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阴险的暗示
    好半晌,慈禧才有些不甘地问道。
    “袁爱卿,依你这么说,滕兴甫的前锋军军纪严整,国内其它部队都是无法做到的,是这个意思吧?”
    对于其它部队是否可以做到如前锋军一样,不进士气高涨,还能做到不畏生死,在战场令行禁止。
    毫无疑问,一定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可能还需要除了金钱之外的一些东西,需要的时间可能更要多一些罢了。
    或者,军中军法再严厉一些,打了胜仗会允许他们肆意劫掠,就如曾国藩当年统率湘军平定长毛一般施为。
    只是,袁世凯并不愿如此简单回答,他还有许多话没有引出来呢,可有多少有些担心,这让袁世凯心中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由有些纠结起来。
    斜了一眼还在纠结如何回答的袁世凯一眼,铁良在马背上对慈禧施礼后说道。
    “启禀太后,袁大人所说,臣不敢苟同。”
    “并非只有如袁大人所说那般,无优厚军饷,军中就难以维持严明军纪,当年曾文正公统率厢军,还不是以严苛军纪将湘军变得勇猛善战!”
    “所以,臣以为,国内绿营一类旧军,因散漫已久,恐难以改变,可新编各军只要初始就实施严苛军纪,一样能练出军纪严整、勇猛善战之兵。”
    “况且,以前锋军如此高的军饷抚恤,他滕兴甫又怎会以一省之力筹措出这许多银子!他又怎会不清楚这个道理!”
    “臣以为,滕兴甫这只是在战时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战事已毕,前锋军只能有遣散大部兵员这一条路可走。”
    虽然在现在跟在慈禧身边的这几人中,铁良的衔职最低,可除了推荐拔擢他的荣禄,无论载漪和袁世凯,他还都没放在眼中。
    况且,有对他寄予厚望的慈禧在侧,铁良面对载漪和袁世凯并没有丝毫畏缩,甚至还对坐拥武卫右军这样一支强军而作壁上观的袁世凯,还颇为不屑。
    铁良已经反驳了他的话,袁世凯不能不开口,忙点头说。
    “回太后,臣也以为铁大人所说有理,军中采用严苛军纪,并非做不到前锋军那般令行禁止,只要主将能震慑得住部下军兵,一样可做到前锋军那般,只是”
    袁世凯稍一迟疑还是说道,“士气,恐怕就难以同前锋军相比了。”
    说到这里,袁世凯咬咬牙,不顾载漪还在这里,还是决定要给滕毓藻好好下一个绊子,总要在慈禧心中,种下一颗提防、猜忌他滕毓藻的种子。
    袁世凯既然打定了主意,索性也就放开了,开始侃侃而谈。
    “至于铁大人所说,前锋军势必会因军饷开支浩大繁重,而要遣散大部分兵员,臣有不同看法。”
    袁世凯的话,让慈禧眉毛不由略微一跳,想要说什么,只是嘴唇微张就重又闭上,只是盯着袁世凯,等着他的下文。
    而荣禄和载漪都不由微微皱眉,因为他们都能猜到袁世凯接下来要说的,很有可能就是奕匡状告滕毓藻的事情,只是他们都没有办法阻止。
    荣禄深知这件事已经不能再被提及,否则很有可能会引发大乱,这样的大乱足以达到要么大清存,要么滕兴甫亡的程度,这样事关大清生死存亡的事情,岂可等闲视之,必须做妥善打算后才可施为。
    这一点,他已经和慈禧达成共识,现在既然战事已经结束,就该从容布置,然后在对他滕兴甫逐渐削弱其声望,慢慢施以打压,从而消除隐患。
    总之,在荣禄看来,这个过程越久,掌握一国之力的朝廷准备的就会越充分,对朝廷也就越发有利。
    而越是仓促触及滕兴甫,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滕兴甫在国人眼中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对朝廷越是不利。
    此时贸然再挑起事端,袁世凯明显是想火中取栗,这让荣禄很担心一个不慎,就会逼得滕毓藻不得不做曹操,甚至就是学赵匡胤,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现在朝廷可没办法阻止拥有数十万雄兵的滕毓藻。
    至于袁世凯,他现在还差得太远,假以时日,有朝廷的刻意扶持,那时才能和滕毓藻一争长短。
    而载漪和荣禄所想又有不同,载漪没有荣禄那般心机,他只是担心袁世凯胡言乱语,引得慈禧对滕毓藻产生芥蒂,那样就难免殃及他这个池鱼了。
    观察到慈禧表情细微变化的袁世凯,心中不由一喜,对于荣禄和载漪的不满,他却丝毫不以为意,继续斟酌着说道。
    “臣以为,兴甫手中应该还有许多银子,足够前锋军的军费再维持一年半载.”
    对于奕匡所说,滕毓藻纵容义和团劫掠,甚至前锋军自己也参与其中,以及近期又有传言说,天津的巨额公私银两失踪案,就是和滕毓藻直接有关这些事,铁良是深信不疑的。
    只是不知为何,奕匡现在已经不在公开场合提及此事,而慈禧更是绝口不提,这让铁良等一众满人大感不平,此时袁世凯提及,铁良哪愿放过。
    铁良急着问道,“袁大人,你是说那些关于天津和京城被劫银子的事情,和滕毓藻有关?”
    铁良的话,让慈禧和荣禄脸上都不由瞬间变色,荣禄甚至还忍不住看了看四周,以及同样一脸紧张的载漪一眼。
    永定门外的这条大路,虽然并不是很宽阔,可毕竟是京城正南门外的主路,也有六七丈宽,只要不刻意高声,寻常人是听不清他们到底说了什么的。
    而铁良的话,更是让袁世凯不由一激灵,忙摇手急着说道。
    “铁大人差矣,我并非此意。”
    不待铁良继续追问,袁世凯又语态坚决地说道,“兴甫乃救大清于危亡的国之良将,怎能做此糊涂之事!”袁世凯的话,让慈禧、荣禄,甚至包括载漪在内,都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们却更好奇袁世凯要如何给滕毓藻泼这脏水。
    不给铁良再次开口的机会,袁世凯随即恨恨说道。
    “列强诸国惯以所谓文明之族自居,却完全就是道貌岸然于外,贪婪残忍于内的一群杀人放火劫掠成性的强盗,这些人一路所到之处,残杀我大清百姓,劫掠我官民资财,其罪行令人发指。”
    “他们在大清国内劫掠的银子和其它财物,数额之巨恐怕要以亿计。”
    “据传,东局子和天津各署衙内,未及运走的银子就有上千万两之多,都被洋人尽数劫走,洋人的这些士兵手中每人身上携带的财物,恐都有价值数百两之多。”
    “如有劫掠到金银珠宝、名贵字画、甚至银票的,恐怕数额会更加巨大,兴甫每战必胜,斩获洋人联军累计远超七八十万之多,这些洋人身上的财物,他怎会弃之不顾,自然要收缴集中留作军用。”
    “还有,当时义和团曾经攻进租界,听说洋人在租界中的所有洋行和银行都被义和团洗劫一空,还听说兴甫的那一营,甚至还是首先攻进租界的。”
    “洋人的洋行、银行内的财物,前锋军未必就肯眼看着义和团都拿走,说不定”
    “所以,微臣以为,兴甫手中的银子数量恐怕十分巨大,再支撑一年恐怕都不会有问题,而那时兴甫在直隶兴办的那些工厂都会有产出。”
    袁世凯又说道,“臣听说,兴甫在上海就有几家厂子,各个都是日进斗金.”
    袁世凯并没有说滕毓藻和他的前锋军参与天津和京城巨额银子被劫掠的事情,而是说他从洋人手中夺得,最多也就隐晦表明,租界洋行和银行被劫一事,滕毓藻有可能参与了一手而已,这样的指责对于滕毓藻根本就无关痛痒。
    可袁世凯后面的话,却最为阴险。
    袁世凯的话,让载漪不由又惊又怒,虽然袁世凯没有说滕毓藻的前锋军劫掠公私资财,甚至都没有提及京城王公勋贵以及富户们损失的资财,把这些都推到洋人身上,看似把这些事都和滕毓藻撇清了关系,可其用心却险恶至极。
    滕毓藻在洋人手中缴获的财物,自然无需归还,自古以来,在外征战的将领们也没有上缴缴获的金银一说,就是袁世凯暗指滕毓藻也涉及租界洋人洋行、银行被洗劫一事,这也算不得什么事。
    两军交战,暗中做些见不光的手脚,本就不算什么大事,何况那些洋行、银行还是洋人的。
    可最可恶的是,袁世凯这是在隐含着告诉慈禧,滕毓藻现在和日后都是富可敌国的存在,这怎会不让慈禧忌惮。
    要知道,朝廷如今每年的岁入,也不过区区八九千万两,如今再去出直隶和山东的税赋,以及北洋三处海关的收益,估计又要少了上千万两的银子,能有八千万两的岁入,就已经不错了。
    而滕毓藻手中,却可能藏有过亿两的银子。
    袁世凯的话说完,荣禄也觉心中一突,他十分担心慈禧此时会有什么不妥的说辞,忙说道。
    “太后,臣以为,滕兴甫给前锋军定下优渥军饷,也是有苦衷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想,前锋军初始成军就要立刻同洋人接战,想要迅速做到军中令行禁止,只能软硬兼施,两手并行,一边以严厉军法约束,一边又给以高额军饷、抚恤以笼络军心。”
    “以优渥军饷抚恤提高士气,以严苛军纪整肃部武,这两样一同施展,滕兴甫所为十分得当。”
    “据臣所知,前锋军军纪严苛不下于昔日湘军,前锋军军中亦有连坐之法,只是没有湘军那般狠辣而已。”
    “况且,当年湘军的军饷也是要比绿营高一些的,而且湘军纵兵劫掠,甚至烧杀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臣以为,滕兴甫的前锋军军饷,他自会操持,朝廷无需操心,只是咱们编练的新军,军饷依然要稍高一些。”
    “至于新军的军费来源,一是地方补充,二是各地绿营练勇要坚决裁撤,省下的军费完全可以全部用到新军之中,所需军费并不需增加过多。”
    见荣禄及时转换话题,载漪暗暗瞥了袁世凯一眼,只见袁世凯似乎并没有什么心思一般,对荣禄的话连连点头,而慈禧脸上也没什么额外表情,这让载漪不用心中一松。
    几人都开口说话,载漪也不得不拿出点办法,否则日后他这军机首辅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也忙说道。
    “太后,臣赞同荣大人之言,滕兴甫为了大清,不得不采用优渥厚饷,也是有苦衷的。”
    “至于新军编练的军费筹措,除了要坚决裁撤百无一用的绿营练勇,省下军费用于编练新军外,臣还有一议。”
    载漪正色说道,“观列强各国,无不以一国货币为国之根本,我大清亦可效仿,不可再将铸币之权放于地方。”
    “因此,臣建议将除直隶之外的各省铸币之权全部收归朝廷,户部建立铸币厂,统一铸造银元发行,这其中的大笔火耗亦可以用以补充新军军费。”
    慈禧略一思索说道,“端郡王言之有理,哀家准了,这件事亦可作为新政的一项,就以政务督办处的名义尽快拿出章程来。”
    慈禧又转向铁良,“宝臣,哀家也以为仲华所言,极为有理,练兵治军,也不能一味强横,软的硬的都要有,这才是老成谋国的妥善法子。”
    铁良也知道,自己只是想要驳斥袁世凯,想的有些简单了,忙点头应允。
    慈禧又看向袁世凯,“袁爱卿,这第一点咱们已经说清楚了,关于第二点滕兴甫知人善任一说,也不必说了,滕兴甫善于识人用人,哀家也是深知滕兴甫的手段本事的。”
    慈禧略微向后仰了仰,让自己坐的更舒适一些后接着说道。
    “想当初他起兵之初,兵不过千人,将不过寥寥,可他就仅凭《北洋武备学堂》的那批百十人的学生们,就将数十万前锋军支撑起来,那些还没毕业的学生们,也硬是在他的调教下,如今一个个都成了可战之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浴火大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爱喝啤酒的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喝啤酒的马并收藏浴火大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