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挺直腰板来,说他决定让太上皇任燕城军营的统帅,众爱卿意下如何。
皇帝自己都有点虚,燕城原本的统帅是陈枫,陈家军在北疆也是赫赫有名的了,人家干的好好的,皇帝把人家挪走了,让自己亲爹上,这不是扯蛋嘛。
他本想让他爹在陈枫手底下当个副帅,陈枫和他爹是好友,也能顾着他爹一些,但娘说陈枫和他爹以前是同门师兄弟,怎么能让他爹屈居人下呢,当什么副帅,要当就当统帅。
那陈枫的统帅被撤了,总不能让他降职吧,隔壁桐城的统帅是太后的继父,也不能把陈枫挪过去吧,京里也没缺了,泉州是太后的女婿在那儿,皇帝想来想去,便把陈枫放去了辽东镇守。
辽东是相对安稳的地界,不像沿海和北疆都有战事,陈枫去那儿了可不就是养老了,但这对于陈家的家主来说,无异于架空了。
陈家原本满门将帅,但今上继位后,忌惮陈家一家独大,一直在压制他们,如今陈家除了陈煜掌管军幾大营四分之一的虎符外,就剩陈枫在北疆为帅了。陈枫在北疆本来是执掌燕城和桐城帅印,先是白驸马过去分了桐城的兵力,现在太上皇空降过去直接把他踢走了,这是什么意思?饶是他和太上皇太后多年的交情,也不由得要多想了,
皇帝在朝上说了这个决定,果然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太上皇是金玉之躯,岂能以身犯险,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梁并非无将帅,哪里要劳动太上皇御驾亲征呢。”
萧艺没做过皇帝,直接从王爷跳到太上皇了,说御驾亲征好像不太对,但现在这么个情形,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古以来太上皇不多,要去带兵打仗的太上皇更是闻所未闻。
皇帝道:“父皇母后体谅朕治国不易,想为朕戍守边疆,保家国/安宁,朕感念父皇母后恩德,岂有不应之理。”
朝臣道:“太上皇和太后年事已高,北疆苦寒,哪里是养尊处优的二圣该去的,陛下若感念父母恩德,合该让太上皇和太后在宫里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才是。”
做父母的给儿子打江山是没错,太上皇若是个正常人,想去就让他去呗,可他是个傻子呀,傻子怎么带兵。皇帝不能因为想孝顺亲爹就把燕城军营当玩具送给他爹玩了。
这事皇帝也知道自己没理,所以好声好气地和朝臣商量,要是他占理,那还不义正言辞,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议,退朝。
“父皇母后春秋正茂,母后修葺济慈堂兴建女学,发展商业引入资金,为大梁的民生做了许多贡献,父皇也不甘落后,他不懂民生,但他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母后也支持他,朕作为儿子岂有不支持之理,父皇为燕城统帅,母后为军师,一同驻守燕城,有父母在外头遮风挡雨,朕也能稳坐京城高枕无忧。”
这话说的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好似他是一个只会啃老的二世祖,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父母去为他拼杀,唉,不过这个事情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让他就有这么一对干劲十足的父母呢,别人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朝臣才终于听懂他的意思,合着太上皇去当统帅,还要把太后带上当军师,这也对,太上皇不够聪明,太后跟着去正好补上,那他们夫妻俩应该能胜任,可是,这于礼不合啊!
“陛下,北疆多战事,瓦剌骑兵凶猛狡诈,若让他们知道燕城统帅是太上皇和太后,势必会用尽手段俘获二圣,万一二圣被俘,瓦剌以此为人质向大梁狮子大开口,咱们岂非予取予求,到时陛下介乎为人子和一国之君之间,是要先全孝道还是先全大义?”
这也是皇帝事先考虑过的事情,他知道母亲足智多谋父亲武艺超群,被俘该是不能,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爹娘是有情饮水饱,他之前也不太赞成,但父母去意已决,他也说不上话。
太后和萧艺一直躲在大店的屏风后头听朝会,到了这会儿,太后便在萧艺耳边细说几句,让他出去说给朝臣听。
萧艺先在嘴巴里念叨了一遍,才饶了一圈从大门进去,文武百官见了他皆跪下请安,皇帝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亲自下了御阶迎接父亲。
萧艺很少来金銮殿,毕竟龙椅就一把,没有儿子坐着老子站着的理儿,但萧艺不是皇帝,他也不能坐龙椅,因此父子两人都站着。
萧艺道:“诸位大臣不必担心本王的安危,若真被俘,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必不会叫瓦剌有向大梁狮子大开口的机会,我若死在战场,皇帝派兵踏平瓦剌,报了父仇便是全了孝道。”
就这一番慷慨陈词,还真是一点儿都看不出傻样,太上皇这些年一直跟在太后身边,要么在外头,要么幽居上阳宫,除了宫宴,基本不参加别的活动了,他外头也没什么朋友,许多人都要想,他是不是年纪增长之后变聪明了一点,
萧艺说了这么一番话,皇帝适时表明孝心:“帅者,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是也,原也不必父皇身先士卒,统帅被俘除非城破,儿子坚信父皇母后可以守好燕城,必不会叫瓦剌破坏秋毫。”
萧艺道:“这是自然,我年轻时也去北疆参加过战事,身为皇室子弟,岂能贪图安逸白食俸禄,大梁的国土,如果萧家人都不尽心守着,还能指望旁人么?怪只怪宗室凋零,为父很是遗憾没能给皇帝生个亲手足,便只能亲自上阵了。”
“儿子感念父皇恩德,望父皇母后去了燕城后务必保重,儿子在后方必会备足粮草军械,静候父皇母后凯旋而归,再叙一家天伦。”
好嘛,父子俩一唱一和的,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国,他们要是再阻止那可就很没眼色了。
太后在屏风后头偷笑,阿艺崩起脸来还是很有一城统帅的风度嘛。
皇帝自己都有点虚,燕城原本的统帅是陈枫,陈家军在北疆也是赫赫有名的了,人家干的好好的,皇帝把人家挪走了,让自己亲爹上,这不是扯蛋嘛。
他本想让他爹在陈枫手底下当个副帅,陈枫和他爹是好友,也能顾着他爹一些,但娘说陈枫和他爹以前是同门师兄弟,怎么能让他爹屈居人下呢,当什么副帅,要当就当统帅。
那陈枫的统帅被撤了,总不能让他降职吧,隔壁桐城的统帅是太后的继父,也不能把陈枫挪过去吧,京里也没缺了,泉州是太后的女婿在那儿,皇帝想来想去,便把陈枫放去了辽东镇守。
辽东是相对安稳的地界,不像沿海和北疆都有战事,陈枫去那儿了可不就是养老了,但这对于陈家的家主来说,无异于架空了。
陈家原本满门将帅,但今上继位后,忌惮陈家一家独大,一直在压制他们,如今陈家除了陈煜掌管军幾大营四分之一的虎符外,就剩陈枫在北疆为帅了。陈枫在北疆本来是执掌燕城和桐城帅印,先是白驸马过去分了桐城的兵力,现在太上皇空降过去直接把他踢走了,这是什么意思?饶是他和太上皇太后多年的交情,也不由得要多想了,
皇帝在朝上说了这个决定,果然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太上皇是金玉之躯,岂能以身犯险,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梁并非无将帅,哪里要劳动太上皇御驾亲征呢。”
萧艺没做过皇帝,直接从王爷跳到太上皇了,说御驾亲征好像不太对,但现在这么个情形,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古以来太上皇不多,要去带兵打仗的太上皇更是闻所未闻。
皇帝道:“父皇母后体谅朕治国不易,想为朕戍守边疆,保家国/安宁,朕感念父皇母后恩德,岂有不应之理。”
朝臣道:“太上皇和太后年事已高,北疆苦寒,哪里是养尊处优的二圣该去的,陛下若感念父母恩德,合该让太上皇和太后在宫里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才是。”
做父母的给儿子打江山是没错,太上皇若是个正常人,想去就让他去呗,可他是个傻子呀,傻子怎么带兵。皇帝不能因为想孝顺亲爹就把燕城军营当玩具送给他爹玩了。
这事皇帝也知道自己没理,所以好声好气地和朝臣商量,要是他占理,那还不义正言辞,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议,退朝。
“父皇母后春秋正茂,母后修葺济慈堂兴建女学,发展商业引入资金,为大梁的民生做了许多贡献,父皇也不甘落后,他不懂民生,但他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母后也支持他,朕作为儿子岂有不支持之理,父皇为燕城统帅,母后为军师,一同驻守燕城,有父母在外头遮风挡雨,朕也能稳坐京城高枕无忧。”
这话说的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好似他是一个只会啃老的二世祖,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父母去为他拼杀,唉,不过这个事情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让他就有这么一对干劲十足的父母呢,别人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朝臣才终于听懂他的意思,合着太上皇去当统帅,还要把太后带上当军师,这也对,太上皇不够聪明,太后跟着去正好补上,那他们夫妻俩应该能胜任,可是,这于礼不合啊!
“陛下,北疆多战事,瓦剌骑兵凶猛狡诈,若让他们知道燕城统帅是太上皇和太后,势必会用尽手段俘获二圣,万一二圣被俘,瓦剌以此为人质向大梁狮子大开口,咱们岂非予取予求,到时陛下介乎为人子和一国之君之间,是要先全孝道还是先全大义?”
这也是皇帝事先考虑过的事情,他知道母亲足智多谋父亲武艺超群,被俘该是不能,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爹娘是有情饮水饱,他之前也不太赞成,但父母去意已决,他也说不上话。
太后和萧艺一直躲在大店的屏风后头听朝会,到了这会儿,太后便在萧艺耳边细说几句,让他出去说给朝臣听。
萧艺先在嘴巴里念叨了一遍,才饶了一圈从大门进去,文武百官见了他皆跪下请安,皇帝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亲自下了御阶迎接父亲。
萧艺很少来金銮殿,毕竟龙椅就一把,没有儿子坐着老子站着的理儿,但萧艺不是皇帝,他也不能坐龙椅,因此父子两人都站着。
萧艺道:“诸位大臣不必担心本王的安危,若真被俘,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必不会叫瓦剌有向大梁狮子大开口的机会,我若死在战场,皇帝派兵踏平瓦剌,报了父仇便是全了孝道。”
就这一番慷慨陈词,还真是一点儿都看不出傻样,太上皇这些年一直跟在太后身边,要么在外头,要么幽居上阳宫,除了宫宴,基本不参加别的活动了,他外头也没什么朋友,许多人都要想,他是不是年纪增长之后变聪明了一点,
萧艺说了这么一番话,皇帝适时表明孝心:“帅者,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是也,原也不必父皇身先士卒,统帅被俘除非城破,儿子坚信父皇母后可以守好燕城,必不会叫瓦剌破坏秋毫。”
萧艺道:“这是自然,我年轻时也去北疆参加过战事,身为皇室子弟,岂能贪图安逸白食俸禄,大梁的国土,如果萧家人都不尽心守着,还能指望旁人么?怪只怪宗室凋零,为父很是遗憾没能给皇帝生个亲手足,便只能亲自上阵了。”
“儿子感念父皇恩德,望父皇母后去了燕城后务必保重,儿子在后方必会备足粮草军械,静候父皇母后凯旋而归,再叙一家天伦。”
好嘛,父子俩一唱一和的,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国,他们要是再阻止那可就很没眼色了。
太后在屏风后头偷笑,阿艺崩起脸来还是很有一城统帅的风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