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国贼
袁基并不清楚,预示着他们袁氏命运的车轮已经出现了裂缝,他正满心欢喜的向着大将军府行去。
只是在这夹道的结彩中,袁基心头仍旧放不下叔父袁隗。
“叔父,你现在还没回来吗?”
……
壮阔瑰丽的崇德殿内,袁隗心里有点焦急。
今日的议事格外冗长,格外之多,好像是要把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政事全部拿出来讲一样。
先是说什么新任的徐州刺史陶谦将原先盘踞在北部琅琊贼给招抚了,还在州内大族的支持下恢复生产、厉兵秣马,说要为天子进攻沂泰地区。
但这些都是前头的,后头陶谦的意思就是要编制、要位置,说这样才能安抚地方和招抚的琅琊贼。
朝庭的公卿们自然是知道陶谦不过是拿泰山贼做借口扩展实力,但因为陶谦从不断上贡,输送的粮草也非常及时,所以公卿们最后还是决定同意了。
最后决议是,天子封其为安东将军、徐州牧、溧阳侯。
这封赏不可谓不重,但谁让陶谦是许相那一边的人呢?袁隗有心缓和两边的局势,所以在这一块稍做了退让。
商议完徐州方面的情况,青州那边又传来了坏消息。
坚守临淄的青州刺史焦和最终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城破身死。至此,青州的局势败坏一片。
但好消息是,青州的黄巾军自己发生了内乱。
据汉庭自己这一边的情报,原先盘踞在青州作乱的渠帅有六众。先是济南祭孙、平原张饶、乐安徐和三众北上。又之后北海管亥占据沿海大部郡县,东莱管城占据胶东,齐国司马俱占据青州中南。
但后来因为济南、平原、乐安的黄巾军势力大弱,地方大族接连反扑,现在已经将大部分郡县给光复了,那些黄巾军也溃退到了泰山,与泰山军合流。
本来青州黄巾还有三方渠帅,还占据着大优势的。但最后齐国的司马俱不知何故,竟然暴死军中。上位的叫司马和,据说是司马俱的本家侄儿。
此人上任后,先是向汉庭请降,然后又开始偷袭了附近的管亥部,将其主力击溃,管亥带着余部只能在北海一带乞活。
所以现在送到汉庭手上的一份是焦和殉死的战报,一份是已经占据青州齐国、乐安大部、北海大部、东莱小部的司马和势力送来的请降表。
虽然司马和在表中说焦和身死是一个意外,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朝庭上的这些公卿依然感觉到了恶心。
刚杀我大吏,就要来请降?
而且你这个请降是请降吗?直接让我封你为齐王,领青州六郡国。这简直是明抢!
本来这封表书是不允讨论的。但大将军何进却说,这事也是能讨论讨论的,即便这不能封王,但给个公也是可以的,让他们去打盘踞在鲁中南一带的泰山军势力,岂不是驱虎吞狼?
袁隗听了何进的话,并没有因为自家侄子今天就要娶对方的侄女,就口下留情。
他直接对何进的想法嗤之以鼻,面端坐在陛台上的小皇帝,义正言辞: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昔三家分晋,共向周王请封为侯,乃有战国末世。彼等也从人人得而诛之的篡逆之贼,摇身一变而为周王所封的王侯。而如今,宵小司马和,拥兵不过数万,踞土不过数郡,却想封王?岂不是痴人说梦。”
何进对袁隗的反对没有多大的情绪,只是淡淡问道:
“如大司徒所言,那这青州局势该如何呢?”
实际上这一次的议事,袁隗心里隐隐有点觉得不妙。因为有很多事没有和他通过气。
原先关东诸事,都是先送到他这里,然后他再和何进、许相、皇甫嵩一起讨论商议。
皇甫嵩一般不理事,而何进因为缺乏执政能力,也多是唱喏,所以天下大事一般都是他和许相说了算。而自他将许相压服后,这天下事直就是他一人所画耳!
但今天呢?徐州还好,许相是和他说过的。虽然最后的册封要比他原先认为的要重,但这并不碍事。但青州这件事就非常诡异了,他从头到尾都没听说过这件事。
他为何出来反对呢?除了因为一个政治家的操守之外,更多的是一个政客对于权力斗争的下意识动作。
你何进弄了一个他不知道事出来,不管你后面有什么谋划,我肯定要先反对呀。
现在何进问他该如何筹划青州局势,袁隗仔细想了想,还是道:
“此事易耳,青州贼患看着炽烈,但已从原先的娥贼沦为盗贼。前者视死如归,后者以利相合。所以纵是势大,也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彼辈有外敌在,尚可抱团取暖,一旦外安,必生内乱。所以与其剿不如守。可择一良吏坐镇济南,招抚乐安、平原、济南三郡宗长,屯粮秣,练精兵,一旦司马和等人有事,便可倾军南下,一战可擒。”
袁隗不愧是政坛常青树,具有出色的战略视野,一眼就看出了所谓司马和等人的虚实。
对面一味求封,必然是因为司马和尚不具有压倒内部势力的威信,所以才如此急求。
在场的这些公卿们虽然更乐衷于争权夺利,但在见识能力都不差,知道袁隗这样做还真的是好办法。
但现在问题来了,济南已经算是敌占区了,谁会愿意去?谁又有能力去招抚地方宗贼?现在都是一个问题。
而且这个还和之前让陶谦去徐州做镇还有本质区别。陶谦自己就是一武将,又是丹阳人士,有宗族依靠,和徐州地方的大族世家也有网络。所以才能坐稳。
而现在派去济南的,先不说能力要不差于陶谦,就在人情练达这一块也要非常出色,不然去了也是送死。
但这样的人去哪找呢?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的时候,袁隗突然想到一人,于是他对小皇帝道:
“我看让曹操去就很好。”
曹操?
一时间众臣更是议论纷纷。
这次大伙不是反对,而是觉得袁隗这个建议真的是太好了。
论能力,曹操是没得说的,从河南战场一直到河北战场,再到后面的两次东西两京大战,曹操的军事能力都表现得凌厉。
按理说这样的良将不应该充分发挥在西线战场吗?为何要放到青州那块边边角角?
理由不复杂,就是这些人觉得曹操不能再用了。
先是一个是,不论他在倒宦行动中出了多大力,都还是不能改变其就是宦官子弟的事实。随着他在西线战场立得功越多,关东世家武将们对他的反感就越深。
就像那曹操的死对头郑泰说的那样:
“他什么身份?也配和我等公族子弟一起受赏?”
这还是一个,更有一个是,两边在战场上难免结了怨了。之前一次战斗,就是让曹操孤军深入,而友军近在咫尺却不相救。
对于前线的这些蝇营狗苟,朝中大佬们都看在眼里,知道后面不将曹操调出西线,后面真没准要逼得人家叛逃关西了。
本来他们对曹操的后续安排是调往北线的,但谁知道老袁家的浪荡子弟袁术竟然能打得这么好,直接就在北线打开了局面。这下子就不好再将曹操安排过去了。
毕竟原先对曹操的安排可是让他去开拓而不是让他去摘桃子的。
摘桃子这种事不安排给自家子侄,给你曹操?
还是那句话,你曹操什么身份?
所以大司徒袁隗的提议一下子就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同意。
何进也无所谓,他和曹操的关系也不错。本来这一次就是要拉着曹操干的,但这人还在西线战场,只能放弃。
现在也好,这曹操后面也算自己人,先将他弄到济南,也好用他的能力,打开东面的局势。
于是,在场之人无人反对。见此袁隗立即建议小皇帝:
“陛下,东面形势一日数变,所以这任免宜早不宜迟。请陛下即刻令尚书令撰写诏书,然后羽檄飞传送往西线军中。令曹操奉诏后,不得停留,即刻东出。”
全程一直如木雕的小皇帝刘辩听了袁隗这句话后,挤出一个笑容,点了点头。
随后,由尚书令袁晖挥毫拟诏,墨迹未干就有羽林郎放入匣中,飞奔出宫了。
看到这幅场景,一直呆愣的刘辩,神色晦暗。
哼,大司徒姓袁、尚书令姓袁,就连巡视宫门的都姓袁,看来再晚一点,这天下也要姓袁了。
想到这里,刘辩撇了眼自己舅舅,见他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他才又恢复刚刚的表情。
此时袁隗并不知道这些鬼蜮,对于他来说,曹操这事就是顺手而为。甚至出于公心还多于私心。
对于朝野纷纷议论他独断专横,跋扈直比梁冀。这些袁隗都知道,但他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洛阳朝庭只需要一个声音,而且这个声音只能是他。
如没有他袁隗在,关东这些州郡会支持洛阳?没有他袁隗在,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的钱粮如何筹措?
现在还只是西面的敌人,往后还有各地不轨的地方割据势力,还有那雄踞河北的大敌泰山贼。要想重新恢复往昔的海晏河清,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而要做到这些,他袁隗不需要有更大的权势?更高的位置?
所谓能负天下所望者,自当主天下。
所以这个共和年号取的好啊,与他袁氏共天下,才能有和能安。
想到这里,袁隗又看了一眼独坐在对面的许相,这共和年号的主意还是他想的呢。
此时的许相比去年的时候要老太多了,简直就是风烛残年的朽宿,再无昔日的硬朗。
想到这里袁隗也有点愧疚,对于他孙子的死,他也只能从其他地方弥补许相了。
许相也感觉有人看他,睁开了眼,然后对袁隗展颜一笑。
袁隗愣了一下,复对许相颔首。
一时间两人颇有点冰释前嫌的样子。
就在这时,一议郎清着嗓子道:
“众臣公还有事要议吗?”
袁隗忙出列,再一次上奏:
“此前荆州刺史徐璆殉国,现在荆襄八郡无首。臣请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为国镇抚八郡。”
已经准备的差不多的何进听到这话一愣,因为他没想到袁隗会让刘表做这个刺史。因为刘表算是他的人,之前此人就做过自己的大将军府掾吏。
想到这里,何进觉得袁隗是在向自己示好。对此何进不动声色,只是心里道了一句:
“晚了!”
袁隗再一次发现无人反对,颇为自矜的看了一眼尚书令袁晖,示意自己的族弟动手写诏书吧。
这一次,袁隗连请示都没有请示一下刘辩。反正这个小皇帝说什么都只是会点头。
随后,又有羽林郎带着诏书飞奔出宫了。
就这样,袁隗笑了笑对众臣公道:
“今天就差不多到这吧,晚上我侄大喜,各位务必来府一聚哈。”
说完,袁隗就要下殿准备穿鞋。
却在这时候,一小臣突然出列,直接对皇帝道:
“臣有奏,臣奏大司徒袁隗僭越有不臣之心。”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而已经准备穿鞋的袁隗突然转头,如猛虎一般怒瞪着刚说话之人。
出言弹劾的正是许相的侄子许伷,时任议郎。
许伷被袁隗的威势给吓住了,一时间张着嘴不敢说话。
突然许相咳嗽了一声,这才将侄子许伷给唤回神。
许伷忙将朝板展开,吞吞吐吐的开始细数袁隗的多项罪责。
一时间朝上屏息凝神,谁都知道一场暴风开始了。
许伷这会越念,声音越颤,额头也是汗涔涔的。
因为按计划,这会应该已经有虎贲力士冲进来的,但这会却不见踪影。
但许伷越是抖,袁隗心里越不安。他本以为这不过是小儿辈不知道天高地厚,但渐渐他发现不对,这是一场阴谋。
于是,他转身就朝外面走,边走边喊:
“执金吾何在?”
却在这时候,一队彪悍甲士突然从宫门外冲来,为首的一个豹头环眼,一矛就搠在了袁隗的胸口。
但袁隗内有锁子甲,这一搠只将他撞倒在地。
那豹头武士也意外,但步履不停,抽出腰间环首刀,就踩在了袁隗的胸口,然后一刀割掉了他的首级。
此人手执虎目圆瞪,死不瞑目的袁隗,冲着慌作一团的满朝臣工,高吼一身:
“有诏,奉旨杀贼。”
(本章完)
袁基并不清楚,预示着他们袁氏命运的车轮已经出现了裂缝,他正满心欢喜的向着大将军府行去。
只是在这夹道的结彩中,袁基心头仍旧放不下叔父袁隗。
“叔父,你现在还没回来吗?”
……
壮阔瑰丽的崇德殿内,袁隗心里有点焦急。
今日的议事格外冗长,格外之多,好像是要把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政事全部拿出来讲一样。
先是说什么新任的徐州刺史陶谦将原先盘踞在北部琅琊贼给招抚了,还在州内大族的支持下恢复生产、厉兵秣马,说要为天子进攻沂泰地区。
但这些都是前头的,后头陶谦的意思就是要编制、要位置,说这样才能安抚地方和招抚的琅琊贼。
朝庭的公卿们自然是知道陶谦不过是拿泰山贼做借口扩展实力,但因为陶谦从不断上贡,输送的粮草也非常及时,所以公卿们最后还是决定同意了。
最后决议是,天子封其为安东将军、徐州牧、溧阳侯。
这封赏不可谓不重,但谁让陶谦是许相那一边的人呢?袁隗有心缓和两边的局势,所以在这一块稍做了退让。
商议完徐州方面的情况,青州那边又传来了坏消息。
坚守临淄的青州刺史焦和最终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城破身死。至此,青州的局势败坏一片。
但好消息是,青州的黄巾军自己发生了内乱。
据汉庭自己这一边的情报,原先盘踞在青州作乱的渠帅有六众。先是济南祭孙、平原张饶、乐安徐和三众北上。又之后北海管亥占据沿海大部郡县,东莱管城占据胶东,齐国司马俱占据青州中南。
但后来因为济南、平原、乐安的黄巾军势力大弱,地方大族接连反扑,现在已经将大部分郡县给光复了,那些黄巾军也溃退到了泰山,与泰山军合流。
本来青州黄巾还有三方渠帅,还占据着大优势的。但最后齐国的司马俱不知何故,竟然暴死军中。上位的叫司马和,据说是司马俱的本家侄儿。
此人上任后,先是向汉庭请降,然后又开始偷袭了附近的管亥部,将其主力击溃,管亥带着余部只能在北海一带乞活。
所以现在送到汉庭手上的一份是焦和殉死的战报,一份是已经占据青州齐国、乐安大部、北海大部、东莱小部的司马和势力送来的请降表。
虽然司马和在表中说焦和身死是一个意外,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朝庭上的这些公卿依然感觉到了恶心。
刚杀我大吏,就要来请降?
而且你这个请降是请降吗?直接让我封你为齐王,领青州六郡国。这简直是明抢!
本来这封表书是不允讨论的。但大将军何进却说,这事也是能讨论讨论的,即便这不能封王,但给个公也是可以的,让他们去打盘踞在鲁中南一带的泰山军势力,岂不是驱虎吞狼?
袁隗听了何进的话,并没有因为自家侄子今天就要娶对方的侄女,就口下留情。
他直接对何进的想法嗤之以鼻,面端坐在陛台上的小皇帝,义正言辞: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昔三家分晋,共向周王请封为侯,乃有战国末世。彼等也从人人得而诛之的篡逆之贼,摇身一变而为周王所封的王侯。而如今,宵小司马和,拥兵不过数万,踞土不过数郡,却想封王?岂不是痴人说梦。”
何进对袁隗的反对没有多大的情绪,只是淡淡问道:
“如大司徒所言,那这青州局势该如何呢?”
实际上这一次的议事,袁隗心里隐隐有点觉得不妙。因为有很多事没有和他通过气。
原先关东诸事,都是先送到他这里,然后他再和何进、许相、皇甫嵩一起讨论商议。
皇甫嵩一般不理事,而何进因为缺乏执政能力,也多是唱喏,所以天下大事一般都是他和许相说了算。而自他将许相压服后,这天下事直就是他一人所画耳!
但今天呢?徐州还好,许相是和他说过的。虽然最后的册封要比他原先认为的要重,但这并不碍事。但青州这件事就非常诡异了,他从头到尾都没听说过这件事。
他为何出来反对呢?除了因为一个政治家的操守之外,更多的是一个政客对于权力斗争的下意识动作。
你何进弄了一个他不知道事出来,不管你后面有什么谋划,我肯定要先反对呀。
现在何进问他该如何筹划青州局势,袁隗仔细想了想,还是道:
“此事易耳,青州贼患看着炽烈,但已从原先的娥贼沦为盗贼。前者视死如归,后者以利相合。所以纵是势大,也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彼辈有外敌在,尚可抱团取暖,一旦外安,必生内乱。所以与其剿不如守。可择一良吏坐镇济南,招抚乐安、平原、济南三郡宗长,屯粮秣,练精兵,一旦司马和等人有事,便可倾军南下,一战可擒。”
袁隗不愧是政坛常青树,具有出色的战略视野,一眼就看出了所谓司马和等人的虚实。
对面一味求封,必然是因为司马和尚不具有压倒内部势力的威信,所以才如此急求。
在场的这些公卿们虽然更乐衷于争权夺利,但在见识能力都不差,知道袁隗这样做还真的是好办法。
但现在问题来了,济南已经算是敌占区了,谁会愿意去?谁又有能力去招抚地方宗贼?现在都是一个问题。
而且这个还和之前让陶谦去徐州做镇还有本质区别。陶谦自己就是一武将,又是丹阳人士,有宗族依靠,和徐州地方的大族世家也有网络。所以才能坐稳。
而现在派去济南的,先不说能力要不差于陶谦,就在人情练达这一块也要非常出色,不然去了也是送死。
但这样的人去哪找呢?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的时候,袁隗突然想到一人,于是他对小皇帝道:
“我看让曹操去就很好。”
曹操?
一时间众臣更是议论纷纷。
这次大伙不是反对,而是觉得袁隗这个建议真的是太好了。
论能力,曹操是没得说的,从河南战场一直到河北战场,再到后面的两次东西两京大战,曹操的军事能力都表现得凌厉。
按理说这样的良将不应该充分发挥在西线战场吗?为何要放到青州那块边边角角?
理由不复杂,就是这些人觉得曹操不能再用了。
先是一个是,不论他在倒宦行动中出了多大力,都还是不能改变其就是宦官子弟的事实。随着他在西线战场立得功越多,关东世家武将们对他的反感就越深。
就像那曹操的死对头郑泰说的那样:
“他什么身份?也配和我等公族子弟一起受赏?”
这还是一个,更有一个是,两边在战场上难免结了怨了。之前一次战斗,就是让曹操孤军深入,而友军近在咫尺却不相救。
对于前线的这些蝇营狗苟,朝中大佬们都看在眼里,知道后面不将曹操调出西线,后面真没准要逼得人家叛逃关西了。
本来他们对曹操的后续安排是调往北线的,但谁知道老袁家的浪荡子弟袁术竟然能打得这么好,直接就在北线打开了局面。这下子就不好再将曹操安排过去了。
毕竟原先对曹操的安排可是让他去开拓而不是让他去摘桃子的。
摘桃子这种事不安排给自家子侄,给你曹操?
还是那句话,你曹操什么身份?
所以大司徒袁隗的提议一下子就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同意。
何进也无所谓,他和曹操的关系也不错。本来这一次就是要拉着曹操干的,但这人还在西线战场,只能放弃。
现在也好,这曹操后面也算自己人,先将他弄到济南,也好用他的能力,打开东面的局势。
于是,在场之人无人反对。见此袁隗立即建议小皇帝:
“陛下,东面形势一日数变,所以这任免宜早不宜迟。请陛下即刻令尚书令撰写诏书,然后羽檄飞传送往西线军中。令曹操奉诏后,不得停留,即刻东出。”
全程一直如木雕的小皇帝刘辩听了袁隗这句话后,挤出一个笑容,点了点头。
随后,由尚书令袁晖挥毫拟诏,墨迹未干就有羽林郎放入匣中,飞奔出宫了。
看到这幅场景,一直呆愣的刘辩,神色晦暗。
哼,大司徒姓袁、尚书令姓袁,就连巡视宫门的都姓袁,看来再晚一点,这天下也要姓袁了。
想到这里,刘辩撇了眼自己舅舅,见他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他才又恢复刚刚的表情。
此时袁隗并不知道这些鬼蜮,对于他来说,曹操这事就是顺手而为。甚至出于公心还多于私心。
对于朝野纷纷议论他独断专横,跋扈直比梁冀。这些袁隗都知道,但他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洛阳朝庭只需要一个声音,而且这个声音只能是他。
如没有他袁隗在,关东这些州郡会支持洛阳?没有他袁隗在,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的钱粮如何筹措?
现在还只是西面的敌人,往后还有各地不轨的地方割据势力,还有那雄踞河北的大敌泰山贼。要想重新恢复往昔的海晏河清,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而要做到这些,他袁隗不需要有更大的权势?更高的位置?
所谓能负天下所望者,自当主天下。
所以这个共和年号取的好啊,与他袁氏共天下,才能有和能安。
想到这里,袁隗又看了一眼独坐在对面的许相,这共和年号的主意还是他想的呢。
此时的许相比去年的时候要老太多了,简直就是风烛残年的朽宿,再无昔日的硬朗。
想到这里袁隗也有点愧疚,对于他孙子的死,他也只能从其他地方弥补许相了。
许相也感觉有人看他,睁开了眼,然后对袁隗展颜一笑。
袁隗愣了一下,复对许相颔首。
一时间两人颇有点冰释前嫌的样子。
就在这时,一议郎清着嗓子道:
“众臣公还有事要议吗?”
袁隗忙出列,再一次上奏:
“此前荆州刺史徐璆殉国,现在荆襄八郡无首。臣请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为国镇抚八郡。”
已经准备的差不多的何进听到这话一愣,因为他没想到袁隗会让刘表做这个刺史。因为刘表算是他的人,之前此人就做过自己的大将军府掾吏。
想到这里,何进觉得袁隗是在向自己示好。对此何进不动声色,只是心里道了一句:
“晚了!”
袁隗再一次发现无人反对,颇为自矜的看了一眼尚书令袁晖,示意自己的族弟动手写诏书吧。
这一次,袁隗连请示都没有请示一下刘辩。反正这个小皇帝说什么都只是会点头。
随后,又有羽林郎带着诏书飞奔出宫了。
就这样,袁隗笑了笑对众臣公道:
“今天就差不多到这吧,晚上我侄大喜,各位务必来府一聚哈。”
说完,袁隗就要下殿准备穿鞋。
却在这时候,一小臣突然出列,直接对皇帝道:
“臣有奏,臣奏大司徒袁隗僭越有不臣之心。”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而已经准备穿鞋的袁隗突然转头,如猛虎一般怒瞪着刚说话之人。
出言弹劾的正是许相的侄子许伷,时任议郎。
许伷被袁隗的威势给吓住了,一时间张着嘴不敢说话。
突然许相咳嗽了一声,这才将侄子许伷给唤回神。
许伷忙将朝板展开,吞吞吐吐的开始细数袁隗的多项罪责。
一时间朝上屏息凝神,谁都知道一场暴风开始了。
许伷这会越念,声音越颤,额头也是汗涔涔的。
因为按计划,这会应该已经有虎贲力士冲进来的,但这会却不见踪影。
但许伷越是抖,袁隗心里越不安。他本以为这不过是小儿辈不知道天高地厚,但渐渐他发现不对,这是一场阴谋。
于是,他转身就朝外面走,边走边喊:
“执金吾何在?”
却在这时候,一队彪悍甲士突然从宫门外冲来,为首的一个豹头环眼,一矛就搠在了袁隗的胸口。
但袁隗内有锁子甲,这一搠只将他撞倒在地。
那豹头武士也意外,但步履不停,抽出腰间环首刀,就踩在了袁隗的胸口,然后一刀割掉了他的首级。
此人手执虎目圆瞪,死不瞑目的袁隗,冲着慌作一团的满朝臣工,高吼一身:
“有诏,奉旨杀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