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173章 设督察部,解除军户!
第173章 设督察部,解除军户!
协助军将决策。
这一句话,便暴露了幕僚制度分化军将权力的事实。
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陈以勤若有所思,这种限制军将权力的方式,似乎比较让人能接受。
至少内阁觉得是可以的,但涉及到圣言所废的“幕僚”,张居正四人也不敢妄下决断,将军政分离国策这部分初案摘抄下来,呈入玉熙宫由圣上决断。
刘台走后。
胡宗宪继续讲述初案内容,道:“二,设督察部。
军将大多出身草莽,不说目不识丁,但也相差无几,冲锋陷阵或许是把好手,但在其他事情上,就要差很多了。
我在任浙直总督,统领东南军队作战中,发觉军队将士入伍从军,很多时候不是出自自愿。
太祖高皇帝的军户制度下,所产生的大明军队,对将士来说,是惊,是惧,是恐,是怕。”
在胡宗宪点出锁籍制度的弊端时,张、高、李、陈不禁变了颜色。
军户的凄惨。
内阁是很清楚的。
军户的身份是世袭的,后代子孙都必须继承父业,成为军士。
军户子弟,或者说其他行业子弟,都没有选择行业的自由,即使有其他技能或兴趣的天赋,也必须放弃,因为这是他们的“命”。
可一些人天生体弱多病,进入军伍,上了战场,不仅是送这些人去死,还拉低了军队的战斗力。
或许有人觉得天生体弱多病的人,对其他军户没有影响。
事实并不是,军户不但要自备军装、盘缠等费用,还要承担屯田耕种的税负。
如果一个军户之家中有多个男丁被征入伍,那么这个家庭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巨额税赋而陷入困境。
在送命威胁,穷苦困顿的情况下,军户在整个大明朝中,难免地位低下,往往为其他户籍的人瞧不起。
没有其他户籍的人,想生出的儿孙,在没有出生就面临未来的重重险阻,于是乎,许多民户之家不愿意与军户通婚,担心会影响家族的地位,会拖着自己越来越穷。
军户之家都这么苦了,入伍的军士该好一些吧?
毕竟是同袍同泽,但真相却让人不寒而栗,各级官吏和将官对军户进行剥削和克扣,导致军户的军饷、粮饷被远低于应得的份额。
因此,许多军户无法忍受沉重的负担和低下的地位,选择逃亡。
从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大明朝十一位皇帝,十一代朝廷,虽然曾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逃亡,但效果有限,越来越多的军户正在逃亡。
这便是太祖高皇帝“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高明’手段。
也许,军户军屯制度在洪武年间是可行的,但到了现在的嘉靖年间,已然成了大坑。
军中将士满腔怨气,军队战斗力越发低下,正将带着大明朝廷划入万丈深渊。
但这是太祖高皇帝祖制,历代先皇都不敢去更变。
哪怕张居正在成为大明朝内阁次辅,乃至首辅后,也只是源源不断往军队里砸钱砸粮。在充足的军饷、粮饷激励下,效果是有的,九边九镇的战斗力明显提升了一大截,但张居正明白,这是饮鸩止喝的手段。
大明朝有钱,可以这样砸银子砸粮食,保持战斗力,但大明朝没钱,才是从洪武元年到嘉靖三十九年朝廷的真实场景。
可是,纵如张居正,在面对太祖高皇帝祖制时,也从心底发毛,不敢上疏解籍。
这时,让胡宗宪提起,张居正老脸一红,高拱也有几分羞愧,李春芳、陈以勤面面相觑。
胡宗宪这第二条限制军将权力的手段尚没有完全解释,就先将矛头对准了太祖高皇帝最引以为傲的制度。
上疏!上疏!
锁籍、解籍,这也不是内阁能说的算的,只能派遣阁员呈入玉熙宫交给圣上圣裁。
阁员走后。
胡宗宪整理了下心情,解释道:“军士的不满心理,很容易被有心军将所利用,历朝历代的兵变、营啸,其实大多如此。
如若能消解我大明朝军中将士的怨气,让我大明朝将士明白,战斗,是在为大明朝而战,是在为圣上而战,把忠君、爱国植入心底,那我大明朝的军队,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张、高、李、陈的心,忍不住火热了下,但转眼间就又凉了。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呢?
胡宗宪瞥了眼同僚,回归了正题,道:“我设想中建立督察部,就是为了消解将士们心中的不良情绪,教导将士们为国为君而战。
但督察部的作用不止于此,军将们不止不擅长安抚军士,还不擅长将士们的升迁贬谪、考核、教导等组织建设工作。
而这部分文职工作,是军将们无法完成的,军将们的这部分权力,就要交给文员们去做。
督察部会在边镇及以上军队中建立。”
还是分化军将们的权力。
升迁贬谪、考核的权力,在朝廷中,有两个衙署负责,一是吏部,二是都察院。
嗯,不久前还多了锦衣卫考成。
胡宗宪显然是将朝廷的吏部、都察院、考成法糅合到一起,在军队中建立了个‘庞然大物’,将军将给剔成了‘孤家寡人’,军将只管领兵作战,别的什么都有专门的人来管。
胡宗宪不愧是从军队中走出来的,在设计掣肘军将时,招招都打中军将们的要害。
督察部若能顺利实施,督察部的主官,就等同于一支军队中的另一个军将。
张居正从案牍后走出,依次来到高拱、李春芳、陈以勤的案牍前,询问三人有没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三位从没有与军伍接触过的阁老,当然说不出反对的地方。
张居正回到了自己的桌案后,直接道:“那就对组建督察部进行票拟吧。”
说完票拟,张居正先投了一票,胡宗宪是提议者也是一票,高拱、李春芳、陈以勤不分先后投了赞同。
全票通过,军政分离中军中组建督察部,成了内阁第一道全体通过的初案。
(本章完)
协助军将决策。
这一句话,便暴露了幕僚制度分化军将权力的事实。
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陈以勤若有所思,这种限制军将权力的方式,似乎比较让人能接受。
至少内阁觉得是可以的,但涉及到圣言所废的“幕僚”,张居正四人也不敢妄下决断,将军政分离国策这部分初案摘抄下来,呈入玉熙宫由圣上决断。
刘台走后。
胡宗宪继续讲述初案内容,道:“二,设督察部。
军将大多出身草莽,不说目不识丁,但也相差无几,冲锋陷阵或许是把好手,但在其他事情上,就要差很多了。
我在任浙直总督,统领东南军队作战中,发觉军队将士入伍从军,很多时候不是出自自愿。
太祖高皇帝的军户制度下,所产生的大明军队,对将士来说,是惊,是惧,是恐,是怕。”
在胡宗宪点出锁籍制度的弊端时,张、高、李、陈不禁变了颜色。
军户的凄惨。
内阁是很清楚的。
军户的身份是世袭的,后代子孙都必须继承父业,成为军士。
军户子弟,或者说其他行业子弟,都没有选择行业的自由,即使有其他技能或兴趣的天赋,也必须放弃,因为这是他们的“命”。
可一些人天生体弱多病,进入军伍,上了战场,不仅是送这些人去死,还拉低了军队的战斗力。
或许有人觉得天生体弱多病的人,对其他军户没有影响。
事实并不是,军户不但要自备军装、盘缠等费用,还要承担屯田耕种的税负。
如果一个军户之家中有多个男丁被征入伍,那么这个家庭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巨额税赋而陷入困境。
在送命威胁,穷苦困顿的情况下,军户在整个大明朝中,难免地位低下,往往为其他户籍的人瞧不起。
没有其他户籍的人,想生出的儿孙,在没有出生就面临未来的重重险阻,于是乎,许多民户之家不愿意与军户通婚,担心会影响家族的地位,会拖着自己越来越穷。
军户之家都这么苦了,入伍的军士该好一些吧?
毕竟是同袍同泽,但真相却让人不寒而栗,各级官吏和将官对军户进行剥削和克扣,导致军户的军饷、粮饷被远低于应得的份额。
因此,许多军户无法忍受沉重的负担和低下的地位,选择逃亡。
从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大明朝十一位皇帝,十一代朝廷,虽然曾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逃亡,但效果有限,越来越多的军户正在逃亡。
这便是太祖高皇帝“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高明’手段。
也许,军户军屯制度在洪武年间是可行的,但到了现在的嘉靖年间,已然成了大坑。
军中将士满腔怨气,军队战斗力越发低下,正将带着大明朝廷划入万丈深渊。
但这是太祖高皇帝祖制,历代先皇都不敢去更变。
哪怕张居正在成为大明朝内阁次辅,乃至首辅后,也只是源源不断往军队里砸钱砸粮。在充足的军饷、粮饷激励下,效果是有的,九边九镇的战斗力明显提升了一大截,但张居正明白,这是饮鸩止喝的手段。
大明朝有钱,可以这样砸银子砸粮食,保持战斗力,但大明朝没钱,才是从洪武元年到嘉靖三十九年朝廷的真实场景。
可是,纵如张居正,在面对太祖高皇帝祖制时,也从心底发毛,不敢上疏解籍。
这时,让胡宗宪提起,张居正老脸一红,高拱也有几分羞愧,李春芳、陈以勤面面相觑。
胡宗宪这第二条限制军将权力的手段尚没有完全解释,就先将矛头对准了太祖高皇帝最引以为傲的制度。
上疏!上疏!
锁籍、解籍,这也不是内阁能说的算的,只能派遣阁员呈入玉熙宫交给圣上圣裁。
阁员走后。
胡宗宪整理了下心情,解释道:“军士的不满心理,很容易被有心军将所利用,历朝历代的兵变、营啸,其实大多如此。
如若能消解我大明朝军中将士的怨气,让我大明朝将士明白,战斗,是在为大明朝而战,是在为圣上而战,把忠君、爱国植入心底,那我大明朝的军队,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张、高、李、陈的心,忍不住火热了下,但转眼间就又凉了。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呢?
胡宗宪瞥了眼同僚,回归了正题,道:“我设想中建立督察部,就是为了消解将士们心中的不良情绪,教导将士们为国为君而战。
但督察部的作用不止于此,军将们不止不擅长安抚军士,还不擅长将士们的升迁贬谪、考核、教导等组织建设工作。
而这部分文职工作,是军将们无法完成的,军将们的这部分权力,就要交给文员们去做。
督察部会在边镇及以上军队中建立。”
还是分化军将们的权力。
升迁贬谪、考核的权力,在朝廷中,有两个衙署负责,一是吏部,二是都察院。
嗯,不久前还多了锦衣卫考成。
胡宗宪显然是将朝廷的吏部、都察院、考成法糅合到一起,在军队中建立了个‘庞然大物’,将军将给剔成了‘孤家寡人’,军将只管领兵作战,别的什么都有专门的人来管。
胡宗宪不愧是从军队中走出来的,在设计掣肘军将时,招招都打中军将们的要害。
督察部若能顺利实施,督察部的主官,就等同于一支军队中的另一个军将。
张居正从案牍后走出,依次来到高拱、李春芳、陈以勤的案牍前,询问三人有没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三位从没有与军伍接触过的阁老,当然说不出反对的地方。
张居正回到了自己的桌案后,直接道:“那就对组建督察部进行票拟吧。”
说完票拟,张居正先投了一票,胡宗宪是提议者也是一票,高拱、李春芳、陈以勤不分先后投了赞同。
全票通过,军政分离中军中组建督察部,成了内阁第一道全体通过的初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