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东北拱极门,总兵标兵中营校场正在例行操练。
中营统领是参将张天放,此人是副将张天望的弟弟。
当初王五带队东援老木崆经过锁口洞张氏兄弟地盘时,一开始还担心张氏兄弟有可能降清,结果张氏兄弟不仅没有降清之意,反而领着所部连同家眷随王五一同救援老木崆。
由此,张氏兄弟成为王五从巫山带出来的明军残兵一支,其部约占中营兵的三分之一。
相对老顺军出身的王五,张氏兄弟其实要更“正规”些。
因为张氏兄弟是明朝地主阶级出身,兄长张天望学有举人功名,清军未来前他们与农民军就是死敌,清军南下后他们还同已经改编为明军的忠贞营冲突过。
时任督师的何腾蛟任张天望为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后在湖广巡抚堵胤锡劝说下张氏兄弟才同忠贞营合兵抗清,又一起退入夔东并于此地坚持抗战十六年。
王五从不考虑阶级成份对于军队的影响,他认为甲申以来的抗清斗争不是阶级与阶级间的战争,而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战争。
诚然爱新觉罗家族过去是明朝的官员,某种说法上称之为叛乱才合适。
但当这个家族在关外创文字,设官吏,并开始图谋禁绝汉民族文化传承,迫汉人变满洲,使汉地为胡地后,叛乱的性质就立即变成侵略与殖民了。
所以,只要是站在反侵略阵营的任何势力,不论过去做过什么,都是王五积极拉拢的对象。
张氏兄弟便是如此。
但张氏兄弟也是王五麾下诸将对剃发最为抗拒的,甚至张天望一开始都打算带弟弟连同部队潜回西山。
也就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不要用任何理由说服我背叛祖宗,背叛大明,当那辫子鬼。
只是在王五耐心说服下,以及韩王、洪部院等都不反对王五在外面隐忍以待,加之当时形势对西山根据地十分不利,倘若拒不剃发除引发内部矛盾外,还会给清军可趁之机,思虑再三张天望这才没有率部回撤西山。
然而其也不愿意在荆州做清廷的官,便将所部连同家眷交托弟弟张天放后,带着张家殉国的几十口人骨灰去了老家。
王五没有劝阻,也没有因此将张天望的副将衔革掉,而是依旧为其保留。
并让张天放给其兄长带话——“他日割辫之日,便是张兄复仇之时!”
因而眼下荆州绿营名义上仅次于王五的将领,就是顺军出身的麻思忠。
麻思忠这会也不在荆州,倒不是不愿剃发隐忍,而是陪东安王去安陆府的明显陵凭吊。
安陆府就是过去明朝的承天府,境内葬有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恭睿献皇帝朱祐杬。
无法前往南都孝陵,燕京十三陵祭祀先祖的东安王朱盛蒗只能将显陵作为对故国宗社的寄托所在。
麻思忠名为倍伴,实际是护卫。
带了二十多名好手暗中保护东安王。
因为这位王爷是眼下大陆地区除了韩王以外唯一亲贵了,可不能有半点疏忽。
且也怕东安王万一落入清军手中,会给荆州这边带来巨大麻烦。
自为中营统领以来,张天放一直狠抓中营官兵的训练,并在王五去江南期间多次带领中营官兵外出“拉练”,是正规化四营中训练最狠的一营。
中军营房位于荆州东北拱极门,距离满城较远,因此对于满城发生的事情张天放此时并不知晓。
接到军令后,还确认了一遍:“王将军是要我营围住满城,不使一个鞑子逃脱?”
负责到中营传令的亲兵应声点头,却没注意都统说的是不使一个鞑子出城,而张参将这边确认的是不使一個鞑子走脱。
二者听着差不多,但实际意思区别却很大。
关于昨日草市泰山庙旗兵闹事,张天放大致清楚,因为当时参与殴打旗兵的营兵就有几个是他营中轮休的。
那几人回来后就将事说了。
因这件事主要参与的是亲兵营的人,在得知亲兵营统领徐霖派人到知府衙门“报案”要求知府李文出面处理后,张天放便未出面。
毕竟,吃大亏的是旗兵。
将军不在,荆州这边还是以稳定为首,能不激化事态就不激化事态。
未想,刚刚回到荆州的将军就传下这么一道军令,且亲兵营同满城的驻防八旗大打出手,事态已经向着不可挽回的局面滑去。
“这么说,王将军是要对满城动手了?”
“这?”
传令兵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但想将军到处调兵,还说什么鞑子不交人就老少不留、男女不留、鸡犬不留,那多半是要动手了。
鞑子怎么可能把鞑子交出来呢!
结果便稀里糊涂的又点头说是。
“好!”
连续确认的张天放目中满是杀气,上前走到高台边挥动三角红旗,边上亲兵立时吹号。
听到号声,正在操练的中营官兵立时停止手中动作,在军官的带领下喊着号子向校场中央聚拢。
共五队,每队二百人。
散开时占满整个校场,集合起来时却仅占校场四分之一区域。
望着眼前训练得满头是汗,手执铳矛盾弩的所部士卒,张天放扬声将刚刚接到的军令大声告诉士兵们。
“满城的鞑子不问青红皂白在城中乱杀人,根本不把咱们汉人当人看,也不把咱们汉人的性命当回事。格老子的,我张天放虽同大伙剃了发,可咱也是汉人,脑后留了辫子不代表我们就要向他鞑子卑躬屈膝!
今日他鞑子能肆意屠杀百姓,他日就能将我们也杀了!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还有卵子的都跟我去满城,如果投降是让我们低三下四,自视低人一等,任由同胞被他鞑子屠戮,那咱们就用手中的刀枪让他鞑子知道我们还有一口血性,还有最后的骄傲!”
言罢,拔刀朝满城方向一指:“全营听令,目标满城!”
与此同时水营驻地,原大西军降将现暂领水营的王胜明,端起酒碗朝数十军官喝道:“诸位,满城见!”
中营统领是参将张天放,此人是副将张天望的弟弟。
当初王五带队东援老木崆经过锁口洞张氏兄弟地盘时,一开始还担心张氏兄弟有可能降清,结果张氏兄弟不仅没有降清之意,反而领着所部连同家眷随王五一同救援老木崆。
由此,张氏兄弟成为王五从巫山带出来的明军残兵一支,其部约占中营兵的三分之一。
相对老顺军出身的王五,张氏兄弟其实要更“正规”些。
因为张氏兄弟是明朝地主阶级出身,兄长张天望学有举人功名,清军未来前他们与农民军就是死敌,清军南下后他们还同已经改编为明军的忠贞营冲突过。
时任督师的何腾蛟任张天望为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后在湖广巡抚堵胤锡劝说下张氏兄弟才同忠贞营合兵抗清,又一起退入夔东并于此地坚持抗战十六年。
王五从不考虑阶级成份对于军队的影响,他认为甲申以来的抗清斗争不是阶级与阶级间的战争,而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战争。
诚然爱新觉罗家族过去是明朝的官员,某种说法上称之为叛乱才合适。
但当这个家族在关外创文字,设官吏,并开始图谋禁绝汉民族文化传承,迫汉人变满洲,使汉地为胡地后,叛乱的性质就立即变成侵略与殖民了。
所以,只要是站在反侵略阵营的任何势力,不论过去做过什么,都是王五积极拉拢的对象。
张氏兄弟便是如此。
但张氏兄弟也是王五麾下诸将对剃发最为抗拒的,甚至张天望一开始都打算带弟弟连同部队潜回西山。
也就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不要用任何理由说服我背叛祖宗,背叛大明,当那辫子鬼。
只是在王五耐心说服下,以及韩王、洪部院等都不反对王五在外面隐忍以待,加之当时形势对西山根据地十分不利,倘若拒不剃发除引发内部矛盾外,还会给清军可趁之机,思虑再三张天望这才没有率部回撤西山。
然而其也不愿意在荆州做清廷的官,便将所部连同家眷交托弟弟张天放后,带着张家殉国的几十口人骨灰去了老家。
王五没有劝阻,也没有因此将张天望的副将衔革掉,而是依旧为其保留。
并让张天放给其兄长带话——“他日割辫之日,便是张兄复仇之时!”
因而眼下荆州绿营名义上仅次于王五的将领,就是顺军出身的麻思忠。
麻思忠这会也不在荆州,倒不是不愿剃发隐忍,而是陪东安王去安陆府的明显陵凭吊。
安陆府就是过去明朝的承天府,境内葬有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恭睿献皇帝朱祐杬。
无法前往南都孝陵,燕京十三陵祭祀先祖的东安王朱盛蒗只能将显陵作为对故国宗社的寄托所在。
麻思忠名为倍伴,实际是护卫。
带了二十多名好手暗中保护东安王。
因为这位王爷是眼下大陆地区除了韩王以外唯一亲贵了,可不能有半点疏忽。
且也怕东安王万一落入清军手中,会给荆州这边带来巨大麻烦。
自为中营统领以来,张天放一直狠抓中营官兵的训练,并在王五去江南期间多次带领中营官兵外出“拉练”,是正规化四营中训练最狠的一营。
中军营房位于荆州东北拱极门,距离满城较远,因此对于满城发生的事情张天放此时并不知晓。
接到军令后,还确认了一遍:“王将军是要我营围住满城,不使一个鞑子逃脱?”
负责到中营传令的亲兵应声点头,却没注意都统说的是不使一个鞑子出城,而张参将这边确认的是不使一個鞑子走脱。
二者听着差不多,但实际意思区别却很大。
关于昨日草市泰山庙旗兵闹事,张天放大致清楚,因为当时参与殴打旗兵的营兵就有几个是他营中轮休的。
那几人回来后就将事说了。
因这件事主要参与的是亲兵营的人,在得知亲兵营统领徐霖派人到知府衙门“报案”要求知府李文出面处理后,张天放便未出面。
毕竟,吃大亏的是旗兵。
将军不在,荆州这边还是以稳定为首,能不激化事态就不激化事态。
未想,刚刚回到荆州的将军就传下这么一道军令,且亲兵营同满城的驻防八旗大打出手,事态已经向着不可挽回的局面滑去。
“这么说,王将军是要对满城动手了?”
“这?”
传令兵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但想将军到处调兵,还说什么鞑子不交人就老少不留、男女不留、鸡犬不留,那多半是要动手了。
鞑子怎么可能把鞑子交出来呢!
结果便稀里糊涂的又点头说是。
“好!”
连续确认的张天放目中满是杀气,上前走到高台边挥动三角红旗,边上亲兵立时吹号。
听到号声,正在操练的中营官兵立时停止手中动作,在军官的带领下喊着号子向校场中央聚拢。
共五队,每队二百人。
散开时占满整个校场,集合起来时却仅占校场四分之一区域。
望着眼前训练得满头是汗,手执铳矛盾弩的所部士卒,张天放扬声将刚刚接到的军令大声告诉士兵们。
“满城的鞑子不问青红皂白在城中乱杀人,根本不把咱们汉人当人看,也不把咱们汉人的性命当回事。格老子的,我张天放虽同大伙剃了发,可咱也是汉人,脑后留了辫子不代表我们就要向他鞑子卑躬屈膝!
今日他鞑子能肆意屠杀百姓,他日就能将我们也杀了!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还有卵子的都跟我去满城,如果投降是让我们低三下四,自视低人一等,任由同胞被他鞑子屠戮,那咱们就用手中的刀枪让他鞑子知道我们还有一口血性,还有最后的骄傲!”
言罢,拔刀朝满城方向一指:“全营听令,目标满城!”
与此同时水营驻地,原大西军降将现暂领水营的王胜明,端起酒碗朝数十军官喝道:“诸位,满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