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重压之下(求打赏月票)
    “秦始皇——我呸,还不如齐王呢。”
    “一天天除了人事,啥都干。”
    嬴政不知道的是,他走之后,自己的‘得意之作’——李斯亲笔写下的传世名作《之罘山石刻》不仅仅经历雨雪风霜,还要饱受一方百姓唾骂厌弃。
    齐鲁之地,君子的故乡。这地方读书人可多了。
    有了扶苏在齐鲁之地取得的杰出成果,得到天下士人的敬仰在先。
    嬴政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齐鲁之地的‘士人’们彰显一下自己。他希望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下自己也是一个喜好文书、学富五车,懂得施加文教的国家,但是效果却非常之差。
    齐郡、琅琊郡郡守,人在家中坐,只是在炎炎夏日里,靠着树荫打个盹儿的功夫,就听到墙外齐鲁之地的小孩们编歌谣在嘲笑秦始皇。
    所谓编歌谣,其实就是唱大人说的段子。
    前面就说到过,这齐鲁之地,曾有荀子在此讲课,门生众多。荀卿一生著述丰富,研究天命,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大儒,他还发明了相声。
    也就是如今街头巷尾的到处充斥的杂技演员从事的行业。
    那这齐鲁之地,本来就文化人居多,再加上有了荀子四十年前助阵‘乡民’,亲自发明朗朗成颂的相声。这两者结合,再加上嬴政干得事情越来越多。
    编排他的段子越来越多。
    “瞧呀瞧呀!路边有棵树啊,名字叫五大夫啊!”
    “听啊听啊!海边有石碑啊,千百字言,没有一件是秦皇干的事情啊!”
    那一年,嬴政给天下人贡献了不少‘欢乐。’从这一点来看,庶民们还是喜欢这个‘搞笑皇帝’的。
    只是,这戍边的将军们,郡守们。他们听着这些歌谣,一個个可就心思变了。
    齐郡、琅琊郡、巨鹿郡、薛郡、东郡的郡守、县丞、秦吏、驻兵,他们在数量上不足原住居民的二十分之一。
    每天茶余饭后还要听这些歌谣。听听也就罢了,结果违法在外和小妾生的私生子,也开始在席子上拍手唱着这些歌谣。
    在秦国的律法之中,凡是外派的官员、将军。他们不可以在外成婚,私自有配偶,更加不可以有子嗣。御婢这时候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架不住还是会生孩子。
    不得已,只能把新妇和婴儿藏起来。
    在已经犯法,和一旦被发现就面临革职查办的状态下办公,本来就是让每个郡守都感到懊丧的事情。
    正歇息,忽然听到自己小儿子嘴里蹦出来几句‘段子’,而门外的小孩也开始接应,大街小巷里一时间充满了小孩子们的暗号。
    孩子们纷纷指着自己家里的数大喊大叫,“看呀看呀,我家也有五大夫!”
    人多的地方,就是欢乐多。
    郡守自己听见都笑得东倒西歪,合不拢嘴,又怎么会上报这些事情呢。
    原先他们还战战兢兢,可后来听到身边的人更是清一色辱骂秦始皇,这些老秦人渐渐地也不把嬴政当回事了。
    因为,实践证明,嬴政管不了这么远的地方。
    大概,名言山高皇帝远,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吧。
    言归正传,一开始在外的老秦人、嬴政曾经一手提拔的将领、郡守们都心意坚定,誓死要替嬴政镇压一方,实现那个遥不可及的理想。
    可是后来慢慢地,他们的忠诚和坚守被三百六十天里每天三碗饭的平淡生活给消磨着,被嬴政‘疑似醉酒’巡行天下的荒唐行为给打击着,被日复一日思乡思归而又不得的情感折磨着,被自己用来镇压庶民的《秦律》反向要挟着。。。。
    人天生就有着这样的‘弱点’吧,不能称之为“缺陷”,又或者是“人性本恶”、“人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同样的一件事,给一个人十年,他真的坚持不了。
    渐渐地,痛苦和不得意,让外派秦国官员和六国庶民渐渐打成一片。
    在这种情况下,大秦帝国的外派官吏、外驻将军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该要如何了,比如将目光放在某储君身上。
    在历史上,就发生过许多可以考据的事实例证。
    比如大汉王朝的功臣之一,如今冯毋择的儿子——冯敬。他其实是被外派做驻地将领的那一个。
    难以置信的是,当时冯毋择正是陪同秦始皇巡行天下的重要官吏。冯毋择曾经和嬴政一同登上泰山,完成泰山封禅这样的大事!
    可见冯毋择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但是这改变不了冯毋择的亲生儿子冯敬走向背叛大秦帝国的道路。
    连历史上的冯家,都会走上这样的道路,何况其他人吶!他们家可没有冯家这样在朝中显赫的地位,很多人几乎是一辈子籍籍无名,朝堂上都没有半点利益牵动他们,这背叛秦国,自然更是理所应当的了!
    自己身为秦吏的罪,已经犯了。而民众对秦始皇的厌恶情绪更是达到高峰。这就使得秦国的官吏们,感到帝国岌岌可危。
    但是别忘记了,大秦帝国它本身是有储君的啊。
    而且根据他们掌握到的情报,此刻的太子,他还是正常的啊。再根据他们曾经在咸阳对太子扶苏的风闻,再加上有很多人曾经在秦楚大战之中和扶苏共事过。
    曾经秦国基层官吏对扶苏的厌恶、不理解、排斥,最终在面临了严酷的现实之后,转为理解、赞同、支持,更是佩服!
    在重重压力之下,这些秦国官吏们,开始在外地联合起来一起讨论一件在很多年前,就被扶苏提起的事情——修改秦律。
    所谓,事不关己,那自然要高高挂起。
    当初扶苏提修改《秦律》的时候,遭到了很多秦法家的反对。在秦国人心目中,《秦律》有着极其崇高的意义。
    因为《秦律》和秦国列代咸阳打造的国家机构运行模式,它勉强地实现了百年前商鞅的理想——改变“刑不上大夫”这种局面。
    但是现在,当秦国官吏自己在外也成为了犯法的一份子,只能等待随时被审判。那一刻,他们的心态就变化了。他们开始理解了庶民被判为刑徒时的心情。
    秦国的官吏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和六国人竟然是因为《秦律》互相看彼此不顺眼,最终却也因为《秦律》而走到一起。
    没错,写《秦律》太过细密,好比网眼一样,太过繁杂,最终给民众造成了严重负担,甚至加重社会运行负荷的人,是秦吏!
    秦吏啊!
    这种反差让很多离开了太学的武将之后、功臣之子孙纷纷感到无奈和悲哀。
    齐郡临淄城里,扶苏带着数千士人、诸子门生走后,这里却成为了臭鱼烂虾的集结地。
    此处不多做论扶苏把全国精英集中到咸阳城给天下各地带来的影响。
    只说这秦国齐郡临淄城,过去是龙蛇混杂,乱是乱,好歹有条龙!
    现在是龙没了,只剩下蛇。
    这些蛇盘踞一方,无人镇压,他们凭借着聪明才智以及饱读诗书的优势每天都游走在法律边缘。
    这给基层秦吏带来了严重的负荷。
    于是同一时间,在多方面的压力、问题下,各地的秦吏、郡守、将军们又开始旧话重提。
    邯郸城这个重地,几个驻守此地的名不见经传的秦吏们在一次酒后举行了一次不怎么正式的会议。但是这次会议的议论内容,却在秦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谁让发起者是秦吏本人呢?
    秦吏安,秦国巴郡人士,“十几年前太子就说,《秦律》需要被修改。我当时只觉得太子是书读多了。现在看来是真的有先见之明。”
    秦吏郜:“现在六国的庶民,都苦于《秦律》严苛啊!”
    秦吏仪也震声,“岂止六国庶民,我们老秦人难道逃过这律法了吗。战争已经结束了,早就该结束过去那种体制了。”
    一位年纪轻轻,刚满二十的秦吏豪过于激动,已经敲起了碗,“试问我们这些秦吏,一被外派就是三五年,等回到家,都不知道老婆又给自己添了几个娃。”
    “在外好不容易有个知己,在法律上却见不得人。”
    几个年长的秦吏,望着豪一个个露出怪异的笑,“你小子,痒痒了不是。”
    “哪个不痒?这就不合乎人情!”
    之前就曾提到过这个重大问题。
    秦国兼并六国,其实本身就是一次七国人之间文化、礼仪、风俗、道德观念的冲击和融合。
    这种影响是互相的,并非是秦国单向给六国人输出。
    六国地方豪族和庶民,会用自己庞大的群体优势教秦国这帮刚从学室毕业的“秦吏羔崽子”们做人的。
    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了。
    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科技与文明,都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领先世界。
    而秦国又吞噬了先进的法家思想,吸纳了墨家科技、社会组织体系,组成一个超级战争强国。
    在这个超级战争强国内部,因武力兼并而导致的七国人民不得不强行交融,彼此融合。当嬴政下令不断地输送自己的‘蚁工’去外地,同时不断地调遣六国原住民东迁、西移的过程中,秦国人深受六国文明洗礼。
    他们内心原有的法度至上价值观,从此遭到强烈的冲击。
    他们喜欢战争的性格,也在遭遇了热爱‘和平’,喜欢‘做生意、过安逸生活’的齐人之后有所扭转。
    他们强势霸道,一言不合就开战的过热头脑,也在吴楚靡靡之音,郑卫丝竹之声下,开始逐渐冷静。
    大汉帝国,就是踩在大秦帝国倒下的身躯之上生根发芽。
    六国人,他们在用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悄无声息地改变大秦帝国。
    秦国人讲究的法理和六国人看重的人伦情理遭遇,这才开始熔铸大汉民族的前身。
    而这就是未来让大秦帝国重焕生机的一副上好膏药。
    此时的秦国好似疯狂的‘刑天’,失去了头脑,可是‘以干戚为舞’,而六国的人和他们的思想,没有再明着和秦国作对,却变成了一根隐藏在草丛里的绳子,把秦国这个巨人给绊倒了。
    秦国被缠住了。
    这就是秦国改革的最好时机了,因为天下太乱了,每个人都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改变这些混乱的局面。
    秦吏们大肆议论。
    “我们为什么不给太子写一封信,表明我们愿意支持太子呢。太子身为太学祭酒,人在咸阳宫禁,又得皇帝陛下信任,让太子重新提议修改《秦律》,这不是很好吗。”
    众人望着秦吏豪,一个个皱眉,“我们送信,太子能收到吗?”
    秦吏豪拍桌道,“我听说太子不以自己位高自居,太子身边选用的人,也都是出自乡野之地。他们乡野之地的人都能靠近太子身边,我们秦吏的信难道送不到太子身边。”
    历来,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总是那些一腔热血、满心读书人顾忌最少,出力最多。
    在豪的鼓舞下,其他秦吏也纷纷加入了这次写信事件。
    学生,顾忌确实少。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安危,也没考虑扶苏的处境。
    反正在秦始皇还好好活着,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份信给寄出去了。
    这个时候扶苏刚被嬴政告知,“朕即将再一次东巡出海,这次你跟上。”
    嬴政,啊不。祖龙喜欢大海,又想去海上玩儿。
    扶苏自然很高兴,他也在宫里待着快要发霉了。
    外面的风风雨雨,扶苏其实有所猜测,但是他没有看到时机成熟的迹象,只能在家里静静等着。
    不过,有些人的心志,可以在平淡的岁月之中被磨得一干二净。
    可是扶苏没有。
    夏日炎炎,扶苏穿着单衣,坐在竹葟里凉席上,身边摆放着冰酒、葡萄、果汁。
    甘棠夫人穿着粉色的衣裳,抱着嗣子曜玩弄玉佩。
    曜已经虚岁三岁了。
    他长着一双黑葡萄一般的大眼睛,手里攥着一把玉环,先啃一啃,再叮叮叮叮摇个不停,最后重重地把东西摔在地上,打成一滩碎片。
    只要醒着,就会一直制造响动。
    曜的两条腿跃跃欲试,多次想要出去走两步,却总是被甘棠夫人的手臂圈住。
    因为他会把玉佩砸在他父亲脑袋上。。。
    扶苏躺在一边,翻看《竹书纪年》。
    凉风习习,这种闲暇美好的时光可不常有。
    “世人都喜欢尧舜禅让的美谈,太子却独独爱看尧舜接替真实的事情。这样不会感到历史散发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吗?”
    甘棠夫人忍不住问。
    因为扶苏外表看起来清风霁月一个人,可是他却喜欢翻看那些读来让人感到阴暗的书。
    不免让人困惑,扶苏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
    “有个人说,美,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感受,只有真实才是永恒的美,而真实绝不会美。我却不然,我喜欢真实,真相固然鲜血淋漓,可是却有一股别样的美。”
    “鲜血淋漓,也有别样的美?太子莫要骗我。”
    扶苏望着冯绾绾。鲜血淋漓它不是美,它是一种,很特殊、很……
    算了,说了她也不懂。
    “这种美并非是世俗意义上的美丽。”
    曜瞪着大眼睛,听到扶苏这么说后,果断地将头扭开。
    “太子,有一封信。”
    扶苏和甘棠夫人都很诧异。
    因为扶苏长这么大,还没收到过他人的信。
    信是私人往来用的东西,从没人给扶苏写过信。
    扶苏惊讶之余,还是把已经被宦侍检查过、确认没有问题的信件打开看了一下。
    信件的署名是四个秦吏,他们列上了自己的姓名。
    写了洋洋洒洒千言。
    仰慕扶苏的话,就占据了二三百字。
    之后正文大意才说明心意,“如今天下眼看一统,实则帝国内部危机重重。太子先知先见,打破秦吏选拔的标准,允许五级军功爵制子弟也可入学室为秦吏。”
    “我等深沐太子恩义。”
    “这些年戍守在外,一直安心为皇帝陛下效力,处理法律文书,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不敢有所乱为。”
    “……”
    “只是可惜,秦律严苛,犹如渔网网眼。繁杂过甚,反而画地为牢。唯恐秦国会因为秦律使得自身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政令与法律,实在是时时冲突。黔首怨声载道。”
    “……”
    “太子提出一系列关于改革秦国、修改《秦律》、制定全新的治国思想一系列本该大有作为的主张,那时太子面临重重压力,敢公然提出。”
    “可惜我等当时年少,不明太子苦心。如今身在关外,亲眼看到积弊陈柯,恐怕非得以太子为首,发起改革,效仿商君,否则国家危矣。”
    “我们四人,只是微末之身。本不该打扰太子清净,奈何地方危机重重。政令法度交错,盗贼成群,无辜民众反倒受害。”
    “这时,我等方才顿悟。太子先见之明,但愿我等愚昧之人察觉为时未晚。”
    “乞请太子为皇帝陛下分忧,为天下生民立命。”
    “愿随太子亡羊补牢。”
    扶苏看到信后,再三看着落款。
    “情况都这么严重了吗?竟然到了几个名不见经传的秦吏派人送信到我手上。”
    还是说这是一场阴谋诡计?我未曾在朝中树敌啊。。
    “这信是怎么送过来的?”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皎皎秦时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皎皎秦时月并收藏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