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时候靠蛮力。他拼命学习格斗,骑术,枪械操作,射击。第一次摸枪的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他摸到了他注定的宿命。
时不时有国内的新闻,欧洲的新闻。明诚顾不上,他发疯一样。苏联教官都感到了他的异样,这个沉默瘦弱却异常能打的中国学员。
明诚不再显得很健谈。他必须小心,否则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刚进列宁格勒的时候,就有人警告过他了。一九三零年格别乌抓捕中国大批留学生,裁定他们是托派。判决是说一些流放西伯利亚当苦力,一些坐牢然后遣返。但不少人在被羁押时虐待致死。
“他们的确是共产党托派反对派。虽然之后都开除了党籍……提供名单的告密者也是个中国学生,他告密之后在宿舍里上吊死亡。我希望你明白,苏联正在大跃进,清洗一直没停过。”
明诚越发沉默。
苏联搞农业全盘集体化,重点发展重工业,要大炮不要黄油,所以轻工业用品永远短缺。大街上到处排队,吃的东西很多都需要抢购。明诚当然都能抢到,他所有爱赫麦斯赐予的天才都用来为了列巴斗智斗勇。
他抱着硬硬的大列巴默默啃,一面翻《真理报》。据说真理报报社已经被民众指责抱怨的信件淹没。斯大林的高压统治让群众们的怨怼达到高峰,被斗下去的右派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声望渐高。大家觉得没开除他们之前一切东西都充足,反右倾斗争之后这些大右派滚蛋了,也什么都没有了。
明诚疑惑,我来苏联就是找这个的?
十一月底有个假,吴先清邀请明诚去莫斯科玩。明诚背着背包从列宁格勒出发,坐火车去莫斯科。十一月底在苏联已经是严寒,火车里每个人都包得严严实实。明诚看火车车窗外,出了列宁格勒,有些地方赤地千里。进入莫斯科之前,明诚下了车。他需要用脚想一想,吴大姐也许是对的。
明诚裹得很严,走路都有些困难。气温在零下,这地方对人来说活着就是一场搏斗。所以苏联人爱“斗争”。明诚胡思乱想。按照地图,前面是一个叫若科夫的村子,属于莫斯科郊区,非常贫困。报纸上表扬过好几次,农业全盘集体化做得好,集体农庄建设得符合伟大领袖期望。
等明诚跋涉到村子,已经是下午。太阳有气无力沉下去,怏怏不乐。他证件介绍信带得齐全,进村子自我介绍说,看了报纸,仰慕若科夫村的农庄建设,所以想来看看。
看他介绍信的大叔像模像样看了半天,憋不住问另一个人:“尼古拉·伊利札洛夫呢?”
“他今天要盘查粮仓。”
……大叔你把信拿倒了。
明诚叹气:“总之先生,我真的不是什么可疑的人。我是个中国人,来参观你们的建设,学习你们的经验,以后等我回国也好把经验带回去。”
满脸胡子看不清长相的人把信还给他:“你也是中国人?”
明诚惊奇:“还有别的中国人?”
“你如果真是中国人,尼古拉看到你应该高兴。那你来吧。今天我们要开集体农庄庄员大会,总结生产经验,你可以旁听。”
村民领着明诚进入村子。真的非常破烂,破烂到让明诚亲切,他的国家大多数农村都这么破。
集体农庄庄员大会开在谷场。秋收过去早都收拾起来,因此显得空旷。大家很随意地坐着,中间一堆不大的篝火,可能要节省麦秆。明诚的穿着显然太好,皮衣皮靴大背包,很多人总是瞟他。
我现在在他们眼里应该是洋鬼子级别。明诚赞赏自己终于混出息,继续默默坐着。大家似乎都在等尼古拉。没有人笑,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在想今年的上缴粮食。上了报纸以后,上面为了表功,主动加大上缴粮食份额。然而若科夫本来就赤贫,好不容易在尼古拉领导下有了点活气儿,现在要加大份额,就是要他们的命。尼古拉盘查粮仓,大概是计算还有多少余地。
有人长叹。
过了会儿,明诚无意间哼了几句俄罗斯民谣,大家面面相觑。明诚谁也没看,对着篝火,轻轻地哼唱。他嗓音低沉共振,唱歌很好听。篝火的光影雕刻他的脸,一对眼睛倒映着贝加尔湖的水。
后来大家一起唱,因为也没别的事情。明诚会的俄罗斯民谣不多,跟着学。寒冷的夜空里,守着小小的火光,唱陌生国度历史久远的歌曲。
唱着唱着,有人拍明诚肩。明诚回头,看见一个不高,身材结实健壮的……亚裔年轻男子。他的笑容很亲切,具有感染力。明诚第一眼看见他,心里咯噔一下。又是这种人……这种天生领头儿的人。其他人很愉快打招呼:“尼古拉·伊利札洛夫!你来啦!”
尼古拉坐下:“抱歉来晚了。我们开会,商讨上缴粮食的事情。他对明诚眨眨眼,“一会儿我们聊啊。”
开会的事明诚没插嘴,只是默默听。这件事不轻松,尼古拉很犯愁。明诚一直观察他,他显然天生是个领袖,他身上的气息明诚太熟悉了——明楼的那种气息。对于尼古拉的评价,明诚认为应该要比明楼更高明。明楼是无可辩驳的控制,尼古拉是润物无声的征服。
散会之后,村民陆陆续续离开。尼古拉和明诚依旧守着篝火,尼古拉往里添麦秆,用中文道:“你也是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的啊。”
明诚惊奇:“你怎么知道?”
尼古拉笑:“你胸前别着校徽呢。”
明诚伸手摸摸校徽:“你也是?”
尼古拉拍拍他:“小师弟。”
明诚有点高兴:“听口音,你是上海人?”
尼古拉摇头:“浙江奉化人。在上海上过学。”
明诚开心:“我是上海人。他们叫你那么一串,我以为你是个俄罗斯人。”
“你没有俄语名字吗?来这儿都要起。”
明诚往火堆里扔麦秆:“好像有,档案里应该是,我记不住,平时不用。”
“你来苏联做什么?你是党员吗?”
“不是……苏共预备党员,不是正式的。至于为什么来苏联,我也在想,越想越迷茫。”
“迷茫一下正常。我也迷茫过,当初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
“今天最高兴的事,遇到个校友。”
尼古拉好奇:“你为什么选列宁格勒的学校?大部分中国人都往莫斯科走。”
明诚抠靴子:“我喜欢列宁格勒的博物馆。绘画,音乐,各种艺术,历史。有个人告诉我,研究一个国家,可以从有趣的方面入手,哪怕是传说故事,都会告诉我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
“说得不错。谁?”
“我爱人。”
“……嗯。”
“我来苏联,别的一直迷惑,就想明白这个。我爱他,这
他摸到了他注定的宿命。
时不时有国内的新闻,欧洲的新闻。明诚顾不上,他发疯一样。苏联教官都感到了他的异样,这个沉默瘦弱却异常能打的中国学员。
明诚不再显得很健谈。他必须小心,否则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刚进列宁格勒的时候,就有人警告过他了。一九三零年格别乌抓捕中国大批留学生,裁定他们是托派。判决是说一些流放西伯利亚当苦力,一些坐牢然后遣返。但不少人在被羁押时虐待致死。
“他们的确是共产党托派反对派。虽然之后都开除了党籍……提供名单的告密者也是个中国学生,他告密之后在宿舍里上吊死亡。我希望你明白,苏联正在大跃进,清洗一直没停过。”
明诚越发沉默。
苏联搞农业全盘集体化,重点发展重工业,要大炮不要黄油,所以轻工业用品永远短缺。大街上到处排队,吃的东西很多都需要抢购。明诚当然都能抢到,他所有爱赫麦斯赐予的天才都用来为了列巴斗智斗勇。
他抱着硬硬的大列巴默默啃,一面翻《真理报》。据说真理报报社已经被民众指责抱怨的信件淹没。斯大林的高压统治让群众们的怨怼达到高峰,被斗下去的右派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声望渐高。大家觉得没开除他们之前一切东西都充足,反右倾斗争之后这些大右派滚蛋了,也什么都没有了。
明诚疑惑,我来苏联就是找这个的?
十一月底有个假,吴先清邀请明诚去莫斯科玩。明诚背着背包从列宁格勒出发,坐火车去莫斯科。十一月底在苏联已经是严寒,火车里每个人都包得严严实实。明诚看火车车窗外,出了列宁格勒,有些地方赤地千里。进入莫斯科之前,明诚下了车。他需要用脚想一想,吴大姐也许是对的。
明诚裹得很严,走路都有些困难。气温在零下,这地方对人来说活着就是一场搏斗。所以苏联人爱“斗争”。明诚胡思乱想。按照地图,前面是一个叫若科夫的村子,属于莫斯科郊区,非常贫困。报纸上表扬过好几次,农业全盘集体化做得好,集体农庄建设得符合伟大领袖期望。
等明诚跋涉到村子,已经是下午。太阳有气无力沉下去,怏怏不乐。他证件介绍信带得齐全,进村子自我介绍说,看了报纸,仰慕若科夫村的农庄建设,所以想来看看。
看他介绍信的大叔像模像样看了半天,憋不住问另一个人:“尼古拉·伊利札洛夫呢?”
“他今天要盘查粮仓。”
……大叔你把信拿倒了。
明诚叹气:“总之先生,我真的不是什么可疑的人。我是个中国人,来参观你们的建设,学习你们的经验,以后等我回国也好把经验带回去。”
满脸胡子看不清长相的人把信还给他:“你也是中国人?”
明诚惊奇:“还有别的中国人?”
“你如果真是中国人,尼古拉看到你应该高兴。那你来吧。今天我们要开集体农庄庄员大会,总结生产经验,你可以旁听。”
村民领着明诚进入村子。真的非常破烂,破烂到让明诚亲切,他的国家大多数农村都这么破。
集体农庄庄员大会开在谷场。秋收过去早都收拾起来,因此显得空旷。大家很随意地坐着,中间一堆不大的篝火,可能要节省麦秆。明诚的穿着显然太好,皮衣皮靴大背包,很多人总是瞟他。
我现在在他们眼里应该是洋鬼子级别。明诚赞赏自己终于混出息,继续默默坐着。大家似乎都在等尼古拉。没有人笑,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在想今年的上缴粮食。上了报纸以后,上面为了表功,主动加大上缴粮食份额。然而若科夫本来就赤贫,好不容易在尼古拉领导下有了点活气儿,现在要加大份额,就是要他们的命。尼古拉盘查粮仓,大概是计算还有多少余地。
有人长叹。
过了会儿,明诚无意间哼了几句俄罗斯民谣,大家面面相觑。明诚谁也没看,对着篝火,轻轻地哼唱。他嗓音低沉共振,唱歌很好听。篝火的光影雕刻他的脸,一对眼睛倒映着贝加尔湖的水。
后来大家一起唱,因为也没别的事情。明诚会的俄罗斯民谣不多,跟着学。寒冷的夜空里,守着小小的火光,唱陌生国度历史久远的歌曲。
唱着唱着,有人拍明诚肩。明诚回头,看见一个不高,身材结实健壮的……亚裔年轻男子。他的笑容很亲切,具有感染力。明诚第一眼看见他,心里咯噔一下。又是这种人……这种天生领头儿的人。其他人很愉快打招呼:“尼古拉·伊利札洛夫!你来啦!”
尼古拉坐下:“抱歉来晚了。我们开会,商讨上缴粮食的事情。他对明诚眨眨眼,“一会儿我们聊啊。”
开会的事明诚没插嘴,只是默默听。这件事不轻松,尼古拉很犯愁。明诚一直观察他,他显然天生是个领袖,他身上的气息明诚太熟悉了——明楼的那种气息。对于尼古拉的评价,明诚认为应该要比明楼更高明。明楼是无可辩驳的控制,尼古拉是润物无声的征服。
散会之后,村民陆陆续续离开。尼古拉和明诚依旧守着篝火,尼古拉往里添麦秆,用中文道:“你也是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的啊。”
明诚惊奇:“你怎么知道?”
尼古拉笑:“你胸前别着校徽呢。”
明诚伸手摸摸校徽:“你也是?”
尼古拉拍拍他:“小师弟。”
明诚有点高兴:“听口音,你是上海人?”
尼古拉摇头:“浙江奉化人。在上海上过学。”
明诚开心:“我是上海人。他们叫你那么一串,我以为你是个俄罗斯人。”
“你没有俄语名字吗?来这儿都要起。”
明诚往火堆里扔麦秆:“好像有,档案里应该是,我记不住,平时不用。”
“你来苏联做什么?你是党员吗?”
“不是……苏共预备党员,不是正式的。至于为什么来苏联,我也在想,越想越迷茫。”
“迷茫一下正常。我也迷茫过,当初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
“今天最高兴的事,遇到个校友。”
尼古拉好奇:“你为什么选列宁格勒的学校?大部分中国人都往莫斯科走。”
明诚抠靴子:“我喜欢列宁格勒的博物馆。绘画,音乐,各种艺术,历史。有个人告诉我,研究一个国家,可以从有趣的方面入手,哪怕是传说故事,都会告诉我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
“说得不错。谁?”
“我爱人。”
“……嗯。”
“我来苏联,别的一直迷惑,就想明白这个。我爱他,这