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38章 超导初研,与学校合作办培训班
第138章 超导初研,与学校合作办培训班
回到县城的地下基地,王建昆就开始了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
从之前收集到的资料中,王建昆对超导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对超导的一些应用畅想也很感兴趣。
超导现象最开始是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纳斯在1911年发现的。
他在研究水银的低温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在温度降低到4.2k时突然降到了零。
于是他把这种电阻突然消失的状态称之为超导态。
此后,他又发现了许多其他金属也具有超导现象,他把这种能随温度降低进而进入超导态的材料叫做超导材料,也叫做超导体。
从此之后,超导态及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入了全球科学界的视线。
不过这种现象虽然发现得很早,但是解释这种现象的可靠理论却提出的很晚。
直到1950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库柏和斯里弗提出的超导电量子理论才真正成功解释了超导现象。
他们认为在超导态金属中,电子以晶格波为媒介相互吸引而形成电子对,无数的电子对相互重叠又常常互换搭配对象形成一个整体,电子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流动产生了超导电流。
按照王建昆的理解,那就是某些物质中的原子外部的自由电子原本的排列是松散不成规律的。
导电率高,电阻低的材料是因为其中的自由电子排列成了比较连续的电子阵列。
而能发生超导,是因为温度的改变使得原子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动,从而带动外部的自由电子也发生了移动。
这些电子这么一移动,就恰好形成了一个非常连续的电子阵列,这种连续的电子阵列对电流的传导超强,使得材料的电阻在检测时几乎为零。
这个理论虽然解释了超导现象,但是并没有起到指导人们快速寻找到高温超导材料的作用。
现在全世界科学家找到的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都在20k之下。
这么低的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要想应用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在液氦的保护下才能起作用。
这些低温超导材料是没有什么应用价值的,就算不计成本去用,在实际应用时也会非常麻烦,毕竟温度太低了。
王建昆之前就找彼得买过很多氦气,知道要将氦气变成液氦,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消耗特别多的电能进行压缩冷却。
首先要经过压缩,需要用到特别强大的压缩机压缩到特别高的压力状态。
然后就是将压缩后的氦气进入冷凝器,在里面将其冷却到接近三相点的温度(-269c)。
最后将冷凝器出来的氦气进入低压膨胀机,在进一步冷却下变成液态。
这三个过程都需要消耗很多的电能,要工业化应用液氮来冷却低温超导体,经济性就不要考虑了。
液氦也特别容易气化,需要特别的存储装置,所以低温超导目前没有应用价值。
王建昆当晚先是进行了液氦的制造。
在他的超能力控制下,氦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快速降低,被他控制着进入到提前准备好的容器里。
这些氦气分子的运动速度降到接近零时,其温度也就达到了-269c,因为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分子热运动越温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所以几乎不动的氦分子,其自然就是液氦了。
制造完液氦后,他将已经发现的超导材料一一进行制造。
那些单质是最先完成,毕竟他的基地里已经收集了元素周期表所有的元素,取用一些然后制成测试超导的样品非常简单。
然后是10几种化合物超导材料制造,这个过程耗费了他很多时间,有几种因为资料收集的不齐全,他一时之间居然没制造成功。
此时他的超能力已经能够将原子放大到直径10米左右了,原子核内的中子和质子也可以看清了。
但是外部的电子却看不清楚,只能看到模糊的云团现象。
这是电子在快速运动时形成的电子云团,王建昆想再放大这些云团,却发现力有不逮,无论他如何集中精神力都看不清快速运动的电子,而且也控制不了这些电子。
这是因为他目前对微观物质的了解和研究还很少,所以做不到控制体积和质量都更小的原子核内部的组成粒子。
不过要研究超导也不一定非要控制电子,按照库柏等人的理论,电子是形成了一个个排列紧密的电子阵列,这些电子能够进行整体移动,从而形成超导电流。
他既然可以观察到电子云,那么电子组成的电子阵列也可以观察,就是其中的原理不一定能快速的发现。
不过他有超能力能够观察这么细致的结构,在研究超导上已经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了,他可以通过制造大量的元素组合,再批量进行观察,相信可以找到高温超导材料。
或许还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方便进行后续的超导材料寻找。
不知不觉又搞到了半夜12点,王建昆放下手中的材料,揉了揉眼睛回到地上的房间休息。
1982年9月1号,王建昆上午去了学校报到,校长和班主任看到他后好像松了一口气。
上半年期末的时候,虽然王建昆跟他们讲了还会留在二中读书,不会转学去香港,可两人却一直很担心。
他俩也算是对一些外界信息比较了解的,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向往国外,好多人都想方设法出国,他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所以得知王建昆已经取得了香港身份后,都以为他会去国外读书了。
但是他们又不敢去劝王建昆和他们的家人,毕竟国外的教育相比国内来说是好很多,而且高中毕业之后进入国外的名校也简单很多,他们去劝王建昆留下来就有点断人前程的感觉。
“建昆,你来报到啦,过来签个名就行,学杂费不要交了。”班主任何老师看王建昆掏出钱来准备交学杂费时说道。
“嗯?也对,我都忘记了,上学期我成绩可是一直第一的,省了我几十块钱了。”王建昆被班主任怎提醒才知道他不用交学杂费了。
“建昆,报完名来我办公室坐坐吧?可以吗?”汪校长看着王建昆报完名后说道。
“校长好,那我就打扰了!”
跟随汪校长到了办公室后,他还亲自给王建昆倒茶,说道:“这茶叶是我老家大鄣山的山顶茶,你尝尝看。”
“好啊,闻起来挺香的。”说着吹了下浮起来的茶叶,喝了一小口。
“挺好喝的,入口虽带点清苦味,可是之后就是回甘了,先苦后甜,挺有滋味的。”
“好喝就好啊,今后常来我这坐坐,等会你带一包去喝。”
“那就谢谢校长,不知校长你找我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建昆啊!是这样的,我看了下去年多次考试前100名的成绩,发现你所在的浙源公社的几个学生还有你同桌的成绩有特别大的进步哦,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我讲讲有什么秘诀没有。”
“校长,你知道是我在帮助他们了?”王建昆听校长就这么道破他帮助同学的秘密,问道。
“是啊,自从你进学校考第一后,我就一直关注着你,后面几次我在看你们班成绩时,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也进步飞快,然后就让何老师开始注意你的情况了。”
“后面我看年级前100名的成绩,发现你们公社考进来的几个孩子成绩也是进步特别快,所以我们就推断是你在帮助他们了。”
校长怕王建昆误会,说了下他是如何发现这个情况的。
“那校长,学校里其他人不知道这个情况吧?”“目前就我和你们班主任何老师知道,不过其他几个班的班主任也在聊,毕竟你们公社出来的和你同桌已经占了年级前十名6个位置了,后面2个也在十几名内。”
“这样啊,那校长你打算怎么办?”
“你个小滑头,还反问我来了。”校长见王建昆把问题抛回去,笑骂着指着王建昆。
“我想先知道你是否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同学提高成绩,然后才能想出下一步的安排。”
“说实话,我有这个能力帮助智商在中上水平的人快速提高成绩,不过我现在没什么空闲时间,今后一年我可能就每个月的月底和月初待在婺源,其他时间我可能会去广市或者香港。”
“这样啊,那你能给我说说是怎么帮助那些同学的吗?”
校长听到王建昆前面的第一句挺高兴的,然后听他讲后面没时间又感觉有些失望,于是他进一步问王建昆。
王建昆想他培训弟子的方法也不需要特别保密,他之前几次跟方贵华他们交接资料也都是在学校,而且他们使用资料时也没特别避开其他同学。
于是他就把如何指导几个弟子的情况跟校长大致说了下,校长听完后眼前一亮。
“建昆,这么说,你主要还是给他们出一些学习资料让他们自学,然后根据他们做的习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再给下一阶段的学习资料喽?”
“是啊?校长你想说什么?”
“建昆啊,你也知道咱们这刚正式教学没几年,好老师比较少,很多人的水平在以前最多教教初中,现在都在赶鸭子上架,一边自学一边教学生,所以咱们学校每年能考上大学的比例相比地区和省城的差太多了。”
“你能不能多点时间,帮学校再多带30个同学?”
校长前面说了一些学校现状,然后提出了他的要求。
“30个?我今后没那么多时间啊,虽然我老乡和同桌他们主要还是自学,可是我出资料要很多时间的,而且还要时不时的单独辅导。”
“这样,建昆我打算在高二年级成立一个高考冲刺小组,人数嘛,除了你老乡和同桌,另外再选成绩靠前的30人,平时晚自习就把他们召集起来到一个单独的教室,用你给他们出的学习资料自学,你每个月就抽两天时间,帮忙给他们上下课,辅导辅导,怎么样?”
“这样啊,那我可不能保证效果,这人数多了,我就不可能跟之前一样给他们细致的辅导了,而且我打算高二学完就参加高考了呀。”
“啊?高二学完参加高考?你是说你要提前参加高考?那怎么好,你是要拿状元的啊,提前高考会影响你成绩吧?”
“校长,这么跟你说吧,我早就学完高中的课程了,而且7月份也用今年的高考卷子模拟考了,按照最严格的批改,最多也就扣几分的,所以提前到高二参加高考还是因为我今年年龄太小,而且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才留在高中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的。”
“这样啊?那你的几个老乡和同桌怎么办?他们也打算高二就参加高考吗?”
“是的,我是这么建议他们的,7月份我也让他们进行了模拟高考,按照当时的成绩,俞敏和郎骏建两个都够清华北大的分数线,方贵华也就差几分,其他几个都能够上比较靠前的重点大学,而且他们还有一年时间巩固学习,明年的高考如果不出意外,应该都可以上清华北大。”
“真的?建昆,你这可不要开玩笑,都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
校长听完王建昆说的,震惊不已,屁股都离开座位半站起来了,平复了好一会才坐下。
“校长,我可不敢在你这吹嘘,不出什么意外,明年他们几个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实力。”
汪校长听完王建昆自信的话,沉思了好一会才道:“建昆,你可给我带来了个天大的好消息,如果是这样的话,之前的提议就有点不妥当了,嗯,如果我把人数减小点,总共15个怎么样,你再帮忙指导15个成绩靠前的。”
“15个?那他们也要高二提前参加高考吗?那我可不敢保证他们到时候考上清北等名校啊!”
“这15个我打算在现在高三的学生里选10个,然后在高二的学生里选5个,我们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愿意来参加这个冲刺班的我们才要。”
“到时候高三的10个里面能有5个能上前十的名校,另外5个能上重点大学就行,另外5个高二的,到时也让他们提前参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那就看他们自己意愿去不去,没考上那就再接着读高三,到时候就靠我们学校老师再继续培养了。”
校长给王建昆说了一番对这15个学生的安排。
王建昆想了想,这些都是老乡,能帮还是帮一下。
这些年这所学校里的学生中虽然偶尔有几个天赋超绝的考上了全国前十的大学,可是其他考上本科的,学校排名都比较一般。
原因嘛就跟校长说的一样,教师的水平太差了,其实是耽误了一些学生的。
“那行,我答应了,高三的文科第一就不用校长你安排了,她已经在跟着我学习了,你再另外找10个学生吧,高二的除了我几个老乡和同桌俞子润,我们班长吴萧义也不用安排了,他最近也在跟我学习了。”
“哦,郑倩和吴萧义也跟你学习了?难怪难怪,我说他俩成绩怎么也突飞猛进了,还以为是他俩自己努力的,没想到还有你在后面推一把。”
“那就更好办了,我手上又能多安排两个,哈哈,建昆,你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提,现在没想到,回去想也行。”
汪校长想着,如果王建昆的培训确实那么有效的话,明年高考就要放颗大卫星了。
到时候至少是9个清北,5个上全国前十的重点,另外还有几个可能上重点大学。
到时候就可以去找领导申请更多的经费,分配更多的好教师来学校参与教学了。
而且王建昆提供的学习资料不仅仅可以给那些选拔出来的学生用,其他学生甚至还有老师也是可以用用的,虽然效果可能没有王建昆根据个人的测试情况单独调整的好,但是跟一般老师比还是要好上不少的。
现在学校的老师在教学时主要就是靠教委给的教科书,辅导资料那是几乎没有的。
只有几个老教师水平好,能根据学生的考试和平常作业情况调整教学,其他大部分老师还只能是照本宣科,毕竟有些知识点他们自己都不是很懂,对难易程度不能很好的判别。
“校长,我想在咱们学校建一个微机室,选拔一些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而且有天赋的人来学习。”
“微机室?是电视上说的那种个人计算机吗?听说这种微机一台就要好几万,而且很难买到。”
“是的,我小舅在香港那边有计算机研究工作,需要很多程序员,所以我相给咱们同学争取一个机会,对于有计算机天赋的,但是成绩又不一定能够考上好大学的,可以试着往这方面发展。”
“这样啊,原则上没问题,教室的话我们学校再挤挤,我从办公楼这里找一间当做微机室,你大概需要多大的面积啊?”
“初期准备放20台微机再加一个总控微机,大概需要25个平方的面积,先挤一挤。”
“25个平方?嗯,我让后勤处去整理个房间出来,尽量给个大点的房间,不过微机和相应的零部件还有线缆得你小舅提供,咱们学校可没这条件帮忙解决。”
“那当然,所有的微机和零部件都由我小舅解决,电费也帮忙出,学校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场地,然后帮忙宣传并让学生先看一本下发的资料,然后进行一场选拔测试,选拔提供的再由我来谈话确定是否参加这个微机培训班。”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这就去安排,建昆你常来哈。”
校长笑呵呵的送王建昆出了办公室,然后就回去安排刚才谈妥的事情了。
王建昆也非常高兴,虽然今后要一些时间去帮忙培训另外的15个同学,可细想也没有多麻烦,主要工作都可以交给智子,到时候如果发现有好的苗子,那就多点精力进行辅导,没有的话那就保证及时提供资料就好,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自己了。
而微机培训班的事情谈好,后续一系列的软件项目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毕竟只靠郎骏建一个人搞这一块还是太慢了。
到时候他负责一些软件的主体框架,做项目总负责,其他选拔出来的在培训完成后就可以充当基本的程序员了,把郎骏建从一些基本程序的编写上解放出来。
而且如果这个微机培训班实行得好的话,后续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
比如一些重复性较强,但是又需要一点基础知识的人来操作的工作,学校的学生就是很好的人选。
当然也不会紧着这所高中,县里的另外一所高中和一个职业学校也可以进行合作。
(本章完)
回到县城的地下基地,王建昆就开始了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
从之前收集到的资料中,王建昆对超导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对超导的一些应用畅想也很感兴趣。
超导现象最开始是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纳斯在1911年发现的。
他在研究水银的低温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在温度降低到4.2k时突然降到了零。
于是他把这种电阻突然消失的状态称之为超导态。
此后,他又发现了许多其他金属也具有超导现象,他把这种能随温度降低进而进入超导态的材料叫做超导材料,也叫做超导体。
从此之后,超导态及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入了全球科学界的视线。
不过这种现象虽然发现得很早,但是解释这种现象的可靠理论却提出的很晚。
直到1950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库柏和斯里弗提出的超导电量子理论才真正成功解释了超导现象。
他们认为在超导态金属中,电子以晶格波为媒介相互吸引而形成电子对,无数的电子对相互重叠又常常互换搭配对象形成一个整体,电子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流动产生了超导电流。
按照王建昆的理解,那就是某些物质中的原子外部的自由电子原本的排列是松散不成规律的。
导电率高,电阻低的材料是因为其中的自由电子排列成了比较连续的电子阵列。
而能发生超导,是因为温度的改变使得原子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动,从而带动外部的自由电子也发生了移动。
这些电子这么一移动,就恰好形成了一个非常连续的电子阵列,这种连续的电子阵列对电流的传导超强,使得材料的电阻在检测时几乎为零。
这个理论虽然解释了超导现象,但是并没有起到指导人们快速寻找到高温超导材料的作用。
现在全世界科学家找到的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都在20k之下。
这么低的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要想应用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在液氦的保护下才能起作用。
这些低温超导材料是没有什么应用价值的,就算不计成本去用,在实际应用时也会非常麻烦,毕竟温度太低了。
王建昆之前就找彼得买过很多氦气,知道要将氦气变成液氦,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消耗特别多的电能进行压缩冷却。
首先要经过压缩,需要用到特别强大的压缩机压缩到特别高的压力状态。
然后就是将压缩后的氦气进入冷凝器,在里面将其冷却到接近三相点的温度(-269c)。
最后将冷凝器出来的氦气进入低压膨胀机,在进一步冷却下变成液态。
这三个过程都需要消耗很多的电能,要工业化应用液氮来冷却低温超导体,经济性就不要考虑了。
液氦也特别容易气化,需要特别的存储装置,所以低温超导目前没有应用价值。
王建昆当晚先是进行了液氦的制造。
在他的超能力控制下,氦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快速降低,被他控制着进入到提前准备好的容器里。
这些氦气分子的运动速度降到接近零时,其温度也就达到了-269c,因为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分子热运动越温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所以几乎不动的氦分子,其自然就是液氦了。
制造完液氦后,他将已经发现的超导材料一一进行制造。
那些单质是最先完成,毕竟他的基地里已经收集了元素周期表所有的元素,取用一些然后制成测试超导的样品非常简单。
然后是10几种化合物超导材料制造,这个过程耗费了他很多时间,有几种因为资料收集的不齐全,他一时之间居然没制造成功。
此时他的超能力已经能够将原子放大到直径10米左右了,原子核内的中子和质子也可以看清了。
但是外部的电子却看不清楚,只能看到模糊的云团现象。
这是电子在快速运动时形成的电子云团,王建昆想再放大这些云团,却发现力有不逮,无论他如何集中精神力都看不清快速运动的电子,而且也控制不了这些电子。
这是因为他目前对微观物质的了解和研究还很少,所以做不到控制体积和质量都更小的原子核内部的组成粒子。
不过要研究超导也不一定非要控制电子,按照库柏等人的理论,电子是形成了一个个排列紧密的电子阵列,这些电子能够进行整体移动,从而形成超导电流。
他既然可以观察到电子云,那么电子组成的电子阵列也可以观察,就是其中的原理不一定能快速的发现。
不过他有超能力能够观察这么细致的结构,在研究超导上已经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了,他可以通过制造大量的元素组合,再批量进行观察,相信可以找到高温超导材料。
或许还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方便进行后续的超导材料寻找。
不知不觉又搞到了半夜12点,王建昆放下手中的材料,揉了揉眼睛回到地上的房间休息。
1982年9月1号,王建昆上午去了学校报到,校长和班主任看到他后好像松了一口气。
上半年期末的时候,虽然王建昆跟他们讲了还会留在二中读书,不会转学去香港,可两人却一直很担心。
他俩也算是对一些外界信息比较了解的,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向往国外,好多人都想方设法出国,他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所以得知王建昆已经取得了香港身份后,都以为他会去国外读书了。
但是他们又不敢去劝王建昆和他们的家人,毕竟国外的教育相比国内来说是好很多,而且高中毕业之后进入国外的名校也简单很多,他们去劝王建昆留下来就有点断人前程的感觉。
“建昆,你来报到啦,过来签个名就行,学杂费不要交了。”班主任何老师看王建昆掏出钱来准备交学杂费时说道。
“嗯?也对,我都忘记了,上学期我成绩可是一直第一的,省了我几十块钱了。”王建昆被班主任怎提醒才知道他不用交学杂费了。
“建昆,报完名来我办公室坐坐吧?可以吗?”汪校长看着王建昆报完名后说道。
“校长好,那我就打扰了!”
跟随汪校长到了办公室后,他还亲自给王建昆倒茶,说道:“这茶叶是我老家大鄣山的山顶茶,你尝尝看。”
“好啊,闻起来挺香的。”说着吹了下浮起来的茶叶,喝了一小口。
“挺好喝的,入口虽带点清苦味,可是之后就是回甘了,先苦后甜,挺有滋味的。”
“好喝就好啊,今后常来我这坐坐,等会你带一包去喝。”
“那就谢谢校长,不知校长你找我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建昆啊!是这样的,我看了下去年多次考试前100名的成绩,发现你所在的浙源公社的几个学生还有你同桌的成绩有特别大的进步哦,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我讲讲有什么秘诀没有。”
“校长,你知道是我在帮助他们了?”王建昆听校长就这么道破他帮助同学的秘密,问道。
“是啊,自从你进学校考第一后,我就一直关注着你,后面几次我在看你们班成绩时,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也进步飞快,然后就让何老师开始注意你的情况了。”
“后面我看年级前100名的成绩,发现你们公社考进来的几个孩子成绩也是进步特别快,所以我们就推断是你在帮助他们了。”
校长怕王建昆误会,说了下他是如何发现这个情况的。
“那校长,学校里其他人不知道这个情况吧?”“目前就我和你们班主任何老师知道,不过其他几个班的班主任也在聊,毕竟你们公社出来的和你同桌已经占了年级前十名6个位置了,后面2个也在十几名内。”
“这样啊,那校长你打算怎么办?”
“你个小滑头,还反问我来了。”校长见王建昆把问题抛回去,笑骂着指着王建昆。
“我想先知道你是否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同学提高成绩,然后才能想出下一步的安排。”
“说实话,我有这个能力帮助智商在中上水平的人快速提高成绩,不过我现在没什么空闲时间,今后一年我可能就每个月的月底和月初待在婺源,其他时间我可能会去广市或者香港。”
“这样啊,那你能给我说说是怎么帮助那些同学的吗?”
校长听到王建昆前面的第一句挺高兴的,然后听他讲后面没时间又感觉有些失望,于是他进一步问王建昆。
王建昆想他培训弟子的方法也不需要特别保密,他之前几次跟方贵华他们交接资料也都是在学校,而且他们使用资料时也没特别避开其他同学。
于是他就把如何指导几个弟子的情况跟校长大致说了下,校长听完后眼前一亮。
“建昆,这么说,你主要还是给他们出一些学习资料让他们自学,然后根据他们做的习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再给下一阶段的学习资料喽?”
“是啊?校长你想说什么?”
“建昆啊,你也知道咱们这刚正式教学没几年,好老师比较少,很多人的水平在以前最多教教初中,现在都在赶鸭子上架,一边自学一边教学生,所以咱们学校每年能考上大学的比例相比地区和省城的差太多了。”
“你能不能多点时间,帮学校再多带30个同学?”
校长前面说了一些学校现状,然后提出了他的要求。
“30个?我今后没那么多时间啊,虽然我老乡和同桌他们主要还是自学,可是我出资料要很多时间的,而且还要时不时的单独辅导。”
“这样,建昆我打算在高二年级成立一个高考冲刺小组,人数嘛,除了你老乡和同桌,另外再选成绩靠前的30人,平时晚自习就把他们召集起来到一个单独的教室,用你给他们出的学习资料自学,你每个月就抽两天时间,帮忙给他们上下课,辅导辅导,怎么样?”
“这样啊,那我可不能保证效果,这人数多了,我就不可能跟之前一样给他们细致的辅导了,而且我打算高二学完就参加高考了呀。”
“啊?高二学完参加高考?你是说你要提前参加高考?那怎么好,你是要拿状元的啊,提前高考会影响你成绩吧?”
“校长,这么跟你说吧,我早就学完高中的课程了,而且7月份也用今年的高考卷子模拟考了,按照最严格的批改,最多也就扣几分的,所以提前到高二参加高考还是因为我今年年龄太小,而且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才留在高中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的。”
“这样啊?那你的几个老乡和同桌怎么办?他们也打算高二就参加高考吗?”
“是的,我是这么建议他们的,7月份我也让他们进行了模拟高考,按照当时的成绩,俞敏和郎骏建两个都够清华北大的分数线,方贵华也就差几分,其他几个都能够上比较靠前的重点大学,而且他们还有一年时间巩固学习,明年的高考如果不出意外,应该都可以上清华北大。”
“真的?建昆,你这可不要开玩笑,都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
校长听完王建昆说的,震惊不已,屁股都离开座位半站起来了,平复了好一会才坐下。
“校长,我可不敢在你这吹嘘,不出什么意外,明年他们几个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实力。”
汪校长听完王建昆自信的话,沉思了好一会才道:“建昆,你可给我带来了个天大的好消息,如果是这样的话,之前的提议就有点不妥当了,嗯,如果我把人数减小点,总共15个怎么样,你再帮忙指导15个成绩靠前的。”
“15个?那他们也要高二提前参加高考吗?那我可不敢保证他们到时候考上清北等名校啊!”
“这15个我打算在现在高三的学生里选10个,然后在高二的学生里选5个,我们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愿意来参加这个冲刺班的我们才要。”
“到时候高三的10个里面能有5个能上前十的名校,另外5个能上重点大学就行,另外5个高二的,到时也让他们提前参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那就看他们自己意愿去不去,没考上那就再接着读高三,到时候就靠我们学校老师再继续培养了。”
校长给王建昆说了一番对这15个学生的安排。
王建昆想了想,这些都是老乡,能帮还是帮一下。
这些年这所学校里的学生中虽然偶尔有几个天赋超绝的考上了全国前十的大学,可是其他考上本科的,学校排名都比较一般。
原因嘛就跟校长说的一样,教师的水平太差了,其实是耽误了一些学生的。
“那行,我答应了,高三的文科第一就不用校长你安排了,她已经在跟着我学习了,你再另外找10个学生吧,高二的除了我几个老乡和同桌俞子润,我们班长吴萧义也不用安排了,他最近也在跟我学习了。”
“哦,郑倩和吴萧义也跟你学习了?难怪难怪,我说他俩成绩怎么也突飞猛进了,还以为是他俩自己努力的,没想到还有你在后面推一把。”
“那就更好办了,我手上又能多安排两个,哈哈,建昆,你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提,现在没想到,回去想也行。”
汪校长想着,如果王建昆的培训确实那么有效的话,明年高考就要放颗大卫星了。
到时候至少是9个清北,5个上全国前十的重点,另外还有几个可能上重点大学。
到时候就可以去找领导申请更多的经费,分配更多的好教师来学校参与教学了。
而且王建昆提供的学习资料不仅仅可以给那些选拔出来的学生用,其他学生甚至还有老师也是可以用用的,虽然效果可能没有王建昆根据个人的测试情况单独调整的好,但是跟一般老师比还是要好上不少的。
现在学校的老师在教学时主要就是靠教委给的教科书,辅导资料那是几乎没有的。
只有几个老教师水平好,能根据学生的考试和平常作业情况调整教学,其他大部分老师还只能是照本宣科,毕竟有些知识点他们自己都不是很懂,对难易程度不能很好的判别。
“校长,我想在咱们学校建一个微机室,选拔一些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而且有天赋的人来学习。”
“微机室?是电视上说的那种个人计算机吗?听说这种微机一台就要好几万,而且很难买到。”
“是的,我小舅在香港那边有计算机研究工作,需要很多程序员,所以我相给咱们同学争取一个机会,对于有计算机天赋的,但是成绩又不一定能够考上好大学的,可以试着往这方面发展。”
“这样啊,原则上没问题,教室的话我们学校再挤挤,我从办公楼这里找一间当做微机室,你大概需要多大的面积啊?”
“初期准备放20台微机再加一个总控微机,大概需要25个平方的面积,先挤一挤。”
“25个平方?嗯,我让后勤处去整理个房间出来,尽量给个大点的房间,不过微机和相应的零部件还有线缆得你小舅提供,咱们学校可没这条件帮忙解决。”
“那当然,所有的微机和零部件都由我小舅解决,电费也帮忙出,学校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场地,然后帮忙宣传并让学生先看一本下发的资料,然后进行一场选拔测试,选拔提供的再由我来谈话确定是否参加这个微机培训班。”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这就去安排,建昆你常来哈。”
校长笑呵呵的送王建昆出了办公室,然后就回去安排刚才谈妥的事情了。
王建昆也非常高兴,虽然今后要一些时间去帮忙培训另外的15个同学,可细想也没有多麻烦,主要工作都可以交给智子,到时候如果发现有好的苗子,那就多点精力进行辅导,没有的话那就保证及时提供资料就好,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看他们自己了。
而微机培训班的事情谈好,后续一系列的软件项目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毕竟只靠郎骏建一个人搞这一块还是太慢了。
到时候他负责一些软件的主体框架,做项目总负责,其他选拔出来的在培训完成后就可以充当基本的程序员了,把郎骏建从一些基本程序的编写上解放出来。
而且如果这个微机培训班实行得好的话,后续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
比如一些重复性较强,但是又需要一点基础知识的人来操作的工作,学校的学生就是很好的人选。
当然也不会紧着这所高中,县里的另外一所高中和一个职业学校也可以进行合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