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无人出庭的案子
第37章 无人出庭的案子
京都治安一直是由京都府掌控,当街行凶这等恶性案件如何会传不到京都府中,只是京都府尹也会有一天分不清原告与被告。
行凶案没过几天就在京都之中愈演愈烈,由于太过明目张胆,致使在民众中的传播度极高,这样一来,饶是京都府也不敢轻视。
眼见两方没有动作,京都府不得不下令各自递交呈词,以证清白。
看着最新递上来的折子,新上任的京都府尹梅执礼十分头疼。
廖家一方告范府一方与第三人串通一气,当街纵马行凶,企图谋人性命。
范府一方则反告廖家一方当街拦路,纠集奴仆蓄意报复,行凶杀人。
民与民,官与民都好说,可偏偏这是一起官与官的纠纷案,不是用眼力劲就能判出个结果的,相反,眼力劲不好稍微得罪一方便是万劫不复。
当今的庆国承平开泰,皇帝陛下虽不出深宫,最厌烦的却就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闹事。
所以京都府尹这个位置坐着是真烫屁股,稍有不慎就要揽下一切罪责,辞官回乡。
梅执礼擦着脸上的细汗,审视着双方各执一词的状纸,一时没分清头绪。
不过他总算是看明白了一点,官与官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一方是翰林院廖学士之子廖羽,提到翰林院,其在庆国地位不可谓不高,肩负修书撰史与科举考官之责,历来是担任朝廷重官的踏脚石之地,现如今更有平步青云的大红人林若甫坐镇。
林若甫此人出身贫寒,通过科举会考扬名立万,以地方官一职做起,后又功绩有加调入京中,屡升官位,十几年来来去去虽有起伏,却也不影响其在朝中结交甚广。前年又得陛下赏识入翰林院做事,栽培之意不言而喻。
廖学士为官数十年勤勤恳恳,在庆国谈不上高名大就,倒也是一朝翰林院中的老人,颇得林若甫注重。
再看案件另一方,十七岁的举人林若,不过司南伯府门客,即便得其仰重,想来司南伯也不可能为其得罪翰林院。
略一对比,梅执礼便不由得掂量好了落脚位置。
不过一切,还是要以公堂对峙为主。
大清早的,京都府三方人马齐齐出动,各自循地拿人。
第一处传来消息的是廖学士府邸,官员捧着信件奔入公堂:“大人,廖学士之子不肯出庭。”
梅执礼疑惑:“为何?”
官员禀道:“廖公子受马之患,现卧床不起,无法出庭。”
梅执礼挥了挥手,官员退下。
不一会儿,去往范府拿人的官员也回来了,无奈禀告道:“大人,范家也不愿出庭。”
“这又是为何?”梅执礼问道。
官员低语道:“范家言道,嫌犯林若受廖家当街行凶,惊吓过度,染了重病。”
梅执礼当即不满,怒一拍桌:“这话尔也信。”“大人,这是司南伯亲口所言,实在不敢担待。”官员抹了把汗。
“那纵马行凶的犯人呢?”
有官员禀道:“大人,吾等抓拿纵马行凶之人未果,在其府邸被赶了出来。”
梅执礼一听,情绪彻底失控:“大胆,一介草民胆敢妨碍京都府公务,速速缉拿,罪加一等。”
“大人,那是靖王府之人。”官员哆嗦道。
“靖王府…”梅执礼一愣,“嫌犯叫何名字?”
“禀大人,嫌犯名李治。”
梅执礼两眼一黑,心气有些不通畅,破口大骂:“为何不早说,你们这群蠢货,那是当今圣上的胞弟,靖王李治!”
梅执礼无力地坐在公堂之上,转辗反侧,得罪靖王这下祸可闯大了,不过靖王足不出户,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书院街前,又与那范府门生联合呢。
梅执礼想不通,却也不敢再深想,重新衡量起目前的案子,远远没有一方是他可以得罪的。
偌大的京都府,连走个案子的正常流程都走不了。
细细碎碎的脚步声传来,又一位官员奔进公堂。
“大人,翰林院林若甫学士有话带来。”官员目光畏畏缩缩看着上方,听到点头声才敢念起传话,“林若甫学士说,希望大人能秉公…执法。”
梅执礼沉沉闭上眼,心中那股怒气无理由被冲散,骂骂咧咧道好一个秉公执法!不愧是在官场中能左右逢源的林大学士,随便一句话就将重担尽数压在了他这个京都府尹的脑袋上,顺便也将自己这个的大学士摘了个干干净净。
因为这场案子再怎么办,各方势力纠缠再乱,秋后算账也绝不会算到一个嚷嚷着秉公执法的人身上,但里面是何深意梅执礼自然清楚。
梅执礼咬着牙,心中正在盘算着最妥善的处理方式,既要保全廖家,又要将靖王免豁在外,相对起来,范家那小子不免要受点苦,不过也要考虑到司南伯的想法,不能将罪责全压上去。
却在这时,又一名官员脚步慌乱闯了进来,这位官员已经顾不及堂上大人的心情,满头大汗呈上物件道:“大人,这是监察院送来的指控物件,监察院一处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他们认为…”
监察院…梅执礼听到这个词不禁犯起了头疼,但还是强忍着道:“快说。”
“一处认为廖学士担有管教不严,纵子作恶,以致扰乱京都秩序的罪责,于是将指控递了过来,希望大人早做裁决,他们好根据案果做下一步的参折…”官员说完大口大口喘着气。
“这是都把本官当刀使啊。”梅执礼冷冷又气愤地看了一眼,显得黯然神伤。京都豪贵云集,想要稳当坐在京都府尹这个位置上,靠得自然不是一味的清正廉明,这样只会树敌无数。面对着官官之间的纠纷,一般都是采取和稀泥的做法,尽量得出一个让两方都能接受的答案,好息事宁人。
可目前看来,息事宁人是万万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梅执礼火气上来,怒狠狠一锤案几,心中忍不住暗骂廖家那不知轻重的公子,但凡你收敛些手段,将这事摆在暗处去,都不至于会架到火堆上来,无处收拾。
事到如今,不秉公无私,怕是监察院明儿个就要查到自己头上来了。
(本章完)
京都治安一直是由京都府掌控,当街行凶这等恶性案件如何会传不到京都府中,只是京都府尹也会有一天分不清原告与被告。
行凶案没过几天就在京都之中愈演愈烈,由于太过明目张胆,致使在民众中的传播度极高,这样一来,饶是京都府也不敢轻视。
眼见两方没有动作,京都府不得不下令各自递交呈词,以证清白。
看着最新递上来的折子,新上任的京都府尹梅执礼十分头疼。
廖家一方告范府一方与第三人串通一气,当街纵马行凶,企图谋人性命。
范府一方则反告廖家一方当街拦路,纠集奴仆蓄意报复,行凶杀人。
民与民,官与民都好说,可偏偏这是一起官与官的纠纷案,不是用眼力劲就能判出个结果的,相反,眼力劲不好稍微得罪一方便是万劫不复。
当今的庆国承平开泰,皇帝陛下虽不出深宫,最厌烦的却就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闹事。
所以京都府尹这个位置坐着是真烫屁股,稍有不慎就要揽下一切罪责,辞官回乡。
梅执礼擦着脸上的细汗,审视着双方各执一词的状纸,一时没分清头绪。
不过他总算是看明白了一点,官与官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一方是翰林院廖学士之子廖羽,提到翰林院,其在庆国地位不可谓不高,肩负修书撰史与科举考官之责,历来是担任朝廷重官的踏脚石之地,现如今更有平步青云的大红人林若甫坐镇。
林若甫此人出身贫寒,通过科举会考扬名立万,以地方官一职做起,后又功绩有加调入京中,屡升官位,十几年来来去去虽有起伏,却也不影响其在朝中结交甚广。前年又得陛下赏识入翰林院做事,栽培之意不言而喻。
廖学士为官数十年勤勤恳恳,在庆国谈不上高名大就,倒也是一朝翰林院中的老人,颇得林若甫注重。
再看案件另一方,十七岁的举人林若,不过司南伯府门客,即便得其仰重,想来司南伯也不可能为其得罪翰林院。
略一对比,梅执礼便不由得掂量好了落脚位置。
不过一切,还是要以公堂对峙为主。
大清早的,京都府三方人马齐齐出动,各自循地拿人。
第一处传来消息的是廖学士府邸,官员捧着信件奔入公堂:“大人,廖学士之子不肯出庭。”
梅执礼疑惑:“为何?”
官员禀道:“廖公子受马之患,现卧床不起,无法出庭。”
梅执礼挥了挥手,官员退下。
不一会儿,去往范府拿人的官员也回来了,无奈禀告道:“大人,范家也不愿出庭。”
“这又是为何?”梅执礼问道。
官员低语道:“范家言道,嫌犯林若受廖家当街行凶,惊吓过度,染了重病。”
梅执礼当即不满,怒一拍桌:“这话尔也信。”“大人,这是司南伯亲口所言,实在不敢担待。”官员抹了把汗。
“那纵马行凶的犯人呢?”
有官员禀道:“大人,吾等抓拿纵马行凶之人未果,在其府邸被赶了出来。”
梅执礼一听,情绪彻底失控:“大胆,一介草民胆敢妨碍京都府公务,速速缉拿,罪加一等。”
“大人,那是靖王府之人。”官员哆嗦道。
“靖王府…”梅执礼一愣,“嫌犯叫何名字?”
“禀大人,嫌犯名李治。”
梅执礼两眼一黑,心气有些不通畅,破口大骂:“为何不早说,你们这群蠢货,那是当今圣上的胞弟,靖王李治!”
梅执礼无力地坐在公堂之上,转辗反侧,得罪靖王这下祸可闯大了,不过靖王足不出户,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书院街前,又与那范府门生联合呢。
梅执礼想不通,却也不敢再深想,重新衡量起目前的案子,远远没有一方是他可以得罪的。
偌大的京都府,连走个案子的正常流程都走不了。
细细碎碎的脚步声传来,又一位官员奔进公堂。
“大人,翰林院林若甫学士有话带来。”官员目光畏畏缩缩看着上方,听到点头声才敢念起传话,“林若甫学士说,希望大人能秉公…执法。”
梅执礼沉沉闭上眼,心中那股怒气无理由被冲散,骂骂咧咧道好一个秉公执法!不愧是在官场中能左右逢源的林大学士,随便一句话就将重担尽数压在了他这个京都府尹的脑袋上,顺便也将自己这个的大学士摘了个干干净净。
因为这场案子再怎么办,各方势力纠缠再乱,秋后算账也绝不会算到一个嚷嚷着秉公执法的人身上,但里面是何深意梅执礼自然清楚。
梅执礼咬着牙,心中正在盘算着最妥善的处理方式,既要保全廖家,又要将靖王免豁在外,相对起来,范家那小子不免要受点苦,不过也要考虑到司南伯的想法,不能将罪责全压上去。
却在这时,又一名官员脚步慌乱闯了进来,这位官员已经顾不及堂上大人的心情,满头大汗呈上物件道:“大人,这是监察院送来的指控物件,监察院一处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他们认为…”
监察院…梅执礼听到这个词不禁犯起了头疼,但还是强忍着道:“快说。”
“一处认为廖学士担有管教不严,纵子作恶,以致扰乱京都秩序的罪责,于是将指控递了过来,希望大人早做裁决,他们好根据案果做下一步的参折…”官员说完大口大口喘着气。
“这是都把本官当刀使啊。”梅执礼冷冷又气愤地看了一眼,显得黯然神伤。京都豪贵云集,想要稳当坐在京都府尹这个位置上,靠得自然不是一味的清正廉明,这样只会树敌无数。面对着官官之间的纠纷,一般都是采取和稀泥的做法,尽量得出一个让两方都能接受的答案,好息事宁人。
可目前看来,息事宁人是万万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梅执礼火气上来,怒狠狠一锤案几,心中忍不住暗骂廖家那不知轻重的公子,但凡你收敛些手段,将这事摆在暗处去,都不至于会架到火堆上来,无处收拾。
事到如今,不秉公无私,怕是监察院明儿个就要查到自己头上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