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大明军政的悄然变化
皇帝去遵化,去天津,开始为七月底的外藩朝觐和北方大计做准备。
仅仅数日时间,遵化那边皇帝发出的旨意就先抵达山东、抵达位于淮安的护漕水军大营,也很快就要到达南京。
目前的大明海上力量,只有沿海各省提刑按察使司下面的海防道。
山东海防道的相应官员、辅佐新建伯王承勋督领护漕水军的戚祚国很快就找来了和他搭班任副督领的漕军参将崔胜。
“还有多少漕船未从京师返转?”
“侯爷,如今朝廷允各总把漕粮运抵京师后承运商货南下。已经返转的,只是早已专与昌明号、宗明号合作的北方诸总及南京二总,其余漕船恐怕要到五六月份才会回来。”
“五六月份……”戚祚国看着崔胜,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老崔,陛下从遵化发来的旨意。我想奏请你一同去,你定要安排个得力的,把剩余巡访漕河水面的事安排妥当!”
“末将一同去?侯爷,这不妥吧?您和末将都去了……”
戚祚国摇了摇头:“你的性情和本事我知道。王总漕要总揽全局,但知道护漕水军才是将来的漕军。他肯让你来,就是同样器重你。此去定有大事,我不想错失良机,也不想让你施展不了抱负。”
“……侯爷抬爱,末将明白了。那侯爷便先奏请,末将也先去安排好。”
说罢利落地行了礼先出去。
十多万人的漕军里,现在缓慢地分成了两大体系。
一个是护漕水军,上下共有约七千人。除位于淮安大营的标兵们之外,临清以北、临清到扬州、长江以南分别便了上中下三路,各配一些内河小战舰及官兵,分别是六千人。
除此之外,就仍是原先的运军。
虽仍然以运军为名,但实则各总的青壮精锐都编入护漕水军之后,剩下的已经形同船行一般。运军俸禄就好比朝廷派的一份大单,保证他们的基础收入;龙江船厂等再保障了他们的船只更换和维修,朝廷更松了松绑,允他们载货南归。
无非钞关在漕船南归时,不会再像过去那么宽松放行罢了。
不管是运军各总把总们自己的生意,又或者他们只是承运,税钱总是要人交的。
运军专司输运,那么水上、陆上的漕防就有人专责了。
护漕水军只负责运河沿线水面上的漕防,至于岸上部分,则是左军都督府这些年除辽东之外的重要工作。
五军都督府重新改了辖管区域之后,左军都督府如今加辖了北直隶的永平、河间二府卫所及顺天府的梁城所,然后顺着运河南下又辖了淮扬二府及镇江、苏州、常州、松江,再加上原本的浙江,已经把整条运河沿岸几乎全部都收归辖管,只留了大约是通州到北京的一小段而已。
在邢玠担任左军左都督的任上,已经专门在天津、兖州、扬州、苏州专门选编了漕防四营,各设二部分巡漕河两岸。
漕防四营共万员,形同左军都督府直接提督的“京营”了,如今被称为漕营。它直接贯穿漕河南北为纽带,直接对左军都督府负责。
调山东海防道等海防官员们去陛见,不少有心人这些年猜测的左军海营恐怕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朝廷岁入大增之后,这些年北面的遮洋行船厂,南面的龙江船厂,还有广东那边的海贸行船厂,动静都不小。
又过了三天,旨意也过了长江,到了朱常洛提到的那个解经傅手上。
泰昌元年的进士,他是当时和公鼐、程启南、孟希孔等人一同南下任官的人,授职南京兵部主事。
当年辞陛时,他在御前一句“江南若自矜自傲,便是平庸浅见”,得了皇帝“说得好”的赞赏。
而解经傅是有抱负的。也是有专长的。
平夷伯陈璘提督长江水师,到了南京解决完江右程家假冒倭寇一案之后,他就把精力放在了皇帝提出的整顿水师、培养水军人才上。
整顿水师涉及到战舰的建造、维修,涉及到龙江船厂,也有南京兵部帮得上忙的地方。
培养水师人才,那就要提到大明官方的两个军校。
在大明,保定府有专门的一个武校,一般被称为武学,专门培养千总以下的各级陆军军官,也是武举当中的“国子监”。这些武贡生,正是泰昌朝以来武举考试的一大主力。
而南京也有一个专门的武校,这里被称为舟学,是专门培养水师军官的。
枢密院成立以前,这一南一北两大武校已经荒废已久。
但皇帝既然设了枢密院,田乐既然知道皇帝的志向,武举还有了专门的殿试,这两个武校哪里能够不重新拾掇拾掇?
别的不说,保定武学直接迁到了离北京城更近的密云县,南京舟学更是在兵部归枢密院管之后,由南京兵部专派郎中一员来管理。
现在南京舟学的郎中正是解经傅。
他是个成熟的老师,尤其是教武学生的好老师。
因为中进士前,他既对兵法感兴趣,深谙兵法韬略,又确实做过老师。
此时此刻,解经傅不仅是专管南京舟学办学政务的官员,也兼了督学教练官。
舟学校址也被他奏请迁到了无锡县,主打一个平常可以在太湖里操练船只熟悉水性和水战战法,“高年级”的还方便直接去不远处的太仓港,从长江去近海试一试。
朱常洛能再次知道他,就是因为他上了那道《请再练舟师兵议》。
现在听完了皇帝的旨意,已经虚岁三十九的解经傅有些奇怪,但也有些激动。
为官六年有余,他到南方知道了漕军之孱弱、水师之懈怠之后,望着繁华的江南每每心悸不已。
镇夷侯戚继光当年上了《请练舟师兵议》,朝廷不以为然。
那时已在抗倭,戚继光请调兵整训抗倭不成,这才有了后来的戚家军。
但戚家军没有水师,而戚继光在奏疏里,是提到了应该也练出一支水师来的。
就不说江南似乎已经忘了昔年倭寇为患的苦难,莫非十年前援朝抗倭时,那倭贼战舰如云也该让大明君臣警惕。
平夷伯陈璘已经老了,解经傅上个月才见过他:日渐病衰,恐怕难以熬过今年了。
而眼下却选不出一个像他一样能精于水战的长江水师提督!
解经傅只以为皇帝是担忧长江水师和大明水战高级将领后继乏人的问题,他觉得皇帝担忧得很对。
而当此时,三月底就确定的吏部尚书人选任命意思还没到云南。
朱常洛还留在遵化,还在看着军工园。
因为他发现,在贺盛瑞这个管理大师和赵士祯这个火器狂徒工程师的配合下,军工园的底子……似乎已经扎实地不赖了!
(本章完)
皇帝去遵化,去天津,开始为七月底的外藩朝觐和北方大计做准备。
仅仅数日时间,遵化那边皇帝发出的旨意就先抵达山东、抵达位于淮安的护漕水军大营,也很快就要到达南京。
目前的大明海上力量,只有沿海各省提刑按察使司下面的海防道。
山东海防道的相应官员、辅佐新建伯王承勋督领护漕水军的戚祚国很快就找来了和他搭班任副督领的漕军参将崔胜。
“还有多少漕船未从京师返转?”
“侯爷,如今朝廷允各总把漕粮运抵京师后承运商货南下。已经返转的,只是早已专与昌明号、宗明号合作的北方诸总及南京二总,其余漕船恐怕要到五六月份才会回来。”
“五六月份……”戚祚国看着崔胜,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老崔,陛下从遵化发来的旨意。我想奏请你一同去,你定要安排个得力的,把剩余巡访漕河水面的事安排妥当!”
“末将一同去?侯爷,这不妥吧?您和末将都去了……”
戚祚国摇了摇头:“你的性情和本事我知道。王总漕要总揽全局,但知道护漕水军才是将来的漕军。他肯让你来,就是同样器重你。此去定有大事,我不想错失良机,也不想让你施展不了抱负。”
“……侯爷抬爱,末将明白了。那侯爷便先奏请,末将也先去安排好。”
说罢利落地行了礼先出去。
十多万人的漕军里,现在缓慢地分成了两大体系。
一个是护漕水军,上下共有约七千人。除位于淮安大营的标兵们之外,临清以北、临清到扬州、长江以南分别便了上中下三路,各配一些内河小战舰及官兵,分别是六千人。
除此之外,就仍是原先的运军。
虽仍然以运军为名,但实则各总的青壮精锐都编入护漕水军之后,剩下的已经形同船行一般。运军俸禄就好比朝廷派的一份大单,保证他们的基础收入;龙江船厂等再保障了他们的船只更换和维修,朝廷更松了松绑,允他们载货南归。
无非钞关在漕船南归时,不会再像过去那么宽松放行罢了。
不管是运军各总把总们自己的生意,又或者他们只是承运,税钱总是要人交的。
运军专司输运,那么水上、陆上的漕防就有人专责了。
护漕水军只负责运河沿线水面上的漕防,至于岸上部分,则是左军都督府这些年除辽东之外的重要工作。
五军都督府重新改了辖管区域之后,左军都督府如今加辖了北直隶的永平、河间二府卫所及顺天府的梁城所,然后顺着运河南下又辖了淮扬二府及镇江、苏州、常州、松江,再加上原本的浙江,已经把整条运河沿岸几乎全部都收归辖管,只留了大约是通州到北京的一小段而已。
在邢玠担任左军左都督的任上,已经专门在天津、兖州、扬州、苏州专门选编了漕防四营,各设二部分巡漕河两岸。
漕防四营共万员,形同左军都督府直接提督的“京营”了,如今被称为漕营。它直接贯穿漕河南北为纽带,直接对左军都督府负责。
调山东海防道等海防官员们去陛见,不少有心人这些年猜测的左军海营恐怕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朝廷岁入大增之后,这些年北面的遮洋行船厂,南面的龙江船厂,还有广东那边的海贸行船厂,动静都不小。
又过了三天,旨意也过了长江,到了朱常洛提到的那个解经傅手上。
泰昌元年的进士,他是当时和公鼐、程启南、孟希孔等人一同南下任官的人,授职南京兵部主事。
当年辞陛时,他在御前一句“江南若自矜自傲,便是平庸浅见”,得了皇帝“说得好”的赞赏。
而解经傅是有抱负的。也是有专长的。
平夷伯陈璘提督长江水师,到了南京解决完江右程家假冒倭寇一案之后,他就把精力放在了皇帝提出的整顿水师、培养水军人才上。
整顿水师涉及到战舰的建造、维修,涉及到龙江船厂,也有南京兵部帮得上忙的地方。
培养水师人才,那就要提到大明官方的两个军校。
在大明,保定府有专门的一个武校,一般被称为武学,专门培养千总以下的各级陆军军官,也是武举当中的“国子监”。这些武贡生,正是泰昌朝以来武举考试的一大主力。
而南京也有一个专门的武校,这里被称为舟学,是专门培养水师军官的。
枢密院成立以前,这一南一北两大武校已经荒废已久。
但皇帝既然设了枢密院,田乐既然知道皇帝的志向,武举还有了专门的殿试,这两个武校哪里能够不重新拾掇拾掇?
别的不说,保定武学直接迁到了离北京城更近的密云县,南京舟学更是在兵部归枢密院管之后,由南京兵部专派郎中一员来管理。
现在南京舟学的郎中正是解经傅。
他是个成熟的老师,尤其是教武学生的好老师。
因为中进士前,他既对兵法感兴趣,深谙兵法韬略,又确实做过老师。
此时此刻,解经傅不仅是专管南京舟学办学政务的官员,也兼了督学教练官。
舟学校址也被他奏请迁到了无锡县,主打一个平常可以在太湖里操练船只熟悉水性和水战战法,“高年级”的还方便直接去不远处的太仓港,从长江去近海试一试。
朱常洛能再次知道他,就是因为他上了那道《请再练舟师兵议》。
现在听完了皇帝的旨意,已经虚岁三十九的解经傅有些奇怪,但也有些激动。
为官六年有余,他到南方知道了漕军之孱弱、水师之懈怠之后,望着繁华的江南每每心悸不已。
镇夷侯戚继光当年上了《请练舟师兵议》,朝廷不以为然。
那时已在抗倭,戚继光请调兵整训抗倭不成,这才有了后来的戚家军。
但戚家军没有水师,而戚继光在奏疏里,是提到了应该也练出一支水师来的。
就不说江南似乎已经忘了昔年倭寇为患的苦难,莫非十年前援朝抗倭时,那倭贼战舰如云也该让大明君臣警惕。
平夷伯陈璘已经老了,解经傅上个月才见过他:日渐病衰,恐怕难以熬过今年了。
而眼下却选不出一个像他一样能精于水战的长江水师提督!
解经傅只以为皇帝是担忧长江水师和大明水战高级将领后继乏人的问题,他觉得皇帝担忧得很对。
而当此时,三月底就确定的吏部尚书人选任命意思还没到云南。
朱常洛还留在遵化,还在看着军工园。
因为他发现,在贺盛瑞这个管理大师和赵士祯这个火器狂徒工程师的配合下,军工园的底子……似乎已经扎实地不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