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力工已经将货物都装到马车上,周志辉走过来对允熥说道:“孙大官人,货物都已经装好了。”
“那就回去。”允熥吩咐一句,一行人又向城中返回。
回城的时候因为马车上已经装满了货物,允熥和朱有炖也没地方坐,就跟在马车后面,与周志辉并排,一边随口闲聊一边向城内返回。
走了一会儿,周志辉不由得暗暗升起对允熥的敬佩:‘这人虽然是不谙世事的有钱人家的少爷,但却不是十分娇贵之人。今日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一,虽然还没到三九不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但也已经很冷了,这个叫做孙义军的少爷竟然谈笑如常;而且他身子看起来颇为壮实,脚步稳当,应当是一个习武之人。富贵人家的少爷还能习武,不容易。’
他的目光又看向朱有炖:‘这个就差远了,脚下有些飘,长得还胖还怕冷,真是娇惯的大少爷。’
扫视一圈,他又发觉两点奇怪之处:‘这个叫做孙义明的少爷还有一点奇怪之处。他的口音虽然是京城口音,但有些词说起来又带着河南味,像是在河南待过的,真是奇怪。’
‘还有,那个护卫,一直凑在力工身旁说什么?不仅回城的时候与力工说话,来的时候也与力工说话,而且说得还是河南话,莫非老家是河南的?但怎么会在京城来的人身边当护卫?’
他正在心中默默奇怪,忽然听允熥问:“周掌柜,适才在那座道观,我看里面人不少,现在开封城里像他们这样干力工的人多不多?”
“不少,有上千人。”周志辉收回心神,说道。
“这么多壮汉,为什么不回家种地,而是留在城里当力工?现在大明除了江浙一带哪儿人都不多,不至于乡下一点儿田地都没有了。”
“孙大官人说得对,乡下确实田地不少,上田没有空着的,但中田都有荒着的,下田除非位置极好,要不然都没人种。一家一户,有老婆和半大孩子帮衬着,就算没有牲口也能种三十亩地,总有口饭吃。”
“那为什么他们不回家里种地?三十亩地,比江浙一带老百姓的地还多不少。”
“大官人,当然是因为他们在城里赚的更多啊!”周志辉笑着说道:“三十亩地,就算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子,但一般人家占不到上田,都是中田,一亩地也就产一石多粮食,三十亩地也就是四五十石粮食,一亩地的税是三升三合五勺,三十亩地大约一石的税。”
“是啊,只有一石的税,还剩下那么多。我听说一般百姓人家一年有四五贯钱就够花了,剩下的粮食少说也值七八贯钱,足够了。”
“大官人,哪里这么简单!除了朝廷的税,还有加派的火耗。官府的人说了,把粮食从乡里送到官库,运送的人得吃粮食,加两成火耗。另外他们收粮食的时候还有大斗小斗的手法,百姓总要多交一些。”
“另外,刚才说的四五十石是最好的情形,风调雨顺。但河南地面上每三年差不多就有一年风雨不正常,虽然大灾少,但粮食产的也会少一些,一亩也就是一石。三十亩就是三十石。”
“农户自己也得吃粮食的,一家按五口人算,一个壮汉要想吃饱,一天得二升粮食,一年就是七石,女人吃得少些,也得四五石,孩子再少些,也得二三石吧,要是有半大小子吃得比壮汉不少,全家就得吃二十石粮食。”
“另外还得留下来年的种粮,这样算下来就所剩无几了。万一家里人生了病,就能将这所剩无几的钱粮都耗光。另外还得攒钱供孩子读二年书,读不出来再回来务农;还得为儿子攒娶媳妇的钱,盖房子的钱,换农具的钱,攒买牛的钱,这林林总总的,种三十亩地根本不够!很多农户即使现在没租子,朝廷的税也不高,但为了攒钱农闲的时候都舍不得吃饱。”
“在城中当力工就不一样了。收的可是钱,不是换的时候肯定吃亏的粮食。忙的时候一个壮汉手脚勤快点儿,一天挣五十文没问题,一个月就是一贯半;闲的时候,比如现在,平均一天也能有十多文,一个月半贯多。这样算下来,一年能有十贯以上。家里老婆再随便种点儿粮食、棉花和菜,闲的时候织布,也能有点儿钱粮。这就比全家在乡下种地多赚一倍以上。所以他们为什么不在城里干活?”
“对了大官人,江浙那边我也去过,那边的田地都是水田,虽然种起来费劲,但收的粮食也多,河南都是旱田,种起来稍微容易但收的粮食少。所以一般农户的田地没我们这边多,但日子比我们这边过得还好。”周志辉最后说道。
“就仅仅是因为赚的钱多?”允熥又问。
“哎呦我的大官人,我们普通百姓可不就是琢磨着生计,哪儿赚的钱多就去哪。不过,”周志辉想了想说道:“确实有些人不仅仅是因为城里赚得钱多愿意留在城里。”
“在乡下有父母管着,没了父母还有宗族,凡事不能违背宗族的意思,一些年轻人觉得不舒服,觉得在城里没人管着舒服,即使待在城里住的吃的都比不上在乡下方便,也愿意留在城里。”
“还有一些不到二十就来城里当力工赚钱的年轻汉子,见城中消遣的玩意儿多可以变着花样玩,不像乡下,就那么些消遣的东西,几天就腻了。因为贪图城内的玩意儿不愿意回乡的人也有。这样的人就不好了,来城里原本的目的是多挣钱,但贪图消遣的玩意儿赚来的钱也都花了,攒不下什么。”
“也有这样的,”允熥嘀咕一句,又问道:“没有别的了?”
“没了。”周志辉又想了想,实在想不出原因了,摇摇头。
说到这里,他们已经入了城,允熥见他说不出别的理由了,聊起了其它。又走了一会儿,来到允熥假装放货物的地方,允熥让力工将货物从马车上卸下来送进去,让侍卫付账。这些力工掂量着手里黄澄澄的铜钱,脸上露出笑容,用口音很重的官话说了一句“谢少爷赏!”又躬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允熥也对周志辉说道:“周掌柜,今日也没什么事了,就这样吧。真是麻烦周掌柜了,这点儿小意思是给你的。”他说着从腰间拿出十贯钞递给周志辉。
周志辉接过钱,脸上的笑容更盛:“这怎么好意思呢?”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刚才周掌柜和我说了这么多事情,也帮着我们雇力工,这是周掌柜应得的。”允熥笑道。
周志辉又推让几句,见允熥执意给他钱,把宝钞装进自己的口袋,又道:“孙大官人,要是还有用得着小人的,就派人去城西的‘双林’木材店找小人。”
“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允熥又与他说了几句话,周志辉方才走了。
周志辉前脚刚走,允熥属下的一名侍卫就走过来说道:“少爷,方才我与力工说话,他们说……”这侍卫将自己从力工那里问出来的他们在城中当力工的缘故说了出来。他虽然是允熥的侍卫,但老家却是河南的,可以与力工们沟通。
允熥听罢对他赞许几句,让他退下,随后又对朱有炖说了自己从周志辉哪里打听出来的缘故。最后说道:“六弟,你现在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回家种地,而是留在城中当力工的缘故了吧?”
“五哥,你折腾这么一圈的缘故原来是这样。”朱有炖恍然大悟:“与熟悉下情的店铺掌柜先多说话,让他放下戒心,然后问的又是与他没直接关系的事情,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安排出身河南的侍卫与力工们说话。咱们这一行人都是京城口音,力工蓦然听见一个河南口音会倍感亲切,说话会随便一点,就能问出一些实情。”
“其实最好是能混进力工里面,直接与力工说话,得到的回答最真实。但一来新来的人想融入他们须得几日,没这么多空闲时候;二来咱们,就算侍卫再怎么假扮也不能像力工,混在他们中间安全也难以保证,也只能这么做了。”允熥说道。
“高,真是高。”朱有炖又夸赞道。
“这不算什么。要是没有六弟你的帮忙,也成不了。”允熥笑着说了几句,正色道:“他们愿意留在城中的缘故前两点我都想到了,城里赚钱多以及没有宗族管着,第三点我倒是没想到,贪恋城里的繁华,我本该想到的。”这些留在城中的人不就和后世的北漂,上漂,广漂或者其他什么漂一样么,所以后世那些漂愿意留在大城市的原因和他们有相同之处也就很正常了。
允熥又思考一会儿,又对朱有炖说道:“现在缘故已经知晓了,六弟,你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那就回去。”允熥吩咐一句,一行人又向城中返回。
回城的时候因为马车上已经装满了货物,允熥和朱有炖也没地方坐,就跟在马车后面,与周志辉并排,一边随口闲聊一边向城内返回。
走了一会儿,周志辉不由得暗暗升起对允熥的敬佩:‘这人虽然是不谙世事的有钱人家的少爷,但却不是十分娇贵之人。今日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一,虽然还没到三九不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但也已经很冷了,这个叫做孙义军的少爷竟然谈笑如常;而且他身子看起来颇为壮实,脚步稳当,应当是一个习武之人。富贵人家的少爷还能习武,不容易。’
他的目光又看向朱有炖:‘这个就差远了,脚下有些飘,长得还胖还怕冷,真是娇惯的大少爷。’
扫视一圈,他又发觉两点奇怪之处:‘这个叫做孙义明的少爷还有一点奇怪之处。他的口音虽然是京城口音,但有些词说起来又带着河南味,像是在河南待过的,真是奇怪。’
‘还有,那个护卫,一直凑在力工身旁说什么?不仅回城的时候与力工说话,来的时候也与力工说话,而且说得还是河南话,莫非老家是河南的?但怎么会在京城来的人身边当护卫?’
他正在心中默默奇怪,忽然听允熥问:“周掌柜,适才在那座道观,我看里面人不少,现在开封城里像他们这样干力工的人多不多?”
“不少,有上千人。”周志辉收回心神,说道。
“这么多壮汉,为什么不回家种地,而是留在城里当力工?现在大明除了江浙一带哪儿人都不多,不至于乡下一点儿田地都没有了。”
“孙大官人说得对,乡下确实田地不少,上田没有空着的,但中田都有荒着的,下田除非位置极好,要不然都没人种。一家一户,有老婆和半大孩子帮衬着,就算没有牲口也能种三十亩地,总有口饭吃。”
“那为什么他们不回家里种地?三十亩地,比江浙一带老百姓的地还多不少。”
“大官人,当然是因为他们在城里赚的更多啊!”周志辉笑着说道:“三十亩地,就算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子,但一般人家占不到上田,都是中田,一亩地也就产一石多粮食,三十亩地也就是四五十石粮食,一亩地的税是三升三合五勺,三十亩地大约一石的税。”
“是啊,只有一石的税,还剩下那么多。我听说一般百姓人家一年有四五贯钱就够花了,剩下的粮食少说也值七八贯钱,足够了。”
“大官人,哪里这么简单!除了朝廷的税,还有加派的火耗。官府的人说了,把粮食从乡里送到官库,运送的人得吃粮食,加两成火耗。另外他们收粮食的时候还有大斗小斗的手法,百姓总要多交一些。”
“另外,刚才说的四五十石是最好的情形,风调雨顺。但河南地面上每三年差不多就有一年风雨不正常,虽然大灾少,但粮食产的也会少一些,一亩也就是一石。三十亩就是三十石。”
“农户自己也得吃粮食的,一家按五口人算,一个壮汉要想吃饱,一天得二升粮食,一年就是七石,女人吃得少些,也得四五石,孩子再少些,也得二三石吧,要是有半大小子吃得比壮汉不少,全家就得吃二十石粮食。”
“另外还得留下来年的种粮,这样算下来就所剩无几了。万一家里人生了病,就能将这所剩无几的钱粮都耗光。另外还得攒钱供孩子读二年书,读不出来再回来务农;还得为儿子攒娶媳妇的钱,盖房子的钱,换农具的钱,攒买牛的钱,这林林总总的,种三十亩地根本不够!很多农户即使现在没租子,朝廷的税也不高,但为了攒钱农闲的时候都舍不得吃饱。”
“在城中当力工就不一样了。收的可是钱,不是换的时候肯定吃亏的粮食。忙的时候一个壮汉手脚勤快点儿,一天挣五十文没问题,一个月就是一贯半;闲的时候,比如现在,平均一天也能有十多文,一个月半贯多。这样算下来,一年能有十贯以上。家里老婆再随便种点儿粮食、棉花和菜,闲的时候织布,也能有点儿钱粮。这就比全家在乡下种地多赚一倍以上。所以他们为什么不在城里干活?”
“对了大官人,江浙那边我也去过,那边的田地都是水田,虽然种起来费劲,但收的粮食也多,河南都是旱田,种起来稍微容易但收的粮食少。所以一般农户的田地没我们这边多,但日子比我们这边过得还好。”周志辉最后说道。
“就仅仅是因为赚的钱多?”允熥又问。
“哎呦我的大官人,我们普通百姓可不就是琢磨着生计,哪儿赚的钱多就去哪。不过,”周志辉想了想说道:“确实有些人不仅仅是因为城里赚得钱多愿意留在城里。”
“在乡下有父母管着,没了父母还有宗族,凡事不能违背宗族的意思,一些年轻人觉得不舒服,觉得在城里没人管着舒服,即使待在城里住的吃的都比不上在乡下方便,也愿意留在城里。”
“还有一些不到二十就来城里当力工赚钱的年轻汉子,见城中消遣的玩意儿多可以变着花样玩,不像乡下,就那么些消遣的东西,几天就腻了。因为贪图城内的玩意儿不愿意回乡的人也有。这样的人就不好了,来城里原本的目的是多挣钱,但贪图消遣的玩意儿赚来的钱也都花了,攒不下什么。”
“也有这样的,”允熥嘀咕一句,又问道:“没有别的了?”
“没了。”周志辉又想了想,实在想不出原因了,摇摇头。
说到这里,他们已经入了城,允熥见他说不出别的理由了,聊起了其它。又走了一会儿,来到允熥假装放货物的地方,允熥让力工将货物从马车上卸下来送进去,让侍卫付账。这些力工掂量着手里黄澄澄的铜钱,脸上露出笑容,用口音很重的官话说了一句“谢少爷赏!”又躬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允熥也对周志辉说道:“周掌柜,今日也没什么事了,就这样吧。真是麻烦周掌柜了,这点儿小意思是给你的。”他说着从腰间拿出十贯钞递给周志辉。
周志辉接过钱,脸上的笑容更盛:“这怎么好意思呢?”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刚才周掌柜和我说了这么多事情,也帮着我们雇力工,这是周掌柜应得的。”允熥笑道。
周志辉又推让几句,见允熥执意给他钱,把宝钞装进自己的口袋,又道:“孙大官人,要是还有用得着小人的,就派人去城西的‘双林’木材店找小人。”
“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允熥又与他说了几句话,周志辉方才走了。
周志辉前脚刚走,允熥属下的一名侍卫就走过来说道:“少爷,方才我与力工说话,他们说……”这侍卫将自己从力工那里问出来的他们在城中当力工的缘故说了出来。他虽然是允熥的侍卫,但老家却是河南的,可以与力工们沟通。
允熥听罢对他赞许几句,让他退下,随后又对朱有炖说了自己从周志辉哪里打听出来的缘故。最后说道:“六弟,你现在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回家种地,而是留在城中当力工的缘故了吧?”
“五哥,你折腾这么一圈的缘故原来是这样。”朱有炖恍然大悟:“与熟悉下情的店铺掌柜先多说话,让他放下戒心,然后问的又是与他没直接关系的事情,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安排出身河南的侍卫与力工们说话。咱们这一行人都是京城口音,力工蓦然听见一个河南口音会倍感亲切,说话会随便一点,就能问出一些实情。”
“其实最好是能混进力工里面,直接与力工说话,得到的回答最真实。但一来新来的人想融入他们须得几日,没这么多空闲时候;二来咱们,就算侍卫再怎么假扮也不能像力工,混在他们中间安全也难以保证,也只能这么做了。”允熥说道。
“高,真是高。”朱有炖又夸赞道。
“这不算什么。要是没有六弟你的帮忙,也成不了。”允熥笑着说了几句,正色道:“他们愿意留在城中的缘故前两点我都想到了,城里赚钱多以及没有宗族管着,第三点我倒是没想到,贪恋城里的繁华,我本该想到的。”这些留在城中的人不就和后世的北漂,上漂,广漂或者其他什么漂一样么,所以后世那些漂愿意留在大城市的原因和他们有相同之处也就很正常了。
允熥又思考一会儿,又对朱有炖说道:“现在缘故已经知晓了,六弟,你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