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奏折
    在袁庆柏的前世,乾隆十三年,因清军攻打金川不利,为了攻下地形险要碉楼高耸的金川,乾隆帝下旨挑选勇健者千人组成特种部队,主要操练云梯攻城之技,后被派赴金川参战,平定了金川之乱。
    此后,乾隆帝便将这支特种军队命名为健锐营,设在香山,又称香山健锐营、健锐云梯营。
    “别立健锐营,云梯兵千名为一营,统以大臣,专练云梯、鸟枪、马步射及鞭刀等艺,并随侍行围。”
    清朝的健锐营,除了参与了平定金川之战,后来还参与了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参与清缅战争,参与了又一次的平定金川之战,参与了廓尔喀之役,参与了平叛白莲教祸乱,参与了血战八国联军,等等。
    乾隆帝自诩的“十全武功”,健锐营参与过半。
    可以说,健锐营在这些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庆柏此次要成立的特种部队,并非前世现代化的特种部队,而是仿效健锐营,且就将这支特种部队命名为健锐营。
    算起来,大周的健锐营,比前世清朝的健锐营,要早成立十多年。
    而覆灭准噶尔,将会是大周健锐营的第一战。
    根据袁庆柏的计划,大周健锐营暂设统领一人,参将四人,暂定兵力两千。
    樊仲方便是参将之一。
    此时,樊仲方看完了袁庆柏亲书的健锐营方案,不由惊喜。
    本来他只是正五品的三等侍卫,现在一下子被提拔为正三品的健锐营参将了,一下子官升了四级。
    樊仲方觐见过后,胡良彪、彭应举、任维城又相继觐见。
    胡良彪本来也是袁庆柏的御前三等侍卫,此次也被一下子提拔为正三品的健锐营参将。
    彭应举、任维城本来都是正四品的二等侍卫,此次都被提拔为健锐营参将。
    袁庆柏担任过好几年的领侍卫内大臣,也因此了解了不少皇宫侍卫,还对一些皇宫侍卫有提拔之恩,有利于登基后的他从皇宫侍卫中挑人用人,比如这次,他就挑出了彭应举、任维城。
    四名健锐营参将都觐见过后,接着觐见的是忠靖侯史鼎。
    史鼎是贾母的堂侄,此前因在平叛青海之战中立下大功,由伯爵晋封为忠靖侯,而现在袁庆柏要让史鼎担任健锐营统领。
    袁庆柏对史鼎比较了解,知道史鼎军事才能过人,也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且在平叛青海之战中追随过袁庆柏。
    史鼎也算是袁庆柏的外戚了。
    皇室下人、外戚、勋贵,都是大周天子的亲信势力。
    至于外戚专权,这种事在华夏历史上经常发生,但大周开国至今还几乎未有过这种情况,因为大周天子的皇权很大,大周的制度有些特别,大周天子的后宫不得干政。
    大周的军事制度也决定了掌兵将领很难起兵叛乱。
    哪怕王子腾当了靖边大将军,史鼎当了健锐营统领,贾政当了礼部侍郎,贾珠也要当总管内务府大臣……
    袁庆柏也不必担忧跟皇后元春有关的外戚势力专权或叛乱。
    接连接见了健锐营的五位武将后,袁庆柏略微休息了一会子,便继续召见臣子。
    只见,领侍卫内大臣唐钺和领班御前一等侍卫赵猷一起步入了暖阁。
    袁庆柏对唐钺微笑道:“唐教头,你果真要请辞领侍卫内大臣一职?”
    唐钺恭声道:“恳请圣上容臣辞任,领侍卫内大臣一职已不该再由臣担任。”
    领侍卫内大臣,是直接关系到天子安危的重要职位。
    承泰帝登基后,是袁庆柏担任领侍卫内大臣,景安帝驾崩后,承泰帝便任命唐钺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
    虽说唐钺和袁庆柏素来亲近,但唐钺觉得,既然袁庆柏已经登基,自己便不适合继续担任领侍卫内大臣,此前已主动向袁庆柏请辞,也可借此表达对袁庆柏的绝对忠心。
    袁庆柏对唐钺微笑道:“既然你执意请辞,也罢,朕便同意了此事。不过,你今年刚满五十岁,依然是为朕为大周效力的时候。”
    “朕已有旨,任命王子腾为靖边大将军出兵放马,便将你调任九门提督,升九门提督为从一品的武官,并加封你为太保。”
    唐钺作为领侍卫内大臣,已是正一品武官。
    九门提督本来只是正二品武官,现在袁庆柏要将其升为从一品。
    这才合理,九门提督这个职位理当是从一品而不是正二品。
    前世清朝时期,这个职位是在嘉庆年间才升为从一品的。
    饶是如此,唐钺由领侍卫内大臣调任从一品的九门提督,还是官降了一级。
    袁庆柏便要加封唐钺为太保。
    在大周,太保是正一品的荣誉职位,无实际权力,却很是荣耀。
    唐钺心中欢喜,行动上却忙道:“圣上如此隆恩,臣委实承受不起。”
    袁庆柏道:“你别推辞了,朕意已决,你曾当过朕的教头,是先帝的心腹臣子,也素来和朕亲近,对先帝对朕都立下过汗马功劳。”
    唐钺这才行礼谢恩。
    他心里不由联想到了柯铎。
    承泰帝登基的时候,柯铎就担任过九门提督且加封太保,然而后来因结党营私,招权纳贿,作威作福,被罢免了九门提督,也削了太保,当他参与承泰四年的元旦共谏后,还被削去一等国公,抄了家,被圈禁,且死在了禁所。
    这可是前车之鉴。
    唐钺心里告诫着自己,务必要以柯铎为戒。
    袁庆柏看向了赵猷:“赵猷,既然唐教头请辞了领侍卫内大臣,朕便升你为领侍卫内大臣。”
    赵猷心中大喜,如此一来,他可是由正三品的一等侍卫,一下子晋升为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了。不过这种事倒也正常,此前唐钺便是如此晋升的。
    袁庆柏严肃叮嘱了赵猷一番话后,对唐钺微笑道:“还需唐教头对赵猷指教一番,让赵猷尽快胜任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才好。”
    唐钺忙恭声道:“指教不敢当,这是臣的分内之事。”
    袁庆柏当了好几年领侍卫内大臣,期间赵猷经常跟在他身边,对这一职位早就熟悉,加上唐钺的指教,赵猷必能尽快胜任。
    唐钺、赵猷离开后,熊元、苏寅、郭晗、马焕四人一同觐见。
    熊元是追随袁庆柏多年的二等侍卫,苏寅是袁庆柏的表哥,郭晗、马焕此前是追随袁庆柏的四等侍卫。
    袁庆柏登基后,将熊元提拔为御前一等侍卫,将苏寅提拔为御前三等侍卫,将郭晗、马焕提拔为御前三等侍卫。
    赵猷不再担任领班的御前侍卫了,袁庆柏便要让熊元担任领班的御前侍卫,让熊元、苏寅、郭晗、马焕四人一同近身护卫他这位天子。
    今日召见四人,便是对此有一番叮嘱。
    接下来觐见的便是贾珠。
    当贾珠步入暖阁,也对袁庆柏的办公方式感到了惊奇,愣了一下才忙行大礼:“臣贾珠恭请圣安!”
    袁庆柏道:“起来吧。”
    贾珠站起身。
    袁庆柏深邃的眼睛将贾珠上下打量了一番。
    贾珠今年已经二十六岁,竟显得有一点子英武,跟他少年时清秀清瘦的样子差别不小,主要便是因他已经多年坚持每日习武半个时辰,或挽弓射箭,或耍刀弄棒。
    袁庆柏如今实在很忙,也不废话,直接切入了正题:“朕召伱今日觐见,只因朕要任命你为总管内务府大臣。”
    贾珠登时惊到了。
    虽说元春已提前知晓此事,却并未透露消息给荣国府,贾珠今日觐见之前,并不知袁庆柏要对他施以如此隆恩。
    贾珠本只是个品级很低的翰林,现在一下子被提拔成了正二品的总管内务府大臣,这实在是扶摇直上了。
    不过这种事也不是多奇怪,总管内务府大臣相当于袁庆柏的大总管,袁庆柏任命自己的内兄担任这個官职,属于情理之中。
    贾珠诚惶诚恐地推辞了一番,推辞不过才谢恩。
    袁庆柏严肃地训诫了一番话后,道:“朕特许你今日见一见皇后,皇后也有一番话要告诫你。”
    贾珠再次谢恩。
    袁庆柏命太监领着贾珠去见元春。
    贾珠离开后,袁庆柏想到了贾珍。
    贾珍爬灰之事,其实早就被承泰帝知道,只是,承泰帝考虑到袁庆柏、元春,加上这种事自古以来在豪门里就不罕见,包括了大周,承泰帝没有因此就整治贾珍。
    袁庆柏想整治贾珍,却也不便拿贾珍爬灰之事为罪名。
    不过,若贾珍再犯事,且犯的事儿适合用作罪名,袁庆柏便会整治他了!
    袁庆柏甚至想要整治贾蓉。
    召见了贾珠后,袁庆柏便暂停了召见臣子,休息了一会子便批阅起了奏折。
    明朝时,官员通过题本、奏本向皇帝汇报,题本、奏本要先提交内阁,由内阁再上奏给皇帝,题本、奏本里的事儿,内阁会知道。
    大周则不同。
    大周除了有公开的题本、奏本,还使用奏折。
    题本、奏本、奏折,是有区别的。
    公事用题本。
    私事用奏本。
    至于奏折,又称密折,由景安帝开创,成熟于承泰朝。
    奏折一般由密奏人亲自书写,写好后封套、固封、装匣、加铜锁,再用盖有御押的黄纸封口,包以黄包袱,然后递送。
    奏折不用先提交内阁,不用由内阁大学士票拟,而是直接提交给大周天子。
    若擅自泄露密折和朱批,会有惩罚。
    承泰帝曾在告诫臣子:“慎密二字,最为要紧,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可不畏乎?”
    景安朝,有密奏权的人还不算多,承泰朝则壮大到一千多人。
    奏折的内容则无所不包,大致可分为请安、谢恩、缴批、陈事,其中,陈事折上至国家政务大事,下至鸡毛蒜皮小事。
    奏折制度,可以加大皇权,可以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可以让臣子之间互相牵制,臣子用奏折告密弹劾,也可避免遭到报复。
    但也有弊端,比如,会助长臣子互相告密的风气,大周天子对奏折内容的判断可能受到跟臣子亲疏关系的影响……
    大周没有明朝那样的锦衣卫,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奏折制度相当于升级版的锦衣卫。
    承泰帝在位时批阅了数量惊人的奏折,多的时候一天就要批阅五六十份,而且,承泰帝批阅的奏折很多都有详细的朱批。
    此时,一份奏折引起了袁庆柏的格外注意……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红楼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挽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挽铖并收藏红楼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