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所谓观星
听了孙权选派谈和的人选,众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张昭?
他不是对凶虎颇有微词吗,让其去和谈,岂不是坏了事?
过了一会,众人才领会到孙权的意思,顿时生出了一丝佩服之意来。
原来如此!
几个颇受重用,能独当一面的谋士中,周瑜负伤,鲁肃倾向于息事宁人,很可能谈判时候让步,从而损害江东利益,而张昭却是对袁熙有敌意,所以一定会坚守底线,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然而此时的张昭,却是从背心渗出冷汗来。
孙权这是什么意思,让自己送死去吗?
要是自己得罪袁熙谈判失败,或者谈判退让太多,回来孙权会不会治自己的罪?
寿春,袁熙官邸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必然催发对原材料缺少的困境,从而导致对外掠夺的欲望的膨胀。”
“这句话亮不明白,还望主公解惑。”
袁熙见诸葛亮拿着竹简发问,心道诸葛亮不是平时挺忙吗,怎么对这个也有兴趣,自己怎么向他解释?
诸葛亮见与袁熙为难,认真道:“使君让我想出经营商业,振兴府库之法,我自然要对主公这篇经济论仔细钻研,以摸透主公想法。”
“主公发前人之未发,但里面的细微关节,亮还是不明白,所以前来请教。”
袁熙苦笑,他前世学的经济学知识一知半解,也不敢说自己的理解一定是对的,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自洽体系,自娱自乐还可以,但想要说服诸葛亮这种聪明人,必须要旁征博引,还不能用超乎这个时代的例子,怎么想也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
不过近来他难得有空闲,一是等着和江东谈判,二是兖州青州情势不明,他无法在未探清虚实的情况下贸然处兵,所以这些日子他只让张辽徐晃等人加紧训练兵士,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唯一让袁熙感到遗憾的是,精通水军的太史慈在巢湖之战中受了伤,虽然没有伤及内腑,但有几处外创颇深,至少需要静养好几个月。
不过据江东那边传来的可靠消息,太史慈当时没有找到的周瑜,其实伤的比太史慈重的多,听说华佗足足了了一个多时辰,才从周瑜体内挖出了数枚铁钉钢珠,之后周瑜便一直卧床养病,至今没有露面。
这肯定是内腑受了不轻的伤,不然不至于此。
袁熙也不指望华佗动手术时一刀将周瑜杀了,毕竟华佗也不是死士,而且周瑜能活下来,其实两边还有回旋的余地,不然可能徒增江东很多仇恨了。
最让袁熙郁闷的是,这还是周瑜先动手的,自己很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曹操,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对方还要得寸进尺,自己很委屈啊。
不过即使如此,袁熙其实也很能理解周瑜的想法,因为周瑜此人,其对于江东的忠心和立场,是毋庸置疑的,而其是这个时代中,为数不多独具慧眼的人。
其后世在临终前,还力谏孙权说刘备威胁太大,必须想办法诛杀。
其言辞之激烈,堪称三国时代对刘备敌意最大的人,连被刘备密告过的曹操都自愧不如。
其实把袁熙放在江东的位置上,应该还能明白周瑜的苦心,因为江东的短板太明显了。
几乎不具备任何北伐成功的可能性。
在中原地区,骑兵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偏偏在江东很难养马。
因为马不是反刍动物,所以马粪是酸性的,不像牛粪羊粪可以直接仍在地里,而是需要一定的酵粪流程,需要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仅如此,养马需要大量的水源和草场,一匹成年马大概需要五十亩的草场,而且马粪马尿会严重污染水源,这在水系丰富,四通八达的江东地区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所以江东养马的成本极高,加上马种也不好,后世孙权宁愿重金从蜀汉,辽东甚至曹魏买马,也不自己开辟马场。
所以江东想要北上中原,就必须占据江淮,夺取荆州,在这点上,袁熙和孙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要孙权有野心,矛盾迟早会再次爆发。
袁熙现在只能把孙权打痛,让其暂时低头,因为袁熙现在需要一个时间窗口来对付曹操,对此两边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但这出戏偏偏两边都要捏着鼻子演下去。
袁熙突然醒过来自己神游天外了,他先看了一眼正跪坐在屋角烹茶的大乔,然后对眼前静静等着的诸葛亮出声道:“抱歉,我走神了。”
诸葛亮微笑道:“主公何须如此说,只怕主公心中藏着太多事情,无时无刻都在劳心费神,才会如此吧。”
“此非长寿之道,还望主公以身体为重。”
袁熙无奈道:“虽然我知道军师的话很多,但现在很多事情,我还真脱不开手啊。”
“而且说来军师还要好意思说我,事必躬亲,我听说军师进来时有熬夜处理政事,又不是什么紧急军情,就不能放到第二天做?”
诸葛亮闻言顿了一下,才道:“亮自跟随主公,发现主公兴办义学中所教之事,和荆州义学大不相同。”
“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之外,公子还想出了经济论等前人未发亦或未阐明之言,让亮颇为见猎心喜,只想着早日领悟,以究其中之道。”
“只是在这之前,亮有一点疑惑。”
“这是主公独思所得,还是用其他手段……?”
袁熙笑了起来,“我就知道军师会忍不住问我,今日才开了口,已经是大大出乎我的所料。”
“我听说军师颇喜观星,而我以观星闻名,但这些日子以来,军师却独独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啊。”
诸葛亮沉声道:“我想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那军师可看出了什么?”袁熙反问道。
诸葛亮毫不犹豫答道:“主公所知,肯定不是观星所得。”
“若主公真的善于观星,不说时时刻刻仰天观察星象,起码在生死危机,或者战事紧急的时候,会不自觉去看星象。”
“但巢湖之战中,除了火箭烟发射,主公一次也没有看过天空。”
袁熙苦笑,果然想要瞒过诸葛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他缓缓出声道:“我会的是观星,却也不是。”
“军师可以理解为是梦里看到了未来之事,但这些事情,确实是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过的。”
“这些事情,有可能会随着知道过程的我的有意介入而改变为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也有可能因为我力量的不足,亦或其他因素而照常发生。”
诸葛亮听了,脸上现出了一丝异色,“竟有此事?”
“这也太过匪夷所思,要不是主公待人坦诚,亮几乎以为主公在搪塞我了。”
“主公先前看到了什么?”
袁熙想了想,迟疑道:“曹嵩被杀,曹操二屠徐州,公孙瓒求援黑山,中原蝗灾,以及曹操下南阳招降张绣?”
诸葛亮更是惊讶,“这么详细的事情都能看得到?”
“这便是主公南征北战,次次取得先机的原因?”
袁熙摇摇头,“是,也不是。”
“其实天下的大势,已经随着我的介入,以及各方势力的变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就像我我以为曹操挟持天子,以及家父逝世,都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但却都提早发生了。”
“我所以知道的,更像是后世史书记载的结局而已,而历史充满了偶然性,一根箭矢,一次马失前蹄,甚至有可能改变一场大战的结果,乃至改变整个天下。”
“就像我虽然知道这些事情,但并不能保证我在每一场大战中活下来,我遇到的次次生死危机,都是我之前看不到的,都需要我自己的力量化解。”
“而我所做的事情证明,历史是可以通过人的主动努力和意愿改变的,所谓的天意,也不过是天下所有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出力的人足够多,意愿足够强,我相信人心可以胜过天意。”
“不,不是可以,而是一定。”
“人定胜天。”
诸葛亮听了,肃容道:“主公这番话,亮记下了。”
“主公看天,却不相信天意,真是异类啊。”
“主公知不知道,如果能将这些事情宣扬于天下,那可不是比高祖斩白蛇更加传奇的事情,无疑能更加坐实代汉者当图高的传言。”
袁熙苦笑道:“也不过是以讹传讹的谣言而已。”
随即他正色道:“但如果能让天下早日结束战乱,少死些无辜的人,我也不惮于对这些谣言推波助澜。”
诸葛亮闻言,本来还有一丝忧色得眉宇却是舒展开来,“亮今日方才开始了解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袁熙笑道:“军师不担心我一直在演戏,其实这都是谎言?”
诸葛亮摇头,“亮虽不才,真话假话还是分的清的。”
他站起身来,“亮先告辞了,等平复心情,再来请教主公。”
“不然我怕忍不住去问我的生平和结局啊。”
望着离去的诸葛亮背影,袁熙不禁感叹诸葛亮的心性之坚定,换做自己,可能马上就问了。
此时大乔眼前的铜炉中的水烧开了,铜壶发出了呜呜声,袁熙忘了过去,却见大乔望着自己,轻声道:“使君能否告诉妾,看到过妾的结局吗?”
(本章完)
听了孙权选派谈和的人选,众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张昭?
他不是对凶虎颇有微词吗,让其去和谈,岂不是坏了事?
过了一会,众人才领会到孙权的意思,顿时生出了一丝佩服之意来。
原来如此!
几个颇受重用,能独当一面的谋士中,周瑜负伤,鲁肃倾向于息事宁人,很可能谈判时候让步,从而损害江东利益,而张昭却是对袁熙有敌意,所以一定会坚守底线,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然而此时的张昭,却是从背心渗出冷汗来。
孙权这是什么意思,让自己送死去吗?
要是自己得罪袁熙谈判失败,或者谈判退让太多,回来孙权会不会治自己的罪?
寿春,袁熙官邸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必然催发对原材料缺少的困境,从而导致对外掠夺的欲望的膨胀。”
“这句话亮不明白,还望主公解惑。”
袁熙见诸葛亮拿着竹简发问,心道诸葛亮不是平时挺忙吗,怎么对这个也有兴趣,自己怎么向他解释?
诸葛亮见与袁熙为难,认真道:“使君让我想出经营商业,振兴府库之法,我自然要对主公这篇经济论仔细钻研,以摸透主公想法。”
“主公发前人之未发,但里面的细微关节,亮还是不明白,所以前来请教。”
袁熙苦笑,他前世学的经济学知识一知半解,也不敢说自己的理解一定是对的,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自洽体系,自娱自乐还可以,但想要说服诸葛亮这种聪明人,必须要旁征博引,还不能用超乎这个时代的例子,怎么想也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
不过近来他难得有空闲,一是等着和江东谈判,二是兖州青州情势不明,他无法在未探清虚实的情况下贸然处兵,所以这些日子他只让张辽徐晃等人加紧训练兵士,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唯一让袁熙感到遗憾的是,精通水军的太史慈在巢湖之战中受了伤,虽然没有伤及内腑,但有几处外创颇深,至少需要静养好几个月。
不过据江东那边传来的可靠消息,太史慈当时没有找到的周瑜,其实伤的比太史慈重的多,听说华佗足足了了一个多时辰,才从周瑜体内挖出了数枚铁钉钢珠,之后周瑜便一直卧床养病,至今没有露面。
这肯定是内腑受了不轻的伤,不然不至于此。
袁熙也不指望华佗动手术时一刀将周瑜杀了,毕竟华佗也不是死士,而且周瑜能活下来,其实两边还有回旋的余地,不然可能徒增江东很多仇恨了。
最让袁熙郁闷的是,这还是周瑜先动手的,自己很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曹操,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对方还要得寸进尺,自己很委屈啊。
不过即使如此,袁熙其实也很能理解周瑜的想法,因为周瑜此人,其对于江东的忠心和立场,是毋庸置疑的,而其是这个时代中,为数不多独具慧眼的人。
其后世在临终前,还力谏孙权说刘备威胁太大,必须想办法诛杀。
其言辞之激烈,堪称三国时代对刘备敌意最大的人,连被刘备密告过的曹操都自愧不如。
其实把袁熙放在江东的位置上,应该还能明白周瑜的苦心,因为江东的短板太明显了。
几乎不具备任何北伐成功的可能性。
在中原地区,骑兵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偏偏在江东很难养马。
因为马不是反刍动物,所以马粪是酸性的,不像牛粪羊粪可以直接仍在地里,而是需要一定的酵粪流程,需要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仅如此,养马需要大量的水源和草场,一匹成年马大概需要五十亩的草场,而且马粪马尿会严重污染水源,这在水系丰富,四通八达的江东地区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所以江东养马的成本极高,加上马种也不好,后世孙权宁愿重金从蜀汉,辽东甚至曹魏买马,也不自己开辟马场。
所以江东想要北上中原,就必须占据江淮,夺取荆州,在这点上,袁熙和孙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要孙权有野心,矛盾迟早会再次爆发。
袁熙现在只能把孙权打痛,让其暂时低头,因为袁熙现在需要一个时间窗口来对付曹操,对此两边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但这出戏偏偏两边都要捏着鼻子演下去。
袁熙突然醒过来自己神游天外了,他先看了一眼正跪坐在屋角烹茶的大乔,然后对眼前静静等着的诸葛亮出声道:“抱歉,我走神了。”
诸葛亮微笑道:“主公何须如此说,只怕主公心中藏着太多事情,无时无刻都在劳心费神,才会如此吧。”
“此非长寿之道,还望主公以身体为重。”
袁熙无奈道:“虽然我知道军师的话很多,但现在很多事情,我还真脱不开手啊。”
“而且说来军师还要好意思说我,事必躬亲,我听说军师进来时有熬夜处理政事,又不是什么紧急军情,就不能放到第二天做?”
诸葛亮闻言顿了一下,才道:“亮自跟随主公,发现主公兴办义学中所教之事,和荆州义学大不相同。”
“天文地理,阴阳五行之外,公子还想出了经济论等前人未发亦或未阐明之言,让亮颇为见猎心喜,只想着早日领悟,以究其中之道。”
“只是在这之前,亮有一点疑惑。”
“这是主公独思所得,还是用其他手段……?”
袁熙笑了起来,“我就知道军师会忍不住问我,今日才开了口,已经是大大出乎我的所料。”
“我听说军师颇喜观星,而我以观星闻名,但这些日子以来,军师却独独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啊。”
诸葛亮沉声道:“我想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那军师可看出了什么?”袁熙反问道。
诸葛亮毫不犹豫答道:“主公所知,肯定不是观星所得。”
“若主公真的善于观星,不说时时刻刻仰天观察星象,起码在生死危机,或者战事紧急的时候,会不自觉去看星象。”
“但巢湖之战中,除了火箭烟发射,主公一次也没有看过天空。”
袁熙苦笑,果然想要瞒过诸葛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他缓缓出声道:“我会的是观星,却也不是。”
“军师可以理解为是梦里看到了未来之事,但这些事情,确实是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过的。”
“这些事情,有可能会随着知道过程的我的有意介入而改变为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也有可能因为我力量的不足,亦或其他因素而照常发生。”
诸葛亮听了,脸上现出了一丝异色,“竟有此事?”
“这也太过匪夷所思,要不是主公待人坦诚,亮几乎以为主公在搪塞我了。”
“主公先前看到了什么?”
袁熙想了想,迟疑道:“曹嵩被杀,曹操二屠徐州,公孙瓒求援黑山,中原蝗灾,以及曹操下南阳招降张绣?”
诸葛亮更是惊讶,“这么详细的事情都能看得到?”
“这便是主公南征北战,次次取得先机的原因?”
袁熙摇摇头,“是,也不是。”
“其实天下的大势,已经随着我的介入,以及各方势力的变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就像我我以为曹操挟持天子,以及家父逝世,都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但却都提早发生了。”
“我所以知道的,更像是后世史书记载的结局而已,而历史充满了偶然性,一根箭矢,一次马失前蹄,甚至有可能改变一场大战的结果,乃至改变整个天下。”
“就像我虽然知道这些事情,但并不能保证我在每一场大战中活下来,我遇到的次次生死危机,都是我之前看不到的,都需要我自己的力量化解。”
“而我所做的事情证明,历史是可以通过人的主动努力和意愿改变的,所谓的天意,也不过是天下所有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出力的人足够多,意愿足够强,我相信人心可以胜过天意。”
“不,不是可以,而是一定。”
“人定胜天。”
诸葛亮听了,肃容道:“主公这番话,亮记下了。”
“主公看天,却不相信天意,真是异类啊。”
“主公知不知道,如果能将这些事情宣扬于天下,那可不是比高祖斩白蛇更加传奇的事情,无疑能更加坐实代汉者当图高的传言。”
袁熙苦笑道:“也不过是以讹传讹的谣言而已。”
随即他正色道:“但如果能让天下早日结束战乱,少死些无辜的人,我也不惮于对这些谣言推波助澜。”
诸葛亮闻言,本来还有一丝忧色得眉宇却是舒展开来,“亮今日方才开始了解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袁熙笑道:“军师不担心我一直在演戏,其实这都是谎言?”
诸葛亮摇头,“亮虽不才,真话假话还是分的清的。”
他站起身来,“亮先告辞了,等平复心情,再来请教主公。”
“不然我怕忍不住去问我的生平和结局啊。”
望着离去的诸葛亮背影,袁熙不禁感叹诸葛亮的心性之坚定,换做自己,可能马上就问了。
此时大乔眼前的铜炉中的水烧开了,铜壶发出了呜呜声,袁熙忘了过去,却见大乔望着自己,轻声道:“使君能否告诉妾,看到过妾的结局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