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第318章 经过百年发展,大明的造船技术居然还不如宋朝了?
第318章 经过百年发展,大明的造船技术居然还不如宋朝了?
当初朱棡将铁甲舰的设计图纸拿出来时,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制造海船的工匠不够。
直到大明建国至今,华夏的造船工匠既没有在逆风行驶技术上面取得突破,也没有解决龙骨技术。
这种情况下造出来的海船,根本就无法执行远洋航行任务。
这一点从历朝历代的海上贸易中,就可以看出来。
不管是唐宋时期同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贸易,还是明清时期的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的贸易,或者与跟倭国、东南亚等地的贸易。
基本上都是他们的船来华夏港口,而不是华夏王朝的船去海外诸国港口。
提到这件事情,朱棡便有些感慨的说道:“大明的海商们虽然明知瓷器运到欧洲能有十倍、百倍的差价,但苦于没有相应的航海技术,只能眼睁睁看着红毛番们赚大钱。
除了船只较为先进的海盗外,大明海船想去倭国,都要尽量北绕朝鲜半岛以便近岸航行。
即便如此依然要承受一半的海上损耗,导致咱们如今去一趟倭国,都已经算是冒死前行了。”
朱棡的这番话,可谓是发人深省。
就连对航海领域知之甚少的朱元璋,都已经意识到倘若不做出改变,大明必定会落后于海外诸国。
毕竟自古以来华夏内部的打打杀杀,基本上都是因为政治分歧太大,大到无法通过利益交换来弥补导致的。
只有来自外部的利益冲突,才会造成伤亡比较惨烈的战争。
打仗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
无穷无尽的苦难!
死亡的士兵在统治者眼里,只不过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
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里死了一个壮劳力,天可就要塌了。
没有一、两代人的时间,根本就消化不了这样的结果。
身为马上皇帝的朱元璋,深知大明百姓对太平生活的渴望。
因此他才会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定下了15个“不征之国”,就是希望能够与民休养生息。
如果不是朱棡拿石见银山作为诱饵,朱元璋绝不会拿倭国开刀的。
“大明有句话,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
咱非常愿意看到,暹罗的海船制造工匠与大明同行业翘楚交流的场景。”
听到朱元璋对海船制造工匠如此重视,暹罗使臣脸上紧张的神情,顿时放松了许多。
“贵国在宋朝就发明了龙骨结构,这是船底中线处从首至尾,贯通底部全长的纵向连续构件。
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种坚硬的材料贯通整个船体,实现有效支撑船身。
使船只在坚固稳定的同时,抗御风浪能力也变得更加强悍。
毫不夸张的说,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
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面对暹罗使臣给出的高度赞扬,朱元璋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尴尬。
他本以为龙骨技术始终没有解决,对方却说早在宋朝时,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换句话说经过108年的发展,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还不如宋朝时先进了。
直到此时朱元璋才明白,为什么三儿子朱棡会对“海禁”产生强烈的不满了。
在略加思索之后,朱元璋让王景弘将前来参与朝贡贸易的藩属国名单,抄录了一份送往坤宁宫。
毕竟按照之前的计划,朱棡应该已经带着女扮男装的徐妙云,在那里准备接方淑秀出宫参加婚礼庆典了。
“妙云这边有我这个当娘的照顾,你就尽管放心好了。况且这里是坤宁宫,那些刺客还不至于胆大包天到这个地步!”
看着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慈爱的马皇后,朱棡笑着解释道:“并非是儿臣有意拖延时间,只是考虑到爹和大哥那边,正在招待藩属国使臣。
想必应该还有很多疑惑,需要有人去解答。”
他的话音刚落,王景弘便带着参与朝贡贸易的藩属国名单副本,从坤宁宫的殿门外走了进来。
“奴婢参见皇后娘娘,见过晋王殿下。”
见到王景弘手中捧着一份文书,马皇后顿时眉头一皱。
“今天好歹也是棡儿的大婚之日,公务方面的事情有陛下和太子做主即可。
如果耽误了吉时,那可是……”
不等马皇后说出责怪的话,朱棡便接过了那份文书。
“之前就听大哥讲过,这次前来参与朝贡贸易的藩属国,比上次多了一些新的国家。
儿臣在太原就蕃这几年,也算是见多识广,正好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滥竽充数之徒!”
然而当他打开藩属国名单时,看到榜葛剌这个国名之后,立刻便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榜葛剌即是汉朝时的身毒国,东汉时期称其为天竺。
其后中天竺贡于梁,南天竺贡于魏。
唐朝时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五天竺。
按照《世界舆图》上的标记,此地隶属于东印度。
大量来自中亚、印度、阿拉伯、波斯、东非和欧洲的商客,在榜葛剌这里云集。
因此除了常规货物之外,非洲长颈鹿、斑马一类的奇珍异兽,也能在榜葛剌寻得。”
说完朱棡还特地形容了一下长颈鹿的模样,王景弘点头说道:“榜葛剌使臣带来的贡品瑞兽,的确和晋王殿下说得一模一样。
他们称其为‘鹿麒麟’,此兽身上虽有可攻击的武器,却不会伤害生灵。
这可是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出时,才会出现的‘祥瑞’啊!”
祥瑞之所以会成为历代统治者们笃信的对象,这与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有关。
他倡导的儒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主。
在这种思想被统治者所接受之后,几乎所有自然现象,都开始与政治沾上了关系。
比如每当有彗星出现时,皇帝往往会大赦天下。
同时他会对老百姓做出一番检讨,颁发一种名为“罪己诏”的检讨书。
然而相比于这种不受统治者喜欢的异象,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还是喜欢象征着好运的“祥瑞”。
后世史学家评价一个皇权时期的盛世标准,主要有三点。
既没有大规模造反,也没有异族大肆入侵,更没有出现百姓大范围冻死或饿死。
可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看来,有祥瑞出现才是治国有方的最好证明。
(本章完)
当初朱棡将铁甲舰的设计图纸拿出来时,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制造海船的工匠不够。
直到大明建国至今,华夏的造船工匠既没有在逆风行驶技术上面取得突破,也没有解决龙骨技术。
这种情况下造出来的海船,根本就无法执行远洋航行任务。
这一点从历朝历代的海上贸易中,就可以看出来。
不管是唐宋时期同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贸易,还是明清时期的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的贸易,或者与跟倭国、东南亚等地的贸易。
基本上都是他们的船来华夏港口,而不是华夏王朝的船去海外诸国港口。
提到这件事情,朱棡便有些感慨的说道:“大明的海商们虽然明知瓷器运到欧洲能有十倍、百倍的差价,但苦于没有相应的航海技术,只能眼睁睁看着红毛番们赚大钱。
除了船只较为先进的海盗外,大明海船想去倭国,都要尽量北绕朝鲜半岛以便近岸航行。
即便如此依然要承受一半的海上损耗,导致咱们如今去一趟倭国,都已经算是冒死前行了。”
朱棡的这番话,可谓是发人深省。
就连对航海领域知之甚少的朱元璋,都已经意识到倘若不做出改变,大明必定会落后于海外诸国。
毕竟自古以来华夏内部的打打杀杀,基本上都是因为政治分歧太大,大到无法通过利益交换来弥补导致的。
只有来自外部的利益冲突,才会造成伤亡比较惨烈的战争。
打仗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
无穷无尽的苦难!
死亡的士兵在统治者眼里,只不过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
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里死了一个壮劳力,天可就要塌了。
没有一、两代人的时间,根本就消化不了这样的结果。
身为马上皇帝的朱元璋,深知大明百姓对太平生活的渴望。
因此他才会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定下了15个“不征之国”,就是希望能够与民休养生息。
如果不是朱棡拿石见银山作为诱饵,朱元璋绝不会拿倭国开刀的。
“大明有句话,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
咱非常愿意看到,暹罗的海船制造工匠与大明同行业翘楚交流的场景。”
听到朱元璋对海船制造工匠如此重视,暹罗使臣脸上紧张的神情,顿时放松了许多。
“贵国在宋朝就发明了龙骨结构,这是船底中线处从首至尾,贯通底部全长的纵向连续构件。
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种坚硬的材料贯通整个船体,实现有效支撑船身。
使船只在坚固稳定的同时,抗御风浪能力也变得更加强悍。
毫不夸张的说,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
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面对暹罗使臣给出的高度赞扬,朱元璋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尴尬。
他本以为龙骨技术始终没有解决,对方却说早在宋朝时,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换句话说经过108年的发展,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还不如宋朝时先进了。
直到此时朱元璋才明白,为什么三儿子朱棡会对“海禁”产生强烈的不满了。
在略加思索之后,朱元璋让王景弘将前来参与朝贡贸易的藩属国名单,抄录了一份送往坤宁宫。
毕竟按照之前的计划,朱棡应该已经带着女扮男装的徐妙云,在那里准备接方淑秀出宫参加婚礼庆典了。
“妙云这边有我这个当娘的照顾,你就尽管放心好了。况且这里是坤宁宫,那些刺客还不至于胆大包天到这个地步!”
看着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慈爱的马皇后,朱棡笑着解释道:“并非是儿臣有意拖延时间,只是考虑到爹和大哥那边,正在招待藩属国使臣。
想必应该还有很多疑惑,需要有人去解答。”
他的话音刚落,王景弘便带着参与朝贡贸易的藩属国名单副本,从坤宁宫的殿门外走了进来。
“奴婢参见皇后娘娘,见过晋王殿下。”
见到王景弘手中捧着一份文书,马皇后顿时眉头一皱。
“今天好歹也是棡儿的大婚之日,公务方面的事情有陛下和太子做主即可。
如果耽误了吉时,那可是……”
不等马皇后说出责怪的话,朱棡便接过了那份文书。
“之前就听大哥讲过,这次前来参与朝贡贸易的藩属国,比上次多了一些新的国家。
儿臣在太原就蕃这几年,也算是见多识广,正好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滥竽充数之徒!”
然而当他打开藩属国名单时,看到榜葛剌这个国名之后,立刻便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榜葛剌即是汉朝时的身毒国,东汉时期称其为天竺。
其后中天竺贡于梁,南天竺贡于魏。
唐朝时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五天竺。
按照《世界舆图》上的标记,此地隶属于东印度。
大量来自中亚、印度、阿拉伯、波斯、东非和欧洲的商客,在榜葛剌这里云集。
因此除了常规货物之外,非洲长颈鹿、斑马一类的奇珍异兽,也能在榜葛剌寻得。”
说完朱棡还特地形容了一下长颈鹿的模样,王景弘点头说道:“榜葛剌使臣带来的贡品瑞兽,的确和晋王殿下说得一模一样。
他们称其为‘鹿麒麟’,此兽身上虽有可攻击的武器,却不会伤害生灵。
这可是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出时,才会出现的‘祥瑞’啊!”
祥瑞之所以会成为历代统治者们笃信的对象,这与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有关。
他倡导的儒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主。
在这种思想被统治者所接受之后,几乎所有自然现象,都开始与政治沾上了关系。
比如每当有彗星出现时,皇帝往往会大赦天下。
同时他会对老百姓做出一番检讨,颁发一种名为“罪己诏”的检讨书。
然而相比于这种不受统治者喜欢的异象,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还是喜欢象征着好运的“祥瑞”。
后世史学家评价一个皇权时期的盛世标准,主要有三点。
既没有大规模造反,也没有异族大肆入侵,更没有出现百姓大范围冻死或饿死。
可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看来,有祥瑞出现才是治国有方的最好证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