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17村的专题报导(加更)
    接下来的几天里。
    慈云山公园的展销会热度依旧不减,虽然本地人在逐渐减少,但外客却越来越多,特别是过来寻求合作的外地客人,接二连三的到来。
    连魔都那边的高档餐厅,都派人过来了。
    平均每天成交额度达到了五六百万元之多。
    别看每一家高档餐厅的采购量,都只有十几二十公斤,但架不住国内的高档餐厅足够多。
    不仅仅是西餐厅,一些高档中餐厅,或者融合创新餐厅,都对白松露、香草草莓等产品趋之若鹜。
    单单是一个珠三角地区,就集中了几百家中高端餐厅,加上港澳地区的几十家高档餐厅。
    就可以一天就需要消耗几十公斤白松露。
    目前南湖农场36亩用于白松露栽培的智能大棚,并没有一股脑一起上市,而是分批次种植,每个月差不多有3亩可以收割。
    根据采收的第一批白松露情况来看,目前三层立体布局的种植密度,亩产大概在2793公斤左右,符合预期的亩产估算。
    一个月采收3亩,大概就8300公斤的产量。
    因此随着订单和合同的累积,销售部手上剩下的白松露额度,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和港澳的高档餐厅加入抢购行列之后,目前月订单积累了近五千公斤。
    也就是说剩下的额度,已经只剩下三千三百多公斤而已。
    到了展销会第六天。
    京城和其他大城市,以及东瀛、南高丽,甚至东南亚的一部分高档餐厅也冲了过来。
    最后三千三公斤左右的月额度,很快被这些高档餐厅瓜分殆尽。
    面对市场的热情,江淼等人也有些吃惊,主要是没有想到市场会如此饥渴。
    作为农业种植事业部的负责人,吕伟斌看到这一份销售简报,也是大吃一惊:“看来是往年的野生松露销售情况,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假象,以为松露每年的市场就两三吨,这显然是野生松露产量限制了这个市场。”
    “是呀!”李洲也感叹不已。
    一旁的销售部的价研办公室负责人秦汉明,也重新拿出了一份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截至2025年10月,全球共有,4122家米其林星级餐厅,369家黑珍珠评级餐厅,考虑到一部分有重合,以及国内很多高端餐厅都没有被列入,预计全球的高档餐厅将超过1万家,哪怕只有一半的餐厅会采购我们的白松露,这个市场仍然非常庞大。”
    “汉明,你认为会有一半的餐厅会采购白松露?”吕伟斌好奇地问道。
    秦汉明点了点头:“是的,因为松露在高档西餐厅之中,基本就是标配调料,那些米其林餐厅之中,西餐厅占据了绝大多数,加上国内那些有实力,却没有成为米其林的西餐厅,全球至少有5000家高档餐厅需要采购白松露。”
    根据这个数据,吕伟斌稍微一算,就估了一个大概:“以每家每天消耗1公斤白松露来计算,一天就是5000公斤,看来我们之前制定的产能太保守了。”
    “现在扩大生产,来得及吗?”李洲询问道,他可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吕伟斌思考了一会,拿出草稿纸算了一下,才抬起头来说道:“可以,将剩下的118亩智能大棚都用上,同时再调整一下立体高度的布局,可以塞入4层立体种植层,每天就可以生产4.6吨白松露。”
    秦汉明点了点头:“4.6吨?也可以,考虑到了要给野生松露留一条活路,我认为可以在野生松露上市的那四个月,适量减少产能,以方便维持市场价格。”
    “可以。”吕伟斌对此没有什么意见。
    “我也同意,汉明,你尽快写一份报告交给我,我要将这件事告知老板。”李洲作为秦汉明的顶头上司,便吩咐了他一些事情。
    “好!”
    当天中午,借着吃饭的间隙。
    吕伟斌和李洲,向江淼汇报了展销会的销售情况,以及打算继续扩产白松露的计划。
    江淼看了价研办公室的报告,随即点了点头:“可以,看来必须成立市场调研部了。”
    他转过头看向隔壁桌的蒋海波:“海波,将价研办公室从销售部剥离出来,组建市场调研部,由秦汉明担任经理。”
    赶紧咽下去口中的饭菜,蒋海波回道:“收到。”
    汇报完成,李洲和吕伟斌便脚底抹油,不敢打扰老板夫妻俩了。
    江淼无奈地说道:“看来计划赶不上变化,你的羊肚菌研究得如何了?”
    已经一脸无语的林书雅,喝了一口鸡汤:“已经完成了,亩产可以达到8吨左右,生产周期为73天,现在怎么办?”
    “让我想想…”江淼也一个头两个大。
    如果量产,又要建设一个新的智能大棚。
    如果不量产,又浪费了这个技术。
    毕竟亩产8吨,生产周期只有73天,一年可以生产5茬,即亩产40吨左右。
    而且江淼又想到了另一个情况,公司未来肯定要建设更多的智能大棚,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书雅还在进行其他名贵食用菌的研究。
    包括鸡枞菌、松茸、红菇,这三个目前无法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都在书雅的研究时间表上。
    因此智能大棚迟早要建设,早一点建设,还可以一边生产羊肚菌,一边等待其他名贵食用菌的研究进度。
    有了这个判断,江淼就做出了决定:“我决定让羊肚菌量产,反正以后这些智能大棚不生产羊肚菌了,还可以用在其他名贵食用菌的栽培上。”
    “那你安排吧!技术我已经完成了,你拿去申请专利吧!”书雅低头扒了几口饭。
    “嗯。”江淼想了想,觉得新的智能大棚不能继续布置在南湖村了,因为南湖村可以利用的土地,基本已经被海陆丰公司承包或者租用了。
    而马宫镇的其他几个村,也没有太多土地可以利用。
    例如盐町村,整个村的平地和低缓坡地之中,70%的土地是鱼塘,剩下的10%是居民区和道路、10%是农田、10%是果园。
    本来江淼老家新乡是有一大片土地的,只可惜前几年已经被征了两千多亩鱼塘和农田,用来建设华南师范的分院;前段时间又被海陆丰公司拿下一片地作为员工小区和写字楼,现在剩下的土地,不仅仅少,还零零散散。
    金町村那边也一样,被房地产项目、医院、居民区占据了一大片,而且金町村的土地价格比较高,这也是海陆丰公司没有去金町村周边承包或者租地的另一个原因。
    思来想去,江淼将目光看向隔壁的红草镇。
    这一次他打算在隔壁红草镇,投资建设一个面积不小1000亩的智能大棚,反正公司现在借了一大笔钱,不用白不用。
    吃了午饭后。
    江淼将准备在红草镇投资建设1000亩智能大棚的计划,交给了蒋海波和吕伟斌去落实。
    毕竟现在这种事情,已经不需要他这个老板亲力亲为了。
    今天他有一个应酬和接待,必须和书雅一起过去。
    前几天展览会刚刚开始的时候,之前合作过一次的水果猎人杨阳,通过助理联系了黎子轩,说一个农业频道的主持人想采访一下海陆丰公司,因为杨阳之前和那个农业频道合作过几次,对方就通过他的关系,联系到了黎子轩。
    江淼对于这种宣传自己公司的事情,自然不会反对。
    双方约定好,10月7号进行采访。
    今天就是约定的时间了。
    下午两点多,采访组的人包了一辆车来到了马宫镇。
    很快江淼和林书雅就在门口见到了,从车上下来的主持人兼职记者,后面跟着一个摄像师、一个无人机操作员、一个剪辑师。
    “郭站长,欢迎来到了海陆丰公司做客。”江淼笑着上前去。
    主持人兼记者的郭站长,也笑容满面伸出手来:“江总真是年轻有为。”握着手,江淼又给对方介绍起来:“这位是内人林书雅,也是新型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的研发者。”
    “你好,郭站长。”林书雅也笑着和对方轻轻握了握手。
    “你好,林女士。”郭站长的手一触即过,然后笑着赞叹起来:“林女士研发的技术,现在已经闻名全国了,很快全世界都要知道我们国家实现了白松露的人工栽培技术。”
    “我还要继续学习,继续努力。”林书雅谦虚地回道。
    江淼插话道:“郭站长,我们先聊一聊采访的流程安排吧!”
    “哈哈,好!”
    接待室内,郭站长和江淼、林书雅坐下来之后,就开始讨论起采访的流程安排。
    首先自然是室内采访,然后拍摄实验区和老的简易实验室,再拍摄智能大棚里面的生产过程,最后再去慈云山公园的展览会拍摄。
    “我们打算对海陆丰公司做一个专题报导,第一篇报导就是林女士的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第二篇报导就是江总的鳗鱼人工繁殖技术;第三篇报导则是海陆丰公司带领马宫镇村民走向致富之路;第四篇报导是江总研发的新草莓品种。”
    显然郭站长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其实一开始郭站长只关注到了白松露的人工栽培技术。
    然而等他深入了解了江淼和海陆丰公司之后,才发现这个公司非常有话题,一篇报导不足以概括,经过他们频道内部讨论之后,决定做成为一个系列的专题报导。
    毕竟一次出差,可以完成好几篇报导,想想就觉得美滋滋。
    江淼笑着点了点头:“可以,我和内人都可以配合拍摄。”
    “那我们先讨论一下采访的问题和回答。”郭站长做事情也是雷厉风行。
    几人讨论一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四篇采访报导的提问和回答,写好了对话台词之后,便开始了第一次彩排。
    书雅一开始面对镜头还有些紧张,不过彩排了两次之后,就变得自然了一些,回答也是对答如流起来。
    至于郭站长,人家是专业的。
    江淼则是自信满满,毕竟有鉴定面板在手,他根本不需要担心什么。
    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四篇报道的室内采访环节全部录制完成。
    趁着太阳还没有下山,众人马不停蹄来到了城区的慈云山公园展览会。
    一来到这里,可能由于今天就是展览会的最后一天了,客流量比前几天更多了一些。
    郭站长很快就和几个销售员小姑娘聊了起来,同时摄制组也开始工作了起来。
    首先是面对充气拱桥大门的开场白。
    “饱饱们晚上好,我是17村的郭站长,今天我们来聊一点奢侈的话题,多奢侈?请跟着郭站长的视线…”
    画面一转。
    来到了农产品展区的松露柜台旁边。
    “饱饱们,可知道这是什么?或许有人已经猜到了,没有错,这就是有着厨房钻石之称的松露,准确来讲是白松露。”
    “白松露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生长在地下的真菌,通常在特定的树木根部附近生长,如松树、橡树和榛树。”
    “松露的生长环境非常苛刻,以前无法人工培育,因此产量稀少,导致其价格昂贵。在欧洲,松露与鱼子酱、鹅肝并称为世界三大珍肴。”
    “松露的食用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独特的香味和营养价值,松露在烹饪中非常受欢迎,常被用于提升菜肴的风味,也就是说松露其实是一种调味品。”
    “在我们国内,松露也被称作“猪拱菌”或“无娘果”,前些年由于过度挖采,导致云贵高原的松露产量逐年下降,不过现在它来了…”
    郭站长拉长话音,摄制组赶紧将镜头对准了那一盒盒白松露。
    “它就是由海陆丰公司生产的全人工栽培白松露,各位饱饱们有口福了,目前海陆丰公司的白松露已经量产,每个月可以生产8300公斤左右。”
    随着郭站长抑扬顿挫的介绍,一篇开场报道就完成了。
    最后一组镜头。
    “接下来,将由郭站长带领大家,了解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的前世今生,我们下期见。”
    当天晚上,17村频道的开场视频,已经同步在各个平台上线了。
    阿b平台上。
    看完郭站长在慈云山公园展区走马观一般的报道,以及那一闪而过的各种产品,虽然重点镜头给了白松露,但其他水果和鳗鱼,也有几秒钟的镜头。
    评论区瞬间炸裂。
    水果猎人杨阳:【看来又有素材了,根本拍不完。】
    波士顿园捡:【牛逼!白松露自由指日可待。】
    北美讲师:【一个月才8300公斤的产量,这点产量算什么。】
    鼠鼠我又回来了:【楼上不查资料吗?8300公斤是野生松露一年产量的两倍多,而且人家可以全年生产,野生松露只有冬季才出产。】
    天冬就爱骂人:【厉害!不过除了白松露,现场的番茄、人参果和草莓也不错。】
    请叫我靓仔:【前天刚刚去了现场,采购了一批白松露,价格还是很高,每公斤3000块钱。现场还可以免费试吃,我干了好几碟松露意面和松露煎蛋,松露味道非常好,不比意大利白松露差。】
    会下围棋的鹰酱:【我昨天刚好路过,竟然没有进入,感觉错过了一个亿!呜呜呜…】
    户圣小号:【每公斤3000块钱?我工资就够买两公斤,真是太便宜了,呵呵呵。】
    科幻迷布尔玛:【郭站长你学坏了,竟然断章了!!!】
    大头鹰:【@户圣小号,又在断章取义,人家还有1000块钱一公斤的小球白松露,而且这东西又不是大萝卜,就一个高级调料,普通人真想尝尝鲜,购买100块钱,也有100克了。】
    猴赛雷:【上面那个户圣怕不是没有见识过意大利松露的价格吧?一公斤要3500~9000刀,海陆丰公司的白松露已经将价格压低了十几倍。】
    随着报道在各个平台上线,关于海陆丰公司生产的白松露,热度更上一层楼,在阿b平台一度飙升到了热度第三。
    而紧随其来的,则是海陆丰公司的网店也迎来了一波流量暴涨。
    80块钱一份的尝鲜款白松露,上架的1000份,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很快海陆丰公司的其他业务,以及在汕美、赣南的扩张,也有不少当地的小网红在蹭热度。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
    而一部分更专业的博主,更是扒出了林书雅近期发表在一个农业期刊上的三篇论文。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期刊,即“食品与农业科学杂志”。
    这个期刊发表同行评审的原创研究、评论、小型评论、观点和聚焦,特别强调农业与食品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那三篇论文都是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不过核心技术并没有公布。
    而随着林书雅的身份被曝光,她被汉东大学开除的公告,以及她导师杜博伦的一些事情,也跟着被曝光出来。
    特别是前段时间,杜博伦手下还有一个博士生跳楼的事情,瞬间也跟着上了热搜。
    一个可以独立研发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的顶级科研人员,竟然被汉东大学开除了,这种巨大反差,让不少喜欢捕风捉影的媒体狂喜,立刻连夜炮制小作文,准备开团。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看到了一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岭南仨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岭南仨人并收藏我看到了一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