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兵团是未来后勤的保证,而眼前的移民安置,则直接跟吉林的社会稳定挂钩。
不光姜诚,连海如松都很清楚,这第一批几千人的移民如果安置不好,就会让“人口红利”变成“洪水猛兽”,移民将再次化为流民,在吉林作乱。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批抵达四平的移民,是咱们前期准备工作的试金石——成败就看此一举了。”
姜诚磨拳擦掌,脸上充斥着期待,“此次我将坐镇四平,对这首次安置工作全力调度配合!”
…………
隔天一大早,姜诚安排过杨玉成之后,便由李石头率领护卫们开拔往四平。
除了他以及移民安置组的几个官员,姜诚还带上了海蕙心母子和段心雨。
其实安置移民这事,原本不需要劳动姜诚这大督军出马;
但这前期准备工作就算做的再充分,也有可能出现临时状况——当然如果有他身在前沿,就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哈哈哈,飞澜你们快请进来!哎呀,你们这来的太突然,我这一点准备都没有啊呵呵……”
一路引着姜诚随行进院子,海如松抱着外孙家赫,一脸热情到有些局促的表情。
从代理吉林督军以后,姜诚虽然连番几次途径四平,却始终过门未入。
一行人刚让他迎进前敞客厅,但迎面而来就是股浓重的霉味,搞得女儿海蕙心当下嗔怪道:“哎呀爹,您这是……”
环顾一圈,尽管姜诚还维持着一省督军的沉静,但心里多少有点无奈了。
从他打小认识这位老丈人就晓得,跟所有的军官都不同,他不抽大烟不玩女人,连金银财宝都不喜欢……唯独对带兵训马情有独钟。
因这个特性,海平川一直以废寝忘食的形态出现,拿现代的话说就是“工作狂”——
眼前这乱糟糟的厅堂就是个例证:正中摆着遍插各种指示的沙盘,而且显然是为了方便会见四平的军政商农工等,各方各面的下属和官员,沙盘的另一侧是长条会议桌。
肉眼可见所有的案头全部堆满了各种文件,其间还有笔墨纸砚……以及些残羹剩饭和散篓子酒,
这些混合在一起和霉味,简直给这些早已习惯吉林督军府馨香整洁的人们一记重击。
“咳咳,我看这儿挺好的。”
眼看老丈人面露局促讪讪笑着,姜诚马上批复着,“蕙心啊,你带着大伙先行安置。”
待女儿他们退出门去,海如松搓了搓手略显苦涩一笑:“让你见笑了飞澜……”
姜诚摆手一笑,择了个稍显干净的座:“得了,咱爷俩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不过这该说的不说啊,我看您是不是得续个弦帮您打理打理?”
“以前家里有蕙心在,现在这确实有点不像样了。”
海如松这下更是苦涩拒绝,姜诚也就没再继续话题,而是带着孙正楠和关致远迅速进入工作。
据身在山海关的张福山上报,黄永安已经携第一批移民登车。
因为松下秀树安排的是闷罐子车,运力要比普通列车大很多,这首批中原移民将近四千人。
而且,姜诚刻意想对他吉林的集中调度能力,进行一场“大考”,刻意让张黄两人不仅让青壮年登车,还安排了老弱妇孺一同前来。
人数多,人员组成结构复杂,使得这场“开头难”还真是恰如其分。“临时安置所已全部准备就绪,粮食,衣物,以及居所的各种用品,今天就全部到位——”
别看乱七八糟的,但这里显然有海如松的一套“秩序”,马上信手拈来账册翻给姜诚。
“嗯,物资调配的还是很合理嘛!”
快速浏览着物资清单,姜诚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但这里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医疗团队就这点人?”
海如松一怔:“这……”
姜诚马上往下说道:“要知道移民里面最大的组成部分是各地的灾民。”
“他们本就承受饥饿,再加上背井离乡和千里跋涉,怎可能保持身体健康?”
“如果没有足够的医疗团队支撑,就算掀不起暴乱,岂不是把疫病引入四平来了?”
海如松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按照姜诚的命令,他围绕在四平周边建了几个临时安置所,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给进入地盘的移民安排生活,并由管理者们登记基本信息和擅长的工作,再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拨。
“平川的部队今天下午也到了,得让他们尽快入驻安置所周边。”
姜诚从内兜里掏出钢笔,随手从案几上拽了张草纸,马上飞快地写了几行字,转手交给孙正楠,“马上电联咱医院,让高惠敏给安排医疗队——”
“明天一早前,务必抵达四平!”
至于药品就地有,姜诚名下两个最大的药厂都在四平。
除了青霉素之外,应对伤风感冒拉肚子,以及外伤等药品均有产出。
看过物资调配,姜诚打算去营地那边巡视一番。
刚站起身正准备拿外套,那边韩明和徐福善各自提着食盒回来了,说是段心雨带着燕妮和彩霞做了些好吃的,趁着热乎给送过来了。
她手艺在督军府也是出了名的,尤其到了东北各种野味让她更发挥专长。
姜诚忙起来经常忘了吃饭,时间一长落了个脾胃不合,犯起病来经常疼得直冒冷汗;这段时间他这位姨太太熬粥煮药膳汤,居然给他调理得很少犯了。
“我说飞澜你这是真有福气啊!连这小姨奶奶都如此贤惠……啧啧,煮了什么好东西,真是香啊!”
姜诚摇头一笑没说什么,招呼他和孙正楠李石头等人一块用饭。
因为还有公务,他们都没沾酒,吃饱直奔城外建的临时安置所去了。
围绕四平,姜诚命海如松建了三处——都是仿军营设计,但不设高墙而是拉铁丝网用作隔离。
虽然已接近四月中,吉林的天气还是挺凉的……特别是今早还下过场雨夹雪,竟让人感觉回到了初冬季节。
“这么冷,关内的百姓突然到此肯定不习惯啊!”(本章完)
不光姜诚,连海如松都很清楚,这第一批几千人的移民如果安置不好,就会让“人口红利”变成“洪水猛兽”,移民将再次化为流民,在吉林作乱。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批抵达四平的移民,是咱们前期准备工作的试金石——成败就看此一举了。”
姜诚磨拳擦掌,脸上充斥着期待,“此次我将坐镇四平,对这首次安置工作全力调度配合!”
…………
隔天一大早,姜诚安排过杨玉成之后,便由李石头率领护卫们开拔往四平。
除了他以及移民安置组的几个官员,姜诚还带上了海蕙心母子和段心雨。
其实安置移民这事,原本不需要劳动姜诚这大督军出马;
但这前期准备工作就算做的再充分,也有可能出现临时状况——当然如果有他身在前沿,就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哈哈哈,飞澜你们快请进来!哎呀,你们这来的太突然,我这一点准备都没有啊呵呵……”
一路引着姜诚随行进院子,海如松抱着外孙家赫,一脸热情到有些局促的表情。
从代理吉林督军以后,姜诚虽然连番几次途径四平,却始终过门未入。
一行人刚让他迎进前敞客厅,但迎面而来就是股浓重的霉味,搞得女儿海蕙心当下嗔怪道:“哎呀爹,您这是……”
环顾一圈,尽管姜诚还维持着一省督军的沉静,但心里多少有点无奈了。
从他打小认识这位老丈人就晓得,跟所有的军官都不同,他不抽大烟不玩女人,连金银财宝都不喜欢……唯独对带兵训马情有独钟。
因这个特性,海平川一直以废寝忘食的形态出现,拿现代的话说就是“工作狂”——
眼前这乱糟糟的厅堂就是个例证:正中摆着遍插各种指示的沙盘,而且显然是为了方便会见四平的军政商农工等,各方各面的下属和官员,沙盘的另一侧是长条会议桌。
肉眼可见所有的案头全部堆满了各种文件,其间还有笔墨纸砚……以及些残羹剩饭和散篓子酒,
这些混合在一起和霉味,简直给这些早已习惯吉林督军府馨香整洁的人们一记重击。
“咳咳,我看这儿挺好的。”
眼看老丈人面露局促讪讪笑着,姜诚马上批复着,“蕙心啊,你带着大伙先行安置。”
待女儿他们退出门去,海如松搓了搓手略显苦涩一笑:“让你见笑了飞澜……”
姜诚摆手一笑,择了个稍显干净的座:“得了,咱爷俩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不过这该说的不说啊,我看您是不是得续个弦帮您打理打理?”
“以前家里有蕙心在,现在这确实有点不像样了。”
海如松这下更是苦涩拒绝,姜诚也就没再继续话题,而是带着孙正楠和关致远迅速进入工作。
据身在山海关的张福山上报,黄永安已经携第一批移民登车。
因为松下秀树安排的是闷罐子车,运力要比普通列车大很多,这首批中原移民将近四千人。
而且,姜诚刻意想对他吉林的集中调度能力,进行一场“大考”,刻意让张黄两人不仅让青壮年登车,还安排了老弱妇孺一同前来。
人数多,人员组成结构复杂,使得这场“开头难”还真是恰如其分。“临时安置所已全部准备就绪,粮食,衣物,以及居所的各种用品,今天就全部到位——”
别看乱七八糟的,但这里显然有海如松的一套“秩序”,马上信手拈来账册翻给姜诚。
“嗯,物资调配的还是很合理嘛!”
快速浏览着物资清单,姜诚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但这里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医疗团队就这点人?”
海如松一怔:“这……”
姜诚马上往下说道:“要知道移民里面最大的组成部分是各地的灾民。”
“他们本就承受饥饿,再加上背井离乡和千里跋涉,怎可能保持身体健康?”
“如果没有足够的医疗团队支撑,就算掀不起暴乱,岂不是把疫病引入四平来了?”
海如松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按照姜诚的命令,他围绕在四平周边建了几个临时安置所,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给进入地盘的移民安排生活,并由管理者们登记基本信息和擅长的工作,再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拨。
“平川的部队今天下午也到了,得让他们尽快入驻安置所周边。”
姜诚从内兜里掏出钢笔,随手从案几上拽了张草纸,马上飞快地写了几行字,转手交给孙正楠,“马上电联咱医院,让高惠敏给安排医疗队——”
“明天一早前,务必抵达四平!”
至于药品就地有,姜诚名下两个最大的药厂都在四平。
除了青霉素之外,应对伤风感冒拉肚子,以及外伤等药品均有产出。
看过物资调配,姜诚打算去营地那边巡视一番。
刚站起身正准备拿外套,那边韩明和徐福善各自提着食盒回来了,说是段心雨带着燕妮和彩霞做了些好吃的,趁着热乎给送过来了。
她手艺在督军府也是出了名的,尤其到了东北各种野味让她更发挥专长。
姜诚忙起来经常忘了吃饭,时间一长落了个脾胃不合,犯起病来经常疼得直冒冷汗;这段时间他这位姨太太熬粥煮药膳汤,居然给他调理得很少犯了。
“我说飞澜你这是真有福气啊!连这小姨奶奶都如此贤惠……啧啧,煮了什么好东西,真是香啊!”
姜诚摇头一笑没说什么,招呼他和孙正楠李石头等人一块用饭。
因为还有公务,他们都没沾酒,吃饱直奔城外建的临时安置所去了。
围绕四平,姜诚命海如松建了三处——都是仿军营设计,但不设高墙而是拉铁丝网用作隔离。
虽然已接近四月中,吉林的天气还是挺凉的……特别是今早还下过场雨夹雪,竟让人感觉回到了初冬季节。
“这么冷,关内的百姓突然到此肯定不习惯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