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况一如所料,袁军至今陆续完成了既定目标,在陆续破了桐柏山的外围山城后,现在连太平峰山脚下的砦壁也丢了,如今只要攻上太平峰,万事皆就。
但出人意料的是,袁绍却主动让人上山,要和黄巾军进行谈判。
实际上,之所以如此全是黄巾军在之前一战中打出了价值,让袁绍看到了黄巾军的血性和韧性。
他明白再这样打下去,袁军就是打下太平峰,自己也必然是损失惨重的。他不会忘记,自己此战真正的战略是什么,那就是潜渡义阳三关。
而一旦度过义阳三关进入荆襄平原腹地,那必然就和捅了马蜂窝一样,到时候刘表势必会不惜一切代价猛攻袁军。
如果在征剿黄巾军的过程中,损失过大,袁绍横入荆州的计划可能就要靠破了。
所以,袁绍让军中的一个谒者,带着他的书信入山。
在信里,袁绍给刘辟提了三个条件。
其一,黄巾军放弃桐柏山、大别山,全面进入汝南编户。其二,黄巾军将被编为屯户,负责耕作。其三,黄巾军全面接受豫州之管理,由豫州任命各地教守。
可以说这三条下来,袁绍给刘辟的不是所谓的和平条约,而是让其全面投降。
但刘辟同意了,他不顾教内的一众核心劝阻,到底还是投降了。
刘辟愿意投降的理由有很多,什么不愿意再徒增伤亡,什么大势已去,什么东面的青州教众在投降后就过得不错。
等等理由俱在,但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谒者私下和刘辟许诺,其主袁绍愿意保证刘辟的一众财富,并将为其表为中郎将。
于是,为了权势和财富,刘辟背叛了那些战死在山脚下的同道。这一刻,龚都、吴霸的死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而当刘辟同意投降后,紧接着太平山就发生了混乱。
大量且与袁氏有血仇的黄巾残党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于是火烧太平山,趁着大乱,向着西面南阳方向撤退。
而已经无力约束众教徒的刘辟,赶紧让山下的袁军入山,让其弹压。但当大火将山上的庐舍、坊市都烧毁一空的时候,也没见到袁军有一兵一卒上来。
显然,袁军不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就这样,在冲天的黑烟中,刘辟带着剩余的党徒下山,向袁军大营正式投降。
因缘际会而腾飞的事业,最后还是因为运去而砸在了地上。说到底,刘辟不过就是一个中人之才罢了。
此战,袁绍括黄巾兵三万,山寮众十余万,势力大震。
而当各方都以为袁绍要罢兵休整的时候,其人却已经剑指三关。
……
京都,白马寺外。
刚刚从白马寺出来的刘备,此刻内心凄惶无措,只因为他刚刚在寺内见了一个人。
京都的白马寺自然不用多介绍,它可谓大汉天下第一寺。此寺初为明帝所建,因安置两位天竺法师,和白马所负之经书,是名“白马寺”。
白马寺有一个特别的东西,那就是被寺内僧人栽培在白马寺塔前的石榴和葡萄。这两个稀罕物都是随着当年经书一同从西域运过来的。
而白马寺做种的这些果树就更是枝繁叶茂,果实甘美。一颗葡萄比枣子还大,一颗石榴堪比一个小甜瓜。
可以说,这两样东西不仅是白马寺的一绝,更是京都的稀罕物。不知道吸引多少各地来京为郎的郎官们。
也正是因为其贵重稀罕,自栽培成功起就一直是汉家赏赐臣属的重礼,被赐者无不视若珍宝,轻易不会吃。
而刚刚从白马寺出来的刘备,自然也被好好招待了一番。
但再甜美的石榴也不能缓解他此刻内心的苦涩。
而这一切,都要从十日前,也就是重阳盛宴说起。
汉家历来很看重九月九日的重阳日,因为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所以有长久永寿的吉祥意思。
不管信不信,谁不希望有个好彩头,所以汉家天子也历来看重这一天,必于高台和众臣子一起享宴高会。
而且,这一年的重阳盛宴还不一样,因为这一次京都出现了新的客人。
他们就是从西域大国于阗来的使者。
小皇帝刘辩对于于阗使者们的到来非常重视。其中一个原因是,于阗是汉家在西域诸国的核心附庸,自班定远定西域后,于阗虽然数叛,但大体上都是维持着向汉家贡献的态度的。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支于阗使团并没有去更近的西京长安去朝见自己的弟弟,而是继续按照此前的惯例来到京都。
这就让刘辩大为欢喜了,于阗使团的到来让他品尝到了汉家天子昔日万国来朝的无上威严。
而这种威严是刘辩从来没有品尝过的。
所以刘辩就决定趁着这次于阗使者们来的机会,好好办一下这一次的重阳盛宴。
毕竟这一年京都真的算是多事之秋。
本来随着袁氏一门众被铲除后,关东朝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至少在朝堂上是如此的。
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全面掌控着朝庭,再之后随着青州宗亲一系的代表刘虞上洛、以及豫州刘姓王的陈王刘宠、梁王刘弥、沛王刘曜先后上洛,汉室宗亲的势力也得到了发展。
再加上握有兵权的刘备,宗室遂也和外戚一样,成了关东朝庭权力的两架马车。
但好景不长,随着汝南袁绍的起事,关东朝庭形势急转直下。到如今,原先占有整片关东的朝庭,现在还支持他的就剩下荆州的刘表、徐州的陶谦、扬州的刘繇。
但这三大诸侯中,只有刘表能供应关东朝庭的所需,后面两家都无法上计了。
已经占据豫州的袁绍,从淮泗两个方面截断了徐、扬二州和京都的联系。可以说,一旦丢失了豫州,关东朝庭就已经失去了对东方的掌控。
而一旦如此,直接就表现在两京之战上。
此前,关东朝庭对关西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可以说战争的主动权从来都在关东这一边。
但这一次,在最近的两京之战中,关东军大输,不仅丢掉了历次战役夺得的险胜,更是让关西军一举推进到了崤函道的最东面,谷城。
而且这一次的关西军明显和过去不一样了。
此前关西军可以说是令出多门,但随着董卓入西京,在小皇帝刘协的支持下全面掌握军权,关西军就有点脱胎换骨了。
而重阳节那一天,刘备刚刚从前线下来,本来就是要和何进要援兵的。
但他被何进直接拉到了这次重阳盛宴。
那一天,刘备第一次见于阗人。
他们的长相一点不类汉人,浓眉下眼窝深陷,蓝色的眼睛有一种怪异的美感,鼻梁窄高而弯曲像是鹰,鼻下是栗色的浓须,皆戴山形白毡帽,唯独帽檐呈暗黑色。
而那一天,刘备还见到了一个皮肤发色和他们汉人都很像的僧侣,据说他是大夏人,他边上还有一个小沙弥,却是黝黑黝黑的,宛若黑炭。
然后他得知,大的那个叫娄伽罗,小的那个叫昙柯迦罗,都是很怪的名字。
实际上,这一次于阗使团来当然是有自己目的的,不然他们也不会不远千里来到京都。
他们此行来,就是要获得汉家天子的批准,表示七年前被汉家扶立的拘弥王非法。
这里面有一个仇怨在里面。拘弥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其主因与于阗有仇,诬称昔日病死任上的西域长史赵评是被于阗王害死的。
之后新的汉家长史杀了于阗王,之后其子被国人拥立,报复仇就灭了拘弥。然后刘辩的父亲刘宏偏偏还将被质在京都的拘弥王子送了回去,帮其建国。
而这次来,于阗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历史包袱。
实际上对于汉家现在的局面,这些于阗人相当清楚。现在京都一个天子,西京一个天子,按道理当年是刘宏做的事,后面刘宏到了西京,这些于阗人应该是去找刘协的。
更不用说。西京距离于阗更近,那拘弥人背后也是西域长史撑腰的,而如今西域是听关西的调遣。
所以,于情于理,他们都该去找刘协去协商这事。
但这些于阗人偏不,他们更是大费周章扮成商队,潜行到京都。难道这些于阗人傻吗?不是,恰恰是他们够狡猾。
他们打一开始就没有指望汉家靠什么行政命令就能让拘弥国除,他们非常清楚,离着他们最近的凉州,现在可以说遍地是战争,各家势力层出不穷。
这种形势下,汉人根本对西域鞭长莫及。而这就滋生出了于阗人的野心,他们打算直接吞并拘弥,更甚是整个西域。
这西域主,匈奴人做得,汉人做得,我于阗人就做不得?
于是,他们效法汉人的智慧,远交近攻,先从京都这里获得出兵大义,然后直接吞并拘弥。而在他们想法里,京都的天子当然是不会介意给自己弟弟找茬的。
而最后的结果也不出他们所料,在盛宴前的觐见中,刘辩压根就不在乎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国家,他只是淡淡的说道:
“朕是讲道理的,既然这事是你们受了委屈,那就按你们说的办。”
这些于阗人大喜,就在称赞刘辩是真正的万王之王,能主持世间的正义。
但很意外的是,小皇帝并不在意这些吹捧,却对人群中那个黝黑的僧侣表达了好奇,于是问道:
“这是何人?”
但出人意料的是,袁绍却主动让人上山,要和黄巾军进行谈判。
实际上,之所以如此全是黄巾军在之前一战中打出了价值,让袁绍看到了黄巾军的血性和韧性。
他明白再这样打下去,袁军就是打下太平峰,自己也必然是损失惨重的。他不会忘记,自己此战真正的战略是什么,那就是潜渡义阳三关。
而一旦度过义阳三关进入荆襄平原腹地,那必然就和捅了马蜂窝一样,到时候刘表势必会不惜一切代价猛攻袁军。
如果在征剿黄巾军的过程中,损失过大,袁绍横入荆州的计划可能就要靠破了。
所以,袁绍让军中的一个谒者,带着他的书信入山。
在信里,袁绍给刘辟提了三个条件。
其一,黄巾军放弃桐柏山、大别山,全面进入汝南编户。其二,黄巾军将被编为屯户,负责耕作。其三,黄巾军全面接受豫州之管理,由豫州任命各地教守。
可以说这三条下来,袁绍给刘辟的不是所谓的和平条约,而是让其全面投降。
但刘辟同意了,他不顾教内的一众核心劝阻,到底还是投降了。
刘辟愿意投降的理由有很多,什么不愿意再徒增伤亡,什么大势已去,什么东面的青州教众在投降后就过得不错。
等等理由俱在,但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谒者私下和刘辟许诺,其主袁绍愿意保证刘辟的一众财富,并将为其表为中郎将。
于是,为了权势和财富,刘辟背叛了那些战死在山脚下的同道。这一刻,龚都、吴霸的死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而当刘辟同意投降后,紧接着太平山就发生了混乱。
大量且与袁氏有血仇的黄巾残党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于是火烧太平山,趁着大乱,向着西面南阳方向撤退。
而已经无力约束众教徒的刘辟,赶紧让山下的袁军入山,让其弹压。但当大火将山上的庐舍、坊市都烧毁一空的时候,也没见到袁军有一兵一卒上来。
显然,袁军不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就这样,在冲天的黑烟中,刘辟带着剩余的党徒下山,向袁军大营正式投降。
因缘际会而腾飞的事业,最后还是因为运去而砸在了地上。说到底,刘辟不过就是一个中人之才罢了。
此战,袁绍括黄巾兵三万,山寮众十余万,势力大震。
而当各方都以为袁绍要罢兵休整的时候,其人却已经剑指三关。
……
京都,白马寺外。
刚刚从白马寺出来的刘备,此刻内心凄惶无措,只因为他刚刚在寺内见了一个人。
京都的白马寺自然不用多介绍,它可谓大汉天下第一寺。此寺初为明帝所建,因安置两位天竺法师,和白马所负之经书,是名“白马寺”。
白马寺有一个特别的东西,那就是被寺内僧人栽培在白马寺塔前的石榴和葡萄。这两个稀罕物都是随着当年经书一同从西域运过来的。
而白马寺做种的这些果树就更是枝繁叶茂,果实甘美。一颗葡萄比枣子还大,一颗石榴堪比一个小甜瓜。
可以说,这两样东西不仅是白马寺的一绝,更是京都的稀罕物。不知道吸引多少各地来京为郎的郎官们。
也正是因为其贵重稀罕,自栽培成功起就一直是汉家赏赐臣属的重礼,被赐者无不视若珍宝,轻易不会吃。
而刚刚从白马寺出来的刘备,自然也被好好招待了一番。
但再甜美的石榴也不能缓解他此刻内心的苦涩。
而这一切,都要从十日前,也就是重阳盛宴说起。
汉家历来很看重九月九日的重阳日,因为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所以有长久永寿的吉祥意思。
不管信不信,谁不希望有个好彩头,所以汉家天子也历来看重这一天,必于高台和众臣子一起享宴高会。
而且,这一年的重阳盛宴还不一样,因为这一次京都出现了新的客人。
他们就是从西域大国于阗来的使者。
小皇帝刘辩对于于阗使者们的到来非常重视。其中一个原因是,于阗是汉家在西域诸国的核心附庸,自班定远定西域后,于阗虽然数叛,但大体上都是维持着向汉家贡献的态度的。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支于阗使团并没有去更近的西京长安去朝见自己的弟弟,而是继续按照此前的惯例来到京都。
这就让刘辩大为欢喜了,于阗使团的到来让他品尝到了汉家天子昔日万国来朝的无上威严。
而这种威严是刘辩从来没有品尝过的。
所以刘辩就决定趁着这次于阗使者们来的机会,好好办一下这一次的重阳盛宴。
毕竟这一年京都真的算是多事之秋。
本来随着袁氏一门众被铲除后,关东朝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至少在朝堂上是如此的。
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全面掌控着朝庭,再之后随着青州宗亲一系的代表刘虞上洛、以及豫州刘姓王的陈王刘宠、梁王刘弥、沛王刘曜先后上洛,汉室宗亲的势力也得到了发展。
再加上握有兵权的刘备,宗室遂也和外戚一样,成了关东朝庭权力的两架马车。
但好景不长,随着汝南袁绍的起事,关东朝庭形势急转直下。到如今,原先占有整片关东的朝庭,现在还支持他的就剩下荆州的刘表、徐州的陶谦、扬州的刘繇。
但这三大诸侯中,只有刘表能供应关东朝庭的所需,后面两家都无法上计了。
已经占据豫州的袁绍,从淮泗两个方面截断了徐、扬二州和京都的联系。可以说,一旦丢失了豫州,关东朝庭就已经失去了对东方的掌控。
而一旦如此,直接就表现在两京之战上。
此前,关东朝庭对关西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可以说战争的主动权从来都在关东这一边。
但这一次,在最近的两京之战中,关东军大输,不仅丢掉了历次战役夺得的险胜,更是让关西军一举推进到了崤函道的最东面,谷城。
而且这一次的关西军明显和过去不一样了。
此前关西军可以说是令出多门,但随着董卓入西京,在小皇帝刘协的支持下全面掌握军权,关西军就有点脱胎换骨了。
而重阳节那一天,刘备刚刚从前线下来,本来就是要和何进要援兵的。
但他被何进直接拉到了这次重阳盛宴。
那一天,刘备第一次见于阗人。
他们的长相一点不类汉人,浓眉下眼窝深陷,蓝色的眼睛有一种怪异的美感,鼻梁窄高而弯曲像是鹰,鼻下是栗色的浓须,皆戴山形白毡帽,唯独帽檐呈暗黑色。
而那一天,刘备还见到了一个皮肤发色和他们汉人都很像的僧侣,据说他是大夏人,他边上还有一个小沙弥,却是黝黑黝黑的,宛若黑炭。
然后他得知,大的那个叫娄伽罗,小的那个叫昙柯迦罗,都是很怪的名字。
实际上,这一次于阗使团来当然是有自己目的的,不然他们也不会不远千里来到京都。
他们此行来,就是要获得汉家天子的批准,表示七年前被汉家扶立的拘弥王非法。
这里面有一个仇怨在里面。拘弥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其主因与于阗有仇,诬称昔日病死任上的西域长史赵评是被于阗王害死的。
之后新的汉家长史杀了于阗王,之后其子被国人拥立,报复仇就灭了拘弥。然后刘辩的父亲刘宏偏偏还将被质在京都的拘弥王子送了回去,帮其建国。
而这次来,于阗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历史包袱。
实际上对于汉家现在的局面,这些于阗人相当清楚。现在京都一个天子,西京一个天子,按道理当年是刘宏做的事,后面刘宏到了西京,这些于阗人应该是去找刘协的。
更不用说。西京距离于阗更近,那拘弥人背后也是西域长史撑腰的,而如今西域是听关西的调遣。
所以,于情于理,他们都该去找刘协去协商这事。
但这些于阗人偏不,他们更是大费周章扮成商队,潜行到京都。难道这些于阗人傻吗?不是,恰恰是他们够狡猾。
他们打一开始就没有指望汉家靠什么行政命令就能让拘弥国除,他们非常清楚,离着他们最近的凉州,现在可以说遍地是战争,各家势力层出不穷。
这种形势下,汉人根本对西域鞭长莫及。而这就滋生出了于阗人的野心,他们打算直接吞并拘弥,更甚是整个西域。
这西域主,匈奴人做得,汉人做得,我于阗人就做不得?
于是,他们效法汉人的智慧,远交近攻,先从京都这里获得出兵大义,然后直接吞并拘弥。而在他们想法里,京都的天子当然是不会介意给自己弟弟找茬的。
而最后的结果也不出他们所料,在盛宴前的觐见中,刘辩压根就不在乎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国家,他只是淡淡的说道:
“朕是讲道理的,既然这事是你们受了委屈,那就按你们说的办。”
这些于阗人大喜,就在称赞刘辩是真正的万王之王,能主持世间的正义。
但很意外的是,小皇帝并不在意这些吹捧,却对人群中那个黝黑的僧侣表达了好奇,于是问道:
“这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