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燕国的底蕴【求订阅*求月票】
“有些道理!”言晏认可了弄玉的猜测,这比嬴政那个猜测更有可信度。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燕王喜是故意的!”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独孤胭脂却也开口了。
“故意的?”言晏等人都疑惑地看向了独孤胭脂。
“在草原上,到了冬季,粮食短缺,部落会将老人,妇女抛弃,只留下青壮,保证部落能够繁衍下去。”独孤胭脂举例说明。
“你的意思是,燕王喜在断尾求生!”言晏目光微微眯了眯。
可是燕国跟草原部落可不一样,那是一个传承了数百年之久的古老的庞大的国家,不可能像草原这般草率。
至少在胜负未分之前,燕国不会直接摆烂,没有半点的反抗求胜心。
“想验证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需要让军统关注一下燕国的核心传承和那些青年俊杰,百工精锐的动向就知道了。”独孤胭脂继续说道。
言晏转头看向了墨鸦。
墨鸦也很懂的点头,查到这些东西并不难。
若是燕国真的将青年俊才事先转移,那么很可能就是真的是按照独孤胭脂的猜想去做的。
只不过这一切,很可能连雁春君和樊於期甚至整个燕国的大多数人都被并不知晓。
虽然独孤胭脂的猜测很有可信度,只是言晏等人去都没有去在意相信。
毕竟燕国和草原可不一样,几百年的传承,家大业大,根深蒂固,不可能直接割舍。
“这就是等待的痛苦!”言晏其实也没有太在意。
燕国灭亡是注定的,至于过程,那与并州无关,该担心的还是秦国,是嬴政。
虽然说挡在秦国面前的两块石头被燕国自己搬走了,但是因为太顺利了,顺利到有些出人意料,所以反而让秦国有些惴惴不安。
为此,甚至王翦都不得不下令进攻减缓,生怕中了燕国的陷阱。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谁敢保证燕国除了樊於期就没有其他猛人了。
就好比阴晋之战,秦军五十万打魏国河西郡五万,谁曾想过秦国会输的一败涂地,更没人想过会出现吴起和魏武卒这种猛人和跨时代的兵种。
万一在生死存亡之际,燕国以几百年的底蕴换来一世璀璨,直接爆种呢?
相比于后方的猜测,作为前线大将的王翦,更担心的是燕国突然爆种。
毕竟历史上这种突然的爆种很罕见,却也很常见,天下诸侯都轮番出现过,反而是燕国一直没有出现。
齐技击,魏武卒,韩劲弩,楚吴越,赵武陵,秦锐士。
各诸侯国都有着自己绝对强势的兵种,唯独燕国一直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殊兵种。
如果说燕国没有自己隐藏的底牌,王翦是不信的,作为传承最为久远,也是诸侯中身份来历最正统尊贵的燕国会没有自己的底牌?
所以,哪怕秦国抱有必胜的信念,但是作为主将,他们却依旧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骄纵。
骄兵必败的道理,他们是很清楚的。
阳城。秦国屯兵二十万严阵以待,而燕国则是以五万大军驻守。
“报~”一个急促的声音快速传进了王翦和中军大帐的一众秦军将领耳中。
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大帐门口。
“前线急报!”传令官翻身下马,直接闯进了大营,双手奉上了第一手情报。
长史直接接过了竹简,仔细阅读起来,脸色也变得难看无比。
“烂泥扶不上墙!”长史看完后忍不住骂道,但是也发现自己失言,急忙将情报转递到王翦手中。
而此时,换过气来的传令官也终于能开口阐述前线战报了。
“前锋三万大军猛攻阳城,在阳城外遭遇燕军顽强阻击,三万大军全军覆没!”传令官急促的说着。
“什么!”在座所有将领纷纷起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虽然三万先锋大军是秦国征伐各国后收拢的降卒溃军,不是秦军主力,但是能被他们带上战场哪怕是败兵,那也是败兵中的精锐,而且足足三万人马,阳城也才五万人,怎么就能在中军都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全军覆没的。
这是全军覆没啊,不是溃败,不是被击败。
所有人目光看向了手持情报竹简的王翦,他们甚至宁愿相信是自己耳朵听错了也不愿意相信这会是燕国的真正战力。
若是燕国这么有种,当初两次攻赵,怎么都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诸侯的笑料?
“是真的,先锋大将亲笔所书,他们遭遇了阳城方面的燕国守军的伏击,全军覆没!”王翦平静的阐述着事实。
哪怕他心底也掀起了惊涛骇浪,但是却不能表现出来,动摇军心。
“这还是我认识的燕国?”李信皱眉,大大咧咧地开口,当着众人的嘴替。
王贲也在疑惑,燕国什么时候这么猛了。
能在中军都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将三万先锋大军全歼,这可不是一般大军能做到的,哪怕是秦锐士,并州血骑,也未必能做到。
“并州血骑!”王翦再次开口。
战报中详细记录了从遭遇到战败的具体过程,这支燕军与以往他们所认知的任何燕军都不同,他们甲胄统一,兵强马壮,除此之外,情报中还记录了一点,这些人的眼神不同,很冷漠,配合也很协调,仿佛都是百战老兵组成。
而先锋大军是作为攻城方,在久攻不下后,又收到了中军传来的攻击暂缓的命令后就选择了向后撤,也就在这时,燕军突然出城作战,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想到了!”李信突然回过神来。
“说!”王翦不怕其他,就怕是并州血骑突然参战,那样即便他们在多一倍兵力,也未必能拿得下阳城,更何况若是并州参战,他们后方都得出大问题。
“信与并州河套大总管曹参将军曾经了解过,在燕国有一支人数在五万的长城兵团,一直拱卫燕国北方,与东胡、鲜卑、乌桓等部落连年大战,从不南下,而后来这支大军交到了樊於期手上,配合并州几次攻入过东胡,与并州血骑也有过交流……”李信缓缓开口。
不用李信说完,所有人也都明白了,这就是燕国的底蕴。
(本章完)
“有些道理!”言晏认可了弄玉的猜测,这比嬴政那个猜测更有可信度。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燕王喜是故意的!”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独孤胭脂却也开口了。
“故意的?”言晏等人都疑惑地看向了独孤胭脂。
“在草原上,到了冬季,粮食短缺,部落会将老人,妇女抛弃,只留下青壮,保证部落能够繁衍下去。”独孤胭脂举例说明。
“你的意思是,燕王喜在断尾求生!”言晏目光微微眯了眯。
可是燕国跟草原部落可不一样,那是一个传承了数百年之久的古老的庞大的国家,不可能像草原这般草率。
至少在胜负未分之前,燕国不会直接摆烂,没有半点的反抗求胜心。
“想验证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需要让军统关注一下燕国的核心传承和那些青年俊杰,百工精锐的动向就知道了。”独孤胭脂继续说道。
言晏转头看向了墨鸦。
墨鸦也很懂的点头,查到这些东西并不难。
若是燕国真的将青年俊才事先转移,那么很可能就是真的是按照独孤胭脂的猜想去做的。
只不过这一切,很可能连雁春君和樊於期甚至整个燕国的大多数人都被并不知晓。
虽然独孤胭脂的猜测很有可信度,只是言晏等人去都没有去在意相信。
毕竟燕国和草原可不一样,几百年的传承,家大业大,根深蒂固,不可能直接割舍。
“这就是等待的痛苦!”言晏其实也没有太在意。
燕国灭亡是注定的,至于过程,那与并州无关,该担心的还是秦国,是嬴政。
虽然说挡在秦国面前的两块石头被燕国自己搬走了,但是因为太顺利了,顺利到有些出人意料,所以反而让秦国有些惴惴不安。
为此,甚至王翦都不得不下令进攻减缓,生怕中了燕国的陷阱。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谁敢保证燕国除了樊於期就没有其他猛人了。
就好比阴晋之战,秦军五十万打魏国河西郡五万,谁曾想过秦国会输的一败涂地,更没人想过会出现吴起和魏武卒这种猛人和跨时代的兵种。
万一在生死存亡之际,燕国以几百年的底蕴换来一世璀璨,直接爆种呢?
相比于后方的猜测,作为前线大将的王翦,更担心的是燕国突然爆种。
毕竟历史上这种突然的爆种很罕见,却也很常见,天下诸侯都轮番出现过,反而是燕国一直没有出现。
齐技击,魏武卒,韩劲弩,楚吴越,赵武陵,秦锐士。
各诸侯国都有着自己绝对强势的兵种,唯独燕国一直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殊兵种。
如果说燕国没有自己隐藏的底牌,王翦是不信的,作为传承最为久远,也是诸侯中身份来历最正统尊贵的燕国会没有自己的底牌?
所以,哪怕秦国抱有必胜的信念,但是作为主将,他们却依旧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骄纵。
骄兵必败的道理,他们是很清楚的。
阳城。秦国屯兵二十万严阵以待,而燕国则是以五万大军驻守。
“报~”一个急促的声音快速传进了王翦和中军大帐的一众秦军将领耳中。
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大帐门口。
“前线急报!”传令官翻身下马,直接闯进了大营,双手奉上了第一手情报。
长史直接接过了竹简,仔细阅读起来,脸色也变得难看无比。
“烂泥扶不上墙!”长史看完后忍不住骂道,但是也发现自己失言,急忙将情报转递到王翦手中。
而此时,换过气来的传令官也终于能开口阐述前线战报了。
“前锋三万大军猛攻阳城,在阳城外遭遇燕军顽强阻击,三万大军全军覆没!”传令官急促的说着。
“什么!”在座所有将领纷纷起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虽然三万先锋大军是秦国征伐各国后收拢的降卒溃军,不是秦军主力,但是能被他们带上战场哪怕是败兵,那也是败兵中的精锐,而且足足三万人马,阳城也才五万人,怎么就能在中军都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全军覆没的。
这是全军覆没啊,不是溃败,不是被击败。
所有人目光看向了手持情报竹简的王翦,他们甚至宁愿相信是自己耳朵听错了也不愿意相信这会是燕国的真正战力。
若是燕国这么有种,当初两次攻赵,怎么都被打得一败涂地,成为诸侯的笑料?
“是真的,先锋大将亲笔所书,他们遭遇了阳城方面的燕国守军的伏击,全军覆没!”王翦平静的阐述着事实。
哪怕他心底也掀起了惊涛骇浪,但是却不能表现出来,动摇军心。
“这还是我认识的燕国?”李信皱眉,大大咧咧地开口,当着众人的嘴替。
王贲也在疑惑,燕国什么时候这么猛了。
能在中军都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将三万先锋大军全歼,这可不是一般大军能做到的,哪怕是秦锐士,并州血骑,也未必能做到。
“并州血骑!”王翦再次开口。
战报中详细记录了从遭遇到战败的具体过程,这支燕军与以往他们所认知的任何燕军都不同,他们甲胄统一,兵强马壮,除此之外,情报中还记录了一点,这些人的眼神不同,很冷漠,配合也很协调,仿佛都是百战老兵组成。
而先锋大军是作为攻城方,在久攻不下后,又收到了中军传来的攻击暂缓的命令后就选择了向后撤,也就在这时,燕军突然出城作战,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想到了!”李信突然回过神来。
“说!”王翦不怕其他,就怕是并州血骑突然参战,那样即便他们在多一倍兵力,也未必能拿得下阳城,更何况若是并州参战,他们后方都得出大问题。
“信与并州河套大总管曹参将军曾经了解过,在燕国有一支人数在五万的长城兵团,一直拱卫燕国北方,与东胡、鲜卑、乌桓等部落连年大战,从不南下,而后来这支大军交到了樊於期手上,配合并州几次攻入过东胡,与并州血骑也有过交流……”李信缓缓开口。
不用李信说完,所有人也都明白了,这就是燕国的底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