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心学 儒学 科学?
张允修和张福快步一处亮着灯火的四角阁楼前。
忽然,张允修止住脚步,问跟在屁股后边的张福:“那人,真是王艮的弟子?”
张福喘上两口白气,才答道:“管,管他是不是呢,这年头,是个张狂书生都说自个儿是王圣人的弟子。”
张允修想想也是。
王艮是王阳明亲传弟子,更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现如今,只要谁崇尚往王阳明的心学,都会扯上王阳明为自己增威加势。王阳明的弟子不好冒充,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总归行吧。
阁楼里边这位,便是自称王艮的再传弟子。
心学与儒家向来不对付,一人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心学讲究个“格物致知”,对那些儒家的枷锁,不屑一顾。
甚至有张狂者打出“人人皆可成圣”,这样大逆不道的口号来。
这样的口号,显然极为吸引人。
愤青在哪个时代都不是少数,这心学的理念,恰恰让这些青年得以呼应。
于是,除却儒学外,大明第二大的学派,便是王阳明的心学。甚至在大部分南方地区,心学之盛,还要压制正统的儒学。
今儿个一听张福说,有心学传人上门。
张允修便知晓,这人多半是来拱火。
但他同时也明白,这是个契机——一个彻底把自己隐于幕后,把朝廷与孔家矛盾,挑到“心学”与“儒学”两大派系之争上去。
思前想后,张允修便决心见一见这位“大师”。
整了整身上衣冠,张允修迈步往里走,张福提着大红纸灯笼,跟在后边。
推开房门,张允修往里一瞧。
一名约莫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端坐在正中的圆桌上。
见到张允修二人进来,中年文士浅浅一笑,站起身子对二人拱手一拜:“何正,见过张司丞。”
张允修微微颔首,迈步走到何正身边坐定,何正跟着落座。
张福毕恭毕敬,为二人续上一壶茶水,便悄悄退了出去。
因为二人还不熟悉,张允修也不和他交底儿,只语气生硬地问道:“先生行色匆匆,到底为何事而来?”
“为天下生民!”何正小呷一口茶水,一脸自傲地回道。
见这家伙张狂起来,张允修冷冷一笑,嘟哝道:“那先生找错人了,这事儿你该去找庙里的菩萨,去找皇上,找我怕是无用。”
何正没有答话,只转动一对眸子,盯着张允修。
二人视线相互一碰,张允修寸步不让,许久,何正率先打破僵局:“都说张司丞是雷霆手段,菩萨心肠。在下来找你解救天下生民,也不算找错人。”
“先生高看我了。”张允修笑着打起哈哈。
不过语气比之前缓和许多,不再那般硬邦邦的直硌人。
瞧见张允修宠辱不惊,何正暗暗心惊:这人不过二十出头,一身养气功夫倒是滴水不漏,明明是他该求着我,现在反倒成我要央求着他。
情知今日总要有人先开口,何正便索性把话挑明:“我是为孔家而来。”
“孔家.孔家怎么了?”张允修尽量装作平静。
“嗐,张司丞要是还这样说,那在下就无话可说,现在就走便是。”何正瞪圆双眼,头乌脸黑,作出要走的架势。
张允修一把拽住何正的衣袖,示意他坐下。一番简单的交锋后,张允修才与之谈起正事儿:“今儿个皇上的谕旨,想必你也知晓了。衍圣公简在帝心,不是随意两个小人物就能撬动。”
“张司丞,孔家树大根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动摇,这点儿伱我都清楚。”何正一点头,随后舔了舔嘴唇,目光灼灼地说出心中想法,“孔家仰仗的,无非是天下士人的敬仰。”
“只要.只要令尊和您能够支持我心学。让我们在京城多开书院,为万民开化智慧,孔家的根基,迟早根断命绝。”
对于这场闹剧,何正早在暗中观察。
从张居正签发对学府学子的考核,到海瑞入曲阜,再到韩三与赵文山演的这场大戏。
何正始终以一个局外人,但又随时准备入场的姿态。
心学在南方已经足够昌盛。
北方,乃至朝堂之中却还是少数。如果.如果他能把心学扩展到北方,那后世该如何记载他何正?
不说称祖称圣。
那怎么也是心学中开宗立派的一方巨擎。
所以,当他得知张家父子不喜儒学之时,便打定主意,要来游说张允修。
一来,张允修和皇上关系好,将来势必在朝堂上极有话语权。
二来嘛,少年人,总归是容易鼓动些。
对面,张允修听完何正的叙述,心下却是暗暗冷笑。为天下万民开智,说得倒是好听,还不是为自个儿传道做准备么?
要传,那也是传科学。
你这心学,都快赶上神学。
想起科学,张允修猛地想起两个人:一是徐光启,二是那位传教士利玛窦。
这二人可是大大的宝贝。
是该招揽到京城来。
“张司丞。”瞧见张允修闷坐在哪里,何正心中直打鼓,于是小声喊道。
“啊?!何先生请说。”张允修惊醒。
“不知张公子意下如何?”
“什么事儿?”
何正面庞抽了抽,合着他刚才白说这么一大堆话?不过到底是自己有求于人,于是何正压住内心怒气,又把此前的话语复述一遍。
“哦,这事儿倒是可行。”张允修轻轻点头。
“真的?!”何正顿时喜上眉梢,失声叫道。
“何先生你先别高兴。”张允修拍怕桌子,又继续道,“这京城讲学,你们也得自个儿找地方不是?京城的地价,可不便宜。”
“这个不用张司丞担心,就在城西,我和众位师兄弟子,已购上两块地。只要元辅和张司丞,支持我等讲学,这学就能讲起来。”
钱不是问题。
最主要的是得有朝中显贵的支持。
见他话都说到这地步,张允修不答应都不行,于是点头默认道:“既然你有此心,那尽管去讲,说不得到时候,我也在你旁边办上一所学校。”
“哈哈哈那我倒是想去听上一听。”
(本章完)
张允修和张福快步一处亮着灯火的四角阁楼前。
忽然,张允修止住脚步,问跟在屁股后边的张福:“那人,真是王艮的弟子?”
张福喘上两口白气,才答道:“管,管他是不是呢,这年头,是个张狂书生都说自个儿是王圣人的弟子。”
张允修想想也是。
王艮是王阳明亲传弟子,更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现如今,只要谁崇尚往王阳明的心学,都会扯上王阳明为自己增威加势。王阳明的弟子不好冒充,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总归行吧。
阁楼里边这位,便是自称王艮的再传弟子。
心学与儒家向来不对付,一人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心学讲究个“格物致知”,对那些儒家的枷锁,不屑一顾。
甚至有张狂者打出“人人皆可成圣”,这样大逆不道的口号来。
这样的口号,显然极为吸引人。
愤青在哪个时代都不是少数,这心学的理念,恰恰让这些青年得以呼应。
于是,除却儒学外,大明第二大的学派,便是王阳明的心学。甚至在大部分南方地区,心学之盛,还要压制正统的儒学。
今儿个一听张福说,有心学传人上门。
张允修便知晓,这人多半是来拱火。
但他同时也明白,这是个契机——一个彻底把自己隐于幕后,把朝廷与孔家矛盾,挑到“心学”与“儒学”两大派系之争上去。
思前想后,张允修便决心见一见这位“大师”。
整了整身上衣冠,张允修迈步往里走,张福提着大红纸灯笼,跟在后边。
推开房门,张允修往里一瞧。
一名约莫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端坐在正中的圆桌上。
见到张允修二人进来,中年文士浅浅一笑,站起身子对二人拱手一拜:“何正,见过张司丞。”
张允修微微颔首,迈步走到何正身边坐定,何正跟着落座。
张福毕恭毕敬,为二人续上一壶茶水,便悄悄退了出去。
因为二人还不熟悉,张允修也不和他交底儿,只语气生硬地问道:“先生行色匆匆,到底为何事而来?”
“为天下生民!”何正小呷一口茶水,一脸自傲地回道。
见这家伙张狂起来,张允修冷冷一笑,嘟哝道:“那先生找错人了,这事儿你该去找庙里的菩萨,去找皇上,找我怕是无用。”
何正没有答话,只转动一对眸子,盯着张允修。
二人视线相互一碰,张允修寸步不让,许久,何正率先打破僵局:“都说张司丞是雷霆手段,菩萨心肠。在下来找你解救天下生民,也不算找错人。”
“先生高看我了。”张允修笑着打起哈哈。
不过语气比之前缓和许多,不再那般硬邦邦的直硌人。
瞧见张允修宠辱不惊,何正暗暗心惊:这人不过二十出头,一身养气功夫倒是滴水不漏,明明是他该求着我,现在反倒成我要央求着他。
情知今日总要有人先开口,何正便索性把话挑明:“我是为孔家而来。”
“孔家.孔家怎么了?”张允修尽量装作平静。
“嗐,张司丞要是还这样说,那在下就无话可说,现在就走便是。”何正瞪圆双眼,头乌脸黑,作出要走的架势。
张允修一把拽住何正的衣袖,示意他坐下。一番简单的交锋后,张允修才与之谈起正事儿:“今儿个皇上的谕旨,想必你也知晓了。衍圣公简在帝心,不是随意两个小人物就能撬动。”
“张司丞,孔家树大根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动摇,这点儿伱我都清楚。”何正一点头,随后舔了舔嘴唇,目光灼灼地说出心中想法,“孔家仰仗的,无非是天下士人的敬仰。”
“只要.只要令尊和您能够支持我心学。让我们在京城多开书院,为万民开化智慧,孔家的根基,迟早根断命绝。”
对于这场闹剧,何正早在暗中观察。
从张居正签发对学府学子的考核,到海瑞入曲阜,再到韩三与赵文山演的这场大戏。
何正始终以一个局外人,但又随时准备入场的姿态。
心学在南方已经足够昌盛。
北方,乃至朝堂之中却还是少数。如果.如果他能把心学扩展到北方,那后世该如何记载他何正?
不说称祖称圣。
那怎么也是心学中开宗立派的一方巨擎。
所以,当他得知张家父子不喜儒学之时,便打定主意,要来游说张允修。
一来,张允修和皇上关系好,将来势必在朝堂上极有话语权。
二来嘛,少年人,总归是容易鼓动些。
对面,张允修听完何正的叙述,心下却是暗暗冷笑。为天下万民开智,说得倒是好听,还不是为自个儿传道做准备么?
要传,那也是传科学。
你这心学,都快赶上神学。
想起科学,张允修猛地想起两个人:一是徐光启,二是那位传教士利玛窦。
这二人可是大大的宝贝。
是该招揽到京城来。
“张司丞。”瞧见张允修闷坐在哪里,何正心中直打鼓,于是小声喊道。
“啊?!何先生请说。”张允修惊醒。
“不知张公子意下如何?”
“什么事儿?”
何正面庞抽了抽,合着他刚才白说这么一大堆话?不过到底是自己有求于人,于是何正压住内心怒气,又把此前的话语复述一遍。
“哦,这事儿倒是可行。”张允修轻轻点头。
“真的?!”何正顿时喜上眉梢,失声叫道。
“何先生你先别高兴。”张允修拍怕桌子,又继续道,“这京城讲学,你们也得自个儿找地方不是?京城的地价,可不便宜。”
“这个不用张司丞担心,就在城西,我和众位师兄弟子,已购上两块地。只要元辅和张司丞,支持我等讲学,这学就能讲起来。”
钱不是问题。
最主要的是得有朝中显贵的支持。
见他话都说到这地步,张允修不答应都不行,于是点头默认道:“既然你有此心,那尽管去讲,说不得到时候,我也在你旁边办上一所学校。”
“哈哈哈那我倒是想去听上一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