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痛斥
见崇祯皇帝哑口无言,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朱慎锥继续问:“陛下刚提到了岳武穆,既然陛下如此推崇岳武穆,那么臣问陛下,岳武穆是如何死的?当初南宋又是如何偏安一隅?”
“岳武穆之冤世人皆知,如不是赵构宠信秦桧,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处死岳武穆,怎么能有后来之事?这等事难道朕不知晓?”
“陛下既然知晓,那么臣当问陛下,赵构可是昏君?这秦桧可是奸臣?”
“这是自然!怎么?监国又有不同看法?”崇祯皇帝冷笑反问。
朱慎锥摇摇头:“臣的看法同陛下一样,岳武穆自然是千古忠臣,这毫无疑问,秦桧遗臭万年早有定论,至于宋高宗赵构自然也是昏君了。”
崇祯皇帝又是一愣,既然朱慎锥的观点和他一样,为何又要问这个问题?这时候耳边听到朱慎锥继续道:“陛下看史如此明白,可陛下为何看不清眼前之事呢?陛下仔细想想之前所为,难不成和当年赵构所做并无区别?”
“放肆!大胆!狂妄!”崇祯皇帝勃然大怒,此时他忘记了自己囚徒的身份,猛然站起身来。
一旁的那海连忙要上前阻拦,生怕崇祯皇帝丧失理智对自己主子做出什么事来。可朱慎锥却喝住了他,摆手让他退下,丝毫不为所动。在他看来,崇祯皇帝又能做什么?别说他一个成为囚徒的皇帝,又没什么武力值,哪怕给他一把刀子,以朱慎锥的本事凭着一只手就能制服他。
崇祯皇帝愤怒盯着朱慎锥,气得满面通红:“朕如何是赵构这等昏君?赵构任用秦桧等奸臣,冤杀岳武穆,朕何等做过如此之事?你不要说袁崇焕是岳武穆,袁崇焕此人其罪确凿,罪不可赦,朕杀他理所当然!”
“臣何时说过袁崇焕?”朱慎锥反问道,见崇祯皇帝愣住,他摆手道:“陛下为人君当有静气,为何如此激动?难不成陛下自觉得杀了袁崇焕是错了?这才如此恼怒?”
“胡言乱语!”崇祯皇帝气得咬牙切齿,这个朱慎锥实在不是个东西,居然故意用这种话来激怒自己,而且袁崇焕此人死有余辜,崇祯皇帝自认丝毫没有做错。
朱慎锥根本不在乎崇祯皇帝的反应,继续道:“臣问陛下,既然陛下知道岳武穆是屈死,那么陛下为何不知毛文龙是冤枉的?当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陛下不也是默许么?袁崇焕给毛文龙的罪名和秦桧杀岳武穆的莫须有之罪又有何区别?而陛下当时又是如何处置的?事后又如何态度?如此所为岂非同赵构类同?”
“朕……。”崇祯皇帝瞬间哑口无言,朱慎锥这个问题直接打到了他的软肋,当年袁崇焕杀毛文龙后,崇祯皇帝虽然愤怒,却没有处置袁崇焕,反而对外宣称袁崇焕所为是他的授意,其目的无非是担心辽东战事,既然毛文龙已死,那么再处置了袁崇焕,辽东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心中虽不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此事。
而且后来因为己巳之变,崇祯皇帝问罪于袁崇焕,并把他明正典刑,可在论罪时袁崇焕什么罪名都有,却恰恰少了一个擅杀毛文龙的罪,以至于毛文龙之死到如今还没有一个定论,更让毛文龙的东江镇旧部耿耿于怀。
之后的东江镇两次内乱,再加上后来的山东叛乱等,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这件事造成的后果。
崇祯皇帝之所以这么干其实没别的原因,他当然知道毛文龙是冤枉的,可如果在杀袁崇焕的时候把毛文龙之死也扯进去,那么这件事就遮掩不住了。要知道当初崇祯皇帝可是当着所有人面说过,袁崇焕杀毛文龙是自己授意的,毛文龙虽无叛乱之实却有求死之道,这样的人杀了也就杀了。
假如之后翻这个案子,不等于告诉天下人毛文龙之死是自己做错了么?要面子的崇祯皇帝怎么会这么干呢?所以袁崇焕有这样那样的大罪,恰恰就没有擅杀毛文龙的罪名,这个污点怎么都掩饰不了。
“朕当年是受了袁崇焕蒙骗,朕并没想杀毛文龙……。”崇祯皇帝没了刚才愤怒的气势,相反眼神略有躲闪起来。
“呵呵,赵构当年也是受了秦桧的蒙骗,赵构并没想杀岳武穆……。”朱慎锥悠悠说道。
这话一出,崇祯皇帝如何能受得了?朱慎锥等于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他这个皇帝其实就和赵构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昏君。
“陛下不必着恼,毛文龙不是岳武穆,陛下也绝不是赵构。”正当崇祯皇帝要发火喝骂时,朱慎锥又说了这么一句话。刚刚冒出来的怒火一下子被压了下去,崇祯皇帝略微平息了心中怒气,可接着朱慎锥又道:“可臣以为,如同赵构相比,陛下却相差甚远,至少赵构在朝屈杀了岳武穆自毁长城,但依旧能守住半壁江山,击退外敌,任用贤臣,安抚地方,这才有南宋两百年江山的延续。”
“天下事自有天下人评论,无需臣来讨论过失,可世人心中自有一杆秤。陛下或许会说,陛下本意非是如此,而是手下臣子所为,这些臣子欺上瞒下,以至陛下被臣子蒙骗,从而处置不当。”
“但臣问陛下,如一军之将领兵出征,却大败而归甚至全军覆没,这责任究竟是在为将者呢?还是军士的问题?难不成为将者能以军士怯战不力推脱责任?陛下乃大明皇帝,天下之主,既然身为君王,如何用人,如何施政,其责均在陛下一人,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可不是人君所为,更非明主之举!”
“对了,陛下还知晓当年撤裁驿站之事否?”朱慎锥冷笑道:“陛下为解决财政问题,自以为得计,下旨撤裁天下驿站,以压缩开支,缓解财政。但陛下可知如此所为的后果?”
“驿站撤裁后,天下驿站丢失生计者高达数十万人,如以一人养一户家人而言,其数何止百万之巨?驿站撤裁,我大明财政可缓解否?为了区区数十万钱粮,却弃百万百姓不顾,这就是陛下的‘仁政’啊!”“此外陛下还不知高迎祥手下大将李自成之事吧?臣今日告诉陛下,这李自成当年就是驿站的驿卒,正是陛下所为让李自成走投无路,丢了生计无奈造反。如今天下类似李自成者何止一人?再加上陛下多次增收辽饷,更令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之下,易子而食,百姓们连活都活不下去了,怎能不叛乱四起?”
“陛下心中或有力挽狂澜之志,也有挽大厦将倾之愿,而陛下这些年的确勤政之极,辛苦异常。但事与愿违,政局到如今这番程度,陛下就从不自省过失?”
“唐太宗李世民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孔子更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但陛下刚愎自用,性情急躁、猜忌多疑,就算再有贤臣良将,在陛下手中也是无用,这是陛下最大的问题,身为人君,陛下同先帝相差甚远,更不懂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一味求急,不懂权衡,不知民生,这天下如何不大乱?”
朱慎锥毫不客气说了这么一番话,这些话从来没有人敢对着崇祯皇帝说出来,崇祯皇帝更想不到会有人如此评价自己。
朱慎锥现在就差指着他的鼻子痛骂崇祯皇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是一个根本不懂当皇帝的傻蛋了。一开始崇祯皇帝听得是气的不行,甚至差一点要起身和朱慎锥拼命。可随着朱慎锥一句句话如此下来,崇祯皇帝犹如直接被一桶凉水淋头,浇得从头顶心凉到了脚底板。
“朕……朕……。”崇祯皇帝想反驳,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反驳,又气又怒又羞又恼,脸上更是青一阵红一阵。
“臣今日本不应该说这些,但臣见陛下心中不忿,甚至依旧自以为未有过失,臣这才不得不言。臣所言中如有冒犯之处,还请陛下见谅。如今陛下在宫中休养,臣还请陛下放平心情,仔细回想往事,深思其得失才是。臣今日前来,顺便给陛下带了些书,陛下平日可多读读这些史书,或许会有些领悟。”
“臣公务繁忙,今日见陛下身体康健,臣也就放心了,王承恩!”
“奴……奴婢在……。”一直在一旁当背景板的王承恩听到朱慎锥喊他名字,连忙应了一声。
“你是陛下身边的老人,对陛下忠心耿耿,当照料好陛下起居,如陛下有差错,我这可是定然不饶的,你可清楚?”
“奴婢知道……奴婢明白……。”
“好了,来了这么久,茶也喝了,话也说了,臣也该走了,臣过些时日再来探望陛下。”说着,朱慎锥站起身来,向崇祯皇帝行了礼后转身离去。
可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转身又对崇祯皇帝道:“差一点忘了另一件事,臣告知陛下,半月前皇太极领三十万大军进犯我大明,意图仿效己巳之变绕道蒙古,直入京畿……。”
“什么!”崇祯皇帝猛然一愣,就连一旁的王承恩也露出了惊愕之色。
瞬间,一个想法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闪过,崇祯皇帝甚至想到皇太极的大军和己巳之变一样兵临京师,如此的话朱慎锥将如何面对?
别看他现在是监国,但崇祯皇帝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大明之主。朱慎锥拿下京师成为监国时间并不长,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根本控制不了整个大明,大明如此广阔,两京一十三省忠于自己的臣子百姓不知有多少,一旦外敌来犯,他这个监国还能坐得稳么?
假如情况有变,不等于自己的机会来了?如果能有人突然发动,把朱慎锥拉下马来,自己岂非就能再次君临天下?想到这,崇祯皇帝的眼睛都亮了,可再转念一想,这皇太极可是大明心腹大患,是自己做梦都想解决的外敌,一旦让外敌入侵,这大明江山可如何办?不由得又纠结起来。
崇祯皇帝的神色变化全落在朱慎锥的眼中,朱慎锥如何不知道他肚子里在琢磨什么?笑盈盈地打量着他,开口又道:“不过此事臣已解决了,陛下不必烦恼。”
“解决了?如何解决的?”崇祯皇帝急急追问。
“臣在长城拦住了皇太极,直接领兵击退了他的三十万大军,皇太极损兵折将,已狼狈退回辽东,不敢再犯边境,自然就解决了,如何?陛下可否满意?”
听到这,崇祯皇帝直接傻眼了,王承恩也是目瞪口呆,他们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皇太极的三十万大军啊!就这样拦住了?而且还吃了败仗灰溜溜地回去了?这怎么可能?崇祯皇帝觉得朱慎锥是在胡言乱语,根本是谎话连篇。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大事朱慎锥根本不需要来骗他,也没必要骗他,难道是真的不成?
“哈哈!哈哈哈!”见他们这副表情,朱慎锥仰天大笑,一挥衣袖转身大步而行,转眼间就出了偏殿殿门,再也不见人影,只有那笑声依旧悠悠传来渐渐远去,令崇祯皇帝呆立当场,心中更是百般滋味。
(本章完)
见崇祯皇帝哑口无言,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朱慎锥继续问:“陛下刚提到了岳武穆,既然陛下如此推崇岳武穆,那么臣问陛下,岳武穆是如何死的?当初南宋又是如何偏安一隅?”
“岳武穆之冤世人皆知,如不是赵构宠信秦桧,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处死岳武穆,怎么能有后来之事?这等事难道朕不知晓?”
“陛下既然知晓,那么臣当问陛下,赵构可是昏君?这秦桧可是奸臣?”
“这是自然!怎么?监国又有不同看法?”崇祯皇帝冷笑反问。
朱慎锥摇摇头:“臣的看法同陛下一样,岳武穆自然是千古忠臣,这毫无疑问,秦桧遗臭万年早有定论,至于宋高宗赵构自然也是昏君了。”
崇祯皇帝又是一愣,既然朱慎锥的观点和他一样,为何又要问这个问题?这时候耳边听到朱慎锥继续道:“陛下看史如此明白,可陛下为何看不清眼前之事呢?陛下仔细想想之前所为,难不成和当年赵构所做并无区别?”
“放肆!大胆!狂妄!”崇祯皇帝勃然大怒,此时他忘记了自己囚徒的身份,猛然站起身来。
一旁的那海连忙要上前阻拦,生怕崇祯皇帝丧失理智对自己主子做出什么事来。可朱慎锥却喝住了他,摆手让他退下,丝毫不为所动。在他看来,崇祯皇帝又能做什么?别说他一个成为囚徒的皇帝,又没什么武力值,哪怕给他一把刀子,以朱慎锥的本事凭着一只手就能制服他。
崇祯皇帝愤怒盯着朱慎锥,气得满面通红:“朕如何是赵构这等昏君?赵构任用秦桧等奸臣,冤杀岳武穆,朕何等做过如此之事?你不要说袁崇焕是岳武穆,袁崇焕此人其罪确凿,罪不可赦,朕杀他理所当然!”
“臣何时说过袁崇焕?”朱慎锥反问道,见崇祯皇帝愣住,他摆手道:“陛下为人君当有静气,为何如此激动?难不成陛下自觉得杀了袁崇焕是错了?这才如此恼怒?”
“胡言乱语!”崇祯皇帝气得咬牙切齿,这个朱慎锥实在不是个东西,居然故意用这种话来激怒自己,而且袁崇焕此人死有余辜,崇祯皇帝自认丝毫没有做错。
朱慎锥根本不在乎崇祯皇帝的反应,继续道:“臣问陛下,既然陛下知道岳武穆是屈死,那么陛下为何不知毛文龙是冤枉的?当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陛下不也是默许么?袁崇焕给毛文龙的罪名和秦桧杀岳武穆的莫须有之罪又有何区别?而陛下当时又是如何处置的?事后又如何态度?如此所为岂非同赵构类同?”
“朕……。”崇祯皇帝瞬间哑口无言,朱慎锥这个问题直接打到了他的软肋,当年袁崇焕杀毛文龙后,崇祯皇帝虽然愤怒,却没有处置袁崇焕,反而对外宣称袁崇焕所为是他的授意,其目的无非是担心辽东战事,既然毛文龙已死,那么再处置了袁崇焕,辽东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心中虽不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此事。
而且后来因为己巳之变,崇祯皇帝问罪于袁崇焕,并把他明正典刑,可在论罪时袁崇焕什么罪名都有,却恰恰少了一个擅杀毛文龙的罪,以至于毛文龙之死到如今还没有一个定论,更让毛文龙的东江镇旧部耿耿于怀。
之后的东江镇两次内乱,再加上后来的山东叛乱等,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这件事造成的后果。
崇祯皇帝之所以这么干其实没别的原因,他当然知道毛文龙是冤枉的,可如果在杀袁崇焕的时候把毛文龙之死也扯进去,那么这件事就遮掩不住了。要知道当初崇祯皇帝可是当着所有人面说过,袁崇焕杀毛文龙是自己授意的,毛文龙虽无叛乱之实却有求死之道,这样的人杀了也就杀了。
假如之后翻这个案子,不等于告诉天下人毛文龙之死是自己做错了么?要面子的崇祯皇帝怎么会这么干呢?所以袁崇焕有这样那样的大罪,恰恰就没有擅杀毛文龙的罪名,这个污点怎么都掩饰不了。
“朕当年是受了袁崇焕蒙骗,朕并没想杀毛文龙……。”崇祯皇帝没了刚才愤怒的气势,相反眼神略有躲闪起来。
“呵呵,赵构当年也是受了秦桧的蒙骗,赵构并没想杀岳武穆……。”朱慎锥悠悠说道。
这话一出,崇祯皇帝如何能受得了?朱慎锥等于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他这个皇帝其实就和赵构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昏君。
“陛下不必着恼,毛文龙不是岳武穆,陛下也绝不是赵构。”正当崇祯皇帝要发火喝骂时,朱慎锥又说了这么一句话。刚刚冒出来的怒火一下子被压了下去,崇祯皇帝略微平息了心中怒气,可接着朱慎锥又道:“可臣以为,如同赵构相比,陛下却相差甚远,至少赵构在朝屈杀了岳武穆自毁长城,但依旧能守住半壁江山,击退外敌,任用贤臣,安抚地方,这才有南宋两百年江山的延续。”
“天下事自有天下人评论,无需臣来讨论过失,可世人心中自有一杆秤。陛下或许会说,陛下本意非是如此,而是手下臣子所为,这些臣子欺上瞒下,以至陛下被臣子蒙骗,从而处置不当。”
“但臣问陛下,如一军之将领兵出征,却大败而归甚至全军覆没,这责任究竟是在为将者呢?还是军士的问题?难不成为将者能以军士怯战不力推脱责任?陛下乃大明皇帝,天下之主,既然身为君王,如何用人,如何施政,其责均在陛下一人,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可不是人君所为,更非明主之举!”
“对了,陛下还知晓当年撤裁驿站之事否?”朱慎锥冷笑道:“陛下为解决财政问题,自以为得计,下旨撤裁天下驿站,以压缩开支,缓解财政。但陛下可知如此所为的后果?”
“驿站撤裁后,天下驿站丢失生计者高达数十万人,如以一人养一户家人而言,其数何止百万之巨?驿站撤裁,我大明财政可缓解否?为了区区数十万钱粮,却弃百万百姓不顾,这就是陛下的‘仁政’啊!”“此外陛下还不知高迎祥手下大将李自成之事吧?臣今日告诉陛下,这李自成当年就是驿站的驿卒,正是陛下所为让李自成走投无路,丢了生计无奈造反。如今天下类似李自成者何止一人?再加上陛下多次增收辽饷,更令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之下,易子而食,百姓们连活都活不下去了,怎能不叛乱四起?”
“陛下心中或有力挽狂澜之志,也有挽大厦将倾之愿,而陛下这些年的确勤政之极,辛苦异常。但事与愿违,政局到如今这番程度,陛下就从不自省过失?”
“唐太宗李世民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孔子更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但陛下刚愎自用,性情急躁、猜忌多疑,就算再有贤臣良将,在陛下手中也是无用,这是陛下最大的问题,身为人君,陛下同先帝相差甚远,更不懂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一味求急,不懂权衡,不知民生,这天下如何不大乱?”
朱慎锥毫不客气说了这么一番话,这些话从来没有人敢对着崇祯皇帝说出来,崇祯皇帝更想不到会有人如此评价自己。
朱慎锥现在就差指着他的鼻子痛骂崇祯皇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是一个根本不懂当皇帝的傻蛋了。一开始崇祯皇帝听得是气的不行,甚至差一点要起身和朱慎锥拼命。可随着朱慎锥一句句话如此下来,崇祯皇帝犹如直接被一桶凉水淋头,浇得从头顶心凉到了脚底板。
“朕……朕……。”崇祯皇帝想反驳,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反驳,又气又怒又羞又恼,脸上更是青一阵红一阵。
“臣今日本不应该说这些,但臣见陛下心中不忿,甚至依旧自以为未有过失,臣这才不得不言。臣所言中如有冒犯之处,还请陛下见谅。如今陛下在宫中休养,臣还请陛下放平心情,仔细回想往事,深思其得失才是。臣今日前来,顺便给陛下带了些书,陛下平日可多读读这些史书,或许会有些领悟。”
“臣公务繁忙,今日见陛下身体康健,臣也就放心了,王承恩!”
“奴……奴婢在……。”一直在一旁当背景板的王承恩听到朱慎锥喊他名字,连忙应了一声。
“你是陛下身边的老人,对陛下忠心耿耿,当照料好陛下起居,如陛下有差错,我这可是定然不饶的,你可清楚?”
“奴婢知道……奴婢明白……。”
“好了,来了这么久,茶也喝了,话也说了,臣也该走了,臣过些时日再来探望陛下。”说着,朱慎锥站起身来,向崇祯皇帝行了礼后转身离去。
可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转身又对崇祯皇帝道:“差一点忘了另一件事,臣告知陛下,半月前皇太极领三十万大军进犯我大明,意图仿效己巳之变绕道蒙古,直入京畿……。”
“什么!”崇祯皇帝猛然一愣,就连一旁的王承恩也露出了惊愕之色。
瞬间,一个想法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闪过,崇祯皇帝甚至想到皇太极的大军和己巳之变一样兵临京师,如此的话朱慎锥将如何面对?
别看他现在是监国,但崇祯皇帝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大明之主。朱慎锥拿下京师成为监国时间并不长,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根本控制不了整个大明,大明如此广阔,两京一十三省忠于自己的臣子百姓不知有多少,一旦外敌来犯,他这个监国还能坐得稳么?
假如情况有变,不等于自己的机会来了?如果能有人突然发动,把朱慎锥拉下马来,自己岂非就能再次君临天下?想到这,崇祯皇帝的眼睛都亮了,可再转念一想,这皇太极可是大明心腹大患,是自己做梦都想解决的外敌,一旦让外敌入侵,这大明江山可如何办?不由得又纠结起来。
崇祯皇帝的神色变化全落在朱慎锥的眼中,朱慎锥如何不知道他肚子里在琢磨什么?笑盈盈地打量着他,开口又道:“不过此事臣已解决了,陛下不必烦恼。”
“解决了?如何解决的?”崇祯皇帝急急追问。
“臣在长城拦住了皇太极,直接领兵击退了他的三十万大军,皇太极损兵折将,已狼狈退回辽东,不敢再犯边境,自然就解决了,如何?陛下可否满意?”
听到这,崇祯皇帝直接傻眼了,王承恩也是目瞪口呆,他们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皇太极的三十万大军啊!就这样拦住了?而且还吃了败仗灰溜溜地回去了?这怎么可能?崇祯皇帝觉得朱慎锥是在胡言乱语,根本是谎话连篇。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大事朱慎锥根本不需要来骗他,也没必要骗他,难道是真的不成?
“哈哈!哈哈哈!”见他们这副表情,朱慎锥仰天大笑,一挥衣袖转身大步而行,转眼间就出了偏殿殿门,再也不见人影,只有那笑声依旧悠悠传来渐渐远去,令崇祯皇帝呆立当场,心中更是百般滋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