”对应的不光是张家,更是孔家。
    王守仁布满红血丝的眼里,精光一闪:“老天爷再不下雨,很快就有人提出来孔家的事情。商人、匠人、农人……当年的受害者家人。我们必须尽快做决定,我担心,有人敲登闻鼓喊冤。”
    !!!
    这个时候,登闻鼓一定不能响。杨廷和立即吩咐人去看着登闻鼓,八百里加急去南京——大明两个京城,南京也有一个登闻鼓啊!
    众人想起在南京装病的皇上,牙疼胃疼心口疼。谢迁闭眼思考一会儿:“可否有南方那一支孔家顶替如今的孔家?”
    费宏考虑过,轻轻摇头:“很难。皇上的目的,是孔家的土地,每年的祭祀费用。更是打压儒家,提起来墨家。”
    王守仁眉心一皱:“其实,我也认为,孔家,捧起来的太过。之前的是三品。大明建立以后,‘衍圣公'的品级提高到一品。”
    其余四位阁老都不说话。
    曲阜知县仍由孔氏世袭,同时免除孔氏子孙所有徭役。
    对孔子后人也给予众多殊荣,加封号、赐府邸、赐田、赐民,给予免差轻赋、优学优试等等特殊待遇,更特许衍圣公对管辖范围内的地租、集市银等租税征收的权力。
    孔府的土地遍及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北直隶……四十个县。孔府到底有多少土地,从无确定数字。
    历代传说,圣府号称土地三千六百顷,一般估计是七千顷,实际,应该是八千顷,也就是八十万亩。
    费阁老研究过:“孔府的土地主要有两类,孔庙祭田和赡养四氏、孔孟颜曾,学生员的学田;祭田、学田主要来自历代帝王钦赐,部分来自捐献,这属于公田。
    私田主要是自置、垦荒、接受投充、夫人陪嫁等。公田不纳税,私田在纳税之列。”
    “大部分是公田。另外,孔氏族人有免粮地和轻粮地。很多的免粮地和轻粮地,种免粮地的人既不纳税,也不向孔府交粮,完全是自种自吃,且不出地方上的杂差徭役。轻粮地则是交一部分很少的租子。”
    杨廷和扯扯嘴角,想笑,笑不来:“之前太皇太后的张家的土地,六千五百顷,如今二百顷。前一任首辅李家的土地是三千顷,湖广土地改革后,八百顷,如今二百顷……而兴王名下的土地是两百顷,如今不到二百顷。”
    太皇太后的张家、前一任首辅李家都被罚没大笔银子,才得以保住这些土地。
    而这些人家,于国多少有点功劳。张家?孔家?如果说以前的皇家和朝廷,需要借助他们收拢人心,如今的皇上完全不需要,皇上一个人顶三倍的孔家和张家。
    “以前可以说,宗室外戚占据大量土地,如今……”谢迁叹气:“我清查自家土地,才发现,自家那么多土地。”
    提起这个事情,一位位阁老都是沉默。
    他们做阁老,每天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家里的人,家族的人,那是真享福。不是说不能享福,而是……
    世家大族一串儿,大官背后一串儿,富商一串儿……一个人吃百碗饭。老百姓千千万,抢一碗饭。
    他们也是一颗忠心报国,立志青史留名的人!
    王守仁疲惫的眼睛里一片清明:“有孔家自己提出,放弃封号、府邸、田、民……和普通百姓一样纳税,或者类同天师张家。朝廷收回孔家所有特权和曲阜县,委派官员……孔家或者可以保住部分家产。”
    杨廷和岂能不知道,太皇太后的弟弟,还在刑部大牢里……商人和匠人目前能量不大,但勋贵外戚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狠狠心,一咬牙:“诸位,老夫是要退休的人。四川杨家的土地,如今保留一百五十顷纳税田。杨家的宅子,拿出来做工科学院。”
    “孔家……我同意王阁老的提议。儒家四圣的祭祀,有朝廷统一管理,天下所有圣人后代都一样。正好前一段时间册封墨子、老子……后人,都还没有正式册封,也没给土地,以后……圣人和圣人后代,分开。”
    “附议。”
    “附议。”
    “附议。”
    “附议。”
    五位阁老做出决定,六部九卿自然都同意——他们官儿没有那么大,自然也没有很多家族财富,不那么心疼。
    如果皇上能答应这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
    一个个,可算是解决这个天大的事儿,自觉今晚上可以睡一个好觉,都挺高兴。尤其户部尚书,乐得满脸菊花开——改革好啊,罚没银子好啊,国库满了不怕,我加盖一个!
    其他各部尚书争着去抱“大财神”大腿。
    “工部要加造战舰的费用?”
    “兵部要给将士们换装备?”
    “刑部这次审案子,暴露很多问题,急需破案人才。那什么,刑科学院……”
    户部尚书脸一黑:“没钱没钱!”甩手就要离开,奈何其他人都不放过他,就是最小透明的礼部,那也因为最近大明学院太多,急需很多礼仪人才,也要开礼仪学院……看得几位阁老情不自禁地笑。
    其实,做出决定,也不是那么难,他们安身立命的,不是祭拜孔庙,而是这份公心。
    事情定下,朝廷一面派人去和孔家沟通,一面去信给皇上。后宫里头,孔家宗妇,年轻的衍圣公夫人,在清宁宫和太皇太后正哭。
    “姑母,我爹说,大明的宗室勋贵外戚武将们,紧紧地盯着文臣们的动作。姑母,文臣们会舍弃孔家吗?”
    太皇太后眉眼不抬:“宗室勋贵外戚武将们,本就没有多少土地,还都改革了,你叔叔还在刑部大牢。”
    “我知道孔家要保不住了。姑母,我知道。我就是想不通。姑母,我这一颗心分成两瓣儿,一个是娘家,一个是夫家,姑母,女子的命怎么那么苦?”
    衍圣公夫人哭得悲戚。太皇太后轻轻一叹,“未嫁从父,出嫁从夫。百年喜乐不由己,这就是女子。”
    “可是姑母,侄女儿不甘心。江西张家……姑母,孔家也会被发配流放吗?”
    “那是朝廷的决议。你只回去告诉孔家人,如果有办法,你叔叔不会还在刑部大牢。”
    “姑母?”
    “皇帝要正式招收女兵,建女兵编制。”太皇太后眼里都是冷漠,“你若不甘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江南不少大家女子,都积极写书办学馆,也要青史留名。”
    “姑母……?”
    “姑母……?”
    衍圣公夫人再喊一声,双眼含泪,娇弱祈求,无法接受姑母的冷漠。可是太皇太后已经不想多说。
    太皇太后轻轻一闭眼,宫人做出送客的姿势,衍圣公夫人一步三回头,泪水涟涟地离开。
    良久良久,太皇太后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半是感慨半是似真似假的遗憾。
    “我要是年轻五十岁,我也去当兵。”
    宫人们都笑,没有人当真:“太皇太后,女子当兵那多苦?”
    太皇太后一笑,小宫女来禀告,皇太后来了。
    皇太后笑意吟吟地进来:“太皇太后,那江南郑家二姑娘要当兵,皇帝答应了。北京城的姑娘们都不服,我听说,好多家的女娃娃,本来打算要裹脚的,如今都犹豫那。”
    她的话儿比人还先一步,可见是真高兴。太皇太后也欢喜:“大脚的女子多了,还都学文学武的,将来啊,我们皇帝不愁媳妇儿。”
    皇太后笑得好似一个小姑娘,蹲在太皇太后的身边,手上给她捶腿,嘴上说个不停。

章节目录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痒痒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痒痒鼠并收藏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