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卷四 建安三年大朝会
    让吕布、张辽前去剿匪,对朝廷而言其实最为方便。
    以二人的能力,即便周围群山中藏着数万盗匪,都可轻松平定。
    反之。
    若是要用杨修说的法子,那必然会艰难许多。
    杨修正是知道其中的差别,所以才来请求天子,请求天子再给予雒阳百姓一个机会。
    “朕知道了。”
    ……
    杨修对于当今天子,其实还算是了解。
    本性仁慈,但做事的时候,却也十分追求效率。
    喜欢一切从简,不喜里胡哨的搞杂七杂八的排场。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修一直担心天子会直接动用刀兵将那些群盗从山中揪出来砍了,一本万利。
    没想到,一向追求效率的天子,竟然选了个效率这般低下的方法。
    本来准备好的一大堆说辞被杨修吞入口中,稍稍有些错愕的看着天子。
    刘协看到杨修的眼神,也知道他在想什么。
    “朕确实喜欢快刀斩乱麻。”
    “对羌人如此,对张鲁如此,对袁绍亦是如此。”
    “但那些,毕竟都是敌人。”
    “德祖须知,大汉的百姓,无论如何都不是朝廷的敌人,更不是朕的敌人。”
    “民生艰难。莫说是这些百姓……倘若当时朕被留到雒阳,怕早就不是落草为寇,而是占山为王了。”
    刘协没有说胡话。
    倘若他不是天子,而是一个被大汉朝廷抛弃的雒阳百姓。他第一件事估计就是集齐一众百姓,组织一支军队,然后自称个“冲天大将军”反他丫的!
    刘协都会如此,更何况是这些雒阳百姓?
    所以刘协不但答应了此事,还将此事全权交给杨修负责。
    “想要引其从善,必然是以利诱之。”
    “多余的钱粮……那怕是没有。毕竟重建雒阳也是一笔极大的耗项,不可能将营建洛阳的钱粮用在招安这些人身上。”
    “所以,朕可以答应这些人,雒阳也会施行关中旧制,施行均田。”
    “朕也知道,若是当惯了匪徒,其实很难再回去继续种地。所以他们当中若是不想继续去当农户的,朕也可以在雒阳多设几个军府,让他们充作府兵……其中的头领,朕一样可以授予扬武校尉之职。”
    “不过朕也有底线。”
    刘协看向杨修——
    “既然充作盗贼,肯定是有人手上沾了血的。”
    “德祖可怜这些盗贼,但谁去可怜那些被盗贼杀死的百姓呢?”
    “况且,杀人者死,乃是高祖刘邦时期就定下的规矩,朕不能破了这先例。”
    “德祖自己把控好其中的份量,便尽力去做此事吧。”
    杨修听后,虽觉得天子最后说的有些苛刻,但也认为天子说的确实有理。
    若是和这些盗贼既往不咎,那怎么对得起被其杀掉的百姓呢?
    杨修拱手,终究是应下此事。
    之后两个月,杨修一直在外奔波。
    邙山、嵩山、熊耳山。
    每处匪穴都走过了一圈,将天子的要求告知对方。
    最终。
    有数波千人规模的“盗匪”从深山中走出,眼含热泪的重新回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土地上。
    这些人,其实不能被称作“盗匪”。
    他们大都是同乡、同村的百姓。只是为了自保,不得不遁入山林,在深山中修筑营寨,圈地自营。
    不是他们不想好好生活,而是这些年的雒阳,已经没有了让他们好好生活的土壤。
    随着这些百姓的回归,刘协一样亲自前去问候了其中的三老,赐以衣食。
    “只有这些了吗?”
    虽然陆续听从杨修之言,从大山中搬出来的百姓足有万余,但还是有更多的百姓依旧选择在山林中窥伺正位于雒阳的天子。
    这些人。
    有的是对大汉不信任。
    有的是手上已经沾染了鲜血,无法回头。
    还有的,则是部分已经感受到了权力的滋味,不愿意重新回归朝廷的盗匪头领。
    “不能再等了。”
    “之前袁绍答应朕的建材、钱粮马上就要运到。”
    “到了那个时候,就要开始借着修缮宗庙、宫室之名营建洛阳,总不能一直这么耗下去。”
    事情总是有个轻重缓急的。
    即便刘协知道杨修已经极为努力,但有些事情,终不是努力便能做成的。
    拍拍肩膀,刘协安慰杨修道:
    “收拾一番,开始准备大朝会吧!”
    ……
    建安三年的大朝会,在内容上总算不再那么标新立异。
    但在形势上,却是彻底别具一格。
    雒阳皇宫与长安的宫室不同。萧何修建未央、长乐两宫时,固然是建造的壮丽威严,但在城市布局上总归是要差上一些,以至于长安不少地方都是巷道逼仄,让大部分百姓只能是居住在长安城外。
    而雒阳皇宫在修建时,天人感应的理论已经大行其道。
    明帝在都城的营建过程中有意“象天设都“,取紫薇和太微的宫相布局,雒阳城南北宫制便是由此形成。
    其中雒阳金市则因取法“天市”的布局而改变了都城“面朝后市“的规制,使雒阳城内两宫、一市的格局与“三垣“形成对应。
    围绕洛阳南北宫而建造的三公府、离宫、别苑、太仓、武库、监狱等宫苑、机构。则是与“三台“、“营室“、“咸池“、“天枪“、“天棓“、“贵人牢“、“贱人牢“等星宿相对应。
    所以相比于年份更为久远的长安,雒阳其实是显得要更加宽敞,这才能够在极盛之时容纳百万人口在此休养生息。
    而天子在思虑良久后,竟然是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这一次的大朝会,不在北宫举行!
    雒阳北宫,即代表了三垣之一的紫微垣。
    紫微垣又称紫微宫或紫垣、紫宫,是三垣中的“中垣”。
    在天人感应中,紫微垣相当于天上的紫禁城,是天帝、太子和后宫等皇室成员生活的地方,地位最为显赫。
    当天子刚开始说不在北宫召开大朝会的时候,大家虽有些错愕,却也是接受了这件事情。
    因为还有南宫。
    南宫在雒阳布局中,属于太微垣。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
    太微垣以“五帝座”为核心,天帝问政时就坐在这里,故此“太微”其实也有“朝廷”的意思。
    不在北宫举办大朝会,选在南宫举办,其实也算符合礼法。
    但万万没有想到!
    天子,竟然决定要在雒阳金市举办大朝会!
    雒阳金市,对应的便是三垣的下垣,天市垣。
    天市垣,包含19个星官,正星87颗,增星173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
    如果说——
    紫微垣象征了天子。
    太微垣象征了朝廷。
    那天市垣,便象征了百姓。
    起初随行的荀彧还劝阻天子,认为天子不该这般冒失。
    大朝会怎么说也事关朝廷的颜面,最好还是在北宫或者南宫中举办。
    不过当刘协亲自领荀彧去看那些被烧成残垣断壁的宫殿后,荀彧便不再开口相劝。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唯有百姓依旧是那方百姓。
    昔日的大汉皇宫被袁术、袁绍、孙坚依次率兵洗劫,到处都是破败的建筑,哪还有半点能显现帝国威严的样子?
    唯有金市……因为与北宫、南宫稍稍隔开了距离,其实反倒还依稀能够看到雒阳昔日的几分风采。
    不过最令荀彧头疼的还不是此次大朝会的场所,而是形势。
    天子执意要在金市召开大朝会的同时,还下令让雒阳百姓可以旁听。
    胡闹!
    荀彧这一次终于不再忍让,开始和天子据理力争。
    司马懿、杨修两位郎官也以天子安危为由,开始跟着荀彧对天子集火。
    在三个嘴炮的连番攻击下,刘协也是招架不住,只得开始妥协。
    最终,却是定下了一千人的名额。
    让一千名百姓进入金市,进行旁听。
    这已经是朝廷官员的底线!同时也是军队能够立刻控制现场的最大规模。
    再多,即便是吕布持戟、张辽挎刀,直接守护在天子身边,怕是也有可能出现意外。
    “好,千人就千人。”
    刘协答应下来。
    “千人中,不要只挑选三老、士人。”
    “农户、猎户、匠人、医者都可以找一些来。”
    “还有妇人,也一并可以找来……孩子就算了,闹腾!不合适!”
    荀彧等人虽无法理解天子为何要找来这些人旁听。
    但天子既然要求了,就势必要做到。
    被选中的一千名百姓起初有些茫然。
    不少人甚至以为是大祸临头,故此对此事有些抵触。
    官员将消息禀报给天子,刘协也是苦笑起来。
    最后,还是传出消息,说是每个能来参与大朝会的百姓都有一石粟米可领,百姓这才欣然前往。
    随着一地鸡毛处理完毕,才终于是定下了大汉建安三年大朝会的具体日期——
    建安三年,三月十五。
    这估计是武帝时改易正朔,以正月为岁首后,大汉朝首次将大朝会拖延到了三月。
    同时也是大汉朝首次,选择在市肆进行大朝会。
    更是大汉朝首次,有百姓参与的大朝会。
    但随着三月十五日期一到,这场大朝会,总归是在磕磕绊绊中拉开了帷幕。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天写三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天写三章并收藏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