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火热的投资
京师杭城,正逢夏日、骄阳似火,西湖边上都没几个游人-都热跑了。某候爷府,大胖子候爷正在躺椅上享受着窖藏冰块和美女扇风,忽然远远跑来一个小子,远远就喊道:“侯爷,侯爷,出大事了!”
“什么事?”胖侯爷突地坐起来,暗自思衬:“是官家又要钱了,还是张山山又打回来了?”
来人气喘吁吁,把一张小条子递给了侯爷,条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如同小虫般大小。费了半天事好容易看清楚了条子上写了什么,胖侯爷眼望皇城方向,恶狠狠地竖起了中指,骂道:“老王八,耽误本帅哥发财,你去死!”
原来他收到了来自北平的紧急飞鸽传书,上面描述了投资盛况,而且建议侯爷立即到北方投资。(全国的养鸽专家多半都在山山麾下(有不少就是少年营的半大孩子),因此山山也不会放过借此发财,搞了商业信鸽传书,当然收费是相当贵地,而且内容要经过审核。)
近几天,同样的情形多次在南方各地出现,就是传书、竖中指啥的。
“阿嚏!阿嚏!…”官家还奇怪呢,怎么这几天喷嚏打个不停呢,自己内功都这么厉害了眼瞅都要成仙了应该百病不生才是。
南方各省各地区的富户名流紧急聚会,话题只有一个:到北方投资,抢占地盘。
一个月后,南方各省的大佬们纷纷组团,或包大船、或乘马车,陆续到达了北平,屁股还没坐稳,就直接找到蒙亲王府财经委下属的“投资办公室”询问投资问题,可是他们全部享受到了表面客气实则拒绝的态度。现在的亲王府,不差钱!没看满大街都是抬着银子哭着喊着要投资的吗?一边排队去吧!
碰了几回软钉子之后,南方各大佬开始各显神通,坐着马车各处拜会,又是找故旧又是问亲友的,花了无数的冤枉钱,送了无数的美女,才好不容易见了王爷一小面。王爷倒是挺客气,也答应让他们投资了,就是条件苛刻了一些。
在僧多粥少、先到先得的状况下,为了在北方投资热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南方各省甚至开始了恶性竞争!
当着王爷的面,江苏代表团十分大方,主动承建侯城到金州的近八百里水泥混凝土路。
浙江代表团见状更加大方,直接承建侯城到山山城(后世的哈尔滨,被张山山改了名。)一千一百里的水泥路。
其它各省代表不甘示弱,纷纷表态向王爷靠拢,即使财力不太雄厚的,也纷纷砸锅卖铁要求加入投资大军。一时间北平到北方各省的水泥路都有人抢着要修!
身在京师的大宋皇帝陛下听说此事,难受得要吐血!可也没有办法。
可是有些投资还是被延缓了,因为配套的资源没那么多。
比如水泥供不上,这种产业又不好一下子建设太多;最关键的是,没那么多劳工和工匠(当时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
当然山山王爷是个仁慈的人,不忍心他们赔的太多,专门开了个大会给他们推荐了一些项目,王爷说:“加大投资有机会赚更多的钱,也可以分担损失!”
比如,让浙江人来这里设厂搞纺织、加工服装鞋帽…
比如,让江苏人来加工皮革、养鸭子…
比如,让四川人来开饭馆,川菜还是挺好吃的嘛!
比如,让湖北人来承揽建筑工程,搞装修...
比如,让江西人...
比如,让安徽人...
北平附近原本有一家蒙古人的水泥厂,花点时间改造一下就可以用了;“投资说明会”两个月之后,另一家大型水泥厂也在唐山投产了,短时间内,至少可以供应两段路同时开工!
至于需要的碎石头,众俘虏工已经在燕山搞了不少了。
“噼里啪啦…”北平城边放起了鞭炮,因为亲王府独立承建的平-津水泥路要正式开建了。
本来有不少泥水匠和俘虏劳工没干过这活,还有点犯怵,山山王爷来了兴致,就现场表演起来:先筛出一些细沙,再把一堆碎石头用水浇湿,然后拿个铁锹开始“和灰”,把水泥、细沙子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碎石头混合均匀。
在夯实的路基上浇些水,把和好的混合物放在路基上、压平,再拌好一堆水泥砂浆,在上面抹上平整的一层。铺好一个一丈长宽混凝土路面,王爷挥舞着抹子说:“每一块路面是这么大,边上要留出小指宽的防涨缝”。又用一个工具在路面上小心压上防滑纹路。做完这一套动作,身上竟没有多少灰尘。
山山怎么会干这个?原来在九江城修工事,没人会用水泥,他毕竟在上辈子蹲在公路边还看过,也就当了一段时间的泥水匠。
众人纷纷拍手叫好,好多人心想:“原来王爷是泥水匠出身!”山山还在解释呢:“当年哥在九江城修的混凝土工事,连蒙古人的大炮都轰不开!”众人心想:“高级泥水匠!”
就在施工现场,山山王爷召集在场俘虏工,发表了一场热情洋溢的讲话:“兄弟们,别看你们现在被强迫劳动,可是你们在这里学会了手艺,以后恢复自由之后,就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我在这里保证,你们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底下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看来大多数人并不太感冒这些保证。嘿,先这样吧。
又过了几个月,蒙亲王(唐山)钢铁公司正式开始生产,亲王陛下亲自为第一台巨型高炉点了火。随着矿区开采量的逐步加大,还会有更多的高炉投产。
很快,第一炉铁水流出来了,立即被工人们引进了模具里,形成了一条条的(生)铁条、铁锭。现场一片掌声,铁水发出的红光闪耀,正如他们心中渴望的光辉前途。
…..
“呜~”两艘大船缓缓驶进大沽口,船首号手吹响号角,提示其它船只小心碰撞。船只靠上码头,船上渐次走下来百十个女子,衣着朴素、面貌普通,原来是某浙江老板带来的缝衣工人。
随船还带来了大批布料,她们、再加上在当地雇佣的一些女子,将组成一间成衣厂。
她们的到来对于一些女子来说是个福音,因为她们也有机会可以用双手来养活自己了,比如山山带来的那些寡妇。
----本章完---
京师杭城,正逢夏日、骄阳似火,西湖边上都没几个游人-都热跑了。某候爷府,大胖子候爷正在躺椅上享受着窖藏冰块和美女扇风,忽然远远跑来一个小子,远远就喊道:“侯爷,侯爷,出大事了!”
“什么事?”胖侯爷突地坐起来,暗自思衬:“是官家又要钱了,还是张山山又打回来了?”
来人气喘吁吁,把一张小条子递给了侯爷,条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如同小虫般大小。费了半天事好容易看清楚了条子上写了什么,胖侯爷眼望皇城方向,恶狠狠地竖起了中指,骂道:“老王八,耽误本帅哥发财,你去死!”
原来他收到了来自北平的紧急飞鸽传书,上面描述了投资盛况,而且建议侯爷立即到北方投资。(全国的养鸽专家多半都在山山麾下(有不少就是少年营的半大孩子),因此山山也不会放过借此发财,搞了商业信鸽传书,当然收费是相当贵地,而且内容要经过审核。)
近几天,同样的情形多次在南方各地出现,就是传书、竖中指啥的。
“阿嚏!阿嚏!…”官家还奇怪呢,怎么这几天喷嚏打个不停呢,自己内功都这么厉害了眼瞅都要成仙了应该百病不生才是。
南方各省各地区的富户名流紧急聚会,话题只有一个:到北方投资,抢占地盘。
一个月后,南方各省的大佬们纷纷组团,或包大船、或乘马车,陆续到达了北平,屁股还没坐稳,就直接找到蒙亲王府财经委下属的“投资办公室”询问投资问题,可是他们全部享受到了表面客气实则拒绝的态度。现在的亲王府,不差钱!没看满大街都是抬着银子哭着喊着要投资的吗?一边排队去吧!
碰了几回软钉子之后,南方各大佬开始各显神通,坐着马车各处拜会,又是找故旧又是问亲友的,花了无数的冤枉钱,送了无数的美女,才好不容易见了王爷一小面。王爷倒是挺客气,也答应让他们投资了,就是条件苛刻了一些。
在僧多粥少、先到先得的状况下,为了在北方投资热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南方各省甚至开始了恶性竞争!
当着王爷的面,江苏代表团十分大方,主动承建侯城到金州的近八百里水泥混凝土路。
浙江代表团见状更加大方,直接承建侯城到山山城(后世的哈尔滨,被张山山改了名。)一千一百里的水泥路。
其它各省代表不甘示弱,纷纷表态向王爷靠拢,即使财力不太雄厚的,也纷纷砸锅卖铁要求加入投资大军。一时间北平到北方各省的水泥路都有人抢着要修!
身在京师的大宋皇帝陛下听说此事,难受得要吐血!可也没有办法。
可是有些投资还是被延缓了,因为配套的资源没那么多。
比如水泥供不上,这种产业又不好一下子建设太多;最关键的是,没那么多劳工和工匠(当时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
当然山山王爷是个仁慈的人,不忍心他们赔的太多,专门开了个大会给他们推荐了一些项目,王爷说:“加大投资有机会赚更多的钱,也可以分担损失!”
比如,让浙江人来这里设厂搞纺织、加工服装鞋帽…
比如,让江苏人来加工皮革、养鸭子…
比如,让四川人来开饭馆,川菜还是挺好吃的嘛!
比如,让湖北人来承揽建筑工程,搞装修...
比如,让江西人...
比如,让安徽人...
北平附近原本有一家蒙古人的水泥厂,花点时间改造一下就可以用了;“投资说明会”两个月之后,另一家大型水泥厂也在唐山投产了,短时间内,至少可以供应两段路同时开工!
至于需要的碎石头,众俘虏工已经在燕山搞了不少了。
“噼里啪啦…”北平城边放起了鞭炮,因为亲王府独立承建的平-津水泥路要正式开建了。
本来有不少泥水匠和俘虏劳工没干过这活,还有点犯怵,山山王爷来了兴致,就现场表演起来:先筛出一些细沙,再把一堆碎石头用水浇湿,然后拿个铁锹开始“和灰”,把水泥、细沙子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碎石头混合均匀。
在夯实的路基上浇些水,把和好的混合物放在路基上、压平,再拌好一堆水泥砂浆,在上面抹上平整的一层。铺好一个一丈长宽混凝土路面,王爷挥舞着抹子说:“每一块路面是这么大,边上要留出小指宽的防涨缝”。又用一个工具在路面上小心压上防滑纹路。做完这一套动作,身上竟没有多少灰尘。
山山怎么会干这个?原来在九江城修工事,没人会用水泥,他毕竟在上辈子蹲在公路边还看过,也就当了一段时间的泥水匠。
众人纷纷拍手叫好,好多人心想:“原来王爷是泥水匠出身!”山山还在解释呢:“当年哥在九江城修的混凝土工事,连蒙古人的大炮都轰不开!”众人心想:“高级泥水匠!”
就在施工现场,山山王爷召集在场俘虏工,发表了一场热情洋溢的讲话:“兄弟们,别看你们现在被强迫劳动,可是你们在这里学会了手艺,以后恢复自由之后,就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我在这里保证,你们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底下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看来大多数人并不太感冒这些保证。嘿,先这样吧。
又过了几个月,蒙亲王(唐山)钢铁公司正式开始生产,亲王陛下亲自为第一台巨型高炉点了火。随着矿区开采量的逐步加大,还会有更多的高炉投产。
很快,第一炉铁水流出来了,立即被工人们引进了模具里,形成了一条条的(生)铁条、铁锭。现场一片掌声,铁水发出的红光闪耀,正如他们心中渴望的光辉前途。
…..
“呜~”两艘大船缓缓驶进大沽口,船首号手吹响号角,提示其它船只小心碰撞。船只靠上码头,船上渐次走下来百十个女子,衣着朴素、面貌普通,原来是某浙江老板带来的缝衣工人。
随船还带来了大批布料,她们、再加上在当地雇佣的一些女子,将组成一间成衣厂。
她们的到来对于一些女子来说是个福音,因为她们也有机会可以用双手来养活自己了,比如山山带来的那些寡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