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苏门子弟
    镇魔人号称无私,以守护天下万民为己任,但却并不代表镇魔人之间就没有竞争,只不过这种竞争被限制在了一种较为良性的层面。
    这种良性竞争的全貌并不为人所知,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传续,如果你能培养出一些比较优秀的镇魔人后辈,不管是以朋友身份还是师长的身份,那么你将会得到某种青睐。
    只不过除了那些得到青睐的人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所谓的青睐到底是什么。
    但不可避免的,镇魔人就如这片土地上的普通同族一样,形成了一种尊师重教,薪火传承的独特氛围。
    陈同恶自少年出道,历经世间腥风血雨近六十载,可谓惯看春与秋月。曾有一段时间他教过很多学生,但是不知是他自己缺乏识人的眼光,还是自己运气不好,反正就不曾出过一个正经成才的镇魔人后辈。
    特么的不是成不了材,就是骤然堕落,以至于他在经历了几番不得不大义灭亲的悲剧后,却终究放弃了授徒的念头,唯一一个成材的,还给送去了韩家寄养。
    当然自从与庞师娘搭了伙儿之后,陈同恶才明白自己的短处到底在哪里。
    只可惜自从隐居老家之后,那片地方居然二十几年不曾出得一个出众人物,以至于陈同恶常常自咐宝刀空老,时对月长叹。
    二狗算是陈老汉“老来聊发少年狂”的一次不经意的尝试。
    事实证明,二狗并未辜负陈老汉的期许,他甚至回馈给了陈老汉更大的惊喜。
    像宗泽这种未来必定会光耀前古的盖代人杰,对任何一个镇魔人来说都是不可放过的优质生源,不赶紧把他落袋为安,难道还等着过年下崽儿么?!
    陈同恶心急火燎的就要去找庞师娘商议收徒的对策,二狗却道:“师傅莫急,不止宗先生夫妇,徒儿还有几个朋友和伴当,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徒儿觉着他们都有成为镇魔人的天赋。”
    陈同恶看着那二狗,心中却有些不曾相信,道:“小子!你以为甚么人都能成为镇魔人么?想甚美事儿呢!能碰上一个大天尊级的好苗子已经算是你三生有幸,怎得还想让豪杰扎堆下崽儿啊!”
    二狗笑道:“师傅若不信,明日我便带着他等上门拜见,且让师傅你也看看徒儿我交友的本事。”
    陈同恶心中琢磨了一下,道:“如此也好。”
    随后他等收拾了地上的金银,二狗却与陈同恶说起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事。
    陈同恶却道:“似这等朝堂里面的腌臜事儿多了去了,那李格非受人算计不足为奇。他顶着苏门子弟的好大名声,别人不算计他又该算计谁呀。”
    苏门子弟?
    二狗却听得有点懵逼,他虽然知道苏轼在诗词界历史上的地位,但是这厮因着大嘴巴,几乎一生官运坎坷,以至于大部分后世之人只认为他就是一个李白式的浪子,却无有真正的治国任事之才。
    但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苏门三父子,大苏、小苏、老苏。
    老苏苏洵暂且不论,他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其实就是教出了两个天才儿子。
    大苏苏轼,小苏苏辙,世人公认大苏强于小苏,不仅仅后世之人这么认为,大宋朝野亦皆如此。
    苏轼的强,不仅仅体现在他堪称绝世的诗词天赋上,他的治事能力亦是顶尖。
    后来靖康之变,南宋为什么要把都城定在临安,也就是杭州。原因就在于苏轼在任职杭州的时候,把这地儿建设的太好了。
    把几乎淤塞的西湖挖出来,再建三十里长提,这等工程在古代基本上都是劳民伤财的大工程,而苏轼不仅干了,还干得很出色,很云淡风轻,乃至朝堂众人在当时都不知道他干出了这种牛逼事儿。
    因为他没有向朝廷要一分钱,只是借着杭州旱灾请求减免本地三分之一的米供。
    苏杭之地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故而在北宋时期,苏杭等太湖一带的州县不但担负着很重的赋税,每年还要强制向官府贱价售卖大量的稻米,以补充天下之缺粮地的不足。
    此谓之曰:米供。
    自苏轼改造杭州西湖,并修整个整个地区的水利设施,彻底将杭州变成了江南第一福地。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时候杭州及其周边地区正在闹旱灾,灾民汇聚杭州,苏轼一边救灾一边搞工程,而最开始苏轼的启动资金只有公款两千贯,以及自掏腰包的五十两黄金。搞到最后杭州官府不但没赔钱,反而赚钱了,最后剩下救济款一万多贯,米粮一万多石。
    尼玛!把救灾搞基建工程能搞成这样的,华夏上下五千年来也是没谁了,想想就特么离谱。
    顺便说一句,后来江南方腊起义造反,结果到了杭州就走不动道了,死活要在这里扎根,以至于被北宋平叛部队抓住机会,一波流推平了。
    苏轼当官时干的牛逼事儿还不止这些。
    就拿军队来说,便是放在后世文明大开化后,能在天灾面前致力于保护人民的军队,基本上也就是咱们的人民子弟兵了。
    而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军队能不下场祸祸灾民那就是一支好军队。
    但是,苏轼在徐州任知州的时候,就干出来一件在当时看来极不可思议的事情。
    时黄河决口,水漫徐州,苏轼却能把当时镇守徐州的禁军武卫营说动劝服,带着他们修堤堵口,抗洪救灾。
    至于苏轼后来接连遭贬,每到一地便搞一波文化宣教,一路教到海南岛琼州的那点儿事儿就更不用提了。
    苏轼一辈子在官场不如意,其实就是因为他太有才了。
    乌台诗案啊!不就是发几句牢骚嘛,有甚么了不起的!大宋朝发牢骚的诗人海了去了。
    但是吧,别人发牢骚可以,比如那个叫柳三的,你随便发,随便骂,看你把你能的!
    可你苏轼发牢骚却不行,谁知道你是发牢骚,还是真想干点儿不一样的。
    能治事,能得军心,还能写诗词搞宣传,也就苏轼托了有个进士出身的福气,换成狄青那样儿的出身,敢大嘴巴你看他死不死。
    就这要不是王安石最后发了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亦可能人头落地了。
    此时的苏轼在新旧两党都不站队,不讨巧,原因很简单,他把这些人看的很透,很清楚他们只是借着所谓的变法搞权利斗争。
    苏轼:一群蝇营狗苟的小人,都给老子闪开,治世这活儿我来干最好!
    对此苏轼的曾经密友章惇同样看得很清楚,他反手一记回首掏:
    亲!咱俩谁跟谁啊!没事儿!你想干的活儿我来替你干,你去海南岛钓鱼玩儿吧!
    第一章到!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地之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地之怒并收藏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