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进退两难
    “他便是那袁可立?”
    眼望着前面已经坚持了足足三天的明军,林丹巴图尔恨得咬牙切齿。
    “正是他……”岱青眼神幽远地看着前方,“前些年,这人巡抚辽东,我们敖汉部在大康堡那里与他们市易,原以为只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现在是短暂休兵的间隙。
    不论哪一方,都做不到真正源源不断地猛攻,总需要有歇息的休整的时间。
    何况另外三面的消息都不好,该好好准备一下,做最后一次冲击了。
    “旷野结阵,竟能稳守住这么久,连杜陵亲自领军冲杀都没乱了阵脚,这人留不得!”
    听了林丹巴图尔的话,岱青沉默不语,又看了看西面和南面。
    不是留不留这个人的问题了,是还能不能突围的问题。
    “伤兵……”他小声开了口。
    林丹巴图尔有些不自然地转了转头看向别处,然后才说道:“让他们歇着。下一次,定能冲溃他们!他们伤亡也不少,还带了那么多民夫,别看现在好像人更多……”
    接连血战,两边确实都有较大的伤亡。
    李成梁遥遥望着东北面,一边吩咐先休整一个时辰吃饱饭,一边派勇悍哨骑先行绕过去,希望能够到袁可立那边知道前两天的战况,了解一下伤亡情况。
    “此战之后,小公爷若仍有心立军功,要好生请教袁都督了。”李成梁也有些意外,“袁都督胆魄非常人所及,原先只以为他做文臣不畏权贵,没想到领军也如此气壮。若不是他将那条大凌河守得严密,鞑子现在已经冲过河去了。”
    张维贤点了点头,但他其实不太明白:“李侯,鞑子马快,为什么就非要在这里冲散袁都督的大营?”
    在他看来,如果本身是想转战四方搅得辽东大乱,凭马速绕过去就是了。
    “过河,哪有那么容易。”李成梁语气里仍是十分赞赏,“宁虏伯出边关之后,辽东边墙之内便是袁都督在主持大局。鞑子必定先派了游骑去查探。若我所料不差,袁都督在大凌河东这一段必定留了不少人。他带着大军到了大凌河西,就在旷野结阵固守。官军是背水一战,鞑子何尝不是耽搁不得?”
    张维贤觉得李成梁还是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李成梁看了看他,又抬手指了指天:“天气。如今虽然水浅了一些,但若不是从容准备,过河就会元气大伤。是人能受得了这冷水,还是水深不过马蹄?搭浮桥也好,吹好羊皮筏也罢,都要时间。放任官军不管,袁都督大可从容迫近,击其于半渡。”
    “原来如此……”
    “况且这虏酋,如今看来着实是个刚愎自用志大才疏之人,执意深入辽东,却不愿先在这一带躲一躲,等辽东大小河流都冻上了岂不方便得多?”
    如果汗庭大军战力强悍,辽东边军与之对战之后一触即溃,那么这支大军在辽东腹地转战如风当然会产生很大的破坏。
    但如今袁可立毕竟把他们挡在了这里,虽然仅仅才挡住不满三天。
    李成梁现在要确认他还能挡住多久。
    恐怕损伤也不少,毕竟是旷野接战。鞑子的箭矢抛射之下,没有寨墙甚至城墙的防护,仅凭盾牌盔甲……大明还不能让边军人人都披甲。
    大凌河西面袁可立的大营之中,他有很多事要忙。
    “你们安心养伤便是。皮甲先让给还能上阵的同袍。只带了七日军粮不要紧,敞开了吃!鞑子这次歇得久一些,一定是西边援军赶来了!”
    他要分派物资,要安排随军的民夫照料伤员、保障好食物和水。
    临时结成的营寨外围都是随军过来运送物资时的车,用它们围起来之后,中军这里损失不大。
    毕竟每每还有刀牌手先前出布阵,迟滞攻来的敌骑。
    袁可立并不贪功,定要怎么斩杀敌军,他只是就钉在这里。
    他们来了,就防守为主。远有铳炮、弓弩,近则用步卒刀牌手与之相持。
    说到底,恐怕始终不溃的原因就是他始终在这里。
    他是不才四十七的左军右都督,是枢密院里已经数得上好的人物。
    他能不退,虽不像武将那样能身先士卒,但他自有他镇定自若的气度。
    “鞑子打得越来越急躁。锦州是朝廷早就商议好放开的口子,现在他们果然中计了,身陷重围!”
    “费千总,还有闲割了这多鞑子耳朵?再出战,可不能再追了。我们堵住他们便是首功!”
    在他身后,一个看上去有些文弱但实则精瘦勇悍、神情坚定的人一直看着袁可立四处鼓舞士气的背影。
    战得实则十分胶着,但袁可立一直像是认为必定大胜的模样。
    这年轻人叫乔一琦,袁可立算是他的救命恩人。
    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乔一琦还只是个士子。他能文能武,是无锡、苏州一带有名的年轻人。
    后来,听戏时候聊起陈桥驿兵变的段子,他和两个朋友酒后模仿了一些戏文词句,就被仇家举告说他们口称“朕”,图谋不轨大逆不道。这事竟让万历皇帝都知道了,三个人都被押入了死牢。
    是当时在苏州做推官的袁可立多方查证,最后给他们翻了案。但两个朋友都死在了牢里,只有乔一琦活了下来。
    后来乔一琦就从了军。
    思奇功雪前耻,这是他“活罪难逃”被革了功名之后,袁可立对他说的话。
    现在就是奇功在前的时刻。
    “探得鞑子动静,从大凌河堡出来之前,本都督就料定鞑子是要孤注一掷去东面了。调令早已下,义州、锦州守军都在往这边赶。先守稳,七日军粮,足够辽东大军合围鞑子。这是阵斩甚至活捉汗庭虏酋的奇功!”
    袁可立要一遍遍地跟底下将卒说着前程、功劳。
    这是他的“笨法子”,他不能直接领军上阵,那就尽量走到尽可能多的将卒面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信心。
    而后十来个人架着几个人过来了,有人身上中了箭,有人狼狈不堪。
    “都督!是京营的兄弟,宁远侯已经来了,如今应该正在松山堡北面过小凌河!”
    “好!”袁可立眼睛一亮,“你们没接应好?”
    “都督莫怪,是过小凌河之后就被鞑子追了好几里。”其中一个状况稍好的抱了抱拳,“幸不辱命。侯爷让我转告都督,再有半日,最多一日,京营和锦州、义州大军就都能到。侯爷说,最好把鞑子往海边逼。”
    “海边……”袁可立微微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们先搀他们去包扎。问清姓名籍贯军职,后面好记功。”
    途中不知折了几个人。
    现在是明军从外围正包着汗庭大军,而汗庭大军又在这里包着袁可立一部。
    李成梁已经赶到小凌河,离此就不过二十里地了。
    这个消息传来,当然会让袁可立的部下精神一振。
    只不过想把鞑子赶到海边,却不容易。
    他们当然应该早就探知了其他方向的情报,大军在这锦州附近的旷野行进,瞒不过谁。
    往海边的方向,大凌河、小凌河都更宽阔,临海那一面更是绝境。
    袁可立设身处地去考虑,觉得现在鞑子说不定已经想着搏一搏,干脆绕过他们直奔北面了。
    “伯圭!”他转身对乔一琦说道,“你速速渡河,让右屯卫立即在东南面搭浮桥,做出来援之势。”
    乔一琦问他:“搭给鞑子的哨探看?”
    “搭给他们看!”袁可立点着头,“你亲领一千人,守住大凌河西岸。”
    “必定力战不退!”乔一琦已经明白了袁可立的意图。
    以鞑子如今尚存的兵力,这里的官军做不到以力压着他们、赶着他们往南面,那就只有诱他们去南面。
    浮桥搭好,往南面走的风险当然很大,但义州方向的明军正在往南赶来,他们往北去就一定好过河吗?
    到时候当真是要狭路相逢了,就看鞑子愿不愿搏这一把。
    渡过了大凌河,东边的天地当然更宽一些。不论以战养战搜刮补给,还是东边辽东腹地更薄弱的兵力,都会让鞑子实现他们的战略目标。
    他要带去的一千人,就是带钩的饵。
    决战之前短暂的间隙里,乔一琦派人乘着小舟过了大凌河,而他也在组织着死士准备过去守住这边的桥头。
    在他们西面,岱青和林丹巴图尔又吵了起来。
    “他们是疲军,我们也是疲军。”林丹巴图尔坚决不认同,“如今东进不成,又灰溜溜地转攻义州,士气全无!”
    “在这里死战并不是没好处,他们以为我们穷途末路,守军都出了城堡来合围。锦州义州守军此前与我们苦战,没占到好处。现在他们没了城墙为倚仗,上官又不在一旁亲自督战……”
    岱青带着最后的耐心劝道:“大汗,不论是趁机拿下锦州还是义州,城中都必定有许多粮草军资。只要再拖一段时日,许多地方就都冻上了!”
    “他们把敖汉、大宁都拿下来了,那边大军正在往东赶。现在过去,不是迎头撞上?不行!”林丹巴图尔已经杀红了眼,实在难以接受这段时间攻破锦州边墙之后却如同丧家之犬的处境。
    现在他马鞭指着东面:“这人既是什么大明都督,统领数省明军,他在此结寨固守,怎么会不带足粮草军资?就剩一口气了,冲破他们的战阵,北面西面的明军都会吓破胆缩回城堡里,谁还能拦我们东进!”
    岱青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这年轻的大汗心情沉郁。
    如果不是他非要去剿灭那支埋伏的明军耽搁了时间,当时突然出现,别说只是锦州边墙了,锦州、义州都有可能拿下。
    现在……难道还能分兵?难道还要继续损伤他作为大汗的威严?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光宗耀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三十娘并收藏光宗耀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