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政治荒诞剧!(5.1k,好消息,均订已经过三千!)
苏允亦是惊讶看向张璪。
张璪这番话已经不是简单地夸赞,而是力捧!
若是他所说的几个事情都被允许,那么他苏允便是凭借一本《孟子集注》,生生将孟子抬进文庙的大功臣!
这等成就,足以称为儒家大贤人!
赵顼对张璪的反应亦是有些惊诧,不过随即嘴角蕴含着笑意,看来,张璪是领会到他的用意了,很好,是个聪明人。
但是,亦是……个小人。
但赵顼并不在意。
张璪是个什么人,他心里清楚得很,此人为了往上爬,连之前关系不错的朋友苏轼都能够陷害,还不惜要置之于死地,其人品如何,他心里一清二楚。
史书上说帝皇用人要用贤,但那不过是宣传所需。
要用什么人,得看帝皇的需要,若是要做事的时候,用这种小人最合适不过,因为他们没有底线没有坚持,一切以帝皇所需为要。
但若是到了国家危难、新旧交接的时候,便须得用贤用忠,因为需要臣子一心为家国。
张璪被自己敲打一番,立马调转方向,且不惜力捧仇敌之侄,虽然行为令人鄙夷,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好。
不过,赵顼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赵顼看向其余人,道:“张卿所言,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没有人说话。
不是说《孟子集注》不好,他们知道今日小经筵之事后,便各自紧急看了《孟子集注》,书自然是极好的,再挑剔的人也不能说不好,这也是今日他们听了苏允讲解,一个个稳如泰山的缘故,因为全都看过书了。
但是,张璪提出的将孟子抬进文庙享受供奉、将《孟子》从子部提为经部、将《孟子集注》列入科举题库,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重大,虽说他们位列宰执,但若是同意这三件事,接下来要承受的指责可能极大!
见众人不说话,赵顼并不意外,又问道:“那么,苏允所讲之《孟子集注》,诸卿可有觉得不妥当之处?”
众人又是静默。
赵顼呵呵一笑,道:“那就是说得好,朕亦是觉得好,嗯,朕受益良多。
这样吧,居正,今日你所讲内容,不过集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后每日,你都来给朕讲讲,诸卿若是得空,亦是可以来旁听。
若无他事的话,今日就这么散了吧。”
赵顼正待起身,王珪忽而道:“陛下,臣有话说。”
“来了!”
苏允、章惇尽皆抬眼,眼神之中带着戒备。
今日若是这般散了,自然是最好的事情,宰执们虽然没有同意张璪所提三件事,但并没有质疑《孟子集注》,也就是说,大家都认可了!
从今日后,孟子集注便是皇帝以及宰执们共同认可的圣人注疏,别人想要攻击孟子集注为歪理邪说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赵顼微微皱眉,看向王珪,道:“王卿,若是无关的事情,稍后我们单独说。”
话中罕有警告之意,今日经筵的结果,他算是颇为满意的,宰执们可以不说话,但若是非要跳出来指责,那就有点打脸的意思了。
王珪笑道:“官家,臣想说的真是跟这孟子集注有关系。”
赵顼微微吸了口气,点头道:“请说。”
王珪眼光瞟过张璪,随后朗声道:“臣觉得,张侍郎所提三事,最为恰当不过,臣赞同。”
此言一出,众人比张璪说话时候更为惊诧,连着张璪都瞠目结舌看向王珪。
张璪:你在演我?
王珪看也不看张璪,朗声道:“抬孟子进文庙一事,介甫公任宰相时候便屡屡提起,只是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搁置了。
但现在有苏居正小友重新给《孟子》注疏,而且所注极为出色,事实上证明,无论是孟子还是《孟子》一书,全都是被低估了。
臣建议,孟子当享文庙香火,《孟子》一书当入经部,至于要不要入题库,这个可以缓缓再讨论。”
苏允与章惇眼神在空中交接,尽皆看到彼此的疑惑:王珪,这是要做什么?
王珪赞同两件事情,搁置一个事情,赞同的两件事情,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入不入题库,其实对苏允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推动孟子入文庙、孟子入经部,这两件事情一旦落实,苏允便成当世儒家贤人,经义大家矣!
以后等苏允去世,他亦是要被供奉文庙的,位列文庙东西庑奉祀问题不大。
而苏允的父亲苏林,亦是要被抬入文庙崇圣殿供奉的。
虽然不知道王珪是什么意思,但章惇却是敏锐抓住了机会,起身道:“陛下,臣同意王相所提议,请陛下封孟圣,将《孟子》一书列入经部!”
章惇这一表态,宰执之中便有三人同意此事了,现在就剩下蔡确、孙固没有表态了。
章惇之前之所以没有表态,是因为他并不确定蔡确、孙固会不会支持。
在他看来,王珪肯定是不会支持的,只有他跟张璪二人,此事亦是难成。
现在王珪忽然赞同,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便莽上,接下来无论蔡确孙固会不会同意,但有了三人支持,官家亦是可以乾纲独断了。
孙固看了一下章惇,又看了一下苏允,眼神之中有着些许的厌恶,微微冷哼一声。
他听说苏允与章惇走得很近,原本还觉得是传言,但现在张璪、王珪以及章惇三人都力捧苏允,这苏允看来是彻底投向新党了。
而张璪与王珪,可是要置苏轼于死地的人啊,你苏允作为眉山苏氏的人,背叛族人,投向敌人,呵呵,忘恩负义的小人矣!
蔡确微微低头,神情有些迟疑。
蔡确身为新党领袖,他自然是知道王珪张璪的倾向,而张璪今日所为,无非是为昨日得罪官家的事情在找补,而王珪么,呵呵,大约是被张璪背刺一刀,干脆反其道行之,给官家献上忠诚。
但章惇……
蔡确对章惇近来所为有些疑虑,先是反对改制,然后借助此事一跃进入政事堂,最近又与苏允这个旧党之侄走得很近,甚至还将苏辙从地方上捞回来,现在还不惜力撑苏允,这让他很是怀疑章惇的立场。
蔡确知道章惇与苏轼是朋友,更知道章惇曾经为了苏轼而怼王珪张璪等人,但这些事情联合在一起,章惇的立场便有些值得怀疑了。
嗯,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章惇进政事堂了。
若是章惇此时知审官东院,他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疑虑,但这会儿章惇进了政事堂,而正面临改制关键时刻,除了王珪,让他感觉威胁很大的便是章惇了。
此时赵顼看向孙固与蔡确二人。
孙固静默不言,蔡确轻轻咳了一声,道:“臣没有意见。”
虽说对章惇有疑虑,但此时章惇已经力捧苏允,他亦不想做这个恶人。
说实话,苏允就算是被抬上去又如何,就算是成了经义大家,他依然还是个小年轻,等到他成长起来,已经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于当前局面并无太大的威胁。
但若是当面驳了章惇的面子,那章惇大约会对他有意见的,当下改制之事,他还需要章惇的鼎力支持呢,孰轻孰重,他是拎得清的。
蔡确这一表态,当场宰执,除了孙固不表达,其余四人全都支持,此事便算是通过了。
赵顼朝王珪张璪赞赏点头,这两位,还不错。
王珪笑着回应赵顼,张璪亦是满面笑容,但心底下却是咬牙切齿:三旨相公不愧是三旨相公,这脸都全然不要了!
王珪心中亦是呵呵冷笑:张璪啊张璪,任你奸猾如油,但我岂能让你独美于前?
虽说当前局面有些出了赵顼事前的估计,但赵顼亦是没有迟疑,笑道:“既然如此,便请政事堂安排此事吧,请孟圣入文庙,翰林院、诸阁、秘书省等,将《孟子》一书提入经部,广告天下。”
王珪蔡确等人齐齐起身听命。
走出迩英殿,苏允感觉晕乎乎。
此事,就这么成了?
原本他还准备着要跟人大战几百回合,然后《孟子集注》还要经受诸多的考验,但今日他仅仅是演讲了一番,然后,就看着张璪、王珪等人演了一场大戏,事情就稀里糊涂的成了?孟子入文庙,《孟子》一书成经学,而他苏允的《孟子集注》,自今日起,便是被朝廷认可的孟子官方注疏了?
苏允觉得很荒诞。
尤其是王珪张璪这两人本该是一个阵营的铁三角,但现在却是直接闹翻了,在经筵上面相互捅刀子,如此荒诞的局面,自己竟是亲自见证了!
哈!
苏允此时深刻意识到一个事情,便是在政斗极为剧烈的时候,再荒诞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而且若不是身在其中看得清楚的时候,你甚至都觉得那些大人物们都是蠢货。
后世苏允看史书、看电影、看电视的时候,总是觉得里面的大人物做出来的决策显得很蠢,然后会有一种错觉:我上的话比他们厉害多了!
但今日的事情让他忽然明白了:不是他们蠢,而是身在局中的时候,有无数种情况让他们不得不做当下的决策。
比如张璪,今日他若是不向赵顼纳这个投名状,他这个参知政事是做不了多久的,估计很快就会外放了。
党争当然很重要,但是对于张璪这样的人来说,党争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做官啊!
而他今日的投名状,亦是为了保住参知政事之位,亦是为了做官。
所以,他看似与王珪决裂,但这个决策于他自己的利益来说,一点毛病都没有。
而王珪的做法同样也没有问题,他为官的根本便是紧紧跟随赵顼,便如他自己所说,他才不是什么新党,他是帝党!
王珪不是愚蠢,相反他极聪明,他的目标是做赵顼的陈执中。
陈执中是仁宗时候的宰相,出身极好,但自己是荫官,但因为紧紧跟随仁宗的脚步,仁宗极喜欢他。
虽说很多朝廷大臣看不起陈执中,认为他没有才能,但他死后,仁宗却为了给他一个好的谥号,甚至与大臣争执了许久,最终在他的坚持之下,给了一个不错的谥号。
所以,什么张璪、李定、舒亶、何正臣,大家关系走得近一点,是为了更好的跟随赵顼的脚步,一旦这些人威胁到他,他毫不犹豫便会抛弃他们。
今日的局面,张璪恬不知耻献媚赵顼,王珪又如何可以容忍,宁可让苏允得利,也要让赵顼知道,我,王珪,才是英明神武的官家您最好的走狗!
苏允摇了摇头,站在迩英殿门口,此时已近午时,盛夏明晃晃的阳光很是耀眼,让苏允微微有些目眩,但此时的他却是有些通透。
原来,政治是这么一个东西。
原来,世界当真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滤镜,已经被打破了。
苏允回太学没有多久,甄时选便来了。
“甄中贵,您又来了?”
苏允有些惊奇。
甄时选笑得很开心道:“恭喜苏公子,哦,不对,得教您大家了,当今天下,最为厉害的经义大家,已经是非您莫属了!”
苏允闻言也是笑了起来,然后道:“您稍等一下。”
苏允从柜子里摸出一把红包,给甄时选身后的禁军一人给塞了两个,其余的都塞进甄时选的手里,
甄时选惊道:“使不得,使不得!”
苏允却是不让甄时选塞回来,笑道:“甄中贵来报喜,连个红包都不肯收,这是真喜还是假喜?”
甄时选有些不好意思,点头道:“好好,那就沾点苏大家的喜气,苏大家,请接官家口谕吧。”
苏允赶紧躬身。
甄时选神色肃穆,代赵顼宣读口谕。
主要说的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让苏允准备一次小经筵,不过不读《孟子集注》,而是讲三国演义,当然,当日宰执们不会再去了;
二是此次经筵之后,便要好好准备科举,不要令朕失望,朕希望在殿试看到你云云。
苏允听完之后觉得甚为无语。
所以,三国才是你的真爱是么?
苏允甚至都认为,赵顼让他将孟子集注,是不是就为了三国演义做铺垫?
还有,想要在殿试上看到我?
嘿嘿,您可能要失望咯,以我现在的学力,能过解试便了不得了,想要我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殿试……您还是想多了。
但吐槽归吐槽,苏允还是赶紧应了下来。
甄时选笑道:“苏大家,好好考,我也想在殿试上见您。”
苏允露出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
第二日,苏允去了崇政殿给赵顼讲三国,苏允还以为赵顼对三国人物感兴趣,没想到赵顼却对里面的经济制度、政治改革、人才量用,以及军事等问题更加感兴趣。
这倒是令得苏允很是高兴,因为这才是他最多原创的东西,赵顼,还真是识货。
苏允见了懂书的书迷,自然没有藏着掖着,引经据典,将各种制度、政治改革、挑选人才、以及军事知识,挑能说的给说了,把赵顼听得如痴如醉。
到得夜色降临,宫门要关闭之时,在孙思恭的提醒下,才放苏允出宫。
赵顼赞叹道:“原本以为眉山苏氏出了三苏已经是了不得了,没想到这苏允,比他的长辈们还厉害啊。
我还以为这三国演义里面的东西,是苏允竭尽所能写就,但现在看来,他仅仅只是写了个皮毛啊。
嗯,大约是为了不破坏故事的流畅性,所以只是浅浅写了些,真好啊。
嘿,眉山苏氏,看来是这苏允最贤啊。”
此时送完苏允归来的孙思恭听到了这一句,口中咂摸了一下:“眉山苏氏,苏允最贤,官家果然慧眼识英才。”
赵顼闻言笑骂了一下,道:“阿谀奉承!”
孙思恭笑道:“老奴可不认同官家所说,咱就是说,若非官家慧眼识英才,《孟子集注》哪有今天,苏允又哪有今天?”
赵顼呵呵一笑,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道:“以苏允的才华,就算是没有朕,他迟早也是要大放异彩的,这个功劳朕倒是没有脸去领。”
孙思恭再待说几句讨喜的话,但赵顼已经是陷入了沉思,赶紧悄悄退在一旁。
一会之后,赵顼忽然问道:“解试那边都安排好了么?”
孙思恭赶紧道:“放心吧,官家,老奴已经将话说得明明白白,一定不会有所误会的。”
赵顼点点头,神色有些忧心,道:“苏允在太学的卷宗拿回来了没有?”
孙思恭赶紧取出卷宗,却是苏允几次参与月考季考的试卷。
赵顼看了一会,忽然将试卷往地上一扔,骂道:“都写的什么玩意!”
孙思恭赶紧将东西给收拾起来,劝慰道:“官家,我听说苏允为了写《孟子集注》耗费了许多的精力,想来没有多少时间学这些。
而且,他在入太学之前,并没有正儿八经上学,能有这水平,算是不错了。”
赵顼伸手拿过试卷,看了一会,吁了一口气,道:“其实还是不错的。
你跟主考官要一份参考资料,给苏允送过去,让他好好准备。
告诉他,秋闱之后,一定要将全部精力放在准备春闱之上,解试朕能帮他,礼部试朕可帮不了他,让他好自为之!”
ps:均订已经过三千,不过vip字数还没有到二十万字,所以精品徽章还没有拿到手,但已经算是精品书了,感谢各位大佬的订阅支持!
(本章完)
苏允亦是惊讶看向张璪。
张璪这番话已经不是简单地夸赞,而是力捧!
若是他所说的几个事情都被允许,那么他苏允便是凭借一本《孟子集注》,生生将孟子抬进文庙的大功臣!
这等成就,足以称为儒家大贤人!
赵顼对张璪的反应亦是有些惊诧,不过随即嘴角蕴含着笑意,看来,张璪是领会到他的用意了,很好,是个聪明人。
但是,亦是……个小人。
但赵顼并不在意。
张璪是个什么人,他心里清楚得很,此人为了往上爬,连之前关系不错的朋友苏轼都能够陷害,还不惜要置之于死地,其人品如何,他心里一清二楚。
史书上说帝皇用人要用贤,但那不过是宣传所需。
要用什么人,得看帝皇的需要,若是要做事的时候,用这种小人最合适不过,因为他们没有底线没有坚持,一切以帝皇所需为要。
但若是到了国家危难、新旧交接的时候,便须得用贤用忠,因为需要臣子一心为家国。
张璪被自己敲打一番,立马调转方向,且不惜力捧仇敌之侄,虽然行为令人鄙夷,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好。
不过,赵顼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赵顼看向其余人,道:“张卿所言,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没有人说话。
不是说《孟子集注》不好,他们知道今日小经筵之事后,便各自紧急看了《孟子集注》,书自然是极好的,再挑剔的人也不能说不好,这也是今日他们听了苏允讲解,一个个稳如泰山的缘故,因为全都看过书了。
但是,张璪提出的将孟子抬进文庙享受供奉、将《孟子》从子部提为经部、将《孟子集注》列入科举题库,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重大,虽说他们位列宰执,但若是同意这三件事,接下来要承受的指责可能极大!
见众人不说话,赵顼并不意外,又问道:“那么,苏允所讲之《孟子集注》,诸卿可有觉得不妥当之处?”
众人又是静默。
赵顼呵呵一笑,道:“那就是说得好,朕亦是觉得好,嗯,朕受益良多。
这样吧,居正,今日你所讲内容,不过集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后每日,你都来给朕讲讲,诸卿若是得空,亦是可以来旁听。
若无他事的话,今日就这么散了吧。”
赵顼正待起身,王珪忽而道:“陛下,臣有话说。”
“来了!”
苏允、章惇尽皆抬眼,眼神之中带着戒备。
今日若是这般散了,自然是最好的事情,宰执们虽然没有同意张璪所提三件事,但并没有质疑《孟子集注》,也就是说,大家都认可了!
从今日后,孟子集注便是皇帝以及宰执们共同认可的圣人注疏,别人想要攻击孟子集注为歪理邪说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赵顼微微皱眉,看向王珪,道:“王卿,若是无关的事情,稍后我们单独说。”
话中罕有警告之意,今日经筵的结果,他算是颇为满意的,宰执们可以不说话,但若是非要跳出来指责,那就有点打脸的意思了。
王珪笑道:“官家,臣想说的真是跟这孟子集注有关系。”
赵顼微微吸了口气,点头道:“请说。”
王珪眼光瞟过张璪,随后朗声道:“臣觉得,张侍郎所提三事,最为恰当不过,臣赞同。”
此言一出,众人比张璪说话时候更为惊诧,连着张璪都瞠目结舌看向王珪。
张璪:你在演我?
王珪看也不看张璪,朗声道:“抬孟子进文庙一事,介甫公任宰相时候便屡屡提起,只是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搁置了。
但现在有苏居正小友重新给《孟子》注疏,而且所注极为出色,事实上证明,无论是孟子还是《孟子》一书,全都是被低估了。
臣建议,孟子当享文庙香火,《孟子》一书当入经部,至于要不要入题库,这个可以缓缓再讨论。”
苏允与章惇眼神在空中交接,尽皆看到彼此的疑惑:王珪,这是要做什么?
王珪赞同两件事情,搁置一个事情,赞同的两件事情,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入不入题库,其实对苏允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推动孟子入文庙、孟子入经部,这两件事情一旦落实,苏允便成当世儒家贤人,经义大家矣!
以后等苏允去世,他亦是要被供奉文庙的,位列文庙东西庑奉祀问题不大。
而苏允的父亲苏林,亦是要被抬入文庙崇圣殿供奉的。
虽然不知道王珪是什么意思,但章惇却是敏锐抓住了机会,起身道:“陛下,臣同意王相所提议,请陛下封孟圣,将《孟子》一书列入经部!”
章惇这一表态,宰执之中便有三人同意此事了,现在就剩下蔡确、孙固没有表态了。
章惇之前之所以没有表态,是因为他并不确定蔡确、孙固会不会支持。
在他看来,王珪肯定是不会支持的,只有他跟张璪二人,此事亦是难成。
现在王珪忽然赞同,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便莽上,接下来无论蔡确孙固会不会同意,但有了三人支持,官家亦是可以乾纲独断了。
孙固看了一下章惇,又看了一下苏允,眼神之中有着些许的厌恶,微微冷哼一声。
他听说苏允与章惇走得很近,原本还觉得是传言,但现在张璪、王珪以及章惇三人都力捧苏允,这苏允看来是彻底投向新党了。
而张璪与王珪,可是要置苏轼于死地的人啊,你苏允作为眉山苏氏的人,背叛族人,投向敌人,呵呵,忘恩负义的小人矣!
蔡确微微低头,神情有些迟疑。
蔡确身为新党领袖,他自然是知道王珪张璪的倾向,而张璪今日所为,无非是为昨日得罪官家的事情在找补,而王珪么,呵呵,大约是被张璪背刺一刀,干脆反其道行之,给官家献上忠诚。
但章惇……
蔡确对章惇近来所为有些疑虑,先是反对改制,然后借助此事一跃进入政事堂,最近又与苏允这个旧党之侄走得很近,甚至还将苏辙从地方上捞回来,现在还不惜力撑苏允,这让他很是怀疑章惇的立场。
蔡确知道章惇与苏轼是朋友,更知道章惇曾经为了苏轼而怼王珪张璪等人,但这些事情联合在一起,章惇的立场便有些值得怀疑了。
嗯,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章惇进政事堂了。
若是章惇此时知审官东院,他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疑虑,但这会儿章惇进了政事堂,而正面临改制关键时刻,除了王珪,让他感觉威胁很大的便是章惇了。
此时赵顼看向孙固与蔡确二人。
孙固静默不言,蔡确轻轻咳了一声,道:“臣没有意见。”
虽说对章惇有疑虑,但此时章惇已经力捧苏允,他亦不想做这个恶人。
说实话,苏允就算是被抬上去又如何,就算是成了经义大家,他依然还是个小年轻,等到他成长起来,已经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于当前局面并无太大的威胁。
但若是当面驳了章惇的面子,那章惇大约会对他有意见的,当下改制之事,他还需要章惇的鼎力支持呢,孰轻孰重,他是拎得清的。
蔡确这一表态,当场宰执,除了孙固不表达,其余四人全都支持,此事便算是通过了。
赵顼朝王珪张璪赞赏点头,这两位,还不错。
王珪笑着回应赵顼,张璪亦是满面笑容,但心底下却是咬牙切齿:三旨相公不愧是三旨相公,这脸都全然不要了!
王珪心中亦是呵呵冷笑:张璪啊张璪,任你奸猾如油,但我岂能让你独美于前?
虽说当前局面有些出了赵顼事前的估计,但赵顼亦是没有迟疑,笑道:“既然如此,便请政事堂安排此事吧,请孟圣入文庙,翰林院、诸阁、秘书省等,将《孟子》一书提入经部,广告天下。”
王珪蔡确等人齐齐起身听命。
走出迩英殿,苏允感觉晕乎乎。
此事,就这么成了?
原本他还准备着要跟人大战几百回合,然后《孟子集注》还要经受诸多的考验,但今日他仅仅是演讲了一番,然后,就看着张璪、王珪等人演了一场大戏,事情就稀里糊涂的成了?孟子入文庙,《孟子》一书成经学,而他苏允的《孟子集注》,自今日起,便是被朝廷认可的孟子官方注疏了?
苏允觉得很荒诞。
尤其是王珪张璪这两人本该是一个阵营的铁三角,但现在却是直接闹翻了,在经筵上面相互捅刀子,如此荒诞的局面,自己竟是亲自见证了!
哈!
苏允此时深刻意识到一个事情,便是在政斗极为剧烈的时候,再荒诞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而且若不是身在其中看得清楚的时候,你甚至都觉得那些大人物们都是蠢货。
后世苏允看史书、看电影、看电视的时候,总是觉得里面的大人物做出来的决策显得很蠢,然后会有一种错觉:我上的话比他们厉害多了!
但今日的事情让他忽然明白了:不是他们蠢,而是身在局中的时候,有无数种情况让他们不得不做当下的决策。
比如张璪,今日他若是不向赵顼纳这个投名状,他这个参知政事是做不了多久的,估计很快就会外放了。
党争当然很重要,但是对于张璪这样的人来说,党争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做官啊!
而他今日的投名状,亦是为了保住参知政事之位,亦是为了做官。
所以,他看似与王珪决裂,但这个决策于他自己的利益来说,一点毛病都没有。
而王珪的做法同样也没有问题,他为官的根本便是紧紧跟随赵顼,便如他自己所说,他才不是什么新党,他是帝党!
王珪不是愚蠢,相反他极聪明,他的目标是做赵顼的陈执中。
陈执中是仁宗时候的宰相,出身极好,但自己是荫官,但因为紧紧跟随仁宗的脚步,仁宗极喜欢他。
虽说很多朝廷大臣看不起陈执中,认为他没有才能,但他死后,仁宗却为了给他一个好的谥号,甚至与大臣争执了许久,最终在他的坚持之下,给了一个不错的谥号。
所以,什么张璪、李定、舒亶、何正臣,大家关系走得近一点,是为了更好的跟随赵顼的脚步,一旦这些人威胁到他,他毫不犹豫便会抛弃他们。
今日的局面,张璪恬不知耻献媚赵顼,王珪又如何可以容忍,宁可让苏允得利,也要让赵顼知道,我,王珪,才是英明神武的官家您最好的走狗!
苏允摇了摇头,站在迩英殿门口,此时已近午时,盛夏明晃晃的阳光很是耀眼,让苏允微微有些目眩,但此时的他却是有些通透。
原来,政治是这么一个东西。
原来,世界当真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滤镜,已经被打破了。
苏允回太学没有多久,甄时选便来了。
“甄中贵,您又来了?”
苏允有些惊奇。
甄时选笑得很开心道:“恭喜苏公子,哦,不对,得教您大家了,当今天下,最为厉害的经义大家,已经是非您莫属了!”
苏允闻言也是笑了起来,然后道:“您稍等一下。”
苏允从柜子里摸出一把红包,给甄时选身后的禁军一人给塞了两个,其余的都塞进甄时选的手里,
甄时选惊道:“使不得,使不得!”
苏允却是不让甄时选塞回来,笑道:“甄中贵来报喜,连个红包都不肯收,这是真喜还是假喜?”
甄时选有些不好意思,点头道:“好好,那就沾点苏大家的喜气,苏大家,请接官家口谕吧。”
苏允赶紧躬身。
甄时选神色肃穆,代赵顼宣读口谕。
主要说的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让苏允准备一次小经筵,不过不读《孟子集注》,而是讲三国演义,当然,当日宰执们不会再去了;
二是此次经筵之后,便要好好准备科举,不要令朕失望,朕希望在殿试看到你云云。
苏允听完之后觉得甚为无语。
所以,三国才是你的真爱是么?
苏允甚至都认为,赵顼让他将孟子集注,是不是就为了三国演义做铺垫?
还有,想要在殿试上看到我?
嘿嘿,您可能要失望咯,以我现在的学力,能过解试便了不得了,想要我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殿试……您还是想多了。
但吐槽归吐槽,苏允还是赶紧应了下来。
甄时选笑道:“苏大家,好好考,我也想在殿试上见您。”
苏允露出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
第二日,苏允去了崇政殿给赵顼讲三国,苏允还以为赵顼对三国人物感兴趣,没想到赵顼却对里面的经济制度、政治改革、人才量用,以及军事等问题更加感兴趣。
这倒是令得苏允很是高兴,因为这才是他最多原创的东西,赵顼,还真是识货。
苏允见了懂书的书迷,自然没有藏着掖着,引经据典,将各种制度、政治改革、挑选人才、以及军事知识,挑能说的给说了,把赵顼听得如痴如醉。
到得夜色降临,宫门要关闭之时,在孙思恭的提醒下,才放苏允出宫。
赵顼赞叹道:“原本以为眉山苏氏出了三苏已经是了不得了,没想到这苏允,比他的长辈们还厉害啊。
我还以为这三国演义里面的东西,是苏允竭尽所能写就,但现在看来,他仅仅只是写了个皮毛啊。
嗯,大约是为了不破坏故事的流畅性,所以只是浅浅写了些,真好啊。
嘿,眉山苏氏,看来是这苏允最贤啊。”
此时送完苏允归来的孙思恭听到了这一句,口中咂摸了一下:“眉山苏氏,苏允最贤,官家果然慧眼识英才。”
赵顼闻言笑骂了一下,道:“阿谀奉承!”
孙思恭笑道:“老奴可不认同官家所说,咱就是说,若非官家慧眼识英才,《孟子集注》哪有今天,苏允又哪有今天?”
赵顼呵呵一笑,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道:“以苏允的才华,就算是没有朕,他迟早也是要大放异彩的,这个功劳朕倒是没有脸去领。”
孙思恭再待说几句讨喜的话,但赵顼已经是陷入了沉思,赶紧悄悄退在一旁。
一会之后,赵顼忽然问道:“解试那边都安排好了么?”
孙思恭赶紧道:“放心吧,官家,老奴已经将话说得明明白白,一定不会有所误会的。”
赵顼点点头,神色有些忧心,道:“苏允在太学的卷宗拿回来了没有?”
孙思恭赶紧取出卷宗,却是苏允几次参与月考季考的试卷。
赵顼看了一会,忽然将试卷往地上一扔,骂道:“都写的什么玩意!”
孙思恭赶紧将东西给收拾起来,劝慰道:“官家,我听说苏允为了写《孟子集注》耗费了许多的精力,想来没有多少时间学这些。
而且,他在入太学之前,并没有正儿八经上学,能有这水平,算是不错了。”
赵顼伸手拿过试卷,看了一会,吁了一口气,道:“其实还是不错的。
你跟主考官要一份参考资料,给苏允送过去,让他好好准备。
告诉他,秋闱之后,一定要将全部精力放在准备春闱之上,解试朕能帮他,礼部试朕可帮不了他,让他好自为之!”
ps:均订已经过三千,不过vip字数还没有到二十万字,所以精品徽章还没有拿到手,但已经算是精品书了,感谢各位大佬的订阅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