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69章 陈萍萍的做法
第69章 陈萍萍的做法
舒芜沉声。
“陛下,法不外乎情。律法所在,本就是为治民而生,尊重人伦纲常、审酌人情世故,让我庆国之民亦能体悟法之温良,感德圣上恩怀,此才是法之大用。而不是严苛于众,使人惧之。”
“律法的作用是让万千百姓明白,他们能在规则的束缚下安居乐业,而不是人人自危。单以法罔顾人心,如此刻板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臣斗胆请陛下免除阿良死刑了!”
舒芜此言乃诛心之言,言辞恳切下,另给诸死刑派打上不体民情,不察民心的呆板形象,以一法治天下,不顾人伦情理,糊涂至极。
皇帝陛下嘴角微微上扬,似乎这才是他所期待的,若是一边倒的状况,这场朝会会很失败。
舒芜的出列,牵动了周遭大臣的目光,结合陛下的反应,许多大臣不由动摇。
“陛下,臣也有一言。”
礼部尚书郭攸之出列,与舒芜并肩,作揖道:“法虽严明,情亦深厚,两者于国不可无一,法中有情,情中显法,方才为治国真理,使民臣服,护我庆国千秋万载。”
一时间,容情派迎来反击,朝堂上的局势风云突变。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难道尔等想让世人日后皆效仿之吗?”
“此乃意外,何来效仿?”
“律法威严不能侵犯。”
“啊呸,等民众来尔家门口吐口水,尔可千万别仗势欺人。”
“安静,吵吵嚷嚷成何体统。”响亮的喝声回荡殿中,群臣噤若寒蝉,纷纷低头,不敢直视高位之上的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揉了揉眉心,看着下方险些乱作一团的架势,皱起眉头。
“还有谁想发言?”
此话一出,群臣默契看向翰林院四位大学士所在位置。案子之所以能搬上朝堂,少不了他们的推波助澜。
而今局势愈演愈烈,翰林院势必该出来说话才对。
可翰林院内部观点不一,站在哪边是一件极难拗口的事。
一想到林若甫在翰林里的地位,现如今口吻清楚下,翰林院应该也要顾及才对,死刑派不由得放宽心,翰林院大概与他们是同一战线。
不少臣子暗中窥探起吏部侍郎林若甫的反应,这位陛下面前的大红人,春闱一案的受益者,仍就面不改色,极有把握的一脸镇定。
能在春闱过后遭众臣忌惮的情况下,重整朝堂势力,挽回声势,一是职位擢升,二是实力深不可测。
谁也不知道其背后还站着谁,盘根错节的交织中,暗暗藏了多少刀子。
“陛下,臣有话说。”
出列的是都察院御史,禀公直言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阿良一案,以法为凭,循法而行,并无过错,理应判处死刑。若是因少部分人反对,便刻意枉法,此才是不顾纲常伦理。”
都察院主管弹劾、建议,向来在朝中不站党位,他们的话,无疑更有说服力。
死刑派的声势律动,渐大起来。
一时间,焦点再次回到翰林院身上,只要翰林院临门一脚踩下来,死刑派便能以巨大的人数优势彻底压制住容情派,这场案子将毫无回转余地的结束。
可殿上死一般的寂静一会下来,翰林院依旧没有任何动作。
群臣无不诧异,死刑派们纷纷不解看过去,琢磨着翰林院搞什么幺蛾子。
林若甫嘴角轻抽,隐晦看了边上一眼。
吏部尚书当即再出列,恭声道:“陛下,翰林院贵为此案搬上朝堂的初时争论者,理应发言阐见,哪有沉默的道理,请陛下酌其说话。”
皇帝陛下轻轻点头,凌然一视。
翰林院不得不出列,张学士作为代表作揖道:“陛下,我翰林院内对此事褒贬不一,意见始终难以整合,各自分论不合情理,遂决定不作意见。”
此话一出,死刑派脸色大变,殿内诸公皆涌现愕然之色,不少朝臣心照不宣看向林若甫,意味不明。
容情派缓了一大口气,却也不得不深思,朝堂之上,还有谁能站出来替他们说话。
若不如此,死刑派但凡再站出一位稍有权势的官员抨击,依旧难逃坠入深渊。
户部不会说话,枢密院秦家与兵部所涉职务区别太大,也不会出来说话,陈院长…
“陛下,翰林院出尔反尔,此举可惩治欺君之罪!”吏部尚书显然气急败坏。
皇帝陛下冷哼一声:“翰林院可以选择不发声。”
吏部尚书无奈退下,林若甫脸色终于变得难看起来,微微责怪吏部尚书的擅作主张,谴责翰林院之举。
但很快,林若甫的面色恢复平常。
“陛下,臣有话说。”
鸿胪寺卿迅速出列,高声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不能乱,恳请陛下判处阿良死刑。”
鸿胪寺立场一表达,死刑派重振声威,再次占据多数臣子的意见。
林若甫暗自微微一笑,胜局已定。翰林院…鸿胪寺,皇帝陛下轻声念叨,困乏般的微闭双眸,心情愉悦,似是认为此案该结束了。
最后试探性问一句道:“诸爱卿可还有意见?”
话出片刻,沉闷的朝堂边忽然有人意想不到站了出来。
“禀陛下,臣有意见。”说话的是六科给事中。
不少臣子陡然一惊,心中升起复杂的思绪,六科给事中为什么会站出来?
从始至终低头的林若甫终于正大光明抬眸看了过去。
皇帝陛下手敲击着龙椅,急促道:“说。”
六科给事中微微停顿,说道:“陛下,臣认为,法是关乎正义与不正义之分,此案始末,谁正谁邪,拥有明显的界定,受害者黄大龙恶名远扬,加害者阿良却苦楚至极,公理之下,法中循情,可宽慰民心。”
局面再次缓滞,皇帝陛下的目光一转,放到了正下方:“让朕想想。”
“陛下,臣可以说话吗?”皇帝陛下耳边,响起一个很熟悉的声音,那是陈萍萍的声音。
皇帝陛下抬起高高的头颅,直视下去:“说吧,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群臣注视中,陈萍萍缓缓推着轮椅行至殿中,作揖道:“陛下,臣认为双方均言之有理,依法而行没问题,酌情而行亦没问题。”
听罢,诸臣不可置信僵硬着脖子,陛下让你解决问题,你居然搞中立和稀泥…
这样说还不如不说呢,陈院长今日是老糊涂了吗?
没有谁知道陈萍萍在想什么,就连皇帝陛下也露出疑惑的神色。
“陈萍萍,这就是伱的答案?”
“这并不是臣的答案。”陈萍萍摇头,“臣评判此案,不站在任何一派,只论其对我庆国之影响,分析如何处理才是最有利。”
“说。”皇帝陛下注视道。
陈萍萍颔首,叹息道:“这些天来,阿良一案,于庆国流传甚广,从山东路传遍京都。民众愚钝,不视律法威严,而独为其喊冤,荒唐至极。”
“相信诸位大臣心里有数,不会在意民众之愚,可影响太大,亦不可不管不是吗?既要判处死刑,臣认为便要究法平息民众的怨尤,否则,会在很多人心里留下芥蒂,不妥。”
“敢问诸位大臣可有平息民怨的法子?”陈萍萍突然转头问道。
众臣低头不语。
皇帝陛下沉声道:“这么说,你有法子?”
陈萍萍点头,回道:“禁谈,以暴镇压,若有违者入狱,要不了时日,案子风波就过去了,陛下。”
“荒谬,这如何能稳定民心。”皇帝陛下斥责。
陈萍萍惶恐:“回陛下,那臣没法子了,能想到仅有这一点,愧对圣恩。”
没法子便不能解决死刑带来的影响,不就是认为不应该判处死刑吗?好一个隐隐的反推论点。
既没公然站队,又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
朝中众臣终于透彻明了,原来陈萍萍站的是容情派位置。
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冷笑一声,寒意直冲人心头:“陈萍萍,你总是能给朕带来惊喜。”
……
今日的朝会结束极晚,待范建回府,已经过了巳时。
用完早饭,范建便将林若叫到书房。
“案子结果出来了。”范建很不满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死刑,没有余地,十日后执行。”
“这便是你和陈萍萍商量出来的法子?莫以为支持容情处理的人多就可以挽回局面,陛下心意早定,不是你们就能拉回来的。”
“如此做法,是公然在陛下面前结党营私,你知道吗?陈萍萍这是在活找罪受。”
范建头一回如此愤怒。
林若吃惊的听着范建的教训,若有所思,回答道:“我并没有要求陈院长站出来说话。”
范建止住呵斥声。
“六科给事中站出来没?”林若问道。
“站出来了。”范建道。
“那便没问题了。”林若摇摇头,其实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陈院长撺掇在朝中一些势力发声,将此次案子的讨论维持在均势层面上,至少使得陛下不会当堂决定。
事后,再劳烦陈院长去御书房利用民怨晓之以情,这样既不至于公然触怒陛下,也有机会挽回案子的处决。
可目前的情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本章完)
舒芜沉声。
“陛下,法不外乎情。律法所在,本就是为治民而生,尊重人伦纲常、审酌人情世故,让我庆国之民亦能体悟法之温良,感德圣上恩怀,此才是法之大用。而不是严苛于众,使人惧之。”
“律法的作用是让万千百姓明白,他们能在规则的束缚下安居乐业,而不是人人自危。单以法罔顾人心,如此刻板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臣斗胆请陛下免除阿良死刑了!”
舒芜此言乃诛心之言,言辞恳切下,另给诸死刑派打上不体民情,不察民心的呆板形象,以一法治天下,不顾人伦情理,糊涂至极。
皇帝陛下嘴角微微上扬,似乎这才是他所期待的,若是一边倒的状况,这场朝会会很失败。
舒芜的出列,牵动了周遭大臣的目光,结合陛下的反应,许多大臣不由动摇。
“陛下,臣也有一言。”
礼部尚书郭攸之出列,与舒芜并肩,作揖道:“法虽严明,情亦深厚,两者于国不可无一,法中有情,情中显法,方才为治国真理,使民臣服,护我庆国千秋万载。”
一时间,容情派迎来反击,朝堂上的局势风云突变。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难道尔等想让世人日后皆效仿之吗?”
“此乃意外,何来效仿?”
“律法威严不能侵犯。”
“啊呸,等民众来尔家门口吐口水,尔可千万别仗势欺人。”
“安静,吵吵嚷嚷成何体统。”响亮的喝声回荡殿中,群臣噤若寒蝉,纷纷低头,不敢直视高位之上的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揉了揉眉心,看着下方险些乱作一团的架势,皱起眉头。
“还有谁想发言?”
此话一出,群臣默契看向翰林院四位大学士所在位置。案子之所以能搬上朝堂,少不了他们的推波助澜。
而今局势愈演愈烈,翰林院势必该出来说话才对。
可翰林院内部观点不一,站在哪边是一件极难拗口的事。
一想到林若甫在翰林里的地位,现如今口吻清楚下,翰林院应该也要顾及才对,死刑派不由得放宽心,翰林院大概与他们是同一战线。
不少臣子暗中窥探起吏部侍郎林若甫的反应,这位陛下面前的大红人,春闱一案的受益者,仍就面不改色,极有把握的一脸镇定。
能在春闱过后遭众臣忌惮的情况下,重整朝堂势力,挽回声势,一是职位擢升,二是实力深不可测。
谁也不知道其背后还站着谁,盘根错节的交织中,暗暗藏了多少刀子。
“陛下,臣有话说。”
出列的是都察院御史,禀公直言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阿良一案,以法为凭,循法而行,并无过错,理应判处死刑。若是因少部分人反对,便刻意枉法,此才是不顾纲常伦理。”
都察院主管弹劾、建议,向来在朝中不站党位,他们的话,无疑更有说服力。
死刑派的声势律动,渐大起来。
一时间,焦点再次回到翰林院身上,只要翰林院临门一脚踩下来,死刑派便能以巨大的人数优势彻底压制住容情派,这场案子将毫无回转余地的结束。
可殿上死一般的寂静一会下来,翰林院依旧没有任何动作。
群臣无不诧异,死刑派们纷纷不解看过去,琢磨着翰林院搞什么幺蛾子。
林若甫嘴角轻抽,隐晦看了边上一眼。
吏部尚书当即再出列,恭声道:“陛下,翰林院贵为此案搬上朝堂的初时争论者,理应发言阐见,哪有沉默的道理,请陛下酌其说话。”
皇帝陛下轻轻点头,凌然一视。
翰林院不得不出列,张学士作为代表作揖道:“陛下,我翰林院内对此事褒贬不一,意见始终难以整合,各自分论不合情理,遂决定不作意见。”
此话一出,死刑派脸色大变,殿内诸公皆涌现愕然之色,不少朝臣心照不宣看向林若甫,意味不明。
容情派缓了一大口气,却也不得不深思,朝堂之上,还有谁能站出来替他们说话。
若不如此,死刑派但凡再站出一位稍有权势的官员抨击,依旧难逃坠入深渊。
户部不会说话,枢密院秦家与兵部所涉职务区别太大,也不会出来说话,陈院长…
“陛下,翰林院出尔反尔,此举可惩治欺君之罪!”吏部尚书显然气急败坏。
皇帝陛下冷哼一声:“翰林院可以选择不发声。”
吏部尚书无奈退下,林若甫脸色终于变得难看起来,微微责怪吏部尚书的擅作主张,谴责翰林院之举。
但很快,林若甫的面色恢复平常。
“陛下,臣有话说。”
鸿胪寺卿迅速出列,高声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不能乱,恳请陛下判处阿良死刑。”
鸿胪寺立场一表达,死刑派重振声威,再次占据多数臣子的意见。
林若甫暗自微微一笑,胜局已定。翰林院…鸿胪寺,皇帝陛下轻声念叨,困乏般的微闭双眸,心情愉悦,似是认为此案该结束了。
最后试探性问一句道:“诸爱卿可还有意见?”
话出片刻,沉闷的朝堂边忽然有人意想不到站了出来。
“禀陛下,臣有意见。”说话的是六科给事中。
不少臣子陡然一惊,心中升起复杂的思绪,六科给事中为什么会站出来?
从始至终低头的林若甫终于正大光明抬眸看了过去。
皇帝陛下手敲击着龙椅,急促道:“说。”
六科给事中微微停顿,说道:“陛下,臣认为,法是关乎正义与不正义之分,此案始末,谁正谁邪,拥有明显的界定,受害者黄大龙恶名远扬,加害者阿良却苦楚至极,公理之下,法中循情,可宽慰民心。”
局面再次缓滞,皇帝陛下的目光一转,放到了正下方:“让朕想想。”
“陛下,臣可以说话吗?”皇帝陛下耳边,响起一个很熟悉的声音,那是陈萍萍的声音。
皇帝陛下抬起高高的头颅,直视下去:“说吧,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群臣注视中,陈萍萍缓缓推着轮椅行至殿中,作揖道:“陛下,臣认为双方均言之有理,依法而行没问题,酌情而行亦没问题。”
听罢,诸臣不可置信僵硬着脖子,陛下让你解决问题,你居然搞中立和稀泥…
这样说还不如不说呢,陈院长今日是老糊涂了吗?
没有谁知道陈萍萍在想什么,就连皇帝陛下也露出疑惑的神色。
“陈萍萍,这就是伱的答案?”
“这并不是臣的答案。”陈萍萍摇头,“臣评判此案,不站在任何一派,只论其对我庆国之影响,分析如何处理才是最有利。”
“说。”皇帝陛下注视道。
陈萍萍颔首,叹息道:“这些天来,阿良一案,于庆国流传甚广,从山东路传遍京都。民众愚钝,不视律法威严,而独为其喊冤,荒唐至极。”
“相信诸位大臣心里有数,不会在意民众之愚,可影响太大,亦不可不管不是吗?既要判处死刑,臣认为便要究法平息民众的怨尤,否则,会在很多人心里留下芥蒂,不妥。”
“敢问诸位大臣可有平息民怨的法子?”陈萍萍突然转头问道。
众臣低头不语。
皇帝陛下沉声道:“这么说,你有法子?”
陈萍萍点头,回道:“禁谈,以暴镇压,若有违者入狱,要不了时日,案子风波就过去了,陛下。”
“荒谬,这如何能稳定民心。”皇帝陛下斥责。
陈萍萍惶恐:“回陛下,那臣没法子了,能想到仅有这一点,愧对圣恩。”
没法子便不能解决死刑带来的影响,不就是认为不应该判处死刑吗?好一个隐隐的反推论点。
既没公然站队,又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
朝中众臣终于透彻明了,原来陈萍萍站的是容情派位置。
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冷笑一声,寒意直冲人心头:“陈萍萍,你总是能给朕带来惊喜。”
……
今日的朝会结束极晚,待范建回府,已经过了巳时。
用完早饭,范建便将林若叫到书房。
“案子结果出来了。”范建很不满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死刑,没有余地,十日后执行。”
“这便是你和陈萍萍商量出来的法子?莫以为支持容情处理的人多就可以挽回局面,陛下心意早定,不是你们就能拉回来的。”
“如此做法,是公然在陛下面前结党营私,你知道吗?陈萍萍这是在活找罪受。”
范建头一回如此愤怒。
林若吃惊的听着范建的教训,若有所思,回答道:“我并没有要求陈院长站出来说话。”
范建止住呵斥声。
“六科给事中站出来没?”林若问道。
“站出来了。”范建道。
“那便没问题了。”林若摇摇头,其实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陈院长撺掇在朝中一些势力发声,将此次案子的讨论维持在均势层面上,至少使得陛下不会当堂决定。
事后,再劳烦陈院长去御书房利用民怨晓之以情,这样既不至于公然触怒陛下,也有机会挽回案子的处决。
可目前的情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