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女学是太后筹备已久的了,她来之前天衣阁的掌柜便已经选好了址,只待她来后看过,觉得没问题就能一手交钱一手交地了。
天衣阁在本地也有些威望,做事也方便,选好了地址后便开始动工,图纸是按着京中女学的图纸稍稍改动后得来的,找了几个当地靠谱的工头带着匠人在动工,同时太后也在金陵广而告之,她要开女学了,欢迎附近州县的人家送姑娘入学读书。
太后的女学也办了三家了,尤其京中的女学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开始女学只是为读不起书的平民女子设立的,富贵人家的姑娘不屑去就读,太后其实也不太欢迎那些富贵人家的姑娘,但京中的女学放出消息,学业优异者能得到太后的垂青,能进宫做女官,日后无论是婚配还是选秀都大有好处,因此无论普通人家还是士宦之家都争相把姑娘送进去,而对于地方上的女学来说,学业优异者才能考进京中女学,这又加大了京中女学的竞争力。
太后设立的因材施教考核制度也很严格,按学生资质不同分不同的班级,考试内容也不同,无论哪种,考的不好都会被劝退,总之就是女学会接受笨学生,但不接受不努力的学生。
关于学生资质如何划分的,这就见仁见智了,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入学后被分到好的班级,但在班里排名不佳被刷下来,干脆一开始就让孩子藏拙,再慢慢显露天分爬到上游去,造成孩子又努力又聪明的假象。
太后是希望所有小姑娘都有学上的,但她财力有限,大梁的财政也不足以普及义务教育,她一个人创办这几所女学已经很吃力了,她觉得她办完江南这个女学便是极限了,接下来只能在几所女学原有的基础上再扩招改进一些,毕竟她还要管着济慈堂。
大梁如今正值盛世,她有生之年应该是见不到颓象的。但她也知道,她死后这些事业可能会荒废,皇后最多帮她管着京城的女学,地方上这些让谁管呢,济慈堂是朝廷的机构,她若是不管了,朝廷还是要拨款,只是又会成为以前那样的面子工程,她猜得到,但那些都是身后事了,她看不到听不到,最起码她在的时候都打理好,惠及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便问心无愧了。
建女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太后想把金陵这个女学建的大一些,已经打算要在这里呆上两三年了,而嘟嘟和季贤离开金陵后,在姑苏临安钱塘等地玩了大半个月,都是江南风味,她也看腻了,便拉着季贤去了泉州,看看海景,那里也是季贤的故乡。
季贤是在泉州济慈堂长大的,济慈堂是太后在管着的,嘟嘟和季贤一起去看了一下,给那儿的老人孩子送了些吃食衣物。太后在泉州有生意,陈华和柯洛在帮她看铺子,林瑞又是泉州的水师统领,因此虽然太后不在,济慈堂也没人敢做小动作,账目都清清楚楚的。
嘟嘟过去视察也觉得各处都井井有条的,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小孩子在院里玩耍,年轻些的妇人在浆洗做针线,这些人家里没有顶梁柱,济慈堂便是他们的避风港,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是一家人。
嘟嘟看着很欣慰,感慨她娘的崇高伟大,她给这些人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多少人心中的神灵啊,相比之下她身为皇室公主,实在是不成器,她什么都不会。
季贤也感慨良多,谁能想到当年济慈堂里长大的孩子,如今娶到了公主,成了大梁的驸马。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日,还是王妃的太后带着他们家的小姑娘来,在所有人眼里,她们高贵美丽有如圣母仙子。
在她们来之前,他们过的是阴暗颓废的日子,她们带来了光,是所有人的救赎,所以他一定要到她们身边去,能在公主身边做个小侍卫,他已经很知足了。
即使后来公主移情别恋,太后对他说抱歉,愿意给他另外安排一门婚事,他没有接受,只是在边疆建功立业,还是期盼着有一天她们能召他回去。她们是他的救赎啊,没有她们母女两就没有今天的他,无论她们怎么对他,他都愿意承受,怎么会怨怪。
季贤已经离开济慈堂十几年了。但在这济慈堂里还有一些熟人呢,小时候照顾过他的婶子,无夫无子,只能终身呆在这儿,见到他回来很开心,给他们倒茶喝,说他出息了,娶到了这么漂亮的媳妇儿。
嘟嘟不打扰季贤叙旧,她要找这里的管事问问这里的事情,看看这里的账本,就当代娘来视察了。
季贤陪婶子说了会儿话,给了一些银两,她已经把济慈堂当家了,离开了这儿也没地方去,就在这里帮着大家带带孩子也挺好的,热闹,有人说话,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
昔日和季贤一块儿玩到大的小伙伴,如今也已经为人父母搬离了济慈堂,只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如今还在济慈堂。季贤也去看望了,问他在这儿好不好,他点头,他的母亲已经过世了,他原以为母亲离世后他很快也会死,谁会照顾他这样一个口不能言足不能行的废人呢,但在济慈堂就是有,大家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在这儿有伴,那个无夫无子的婶子,从小也看着他长大,母亲死后,那个婶子便一直在照顾他。
昔日的熟人走的走死的死,就剩这两个了,季贤很珍惜,和他们说了许久,听他们说他离开济慈堂后其他人发生的事情,李婶子感慨良多:“太后娘娘这一项善举。真是积福啊,多少人被她养大,离开济慈堂后也都有谋生能力,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尤其是你,这么多人里,就数你混的最好了。”
季贤也感慨:“她真的很伟大,我也很感激她。”
嘟嘟寻过来时正好听到这句,嘴角也不由扬起笑意,她娘是九天的神,季贤便是被神明眷顾的孩子,他们都很好。
天衣阁在本地也有些威望,做事也方便,选好了地址后便开始动工,图纸是按着京中女学的图纸稍稍改动后得来的,找了几个当地靠谱的工头带着匠人在动工,同时太后也在金陵广而告之,她要开女学了,欢迎附近州县的人家送姑娘入学读书。
太后的女学也办了三家了,尤其京中的女学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开始女学只是为读不起书的平民女子设立的,富贵人家的姑娘不屑去就读,太后其实也不太欢迎那些富贵人家的姑娘,但京中的女学放出消息,学业优异者能得到太后的垂青,能进宫做女官,日后无论是婚配还是选秀都大有好处,因此无论普通人家还是士宦之家都争相把姑娘送进去,而对于地方上的女学来说,学业优异者才能考进京中女学,这又加大了京中女学的竞争力。
太后设立的因材施教考核制度也很严格,按学生资质不同分不同的班级,考试内容也不同,无论哪种,考的不好都会被劝退,总之就是女学会接受笨学生,但不接受不努力的学生。
关于学生资质如何划分的,这就见仁见智了,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入学后被分到好的班级,但在班里排名不佳被刷下来,干脆一开始就让孩子藏拙,再慢慢显露天分爬到上游去,造成孩子又努力又聪明的假象。
太后是希望所有小姑娘都有学上的,但她财力有限,大梁的财政也不足以普及义务教育,她一个人创办这几所女学已经很吃力了,她觉得她办完江南这个女学便是极限了,接下来只能在几所女学原有的基础上再扩招改进一些,毕竟她还要管着济慈堂。
大梁如今正值盛世,她有生之年应该是见不到颓象的。但她也知道,她死后这些事业可能会荒废,皇后最多帮她管着京城的女学,地方上这些让谁管呢,济慈堂是朝廷的机构,她若是不管了,朝廷还是要拨款,只是又会成为以前那样的面子工程,她猜得到,但那些都是身后事了,她看不到听不到,最起码她在的时候都打理好,惠及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便问心无愧了。
建女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太后想把金陵这个女学建的大一些,已经打算要在这里呆上两三年了,而嘟嘟和季贤离开金陵后,在姑苏临安钱塘等地玩了大半个月,都是江南风味,她也看腻了,便拉着季贤去了泉州,看看海景,那里也是季贤的故乡。
季贤是在泉州济慈堂长大的,济慈堂是太后在管着的,嘟嘟和季贤一起去看了一下,给那儿的老人孩子送了些吃食衣物。太后在泉州有生意,陈华和柯洛在帮她看铺子,林瑞又是泉州的水师统领,因此虽然太后不在,济慈堂也没人敢做小动作,账目都清清楚楚的。
嘟嘟过去视察也觉得各处都井井有条的,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小孩子在院里玩耍,年轻些的妇人在浆洗做针线,这些人家里没有顶梁柱,济慈堂便是他们的避风港,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是一家人。
嘟嘟看着很欣慰,感慨她娘的崇高伟大,她给这些人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多少人心中的神灵啊,相比之下她身为皇室公主,实在是不成器,她什么都不会。
季贤也感慨良多,谁能想到当年济慈堂里长大的孩子,如今娶到了公主,成了大梁的驸马。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日,还是王妃的太后带着他们家的小姑娘来,在所有人眼里,她们高贵美丽有如圣母仙子。
在她们来之前,他们过的是阴暗颓废的日子,她们带来了光,是所有人的救赎,所以他一定要到她们身边去,能在公主身边做个小侍卫,他已经很知足了。
即使后来公主移情别恋,太后对他说抱歉,愿意给他另外安排一门婚事,他没有接受,只是在边疆建功立业,还是期盼着有一天她们能召他回去。她们是他的救赎啊,没有她们母女两就没有今天的他,无论她们怎么对他,他都愿意承受,怎么会怨怪。
季贤已经离开济慈堂十几年了。但在这济慈堂里还有一些熟人呢,小时候照顾过他的婶子,无夫无子,只能终身呆在这儿,见到他回来很开心,给他们倒茶喝,说他出息了,娶到了这么漂亮的媳妇儿。
嘟嘟不打扰季贤叙旧,她要找这里的管事问问这里的事情,看看这里的账本,就当代娘来视察了。
季贤陪婶子说了会儿话,给了一些银两,她已经把济慈堂当家了,离开了这儿也没地方去,就在这里帮着大家带带孩子也挺好的,热闹,有人说话,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
昔日和季贤一块儿玩到大的小伙伴,如今也已经为人父母搬离了济慈堂,只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如今还在济慈堂。季贤也去看望了,问他在这儿好不好,他点头,他的母亲已经过世了,他原以为母亲离世后他很快也会死,谁会照顾他这样一个口不能言足不能行的废人呢,但在济慈堂就是有,大家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在这儿有伴,那个无夫无子的婶子,从小也看着他长大,母亲死后,那个婶子便一直在照顾他。
昔日的熟人走的走死的死,就剩这两个了,季贤很珍惜,和他们说了许久,听他们说他离开济慈堂后其他人发生的事情,李婶子感慨良多:“太后娘娘这一项善举。真是积福啊,多少人被她养大,离开济慈堂后也都有谋生能力,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尤其是你,这么多人里,就数你混的最好了。”
季贤也感慨:“她真的很伟大,我也很感激她。”
嘟嘟寻过来时正好听到这句,嘴角也不由扬起笑意,她娘是九天的神,季贤便是被神明眷顾的孩子,他们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