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190章 红民扶贫基金
第190章 红民扶贫基金
几年前,马为度那时候刚跟着刘红民不久。当时刘红民的《大明王朝1566》在《当代》上发表。
马为度起了大早去书店排队,买了杂志后就坐在书店门口看了起来。但是有一个人蹭了他的书,这个人就是郑开疆。
当时郑开疆在街道的安排下,在工地打零工。
等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郑开疆已经成为了酒店的大堂经理。马为度去酒店吃饭,一眼就认出了他。两人就这样认识了,后来越来越熟悉,马为度就将郑开疆签到了明天电影公司京城办事处,让他管理日常工作。
郑开疆虽然高中文化,但是能力很强,将京城办事处打理的井井有条。
这几年刘红民很少去京城办事处,所以没见过郑开疆几次。现在听到自己麾下,竟然还有一个人才,刘红民很高兴。
“他现在在哪?能不能把他叫来?”
马为度想了想,“我给他家打个电话试试。”
他进入书房,没一会儿就出来了。
“咱们先吃着,郑开疆一会儿就到。”
半个小时之后,郑开疆赶到了什刹海。马为度将他拉过来,为众人介绍道:“这就是郑开疆。”
郑开疆:“刘总好!各位好!”
刘红民打量了一下郑开疆,看着像一个本分人。
“坐!咱们边吃边说。”
郑开疆刚刚听马为度说了一下大概情况,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所以陈健功帮他倒酒的时候,他用手挡了一下,“不好意思,一会儿还要聊正事,我暂时就不喝酒了。等正事谈完了,我再补上。”
陈健功有些意外,但是却没有生气,“行,那就等说完再说。”
刘红民走过来,在陈健功后背上拍了拍,“你去我那坐。”
陈健功笑了起来,“我还能坐一回主座?咱也体会体会地主老财的位子!”
众人听到这话,立即打趣道:“那你可要多喝两杯,不然都对不起这个位子。”
“那必须的!”
众人闹起来的时候,刘红民已经和郑开疆谈了起来。
“你对扶贫了解多少?”
郑开疆想了想说道:“了解的不是很多,只知道这是国家这些年的政策,至于怎么执行,可能国家都还在摸索之中。”
刘红民:“你说的不错,国家只是定下了一个决策,但是如何扶贫还没有具体的方案。在我看来,现在谈扶贫为时过早,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来算的话,我国至少有十亿贫困人口。就算按照我们认知的贫困标准,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那也得有上亿人口。这是我们插不上手的,所以我们将目标放在教育上。”
“现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初中小学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资助的贫困学生从高中开始,如果他们能够考上大学的话,我们会帮助他申请奖学金,剩下的缺口我们来填补。如果拿不到奖学金的话,那就只有基本的生活费。”
郑开疆点头,“上大学就该好好学习,如果专业成绩不达标的话,的确应该降低资助标准。”
刘红民:“只是,这个评判标准有点不好弄。而且,弄不好的话,可能会让人怨怼,徒生事端。”
被资助人恩将仇报的事情不要太多,孙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红民不是慈善家,更不想资助那些狼心狗肺的人。
郑开疆说道:“我们可以制定好补助标准,一切按照标准来。虽然这样可能会显得不近人情,但是却可以摆脱很多麻烦。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要严厉处理,绝不留情。只有将我们的态度展现出来,就可以杜绝很多问题。”
刘红民边听边点头,“如果这件事交给你来做,有信心做好吗?”
郑开疆心中直跳,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刘总,我有信心!”
“那就交给你了,这段时间写一份计划书交给我。”刘红民在郑开疆的肩膀上拍了拍,然后给他满上酒,“今天就说到这,先吃饭。”
郑开疆连忙拿起酒杯,“刘总,我敬您!”
“慢点喝,别着急!”
为了写计划书,郑开疆特意给香江的熟人打了电话,询问了香江慈善机构的运作方式。足足了解了好几天,他才开始动笔,写了一份计划书,交给刘红民。
刘红民看了看计划书,然后在上面做了批注,让郑开疆拿回去修改。
郑开疆有一种被老师批作业的感觉,拿回去之后,按照刘红民的意见,然后又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又写了一版计划书。
就这样批批改改了几次,刘红民才通过了计划书。
“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去成立一家慈善基金,注册资金一千万。钱我会让人打进基金的账户里面,到时候你负责基金的运作,人员从我其他公司调拨,酬劳也从我的其他公司出,不走基金的账户。”
郑开疆点头,“将员工工资和基金分开的确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但是这样做恐怕会影响到您其他的企业吧?”
刘红民笑道:“没事,我给他们加工资。”
郑开疆强笑,在心里吐槽起来:这就是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吗?
几天之后,红民扶贫基金正式成立。刘红民参与剪彩,上台之前他和郑开疆吐槽道:“这个名字太难听了吧?”
郑开疆苦笑,“我这不是想着以您的名义会让很多人捐款吗?”
刘红民摇头,“基金不接受社会捐助,所以也不需要向任何人公开账目。”
郑开疆无语,果然有钱人的思路自己跟不上。
因为这是内地第一个慈善基金,对于京城来说,可是一个不错的政绩,所以很多领导都来参加了剪彩。他们对刘红民赞不绝口,说看好刘红民的未来之类的话。
刘红民不卑不亢的和这些领导交流,然后陪同他们一起剪彩。
第二天,《人名日报》上报道了这件事,称赞刘红民为内地第一位慈善家。
很快,全国的报纸都在报道这件事。这可是开创了内地慈善先河的好事,当然值得大肆宣扬了。全国上下一片称赞,为刘红民增加了很大的声望。
这让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暂时熄了心思。
张姓老人将报纸放下,“刘红民,我还是低估你了啊!不过,这也只能让你暂时安全,以后呢?你会不会被当成猪杀掉?””
(本章完)
几年前,马为度那时候刚跟着刘红民不久。当时刘红民的《大明王朝1566》在《当代》上发表。
马为度起了大早去书店排队,买了杂志后就坐在书店门口看了起来。但是有一个人蹭了他的书,这个人就是郑开疆。
当时郑开疆在街道的安排下,在工地打零工。
等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郑开疆已经成为了酒店的大堂经理。马为度去酒店吃饭,一眼就认出了他。两人就这样认识了,后来越来越熟悉,马为度就将郑开疆签到了明天电影公司京城办事处,让他管理日常工作。
郑开疆虽然高中文化,但是能力很强,将京城办事处打理的井井有条。
这几年刘红民很少去京城办事处,所以没见过郑开疆几次。现在听到自己麾下,竟然还有一个人才,刘红民很高兴。
“他现在在哪?能不能把他叫来?”
马为度想了想,“我给他家打个电话试试。”
他进入书房,没一会儿就出来了。
“咱们先吃着,郑开疆一会儿就到。”
半个小时之后,郑开疆赶到了什刹海。马为度将他拉过来,为众人介绍道:“这就是郑开疆。”
郑开疆:“刘总好!各位好!”
刘红民打量了一下郑开疆,看着像一个本分人。
“坐!咱们边吃边说。”
郑开疆刚刚听马为度说了一下大概情况,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所以陈健功帮他倒酒的时候,他用手挡了一下,“不好意思,一会儿还要聊正事,我暂时就不喝酒了。等正事谈完了,我再补上。”
陈健功有些意外,但是却没有生气,“行,那就等说完再说。”
刘红民走过来,在陈健功后背上拍了拍,“你去我那坐。”
陈健功笑了起来,“我还能坐一回主座?咱也体会体会地主老财的位子!”
众人听到这话,立即打趣道:“那你可要多喝两杯,不然都对不起这个位子。”
“那必须的!”
众人闹起来的时候,刘红民已经和郑开疆谈了起来。
“你对扶贫了解多少?”
郑开疆想了想说道:“了解的不是很多,只知道这是国家这些年的政策,至于怎么执行,可能国家都还在摸索之中。”
刘红民:“你说的不错,国家只是定下了一个决策,但是如何扶贫还没有具体的方案。在我看来,现在谈扶贫为时过早,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来算的话,我国至少有十亿贫困人口。就算按照我们认知的贫困标准,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那也得有上亿人口。这是我们插不上手的,所以我们将目标放在教育上。”
“现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初中小学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资助的贫困学生从高中开始,如果他们能够考上大学的话,我们会帮助他申请奖学金,剩下的缺口我们来填补。如果拿不到奖学金的话,那就只有基本的生活费。”
郑开疆点头,“上大学就该好好学习,如果专业成绩不达标的话,的确应该降低资助标准。”
刘红民:“只是,这个评判标准有点不好弄。而且,弄不好的话,可能会让人怨怼,徒生事端。”
被资助人恩将仇报的事情不要太多,孙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红民不是慈善家,更不想资助那些狼心狗肺的人。
郑开疆说道:“我们可以制定好补助标准,一切按照标准来。虽然这样可能会显得不近人情,但是却可以摆脱很多麻烦。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要严厉处理,绝不留情。只有将我们的态度展现出来,就可以杜绝很多问题。”
刘红民边听边点头,“如果这件事交给你来做,有信心做好吗?”
郑开疆心中直跳,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刘总,我有信心!”
“那就交给你了,这段时间写一份计划书交给我。”刘红民在郑开疆的肩膀上拍了拍,然后给他满上酒,“今天就说到这,先吃饭。”
郑开疆连忙拿起酒杯,“刘总,我敬您!”
“慢点喝,别着急!”
为了写计划书,郑开疆特意给香江的熟人打了电话,询问了香江慈善机构的运作方式。足足了解了好几天,他才开始动笔,写了一份计划书,交给刘红民。
刘红民看了看计划书,然后在上面做了批注,让郑开疆拿回去修改。
郑开疆有一种被老师批作业的感觉,拿回去之后,按照刘红民的意见,然后又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又写了一版计划书。
就这样批批改改了几次,刘红民才通过了计划书。
“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去成立一家慈善基金,注册资金一千万。钱我会让人打进基金的账户里面,到时候你负责基金的运作,人员从我其他公司调拨,酬劳也从我的其他公司出,不走基金的账户。”
郑开疆点头,“将员工工资和基金分开的确可以避免很多事情,但是这样做恐怕会影响到您其他的企业吧?”
刘红民笑道:“没事,我给他们加工资。”
郑开疆强笑,在心里吐槽起来:这就是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吗?
几天之后,红民扶贫基金正式成立。刘红民参与剪彩,上台之前他和郑开疆吐槽道:“这个名字太难听了吧?”
郑开疆苦笑,“我这不是想着以您的名义会让很多人捐款吗?”
刘红民摇头,“基金不接受社会捐助,所以也不需要向任何人公开账目。”
郑开疆无语,果然有钱人的思路自己跟不上。
因为这是内地第一个慈善基金,对于京城来说,可是一个不错的政绩,所以很多领导都来参加了剪彩。他们对刘红民赞不绝口,说看好刘红民的未来之类的话。
刘红民不卑不亢的和这些领导交流,然后陪同他们一起剪彩。
第二天,《人名日报》上报道了这件事,称赞刘红民为内地第一位慈善家。
很快,全国的报纸都在报道这件事。这可是开创了内地慈善先河的好事,当然值得大肆宣扬了。全国上下一片称赞,为刘红民增加了很大的声望。
这让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暂时熄了心思。
张姓老人将报纸放下,“刘红民,我还是低估你了啊!不过,这也只能让你暂时安全,以后呢?你会不会被当成猪杀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