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黑齿
    刘宏带着数千人仓皇过谷城,在用了谷城令桓邵准备的粟饭后,一行人马不停蹄,沿着崤函通道向着函谷关进发。
    等到了函谷关,有此雄关做守,刘宏才稍微放下了心,车架刚过关,就下令封赏一干随员大臣和关守。又令京兆尹张奉在长安做好各项迎驾的准备。
    当然刘宏更关心的还是关西各镇的情况。
    此时,关中各镇兵马还有数万,其中雍州虎牙这些劲旅也在。原先犯边的羌人已经在讨虏校尉盖勋的反击下,被赶出了关中。
    之后羌人为首的北宫伯玉又和凉地汉人豪势闹翻,一番火拼后,也没了再犯关中的实力。
    所以目前关中的防御重点就是函谷关一线。
    于是刘宏车架未西,就任免随驾的卫尉杨彪为东面诸军持节,可以便宜从权,开府建衙。
    这就是让杨彪自己组建班子,还给了编制能征辟忠良入吏。
    选杨彪是因为其人壮节,其家又是关西望族,自然是这位置的好人选。
    实际上,刘宏非常清醒,自车架入西后,过往那种以关东为重的选人用人风格就要被关西给替代了。
    毕竟,随他入关中的不过数千人。相比于关西百万人,不过渺渺。不依靠关东的世家,刘宏连生存都难。
    但刘宏也没有完全放弃,长久以来的帝王心思,还是让他用了手段。
    除了任免杨彪为东面诸军节度,刘宏还将自己的近臣也就是黄门侍郎射坚安插到了杨彪的幕府。
    射坚是扶风人,又是自己的近臣出身,必然能很好的协调两者的关系。
    之后,刘宏还任免了心腹将高焉为蒲津将,防止叛军可能从此处绕击。从这里,也可见刘宏是有一定的军略能力的。
    因为从东面入关除了函谷关这条路,还有北面一条蒲津关道。如果叛军从京都过孟津入河东,然后就能从蒲津关渡大河,直接沿着郑国渠到栎阳,再西到高陵,而高陵后面就是长安东的灞桥。
    可以说,走蒲津直接就能绕过险要的函谷关,直击关中。
    所以刘宏才将器重的高焉派往那里,为自己东北道守将。
    高焉在后世官居上谷太守,后袁绍据河北,令其送饷,但钱不足,就被袁绍以命相抵。
    高焉的副手是蒲板令徐英。
    此人也是刘宏简拔的心腹,是他的郎官外放的。徐英是关西冯翊大族出身,为人刚毅爽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宏相信有高焉、徐英一文一武在,定能为他守住蒲津关渡。
    自觉完备的刘宏,带着车架继续向西了。
    但那边被他抛弃的京都,却有了自己的想法。
    ……
    河南叛军围城想要逼降城内。
    但对于城内的两位留守,尤其是司空许相,素知其为人作风的河南世豪们心里面却没有多大的把握。
    许相家就在汝南,其家与袁氏一样,都是世出公卿的豪门。这些人的利益和中央骨肉相连,并不会因为同是河南世家就会屈服的。
    尤其是他们从投降的赵谦那里知道,之前廷议上,就是许相最激烈,要出兵征讨他们。
    但出人意料的是,城内竟然同意了和谈,并允许叛军出使者入城。
    但到底让谁去呢?
    这个节骨眼,谁都知道孤身入城到底有多危险。
    汉室毕竟有二百年累世胶固之恩,谁也不知道在这京都里到底有多少愿意为汉室去死的。
    到时候,入了城,被这些人抓住焉能有命在?
    此刻已经是大功将要抵成的时候,谁也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给别人染带子。
    本来这种活都是荀攸的,这人傻,还热心肠。
    但荀攸被那遭瘟的泰山贼给扣了。
    对面不讲武德,虽然同意了放他们南下,但却将他们的使者给扣了。说这人不尊重他们渠帅,言行狂狷。
    但谁不知道荀攸继承了他们荀氏一贯的谦谦君子呢?说他狂狷,谁信呢?
    所以他们就怀疑,是不是当年那位荀二龙在济南殉城的事。这始作俑者就是那泰山贼魁张冲,此事必然是他对荀氏的打击报复。
    其实也是因为这件事,这些豪势们更没人想当这个使者了。
    就在事情僵在这的时候,钟繇出来了,他同意做这个使者。
    但这下豪势们又不同意了。
    因为这钟繇是不是他们自己人,他们都要打个问号的。
    他们这些豫州人当然知道,泰山贼在北上的时候攻陷长社,钟繇一家都被泰山贼给掳走了。
    这钟繇通没有贼不知道,但至少有这个可能吧。所以如何能将这样的大事交给一个不确定的人。
    最后还是何进和皇甫嵩做保,都说钟繇没问题,众将才做罢。
    钟繇弟弟钟演做了汉军在泰山贼中的内应一事,只有汉军高层少数几人知道。为了保护钟演安全,皇甫嵩等人才没对汉将们说。
    之后,钟繇就坐着一个竹篮被拉上了城,后面其人被送入了驿馆暂时休息。
    本来钟繇要直接拜会司徒许相的,但就在入住驿馆不久。钟繇的驿舍就被河南尹徐灌派虎士给包围了。
    之后一名叫乐隐的人,他自称是司徒掾吏,给他送来一个口信说:
    司徒因为身体微恙,今天不能会谈了。
    这事虽然意外,但并不出钟繇所料。毕竟以司徒许相的处境,那边国家刚走没多久,他就着急忙慌的和叛军和谈,必然大损其名声。
    说白了,这许相要脸。
    实际上,早在这许相同意和谈,钟繇就知道城内必然是要降的。正是有此判断,钟繇才自告奋勇做了使者。
    至于其他诸君不是看不到这点,而是他们自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钟繇也觉得自己是君子,但现在他这个君子没过去那么讲究了。
    长社钟氏自被泰山贼裹挟过,钟繇就知道振奋家声的使命就落在自己头上了,所以别人不敢的事,他敢。
    钟繇坐在驿馆中,望着不远处的司徒公府,神色暧昧:
    “既然你要脸,那我就给你脸。”
    说完钟繇就和衣睡去了。
    说到底,着急的不是他,而是那许相。有城外数万大军在,钟繇睡得非常踏实。
    ……
    时间到了第二天,钟繇正在用食,这会那个叫乐隐的人又来了。
    这次,他说自家司徒的病已经好了。
    钟繇莞尔一笑,也不拆穿,就跟着随行去了司徒公府。
    他之前还觉得许相会再挺一段时间,没想到只一天对面就耐不住了。看来钟繇还是高看了这个司徒了。
    钟繇从头到尾都没觉得这个许相会对国家有多忠诚,别看他好像是公族,还是所谓的强硬派。但对人心有了洞察的钟繇,就不相信这时的汉室,还有几个纯臣,不都是些窃国大盗?
    反倒是边上这个叫乐隐的有点意思。
    钟繇听过此人,是河北人,据说是被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所征辟的,不是很清楚为何何苗一个河南人会征辟偏远边地的乐隐做了长史。
    更有意思的是,那何苗都被刘宏带去关中了,这乐隐竟然还留在京都,还成了司徒功夫的掾吏,有意思。
    钟繇之所以了解此人,是因为随乐隐一起被何苗征辟的还有一人。
    那就是陈留孝廉卫兹。
    实际上,叛军之所以能一路长驱直入,还能选择那么好的时机,皆是京都内这些豫州系官吏的功劳。
    即便是围城了,城内的河南官吏也未曾与叛军断了联系,将城内虚实具告叛军。
    这些人中,就有卫兹。
    此人也被何苗留在了城内,现在正宦居京都官舍。从卫兹的书信中,就提到过这个叫乐隐的,言此人是个人才。
    不过也就是如此了。
    钟繇没觉得此人是个人才,他就要如何如何。
    这世道还缺人才吗?没看到以他的家世也要做这等风险的事,为何?还不是为了个机会。
    所以钟繇只是撇了撇乐隐,就坐在牛车上不说话了。
    这牛车是馆舍内的,实际上乐隐来的时候,将司徒公府上的步辇带来了,随行的还有十六位辇夫。
    但钟繇可不敢做,这都是朝中元老才能得享的。他现在还不配。
    说到底,钟繇知道他们河南世家们不是来推翻汉室的,而是来扶植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汉室。所以这个尊卑还是要讲,这个秩序还是要维护的。
    而且现在是和谈的关键,坐了人家这么好的步辇,终归在气势上要输些。
    就这样,钟繇还是坐了牛车去了。
    一路上,感受着路面不平之处传来的震动,钟繇突然就蹦出个念头:
    “是不是坐步辇就没这么震了?”
    果然人的野心就是这么来的,此刻的钟繇都想着那三公的位置了。
    就这样,由两排执金吾骑士开路,车队缓缓向着司徒公府进发。
    这会牛车的帷幕都被放下,钟繇看不到路上的情形,但从道两边这么安静,也可知道此刻的洛阳城是多么惶恐不安。
    车队一路直行,然后右转,走到了了一个窄巷中,之后又走了一刻多。车队停在了一处不甚宽广的街道中央。
    钟繇下车一看,这街道人烟稀少,对面就是司徒公府,只是人家将他停在了府衙后面。
    钟繇不以为意,下车后只是用心看着这处司徒府。
    和周边低矮的建筑不同,这司徒公府不愧是汉室体面,雕梁画栋,即便从后面看都有一种威壮之意。
    再往前面看,在对街的那片宫殿高墙就是南宫了。
    钟繇小的时候就随族父来过京都,那时候还遇到过一个相师说他有贵相。想来,这都已经二十年过去了,他再次来京都却是这样一个光景了。
    这边钟繇等人下了车,那边乐隐就上前和门吏们交了符节,之后就开了一处后门,让钟繇走。
    实际上,开后门这事是非常不体面的,但钟繇也理解。
    还是那句话,给你脸。
    门一打开,乐隐带着些歉意,然后请钟繇一并入府。
    还未穿过大门长街,就看到一个中年人站在那里迎接钟繇。
    只看气度和绶带,钟繇就知道此人就是现在的司徒许相。
    其人身量颇高,钟繇自己就有八尺,才堪堪到了此人的下巴。本就高大,又加上这一番气度,更让这许相有那汉家威仪。
    钟繇小心打量着许相,此刻这人还穿着居家衣袍。一见红棕色锦袍,外面一袭紫色丝衣。面上涂上了公卿常用的面粉,使人看不出具体的年龄。
    虽然许相穿得简单,但同是世家子弟的钟繇如何不知道其人穿的华贵。
    就说那件紫色丝衣,钟繇就没见过。丝虽然昂贵,但钟繇也不是没穿过的。但要是这丝衣是紫色的,他就真的见都没见过。
    因为紫色这个颜色是非常难得的。只有从一种叫紫草中才能萃取,但这种紫草因为只能在秋冬时才能提,因为这染料怕热。而且萃取工艺和耗量特别巨大,可以说出产非常苛刻。
    而且就是萃取出紫色后,就要附在丝绸上,其他料子根本展现不出其鲜亮。但就是附在丝绸上,这颜色还会褪,所以有效时间特别短。
    所以只简单一件紫色单衣,就价只数十金,从这也看出三公之华贵。
    在钟繇看着许相的时候,许相的脸色显露出一丝不悦。毕竟上下之位在,只有上位者才能打量下位者。这钟繇的行为已经让许相恼火了。
    但许相控制住了怒火,一对细小的眼睛灵活的从恼怒转换成温柔,只见其人温声道:
    “元常,我初见你的时候还是你祖父将你抱在怀中,没想到再见你已经长成如此君子,来,让我好好看看。”
    说着,许相就拉过钟繇,上下打量,还不时赞许点头。
    而钟繇也没了之前的淡然,脸上颇为尴尬。
    毕竟一个人突然拉着你说自己看过你娃娃样,然后一副长辈的样子品评你,谁都会尴尬的。
    之后的谈话就落在了许相的掌控,他时不时问着钟繇一些家乡的事,然后突然冒出急促的笑声。
    每次笑,那黝黑的牙齿都清晰可见。
    钟繇知道这黝黑的牙齿又是他们这些京都公卿的固有形象。所谓敷面黑齿,汉家公卿也。
    之所谓他们的牙齿会黑,就是因为他们好喝蜜水。
    这蜜水好喝是好喝,但伤牙,如果不养护可能四十牙齿就落光了。要是一般人自然没有这个烦恼,因为他们压根就活不到四十。
    但这些钟鸣鼎食的公卿们不同,他们的人生长着呢,相比于黔首二十年的生命,他们普遍都能活到六十以上,活到八十的也不少。相比于前者足足长了三四倍,简直不是同一种生物了。
    为了能继续享受美食,公卿们就开始在牙齿上涂抹一种铁浆,这种铁浆有非常好的保护牙齿的作用,但有个副作用,就是牙齿会变黑。
    本来黑齿定然是不雅观的,但因为只有公卿才会黑齿,反而成了一种地位的象征。
    所以许相毫无顾忌的大笑,展现他那一口黑色健康牢固的牙齿。
    那边许相见钟繇呆呆愣愣的,眼色闪过一丝嘲讽,见河南叛军将这样的人派来做使者,更坚定了他对河南叛军的判断。
    那就是彼辈无人,正该他许相加入。
    没错,他许相的确不如他之前在廷议中表现的那么忠诚。毕竟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高位,谁也不想因为愚昧而断送吧。
    所以许相做好了待价而沽,想将这京都卖给城外叛军,现在就看对面能出什么价了。
    许相也不怕叛军撕破脸,毕竟能换来一个完好的都城谁又能拒绝呢。
    杀了下钟繇的气势,自觉掌控局面的许相邀钟繇入室,那里才是要谈正事的地方。
    这一处净室,再一次展现了公卿的低调奢华。
    室内是木质地板,已经被擦的光亮,也没有什么家具,只有角落有一条案几,几张草席。
    钟繇很自然的随许相入席,但一跪就觉得不对。
    他摸了下这席子,这才发现这席子竟然都包着丝,难怪如此柔软。
    钟繇默不作声,恭敬的跪坐在席子上,打算听许相如何开场。
    但许相一句话没说,然后就听一声屏风拉开的声音。然后就见一个十二三岁大的少年,恭敬的跪在那里。
    钟繇看了此人和许相那么像的鼻子,暗猜两者的关系。
    后面许相就将这少年喊来,介绍给了钟繇。
    原来此人叫许玄,是许相的长孙。
    钟繇摸不着许相的路数,只是将自己的香囊解开送给了许玄,作为见面之礼。而那个许玄也展现了非常好的教养,恭敬的收下了。
    之后许玄就到了一角跪坐着,显然是要留在室内听祖父和钟繇到底如何商谈的。
    钟繇头大,这汝南许氏作为和袁氏差不多的高门,本就在豫州有很高的声望,因为他们家是三世三公,也是了不得的存在。
    作为后进家族钟氏自然是无法和许氏相比的。
    而钟繇又是一个小字辈,更是被这许相拿捏着,从入城到现在,每一步都是按许相的节奏走,完全被吃死了。
    但钟繇自有方略,并不将这些视为失败,而是乖觉的让许相出牌,毕竟这日还长着呢?谁说这许相就能赢了?
    鹿死谁手,其未可知。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犁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痴人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痴人陈并收藏犁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