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魏:攻秦!赵:好啊,我想想
两人麻利的大礼拜下,高呼:“臣多谢大王厚爱,定誓死以报!”
天下哪有儒生不想当官的?那可真是听都没听说过。
嬴政笑道:“都起来吧,暂且学着处理政事,需知国事无小事,日后委以重任,你们任何一个决定都影响不知多少人生死荣辱,定要心怀苍生,凡事小心谨慎,三思而行。”
李斯回道:“大王教诲,臣必铭记于心,大王至仁至圣,臣定悉心学习,以苍生为重。”
伏念紧跟着道:“大王圣德,臣万分倾佩,定以大王教诲为则,凡事三思而行,不敢忘怀。”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要让他们退下,李斯恭敬说道:“启禀大王,臣有一事禀告。”
“说。”
“臣出师之时,老师有一封亲笔书信,让臣献给大王。”
李斯说着自怀中取出信件,双手高举。
内侍急忙接过,拆开细细探查无忧,这才紧忙献上。
嬴政看了信的内容,轻轻一笑放下。
荀子可不是什么不知变通之人。
“行了,寡人收到了,你们先去熟悉一二吧。”
令内侍带两人去了侍中办事处,熟悉一番。
两人恭敬退下,一同见识了诸多同僚,心中的自傲也削减了许多,身为顶尖人杰,心中没有自傲是不可能的,只是是否表现出来罢了。
但是看看这侍中都是什么人?即便自己两人放进去,也是瞬间不起眼了,一瞬间就真正懂得了恭谨谦逊。
待到了下午,已经有人给他们安排好了一切,在嬴政赏赐的府邸里,李斯独自一人待在书房,不由得深深感慨大秦做事之迅速,不过几个时辰就什么都安排好了。
而且大王是真大方啊,府邸宅院、香车美人、仆役侍女、皆是应有尽有,而且想着还未发放俸禄,咸阳大居不易,还提前便贴心的赏赐了百金,足够体面的在咸阳城生活了。
这一切只是开始,甚至寸功未立。
至于以后,前途无量,无限光明啊。
李斯再一次感慨,更加坚定了自己少年时的感叹和总结,平台最重要!
无论个人什么才能,也要遇见明主,在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如今少府的左右府令,昔年不过是仆役罢了。
如今玄羽卫的指挥使,更只是罗网见不得光的老鼠。
但是运势好跟对了主人,成为大王潜邸心腹,如今一跃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这些都是实证啊!
在嬴政这边收揽天下英杰的时候,关东诸国还在狗苟祟祟。
秦王政四年五月初。赵国朝堂在算计李牧的时候,魏国也没有闲着,在朝堂吵了一个多月,足足犹豫了一个多月的魏景湣王终于下定决心,还是要战,父王的遗命还是要听。
自己初继位,按照老规矩,也是要打一场立威的。
攻赵绝不可,只会两败俱伤让秦楚占便宜,攻楚也不可能,现在打不过,攻韩不合适,韩国还有秦国撑腰,只会授秦国话柄,打齐国倒是合适,但是打齐国立不了威啊,而且秦国齐国一向合盟,现在打齐国,也会落话柄给秦国。
虽然现在魏国的情况实在不适合开战,但是没得选,秦国虎视眈眈,不战不行。
魏景湣王想了几天,还是确定了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秦国,不打破秦国的势头,大魏没有希望,现在沦为四战之地,强敌环绕,一举一动都要看秦国脸色,实在被动至极,必须要合纵诸国攻秦!
如今秦国刚夺河东不久,只要够快,再夺回来也未必做不到。
而且楚考烈王派遣的密使也到了,没错,楚考烈王最终还是决定主动出手,先派密使试探一下魏赵两国态度再说。
而楚国的态度,也坚定了魏景湣王打这一场的决心。
不过攻秦可以,但是这次不能再做出头鸟了,现在的秦王太记仇了,自继位一直针对大魏,这次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而秦赵、秦楚近几年关系如此友好,趁这个机会毁了他们的关系也很重要。
这几年魏国吃这么多亏,不就是因为是被三国围着打吗?他们关系破裂了,大魏只要不用一打多,楚赵谁也不用怕。
还有赵国,赵国能占那么多便宜,不就是因为暂时没有秦国针对他嘛。
魏景湣王越想越是这个道理,还是要挑拨楚赵做这个出头鸟,最好是赵国出头!
下定决心,秘密派遣使臣前往赵国,商议联盟合纵攻秦一事,先试探一下口风。
赵悼襄王前后接见了魏楚两国密使,听闻合纵之事,虽是颇为心动,亦是颇多顾忌。
秦国现在太强了,实在令人害怕,不打是不行的,抑制秦国这是必须的,无论现在和秦国关系多好,这都是要必须做的。
但是要和秦国翻脸,又实在可惜。
赵悼襄王翻来覆去下不了决心,想了想还是召集心腹商议。
赵悼襄王率先开口问道:“诸卿,今日魏使所言之事,诸卿有何看法?”
建信君率先开口,断然拒绝:“大王,万万不可,此魏楚两国小人计谋,如今赵秦交好,结为友邦,近两年同进同退,没有秦国威胁大赵后方,属实受益良多。”
“再者秦国从未有过不义之举,秦国势大,与之交好才是正途,大赵攻魏、攻燕都离不开秦国协助,与秦国交好不易,岂可轻易毁约交恶?”
“与秦国交恶弊大于利,化盟友为大敌,若与他国再起纷争,将再无人相助,并且还要担心被围攻,大赵与魏燕死仇,绝无长久和平之可能,但是秦王仁义宽厚,向来不做不义之事,而且都知道秦王最恶背盟,哪怕占一时之利,难道还能灭秦吗?”
“如今大赵正需要休养生息,若灭不了,我们顶得住秦国的报复吗?”
“到那时,莫说魏国帮忙抵抗秦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难得至极了。”
“臣实在想不到对大赵有何益处,但是对魏国的益处,臣能想到的就太多了。”
(本章完)
两人麻利的大礼拜下,高呼:“臣多谢大王厚爱,定誓死以报!”
天下哪有儒生不想当官的?那可真是听都没听说过。
嬴政笑道:“都起来吧,暂且学着处理政事,需知国事无小事,日后委以重任,你们任何一个决定都影响不知多少人生死荣辱,定要心怀苍生,凡事小心谨慎,三思而行。”
李斯回道:“大王教诲,臣必铭记于心,大王至仁至圣,臣定悉心学习,以苍生为重。”
伏念紧跟着道:“大王圣德,臣万分倾佩,定以大王教诲为则,凡事三思而行,不敢忘怀。”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要让他们退下,李斯恭敬说道:“启禀大王,臣有一事禀告。”
“说。”
“臣出师之时,老师有一封亲笔书信,让臣献给大王。”
李斯说着自怀中取出信件,双手高举。
内侍急忙接过,拆开细细探查无忧,这才紧忙献上。
嬴政看了信的内容,轻轻一笑放下。
荀子可不是什么不知变通之人。
“行了,寡人收到了,你们先去熟悉一二吧。”
令内侍带两人去了侍中办事处,熟悉一番。
两人恭敬退下,一同见识了诸多同僚,心中的自傲也削减了许多,身为顶尖人杰,心中没有自傲是不可能的,只是是否表现出来罢了。
但是看看这侍中都是什么人?即便自己两人放进去,也是瞬间不起眼了,一瞬间就真正懂得了恭谨谦逊。
待到了下午,已经有人给他们安排好了一切,在嬴政赏赐的府邸里,李斯独自一人待在书房,不由得深深感慨大秦做事之迅速,不过几个时辰就什么都安排好了。
而且大王是真大方啊,府邸宅院、香车美人、仆役侍女、皆是应有尽有,而且想着还未发放俸禄,咸阳大居不易,还提前便贴心的赏赐了百金,足够体面的在咸阳城生活了。
这一切只是开始,甚至寸功未立。
至于以后,前途无量,无限光明啊。
李斯再一次感慨,更加坚定了自己少年时的感叹和总结,平台最重要!
无论个人什么才能,也要遇见明主,在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如今少府的左右府令,昔年不过是仆役罢了。
如今玄羽卫的指挥使,更只是罗网见不得光的老鼠。
但是运势好跟对了主人,成为大王潜邸心腹,如今一跃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这些都是实证啊!
在嬴政这边收揽天下英杰的时候,关东诸国还在狗苟祟祟。
秦王政四年五月初。赵国朝堂在算计李牧的时候,魏国也没有闲着,在朝堂吵了一个多月,足足犹豫了一个多月的魏景湣王终于下定决心,还是要战,父王的遗命还是要听。
自己初继位,按照老规矩,也是要打一场立威的。
攻赵绝不可,只会两败俱伤让秦楚占便宜,攻楚也不可能,现在打不过,攻韩不合适,韩国还有秦国撑腰,只会授秦国话柄,打齐国倒是合适,但是打齐国立不了威啊,而且秦国齐国一向合盟,现在打齐国,也会落话柄给秦国。
虽然现在魏国的情况实在不适合开战,但是没得选,秦国虎视眈眈,不战不行。
魏景湣王想了几天,还是确定了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秦国,不打破秦国的势头,大魏没有希望,现在沦为四战之地,强敌环绕,一举一动都要看秦国脸色,实在被动至极,必须要合纵诸国攻秦!
如今秦国刚夺河东不久,只要够快,再夺回来也未必做不到。
而且楚考烈王派遣的密使也到了,没错,楚考烈王最终还是决定主动出手,先派密使试探一下魏赵两国态度再说。
而楚国的态度,也坚定了魏景湣王打这一场的决心。
不过攻秦可以,但是这次不能再做出头鸟了,现在的秦王太记仇了,自继位一直针对大魏,这次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而秦赵、秦楚近几年关系如此友好,趁这个机会毁了他们的关系也很重要。
这几年魏国吃这么多亏,不就是因为是被三国围着打吗?他们关系破裂了,大魏只要不用一打多,楚赵谁也不用怕。
还有赵国,赵国能占那么多便宜,不就是因为暂时没有秦国针对他嘛。
魏景湣王越想越是这个道理,还是要挑拨楚赵做这个出头鸟,最好是赵国出头!
下定决心,秘密派遣使臣前往赵国,商议联盟合纵攻秦一事,先试探一下口风。
赵悼襄王前后接见了魏楚两国密使,听闻合纵之事,虽是颇为心动,亦是颇多顾忌。
秦国现在太强了,实在令人害怕,不打是不行的,抑制秦国这是必须的,无论现在和秦国关系多好,这都是要必须做的。
但是要和秦国翻脸,又实在可惜。
赵悼襄王翻来覆去下不了决心,想了想还是召集心腹商议。
赵悼襄王率先开口问道:“诸卿,今日魏使所言之事,诸卿有何看法?”
建信君率先开口,断然拒绝:“大王,万万不可,此魏楚两国小人计谋,如今赵秦交好,结为友邦,近两年同进同退,没有秦国威胁大赵后方,属实受益良多。”
“再者秦国从未有过不义之举,秦国势大,与之交好才是正途,大赵攻魏、攻燕都离不开秦国协助,与秦国交好不易,岂可轻易毁约交恶?”
“与秦国交恶弊大于利,化盟友为大敌,若与他国再起纷争,将再无人相助,并且还要担心被围攻,大赵与魏燕死仇,绝无长久和平之可能,但是秦王仁义宽厚,向来不做不义之事,而且都知道秦王最恶背盟,哪怕占一时之利,难道还能灭秦吗?”
“如今大赵正需要休养生息,若灭不了,我们顶得住秦国的报复吗?”
“到那时,莫说魏国帮忙抵抗秦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难得至极了。”
“臣实在想不到对大赵有何益处,但是对魏国的益处,臣能想到的就太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