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252章 《彗星》破纪录
第252章 《彗星》破纪录
“你们来真的啊?”刘红民惊讶的问道。
许晓明笑道:“当然来真的?不然我来京城干什么?”
刘红民摇头,“祝你们成功!”
马为度:“红民,我们能不能成功,还要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
“怎么回事?”刘红民问道。
“我们想去山城找一段合适的高架桥进行拍摄,不过在铁路局没有熟悉的人,所以只能找你想想办法了。”
刘红民想了想,拿起电话给杨晓打了过去。
“杨老师,你在山城铁路局有认识的人吗?”
杨晓不解的问道:“我朋友认识,红民,你要找山城铁路局有事?”
刘红民将许晓明和马为度想要拍摄《源代码》的事情说了一遍,杨晓立即说道:“这是好事啊!这样,我想和我朋友说一下,让他帮忙联系,有结果了我会立即通知你的。”
“好!我等你的消息。”
刘红民将电话挂掉,然后对两人说道:“可能需要一会儿,你们就在这等消息吧!我让阿珍准备点饭菜,吃完饭再走!”
许晓明欣然同意,他好几年没有来过京城了。
李莉珍对于许晓明的到来非常欢迎,她也好久没有见过香江来人了。
正吃饭间,杨晓的电话打了过来。刘红民接完电话回来,笑着对两人说道:“你们的运气不错,山城铁路局那边已经答应了。”
“真的?”两人非常高兴,恨不得立即就赶往山城。
马为度问道:“具体什么情况?”
刘红民笑着说道:“山城铁路局的领导是我的读者,他对《源代码》很推崇。如果山城能够成为《源代码》的拍摄地,相当于对山城进行了宣传,对他来说也算是一项政绩。”
“不错,不错!”马为度笑道:“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红民,一会儿你帮我签个名,等去山城的时候,我们会拿着你的签名书作为礼物,送给那位领导。”
一本书才几块钱,那位领导收下也不算贪污。但是这份礼物,起到的作用却是几块钱的成千上万倍。
饭后,两人拿着刘红民的签名书走了。没几天,他们就前往了山城,去选择拍摄场地。
没多久,刘红民就接到了杨晓的电话。
“《源代码》的取景地已经确认好了,是一段刚刚建好的高架桥。山城那边准备明年就通车的,现在正好给剧组使用,顺便测一下防爆效果。”
《源代码》里面有火车爆炸了好多次,拍成电影的话,也需要不少爆炸戏份。这些爆炸戏份很多,哪怕是多机位拍摄,也需要好几次爆炸才能拍摄出足够的素材。
刘红民笑着说道:“那他们还真是一拍即合啊!”
“那可不!”杨晓笑着说道。他话题一转,“红民,11刊再次再破了《科幻世界》的销售记录,你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刘红民:“杨老师,你说这话可就见外了。”
杨晓无奈笑了笑,他和刘红民并不是很熟。刘红民之所以多次给《科幻世界》投稿,一是因为他是刘欣武介绍给刘红民认识的。二是刘红民想要保住《科幻世界》这个唯一一个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经过半年多的发展,投给我们的稿子治疗越来越好。我们已经完成了明年1月刊的收稿工作,虽然比不上你的小说,但是都很不错。如果能靠着这些人的小说稳定销量的话,那么《科幻世界》才算真正的在出版界站稳脚跟。”
刘红民:“那我就提前恭喜了。”
杨晓笑了起来,“借你吉言。”
刘红民算了算日子,11月刊发表已经快一个月了,京大出版社这边应该也快发行《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单行本了。
也不知道销量会怎么样!
《彗星来的那一夜》有阅读门槛的,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才能看懂这部小说。
京大出版社特意找人给刘红民写了一个前言,将书中涉及到的理论都讲述了一遍。这是京大考虑到读者的水平可能不够,才不得不除此下册。
杨晓那边对此只能无可奈何,他们还真没有注意这件事,不然的话他们也会找个地方,将《彗星来的那一夜》进行剖析一番,帮助读者理解。
也就是说,他们错过了让《科幻世界》的销量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杨晓有些懊恼,这是都怪他,忘记了《彗星来的那一夜》的阅读难度。不过,损失其实也不大,《科幻世界》11月刊,已经冒出了五百万册,上升的空间并不大。
但是哪怕再多一万册的销量,也是好的!
《彗星来的那一夜》单行本上架之后,因为前沿写的很清楚,阅读门槛降低,立即激起了人们的购买欲。
很快,《彗星来的那一夜》就突破了一百万销量,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被刷新。从一百万销量到二百万、三百万的销量,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而且这个销售速度并没有减慢,依然凭借着每天一二十万册的速度增加。看这个阵仗,突破到四百万、五百万销量只是时间问题。
等马为度和许晓明从山城回到京城,刘红民就得到了《彗星来的那一夜》已经卖出去五百万册的消息。
马为度和许晓明知道后,特意上门道喜。
刘红民笑了笑,“这有什么好恭喜的,五百万册的销量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马为度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但是还是要捧老板开心。
“《彗星来的那一夜》可不一样,这是最顶级的科幻小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恐怕连看都看不懂。”
许晓明也附和道:“的确如此,我就没有看懂这本书。”
他拿起了《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单行本,“说实话,如果不是大家都跟风买这个,我可以不会买它。”
刘红民笑了笑,“其实只要多用心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许晓明笑着说道:“你真是太谦虚了!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时候,内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可以读懂这本书。人口基数大就是好,连天才都比别的地方多得多。”
马为度笑着说道:“哪有那么多的天才,不过都是科幻小说爱好者。”
“那也了不起啊!”
(本章完)
“你们来真的啊?”刘红民惊讶的问道。
许晓明笑道:“当然来真的?不然我来京城干什么?”
刘红民摇头,“祝你们成功!”
马为度:“红民,我们能不能成功,还要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拍摄地点。”
“怎么回事?”刘红民问道。
“我们想去山城找一段合适的高架桥进行拍摄,不过在铁路局没有熟悉的人,所以只能找你想想办法了。”
刘红民想了想,拿起电话给杨晓打了过去。
“杨老师,你在山城铁路局有认识的人吗?”
杨晓不解的问道:“我朋友认识,红民,你要找山城铁路局有事?”
刘红民将许晓明和马为度想要拍摄《源代码》的事情说了一遍,杨晓立即说道:“这是好事啊!这样,我想和我朋友说一下,让他帮忙联系,有结果了我会立即通知你的。”
“好!我等你的消息。”
刘红民将电话挂掉,然后对两人说道:“可能需要一会儿,你们就在这等消息吧!我让阿珍准备点饭菜,吃完饭再走!”
许晓明欣然同意,他好几年没有来过京城了。
李莉珍对于许晓明的到来非常欢迎,她也好久没有见过香江来人了。
正吃饭间,杨晓的电话打了过来。刘红民接完电话回来,笑着对两人说道:“你们的运气不错,山城铁路局那边已经答应了。”
“真的?”两人非常高兴,恨不得立即就赶往山城。
马为度问道:“具体什么情况?”
刘红民笑着说道:“山城铁路局的领导是我的读者,他对《源代码》很推崇。如果山城能够成为《源代码》的拍摄地,相当于对山城进行了宣传,对他来说也算是一项政绩。”
“不错,不错!”马为度笑道:“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红民,一会儿你帮我签个名,等去山城的时候,我们会拿着你的签名书作为礼物,送给那位领导。”
一本书才几块钱,那位领导收下也不算贪污。但是这份礼物,起到的作用却是几块钱的成千上万倍。
饭后,两人拿着刘红民的签名书走了。没几天,他们就前往了山城,去选择拍摄场地。
没多久,刘红民就接到了杨晓的电话。
“《源代码》的取景地已经确认好了,是一段刚刚建好的高架桥。山城那边准备明年就通车的,现在正好给剧组使用,顺便测一下防爆效果。”
《源代码》里面有火车爆炸了好多次,拍成电影的话,也需要不少爆炸戏份。这些爆炸戏份很多,哪怕是多机位拍摄,也需要好几次爆炸才能拍摄出足够的素材。
刘红民笑着说道:“那他们还真是一拍即合啊!”
“那可不!”杨晓笑着说道。他话题一转,“红民,11刊再次再破了《科幻世界》的销售记录,你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刘红民:“杨老师,你说这话可就见外了。”
杨晓无奈笑了笑,他和刘红民并不是很熟。刘红民之所以多次给《科幻世界》投稿,一是因为他是刘欣武介绍给刘红民认识的。二是刘红民想要保住《科幻世界》这个唯一一个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经过半年多的发展,投给我们的稿子治疗越来越好。我们已经完成了明年1月刊的收稿工作,虽然比不上你的小说,但是都很不错。如果能靠着这些人的小说稳定销量的话,那么《科幻世界》才算真正的在出版界站稳脚跟。”
刘红民:“那我就提前恭喜了。”
杨晓笑了起来,“借你吉言。”
刘红民算了算日子,11月刊发表已经快一个月了,京大出版社这边应该也快发行《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单行本了。
也不知道销量会怎么样!
《彗星来的那一夜》有阅读门槛的,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才能看懂这部小说。
京大出版社特意找人给刘红民写了一个前言,将书中涉及到的理论都讲述了一遍。这是京大考虑到读者的水平可能不够,才不得不除此下册。
杨晓那边对此只能无可奈何,他们还真没有注意这件事,不然的话他们也会找个地方,将《彗星来的那一夜》进行剖析一番,帮助读者理解。
也就是说,他们错过了让《科幻世界》的销量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杨晓有些懊恼,这是都怪他,忘记了《彗星来的那一夜》的阅读难度。不过,损失其实也不大,《科幻世界》11月刊,已经冒出了五百万册,上升的空间并不大。
但是哪怕再多一万册的销量,也是好的!
《彗星来的那一夜》单行本上架之后,因为前沿写的很清楚,阅读门槛降低,立即激起了人们的购买欲。
很快,《彗星来的那一夜》就突破了一百万销量,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被刷新。从一百万销量到二百万、三百万的销量,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而且这个销售速度并没有减慢,依然凭借着每天一二十万册的速度增加。看这个阵仗,突破到四百万、五百万销量只是时间问题。
等马为度和许晓明从山城回到京城,刘红民就得到了《彗星来的那一夜》已经卖出去五百万册的消息。
马为度和许晓明知道后,特意上门道喜。
刘红民笑了笑,“这有什么好恭喜的,五百万册的销量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马为度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但是还是要捧老板开心。
“《彗星来的那一夜》可不一样,这是最顶级的科幻小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恐怕连看都看不懂。”
许晓明也附和道:“的确如此,我就没有看懂这本书。”
他拿起了《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单行本,“说实话,如果不是大家都跟风买这个,我可以不会买它。”
刘红民笑了笑,“其实只要多用心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许晓明笑着说道:“你真是太谦虚了!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时候,内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可以读懂这本书。人口基数大就是好,连天才都比别的地方多得多。”
马为度笑着说道:“哪有那么多的天才,不过都是科幻小说爱好者。”
“那也了不起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