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这盒糕点,”高良姜认了出来,“是昨天一个病人送来的。”
“什么病人?”
“我只记得是个女的。黄杨皮是师父的贴身药童,他应该知道那病人是谁。”
黄杨皮、当归和远志都在大堂里候着,乔行简立刻吩咐文修去将黄杨皮带进来,问道:“送这盒糕点的病人是谁?”
黄杨皮朝那圆形食盒瞧了瞧,答道:“回大人的话,送糕点的是一个姓桑的哑女,住在竹竿巷的梅氏榻房,小人随先生看诊时去过。那姓桑的哑女倒是没病,是她爹患了重病,先生曾为她爹诊治。那姓桑的哑女昨天下午上门来道谢,送来了这盒糕点,说是她亲手做的,还在先生的书房里待了好长时间才离开。”
“这位桑姑娘进过书房?”
“是先生请她进来的。当时那姓桑的哑女来医馆后,给先生看了一张字条,先生便歇了诊,请她到书房相见,还关上了门,吩咐小人守在外面,不许任何人打扰。书房里一直静悄悄的,过了约莫半个时辰,门才打开,那姓桑的哑女才离开了医馆。”
一个哑女,一张字条,闭门相见半个时辰之久,乔行简想着这些,不由得面露疑色。他问道:“你们有人吃过这盒糕点吗?”
众人都回以摇头。
“这么说,只有死者一个人吃过。”乔行简回头看了一眼死去的刘鹊。他略作思虑,吩咐道:“文修,你留下来查封书房,查验死者昨日的餐食是否有毒,再想办法将尸体运回提刑司。武偃,你随我前去梅氏榻房。这位小兄弟,带路吧。”最后一句话是冲黄杨皮说的,说完便带着那名叫武偃的高个子随从朝医馆外走去。
黄杨皮当即应了,领路前往梅氏榻房。
没过多久,乔行简和武偃在黄杨皮的带领下来到了梅氏榻房,找到了桑氏父女落脚的那间通铺房。然而桑氏父女的床铺已空,此前搁在房角装有各种木作的货担也不见了踪影。乔行简唤来榻房伙计一问,才知今早桑氏父女已经退房离开了。
“那对父女也是不走运,像他们这种来临安做买卖的货郎,就指着上元节当天大赚一笔。”榻房伙计道,“如今上元节就在眼前,那老头却患了病,生意也做不成,只好雇了辆牛车,拉着货物走了。”
乔行简眉头一皱,道:“那对父女走了多久?”
“有小半个时辰了吧。”
“往哪个方向走了?”
“看着是往城南那边去了。”
牛车虽不及马车迅速,又拉着货物,必然快不起来,但已走了小半个时辰,粗略算来,只怕已快出城了。乔行简立刻吩咐武偃:“你即刻往城南去追,一路打听这辆牛车的下落,无论如何要把这对姓桑的父女追回来!”
武偃面色坚毅,领命而去。
第二章 无名尸骨
一整个上午,宋慈在射圃边席地而坐,看着以刘克庄为首的太学生和以辛铁柱为首的武学生隔墙斗射,眼前却总是时不时地浮现出昨晚与桑榆一起走过御街灯市时的场景。
原来昨天安葬好虫氏姐妹和袁晴后,宋慈与刘克庄结伴回太学,却在中门外遇见了桑榆。彼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人来人往的前洋街上,桑榆远远地向宋慈挥着手。
“你瞧,桑姑娘在那边。”刘克庄瞧见了桑榆。
宋慈只是点了点头,向桑榆打过招呼,埋头便要进太学。
刘克庄却一把拉住了宋慈,道:“瞧那挥手的意思,桑姑娘是在叫你过去呢。”
他强拽着宋慈,走到桑榆面前,道:“桑姑娘,你是来找宋慈的吧?我把他带过来了。你们有什么话慢慢聊,我还有事,先回斋舍了。”说完微笑着将宋慈留在原地,独自走了。
桑榆手握一个钱袋,那是上次宋慈去梅氏榻房时,留给她付刘太丞诊金的。这是她第二次将这个钱袋物归原主了。宋慈问起桑老丈的病情,她比画了手势,意思是桑老丈按刘太丞开出的验方用药,这两天身子好了不少,已能下地行走了,她这才能放心地离开梅氏榻房来太学。
“桑姑娘不必这么客气,往后若有用得着宋慈的地方,尽管来太学找我。”宋慈知道桑老丈大病初愈,需要有人留在身边照看,桑榆为了归还钱袋,只怕已耽搁了不少时间,他这话一出,等同于是在向桑榆告别了。然而桑榆连连比画手势,意思是想请他多留一会儿,陪她在街上走一走。
宋慈微微愣神之际,桑榆已转过身去,沿街慢行。
宋慈回头朝中门方向望了一眼,似乎怕被刘克庄瞧见似的,还好刘克庄是当真回了太学,并没有留下来等他。他稍作踟蹰,朝桑榆跟了上去。他不知桑榆是何意思,缓步跟在桑榆身边。两人就这么往前走着,不多时走过整条前洋街,来到了众安桥。在这里,一条花灯如昼的宽阔大街纵贯南北,那是临安城中有名的十里御街。
御街乃是大宋皇帝每逢孟月,也就是春夏秋冬各季的第一个月时,离开皇宫去往城西北景灵宫祭祀的必经之路。此街南起皇宫和宁门,北抵观桥,纵贯临安全城,总长近十里,唤作十里御街。十里御街分为南北中三段,和宁门至朝天门为南段,乃三省六部、五寺六院聚集之地;朝天门至众安桥为中段,其间商铺林立,遍布瓦子,是全城最繁华热闹的去处;众安桥至观桥为北段,多为市井百姓居住之地,城中酒库也大多集中于此,有着“千夫承糟万夫甕,有酒如海糟如山”的说法。众安桥位于十里御街之上,附近一带又是临安城中有名的花市,一到夜间灯火如昼,尤其是上元佳节临近之时,更是火树星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什么病人?”
“我只记得是个女的。黄杨皮是师父的贴身药童,他应该知道那病人是谁。”
黄杨皮、当归和远志都在大堂里候着,乔行简立刻吩咐文修去将黄杨皮带进来,问道:“送这盒糕点的病人是谁?”
黄杨皮朝那圆形食盒瞧了瞧,答道:“回大人的话,送糕点的是一个姓桑的哑女,住在竹竿巷的梅氏榻房,小人随先生看诊时去过。那姓桑的哑女倒是没病,是她爹患了重病,先生曾为她爹诊治。那姓桑的哑女昨天下午上门来道谢,送来了这盒糕点,说是她亲手做的,还在先生的书房里待了好长时间才离开。”
“这位桑姑娘进过书房?”
“是先生请她进来的。当时那姓桑的哑女来医馆后,给先生看了一张字条,先生便歇了诊,请她到书房相见,还关上了门,吩咐小人守在外面,不许任何人打扰。书房里一直静悄悄的,过了约莫半个时辰,门才打开,那姓桑的哑女才离开了医馆。”
一个哑女,一张字条,闭门相见半个时辰之久,乔行简想着这些,不由得面露疑色。他问道:“你们有人吃过这盒糕点吗?”
众人都回以摇头。
“这么说,只有死者一个人吃过。”乔行简回头看了一眼死去的刘鹊。他略作思虑,吩咐道:“文修,你留下来查封书房,查验死者昨日的餐食是否有毒,再想办法将尸体运回提刑司。武偃,你随我前去梅氏榻房。这位小兄弟,带路吧。”最后一句话是冲黄杨皮说的,说完便带着那名叫武偃的高个子随从朝医馆外走去。
黄杨皮当即应了,领路前往梅氏榻房。
没过多久,乔行简和武偃在黄杨皮的带领下来到了梅氏榻房,找到了桑氏父女落脚的那间通铺房。然而桑氏父女的床铺已空,此前搁在房角装有各种木作的货担也不见了踪影。乔行简唤来榻房伙计一问,才知今早桑氏父女已经退房离开了。
“那对父女也是不走运,像他们这种来临安做买卖的货郎,就指着上元节当天大赚一笔。”榻房伙计道,“如今上元节就在眼前,那老头却患了病,生意也做不成,只好雇了辆牛车,拉着货物走了。”
乔行简眉头一皱,道:“那对父女走了多久?”
“有小半个时辰了吧。”
“往哪个方向走了?”
“看着是往城南那边去了。”
牛车虽不及马车迅速,又拉着货物,必然快不起来,但已走了小半个时辰,粗略算来,只怕已快出城了。乔行简立刻吩咐武偃:“你即刻往城南去追,一路打听这辆牛车的下落,无论如何要把这对姓桑的父女追回来!”
武偃面色坚毅,领命而去。
第二章 无名尸骨
一整个上午,宋慈在射圃边席地而坐,看着以刘克庄为首的太学生和以辛铁柱为首的武学生隔墙斗射,眼前却总是时不时地浮现出昨晚与桑榆一起走过御街灯市时的场景。
原来昨天安葬好虫氏姐妹和袁晴后,宋慈与刘克庄结伴回太学,却在中门外遇见了桑榆。彼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人来人往的前洋街上,桑榆远远地向宋慈挥着手。
“你瞧,桑姑娘在那边。”刘克庄瞧见了桑榆。
宋慈只是点了点头,向桑榆打过招呼,埋头便要进太学。
刘克庄却一把拉住了宋慈,道:“瞧那挥手的意思,桑姑娘是在叫你过去呢。”
他强拽着宋慈,走到桑榆面前,道:“桑姑娘,你是来找宋慈的吧?我把他带过来了。你们有什么话慢慢聊,我还有事,先回斋舍了。”说完微笑着将宋慈留在原地,独自走了。
桑榆手握一个钱袋,那是上次宋慈去梅氏榻房时,留给她付刘太丞诊金的。这是她第二次将这个钱袋物归原主了。宋慈问起桑老丈的病情,她比画了手势,意思是桑老丈按刘太丞开出的验方用药,这两天身子好了不少,已能下地行走了,她这才能放心地离开梅氏榻房来太学。
“桑姑娘不必这么客气,往后若有用得着宋慈的地方,尽管来太学找我。”宋慈知道桑老丈大病初愈,需要有人留在身边照看,桑榆为了归还钱袋,只怕已耽搁了不少时间,他这话一出,等同于是在向桑榆告别了。然而桑榆连连比画手势,意思是想请他多留一会儿,陪她在街上走一走。
宋慈微微愣神之际,桑榆已转过身去,沿街慢行。
宋慈回头朝中门方向望了一眼,似乎怕被刘克庄瞧见似的,还好刘克庄是当真回了太学,并没有留下来等他。他稍作踟蹰,朝桑榆跟了上去。他不知桑榆是何意思,缓步跟在桑榆身边。两人就这么往前走着,不多时走过整条前洋街,来到了众安桥。在这里,一条花灯如昼的宽阔大街纵贯南北,那是临安城中有名的十里御街。
御街乃是大宋皇帝每逢孟月,也就是春夏秋冬各季的第一个月时,离开皇宫去往城西北景灵宫祭祀的必经之路。此街南起皇宫和宁门,北抵观桥,纵贯临安全城,总长近十里,唤作十里御街。十里御街分为南北中三段,和宁门至朝天门为南段,乃三省六部、五寺六院聚集之地;朝天门至众安桥为中段,其间商铺林立,遍布瓦子,是全城最繁华热闹的去处;众安桥至观桥为北段,多为市井百姓居住之地,城中酒库也大多集中于此,有着“千夫承糟万夫甕,有酒如海糟如山”的说法。众安桥位于十里御街之上,附近一带又是临安城中有名的花市,一到夜间灯火如昼,尤其是上元佳节临近之时,更是火树星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