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满清作死的根源
第68章 满清作死的根源
三人看向杨晨,想要看看他接下来如何解释。
杨晨嘶的一声,旋即说道:
“我先说红薯跟玉米吧,这两种玩意是高产量的农作物,就算没有肥料,一亩地的产量也比稻米多。
并且十分耐旱,不需要太多水就能活,这两种东西目前应该是在西方国度,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欧罗巴。
至于小冰河嘛我就直白的说吧,这是一种极端天气,表示气候会变得寒冷无比。
大明灭亡就是因为这种气候在北方相当严重,北方大量牛羊马被冻死,加上吃不上饭跟野心萌生。
于是在努尔哈赤的统一下开始举旗南下。”
“原来如此,难怪咱说大明怎么会苦难连连,看来是这上天作怪呀。”
明白了小冰河的相关细节,朱元璋闭上眼,让自己尽可能恢复平常心态。
这些事情,他听多了,感觉也就那样。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不知道中原地区被满清统治之后,汉人会如何?
元廷时期,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存在,上面不停压榨他们汉人。
使得元朝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现在满清南下,他很好奇杨晨所处的时代究竟是如何灭掉异族的统治,莫非是满清跟大明一样?
带着这样的困惑,朱元璋试探性问道:
“既然你来自六百年后,那你可否跟咱说说这满清是如何被消灭的?”
杨晨看了一眼朱元璋的表情,他就知道对方是想要了解汉人是如何重新夺回中华大地的。
“满清被推翻自然是顺应历史潮流,我说过了,王朝统治绝对不会超过三百年,满清也是如此。
不过跟其余王朝不同,满清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对百姓的控制很强!
有伟人曾经说过,中华大地上,阶级斗争一直存在,满清就是因为地主阶级跟权贵阶级不停的强行镇压农民阶级。
导致最后各地百姓同时开窍,他们发起了农民起义利用外来的全新思想,推翻了封建的满清。
其实也是满清自作孽,才造成了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们低估了汉人在遭受压迫时会爆发出怎么样的决心和勇气,也低估了汉人的战斗天赋。
一旦被激发,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听到杨晨这番话,朱元璋顿时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旋即慷慨激昂说道:
“好!说的好!咱们汉人才是不可战胜的存在!这些异族倘若不是趁虚而入,怎么可能会夺走咱的江山!”
“陛下你这就狭隘了,咱们生活在这中原土地上又不只有汉人,咱们是一个融汇贯通,具备包容性的民族,或许将来你就知道了。”
了解将来依然是汉人把持朝政,朱元璋也并未对杨晨的反驳而感到不开心。
他洪武帝的气量还不至于小到如此。
其实主要是他这些日子接触到的事情太多了。
一下子将他能接受他人反驳的阈值给拔高了不少。
没办法,杨晨的那张嘴巴实在是太令人糟心了,若是他不这样,他真会担心自己哪一天被杨晨活活气死。
“咱不跟你计较,你快给咱说说,汉人是如何推翻这满清的统治?最后有没有将他们的皇族给杀掉给咱报仇!”
朱元璋兴致勃勃的模样让杨晨嘴角抽了抽。
搞了半天他对满清的恨意仍然是存在。
杨晨思索一番后,这才将整合起来的事情说出来。“要说实在话,满清并非是单纯靠汉人推翻,而是有外部的影响。
满清在统治中原的时候,他们发现民间有不少汉人喜欢钻研一些人们从未发现的东西。
加上他们的祖先,努尔哈赤是被大炮给打死的,所以这让满清很讨厌汉人的发明。
在统治期间,满清遵循陛下的海禁政策,在这些基础上执行了闭关锁国的国策。
严禁百姓跟外界的任何人交流。
原本中原的技术水平已经领先世界,可经过他们这样一通胡乱操作,导致中原文明落后全世界百年。
甚至为了愚民,他们声称这些技术都是奇技淫巧,应该摒弃。
满清时期,清皇帝知道外面世界已经发展的很强大,可是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依然是选择隐瞒起来。
他很清楚汉人一旦变得聪明,就会爆发乱世,乱世出英雄。
若是再出现一位如陛下一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英雄,满清的统治就到头了。
结果他们千算万算,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早就盯上中原大地,他们将炮火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处境。
让满清签署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忍再忍,不停割让土地以祈求对方放过满清。
后人都是这样倜傥满清。
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条约。”
“果然是野猪皮!真是愚蠢至极!因为汉人百姓聪明,所以防着汉人,执行什么闭关锁国,可笑!实在是可笑!”
朱元璋宣泄的表示他看不起满清,然杨晨却小声嘀咕。
“咳咳.陛下,其实满清都是模仿你的海禁所以才有的闭关锁国”
“嗯?你什么意思?你小子是不是认为咱跟那满清一样?”
“我可没这么说。”
被朱元璋这么一问,杨晨顿时就不说话了,然而朱元璋却是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那双充满寒意的眼睛盯着他,接着对朱标下令说道:
“标儿,你把这个混账小子给带回去,不准他到处乱跑,如何处置,你自己看着办。”
忽然接到这样的命令,朱标显得有些没反应过来。
好在很快就回过神,他可记得重点。
“可是父皇,二弟怎么办?还有大明未来的江山社稷您也看到了,若是不进行改革重新编排律法,恐怕日后将来大明依然会被蛀虫佞臣钻空子,危害朝廷,祸害天下百姓啊!
还有那红薯跟玉米,杨晨所说的这些事情,看似小,可实则都能挽救大明于水火当中,咱们不能小瞧啊!”
面对儿子的好言相劝,朱元璋显得很不耐烦。
强忍着性子说道:
“行了!咱又不是不知道,可咱现在烦得很,都怪这家伙,说出来的事情就没一件好事,这些事情你自己找他处理去吧,咱现在不想看到他。”
说罢,朱元璋怒气冲冲的离开高台,离开文华殿,一眨眼就消失在门口。
(本章完)
三人看向杨晨,想要看看他接下来如何解释。
杨晨嘶的一声,旋即说道:
“我先说红薯跟玉米吧,这两种玩意是高产量的农作物,就算没有肥料,一亩地的产量也比稻米多。
并且十分耐旱,不需要太多水就能活,这两种东西目前应该是在西方国度,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欧罗巴。
至于小冰河嘛我就直白的说吧,这是一种极端天气,表示气候会变得寒冷无比。
大明灭亡就是因为这种气候在北方相当严重,北方大量牛羊马被冻死,加上吃不上饭跟野心萌生。
于是在努尔哈赤的统一下开始举旗南下。”
“原来如此,难怪咱说大明怎么会苦难连连,看来是这上天作怪呀。”
明白了小冰河的相关细节,朱元璋闭上眼,让自己尽可能恢复平常心态。
这些事情,他听多了,感觉也就那样。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不知道中原地区被满清统治之后,汉人会如何?
元廷时期,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存在,上面不停压榨他们汉人。
使得元朝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现在满清南下,他很好奇杨晨所处的时代究竟是如何灭掉异族的统治,莫非是满清跟大明一样?
带着这样的困惑,朱元璋试探性问道:
“既然你来自六百年后,那你可否跟咱说说这满清是如何被消灭的?”
杨晨看了一眼朱元璋的表情,他就知道对方是想要了解汉人是如何重新夺回中华大地的。
“满清被推翻自然是顺应历史潮流,我说过了,王朝统治绝对不会超过三百年,满清也是如此。
不过跟其余王朝不同,满清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对百姓的控制很强!
有伟人曾经说过,中华大地上,阶级斗争一直存在,满清就是因为地主阶级跟权贵阶级不停的强行镇压农民阶级。
导致最后各地百姓同时开窍,他们发起了农民起义利用外来的全新思想,推翻了封建的满清。
其实也是满清自作孽,才造成了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们低估了汉人在遭受压迫时会爆发出怎么样的决心和勇气,也低估了汉人的战斗天赋。
一旦被激发,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听到杨晨这番话,朱元璋顿时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旋即慷慨激昂说道:
“好!说的好!咱们汉人才是不可战胜的存在!这些异族倘若不是趁虚而入,怎么可能会夺走咱的江山!”
“陛下你这就狭隘了,咱们生活在这中原土地上又不只有汉人,咱们是一个融汇贯通,具备包容性的民族,或许将来你就知道了。”
了解将来依然是汉人把持朝政,朱元璋也并未对杨晨的反驳而感到不开心。
他洪武帝的气量还不至于小到如此。
其实主要是他这些日子接触到的事情太多了。
一下子将他能接受他人反驳的阈值给拔高了不少。
没办法,杨晨的那张嘴巴实在是太令人糟心了,若是他不这样,他真会担心自己哪一天被杨晨活活气死。
“咱不跟你计较,你快给咱说说,汉人是如何推翻这满清的统治?最后有没有将他们的皇族给杀掉给咱报仇!”
朱元璋兴致勃勃的模样让杨晨嘴角抽了抽。
搞了半天他对满清的恨意仍然是存在。
杨晨思索一番后,这才将整合起来的事情说出来。“要说实在话,满清并非是单纯靠汉人推翻,而是有外部的影响。
满清在统治中原的时候,他们发现民间有不少汉人喜欢钻研一些人们从未发现的东西。
加上他们的祖先,努尔哈赤是被大炮给打死的,所以这让满清很讨厌汉人的发明。
在统治期间,满清遵循陛下的海禁政策,在这些基础上执行了闭关锁国的国策。
严禁百姓跟外界的任何人交流。
原本中原的技术水平已经领先世界,可经过他们这样一通胡乱操作,导致中原文明落后全世界百年。
甚至为了愚民,他们声称这些技术都是奇技淫巧,应该摒弃。
满清时期,清皇帝知道外面世界已经发展的很强大,可是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依然是选择隐瞒起来。
他很清楚汉人一旦变得聪明,就会爆发乱世,乱世出英雄。
若是再出现一位如陛下一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英雄,满清的统治就到头了。
结果他们千算万算,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早就盯上中原大地,他们将炮火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处境。
让满清签署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忍再忍,不停割让土地以祈求对方放过满清。
后人都是这样倜傥满清。
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条约。”
“果然是野猪皮!真是愚蠢至极!因为汉人百姓聪明,所以防着汉人,执行什么闭关锁国,可笑!实在是可笑!”
朱元璋宣泄的表示他看不起满清,然杨晨却小声嘀咕。
“咳咳.陛下,其实满清都是模仿你的海禁所以才有的闭关锁国”
“嗯?你什么意思?你小子是不是认为咱跟那满清一样?”
“我可没这么说。”
被朱元璋这么一问,杨晨顿时就不说话了,然而朱元璋却是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那双充满寒意的眼睛盯着他,接着对朱标下令说道:
“标儿,你把这个混账小子给带回去,不准他到处乱跑,如何处置,你自己看着办。”
忽然接到这样的命令,朱标显得有些没反应过来。
好在很快就回过神,他可记得重点。
“可是父皇,二弟怎么办?还有大明未来的江山社稷您也看到了,若是不进行改革重新编排律法,恐怕日后将来大明依然会被蛀虫佞臣钻空子,危害朝廷,祸害天下百姓啊!
还有那红薯跟玉米,杨晨所说的这些事情,看似小,可实则都能挽救大明于水火当中,咱们不能小瞧啊!”
面对儿子的好言相劝,朱元璋显得很不耐烦。
强忍着性子说道:
“行了!咱又不是不知道,可咱现在烦得很,都怪这家伙,说出来的事情就没一件好事,这些事情你自己找他处理去吧,咱现在不想看到他。”
说罢,朱元璋怒气冲冲的离开高台,离开文华殿,一眨眼就消失在门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